0
在 FIRST 电影节的最后一天,这三位第一次来的青年导演不想再聊电影
青海,西宁,城西区,一片以万达广场为中心,青海大剧院为地标,数不清的酒店为边界的繁华飞地,被 FIRST 电影节的张贴海报围拢了起来。
在这片、且仅在这片范围内,电影的魔力开始剧烈生效,第一次来到这里的新人导演得到了此前难以想象的关注,这片高原的海拔不至于让人缺氧,但接踵而至的映后谈、酒会、颁奖典礼、惜别晚宴、媒体采访,让他们感受到了相似的眩晕。
在电影节的最后一天,我们在导演们统一下榻的博丽雅布酒店,采访了三位第一次来到 FIRST 电影节的青年导演,不真实的十天即将过去,次日,他们将从这里起身,赶往千差万别的方向,而现在,比起电影,他们更想聊聊自己。
李宝玖
纪录片《清明》导演
“这次的电影整体一般,包括我的,但我的还是要比他们强一点点”
BIE别的:第一次来 FIRST 电影节,什么感受?
李宝玖:我觉得它就像一个世外桃源,在这个地方、这个商圈,别人会认出你来,跟你合影、找你签名,我现在可能签了一百个了吧,虚荣心极大地被满足了。
但为什么说这是世外桃源呢?离开这个地方你就谁也不是了。是挺兴奋的,但这个兴奋的周期很短暂,我已经不兴奋了,我想回去了,为什么,太累了,我不自由!比如说我随地吐痰,就不行,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所以你在别的地方会随地吐痰?
我不会,我就举个例子。
每天都在干嘛?
每天都是真空的,就两个选择,看电影、喝大酒。
电影怎么样?
整体一般,包括我的,但我的比他们的要强一点点。
强在哪?
强在我比他们放松,就像现在这样,世界上没有比放松再牛逼的事了。
拍电影是自己出的钱吗?
朋友赞助了一点儿,但没花多少钱,哦,可能也是因为没花多少钱,才比较放松。
你所谓的放松是一种天赋吗?
是能力,在做作品的时候,知道什么是松弛感,比如脱口秀,李诞就很松弛,大家好,我是李诞,其他人都很紧,气口卡的不对,没有流淌出来的那种感觉。
松弛是技术问题,想要达到这一点,更多的是除了作品之外的积淀和认知,它是一脉相承的,我现在不聊电影,不代表就跟电影无关,而且可能比电影更重要,你这一生看几部电影?大多数时间都在干别的嘛。
这是你的第几部片子?
我之前从美院退学的时候拍了一个 24 分钟的片子,大家都很喜欢,但那不是电影,我觉得是一个录像。
《清明》是我的第一部片子,当然,我也愿意把它看作一个录像,录像这个词是最准确的,比电影要高级多了,录像有“录”,这个动作本身是最重要的,要强调这个动作,而不是作为结果的图像。
怎么开始有拍片子这个欲望的?
我觉得我做不了别的,我是文科生,不能去研究生物学吧,数学就更别提了,我以前画画嘛,觉得那个东西有点平面,有点单一,不如电影更立体。比如你看我的片子,我片子里边多少次出现了我的名字,我一直在强调我的名字,我同辈人的名字,疯狂刷存在感,在生活里刷存在感是让人讨厌的,但你在作品里刷,别人甚至会喜欢看。
你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又自大又自恋,电影对他来说是一个绝佳的发泄途径。
对,为数不多的留给我的一个立锥之地,我只能干这件事,别的都不成。
在 FIRST,每天都在想什么?
想我又得罪谁了。我连 FIRST 都得罪了,盛典上有人采访我,怎么看 FIRST 给您的这次机会,谈谈感受,我怎么回答的,我说机会是大家互相给的。
用一个词形容你在 FIRST 的状态?
口无遮拦。说完很多话都后悔了,但是每天都后悔,每天都后悔,就习惯了,然后发现,哦,原来我就是这么一人。
未来有什么计划?
我是一没有计划的人,从小就没有,我也没有计划来参加 FIRST,当然来了很开心,真香,我的计划就是回去多看看书,为什么,我太没文化了,在这里,每天都在输出,在讲自己,已经快没了。
觉得自己没文化的时候,会不会对自己表达的东西有所怀疑?
当然怀疑,谁信谁傻逼。
你信吗?
怀疑和信并不矛盾,它们是螺旋上升的,一定要不停地怀疑、不停地信,最后你找到的是一种逻辑,一种思考方式,这个东西是真理。
简单来说就是,我信,人当然要信自己。
周小琳
动画短片《四月》导演
“感受就是老拉肚子”
BIE别的:第一次来 FIRST 电影节什么感觉?
周小琳:到了西宁肠胃不太舒服老拉肚子,我今早准备去看电影,因为拉肚子,过去之后就排不上了。
怎么开始拍动画电影的?
我本科念的是江南大学的数字媒体学院动画专业,当时我在学动画概论课的时候,看了一部叫做《迷雾中的小刺猬》的动画片,发现自己对动画短片,尤其是古老的用胶片拍摄出来的动画短片很感兴趣。
《迷雾中的小刺猬》是苏联时代的一位大师尤里·诺尔斯金导演的,讲的是一只小刺猬穿过整片森林去找小熊的故事。故事里,小刺猬走到半路,森林里起了大雾,它迷路了,在那个夜晚,它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有猫头鹰、有小狗、有蝙蝠,还有一只白色的马,它被那只白色的马吸引,哇,我感觉就像自己的初恋一样,那种心动的感觉。后来它又掉进了河里,自暴自弃地想,我可能就要淹死了吧,但一条大鱼救了它,小刺猬最终上了岸,找到了小熊,他呆呆地坐在那边,反复地回想雾里的事情,想那匹白马。
不知道为什么,我当时就觉得,这可能就是我的人生,我就是那只小刺猬。后来到了日本深造动画,教授说我手绘的不够好,鼓励我用各种各样的手法去创作短片,于是我开始用剪纸做定格动画。这次入围的作品《四月》是我的毕设之一。
在 FIRST 记忆深刻的一件事?
我记得有一回,队伍里有两位男生,他们想要互相搭讪,其中一位男生就说,小姐姐,你可不可以把你的伞借给这个男生,你看他耳朵晒得通红,我说好的好的。后来他们说,觉得今年的短片可难看了,我问是嘛,那是哪个单元难看,他们说都不好看,最后我也没和他们说我是其中一部短片的导演。
在 FIRST 的社交场合上是怎么介绍自己的?
我不太会主动说话,对上眼了我会笑一下,然后说我是短片《四月》的作者,你好你好。
觉得自己没有完全进入这个场景里去?
对,有一点点局外人的感觉,但光观察也有意思,很有意思。
形容一下自己在 FIRST 的状态?
就像逛书店,到了一家什么都有的书店,翻到一些有趣的书,也翻到一些不太懂的书,认识了几个一起看书的朋友。
未来有什么计划?打算继续拍动画电影吗?
我现在正在回国实习中,也看了国内很多动画相关的工作,好像现在特别多的是做动画课件的工作,像网络课程中的数学、语文、英语,里边需要有一些动画效果。我不太喜欢把动画当作一种工具的感觉。接下来如果面试成功的话,有可能会做老师,然后用空闲的时间自己做动画。
当然有人找我合作不错的项目,全职做独立动画人也可以啦,但我觉得自己可能是一个等待机会多过于自己找机会的人,因为我运气一直都很好,每次去神社抽签,都能抽到很好的签,爱情的除外。
周圣崴
《艺术死了》导演
“我喜欢你的采访,因为很快就结束了”
BIE别的:描述一下在 FIRST 电影节典型的一天?
周圣崴:各种转场,跟媒体把一个话,车轱辘似的不停地讲,表演,回到房间被锁起来,然后睡觉。
每天都在想什么?
怎么应付第二天疲于奔命的事情。
用一个词形容在 FIRST 的状态?
累。
在 FIRST 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打破边界,做你自己。
在输出远远大于输入的时候,你会产生自我怀疑吗?
我不会自我怀疑,有一些人是非常依赖于外界的信息刺激的,可能他们时刻都会变,但我觉得我的内核还是很稳定的。
你稳定的内核来自于什么?
来自于我对纯粹的创造力的坦诚。
在这里你会有意地把自己保护起来吗?
会,我会塑造自己的人设,表演出一个特别阳光、开朗,会带动气氛的这么一个形象。
在现场直接看到观众的反应觉得刺激吗?
我看他们的反应不刺激,刺激的是他们能不能加入进来,他骂我可以,没关系,随便骂,关键是能不能把骂我变成新的创作的一部分,我才能感觉到刺激。
因为这次来,我把跟观众的交互变成了片子番外的一部分,邀请所有人一起参与进来,突破观众和演员的边界,变成新的主演,我不是很喜欢 social,我最看重的是和观众的交互,不是这个片子本身,也不是获奖,啥也不是,只是这个交互的过程。
你跟其他导演相比,明显的不同好像是更会营销。
我给我自己的定位是个 digital artist,一个数字艺术家,数字艺术家需要灵活地掌握社交媒体互联网,因为它本身就是创作的一部分,我绝对不会拒绝这个东西。
未来有什么计划?
未来的计划是出国学数字艺术和交互科技,然后做更多不一样的跨界的好玩的新的东西。
没有了。
你是我接受过采访过的媒体里最棒的,因为你哒哒哒哒哒哒,像个 AI,我很喜欢,因为很快。
谢谢你们!
青海,西宁,城西区,一片以万达广场为中心,青海大剧院为地标,数不清的酒店为边界的繁华飞地,被 FIRST 电影节的张贴海报围拢了起来。
在这片、且仅在这片范围内,电影的魔力开始剧烈生效,第一次来到这里的新人导演得到了此前难以想象的关注,这片高原的海拔不至于让人缺氧,但接踵而至的映后谈、酒会、颁奖典礼、惜别晚宴、媒体采访,让他们感受到了相似的眩晕。
在电影节的最后一天,我们在导演们统一下榻的博丽雅布酒店,采访了三位第一次来到 FIRST 电影节的青年导演,不真实的十天即将过去,次日,他们将从这里起身,赶往千差万别的方向,而现在,比起电影,他们更想聊聊自己。
李宝玖
纪录片《清明》导演
“这次的电影整体一般,包括我的,但我的还是要比他们强一点点”
BIE别的:第一次来 FIRST 电影节,什么感受?
李宝玖:我觉得它就像一个世外桃源,在这个地方、这个商圈,别人会认出你来,跟你合影、找你签名,我现在可能签了一百个了吧,虚荣心极大地被满足了。
但为什么说这是世外桃源呢?离开这个地方你就谁也不是了。是挺兴奋的,但这个兴奋的周期很短暂,我已经不兴奋了,我想回去了,为什么,太累了,我不自由!比如说我随地吐痰,就不行,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所以你在别的地方会随地吐痰?
我不会,我就举个例子。
每天都在干嘛?
每天都是真空的,就两个选择,看电影、喝大酒。
电影怎么样?
整体一般,包括我的,但我的比他们的要强一点点。
强在哪?
强在我比他们放松,就像现在这样,世界上没有比放松再牛逼的事了。
拍电影是自己出的钱吗?
朋友赞助了一点儿,但没花多少钱,哦,可能也是因为没花多少钱,才比较放松。
你所谓的放松是一种天赋吗?
是能力,在做作品的时候,知道什么是松弛感,比如脱口秀,李诞就很松弛,大家好,我是李诞,其他人都很紧,气口卡的不对,没有流淌出来的那种感觉。
松弛是技术问题,想要达到这一点,更多的是除了作品之外的积淀和认知,它是一脉相承的,我现在不聊电影,不代表就跟电影无关,而且可能比电影更重要,你这一生看几部电影?大多数时间都在干别的嘛。
这是你的第几部片子?
我之前从美院退学的时候拍了一个 24 分钟的片子,大家都很喜欢,但那不是电影,我觉得是一个录像。
《清明》是我的第一部片子,当然,我也愿意把它看作一个录像,录像这个词是最准确的,比电影要高级多了,录像有“录”,这个动作本身是最重要的,要强调这个动作,而不是作为结果的图像。
怎么开始有拍片子这个欲望的?
我觉得我做不了别的,我是文科生,不能去研究生物学吧,数学就更别提了,我以前画画嘛,觉得那个东西有点平面,有点单一,不如电影更立体。比如你看我的片子,我片子里边多少次出现了我的名字,我一直在强调我的名字,我同辈人的名字,疯狂刷存在感,在生活里刷存在感是让人讨厌的,但你在作品里刷,别人甚至会喜欢看。
你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又自大又自恋,电影对他来说是一个绝佳的发泄途径。
对,为数不多的留给我的一个立锥之地,我只能干这件事,别的都不成。
在 FIRST,每天都在想什么?
想我又得罪谁了。我连 FIRST 都得罪了,盛典上有人采访我,怎么看 FIRST 给您的这次机会,谈谈感受,我怎么回答的,我说机会是大家互相给的。
用一个词形容你在 FIRST 的状态?
口无遮拦。说完很多话都后悔了,但是每天都后悔,每天都后悔,就习惯了,然后发现,哦,原来我就是这么一人。
未来有什么计划?
我是一没有计划的人,从小就没有,我也没有计划来参加 FIRST,当然来了很开心,真香,我的计划就是回去多看看书,为什么,我太没文化了,在这里,每天都在输出,在讲自己,已经快没了。
觉得自己没文化的时候,会不会对自己表达的东西有所怀疑?
当然怀疑,谁信谁傻逼。
你信吗?
怀疑和信并不矛盾,它们是螺旋上升的,一定要不停地怀疑、不停地信,最后你找到的是一种逻辑,一种思考方式,这个东西是真理。
简单来说就是,我信,人当然要信自己。
周小琳
动画短片《四月》导演
“感受就是老拉肚子”
BIE别的:第一次来 FIRST 电影节什么感觉?
周小琳:到了西宁肠胃不太舒服老拉肚子,我今早准备去看电影,因为拉肚子,过去之后就排不上了。
怎么开始拍动画电影的?
我本科念的是江南大学的数字媒体学院动画专业,当时我在学动画概论课的时候,看了一部叫做《迷雾中的小刺猬》的动画片,发现自己对动画短片,尤其是古老的用胶片拍摄出来的动画短片很感兴趣。
《迷雾中的小刺猬》是苏联时代的一位大师尤里·诺尔斯金导演的,讲的是一只小刺猬穿过整片森林去找小熊的故事。故事里,小刺猬走到半路,森林里起了大雾,它迷路了,在那个夜晚,它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有猫头鹰、有小狗、有蝙蝠,还有一只白色的马,它被那只白色的马吸引,哇,我感觉就像自己的初恋一样,那种心动的感觉。后来它又掉进了河里,自暴自弃地想,我可能就要淹死了吧,但一条大鱼救了它,小刺猬最终上了岸,找到了小熊,他呆呆地坐在那边,反复地回想雾里的事情,想那匹白马。
不知道为什么,我当时就觉得,这可能就是我的人生,我就是那只小刺猬。后来到了日本深造动画,教授说我手绘的不够好,鼓励我用各种各样的手法去创作短片,于是我开始用剪纸做定格动画。这次入围的作品《四月》是我的毕设之一。
在 FIRST 记忆深刻的一件事?
我记得有一回,队伍里有两位男生,他们想要互相搭讪,其中一位男生就说,小姐姐,你可不可以把你的伞借给这个男生,你看他耳朵晒得通红,我说好的好的。后来他们说,觉得今年的短片可难看了,我问是嘛,那是哪个单元难看,他们说都不好看,最后我也没和他们说我是其中一部短片的导演。
在 FIRST 的社交场合上是怎么介绍自己的?
我不太会主动说话,对上眼了我会笑一下,然后说我是短片《四月》的作者,你好你好。
觉得自己没有完全进入这个场景里去?
对,有一点点局外人的感觉,但光观察也有意思,很有意思。
形容一下自己在 FIRST 的状态?
就像逛书店,到了一家什么都有的书店,翻到一些有趣的书,也翻到一些不太懂的书,认识了几个一起看书的朋友。
未来有什么计划?打算继续拍动画电影吗?
我现在正在回国实习中,也看了国内很多动画相关的工作,好像现在特别多的是做动画课件的工作,像网络课程中的数学、语文、英语,里边需要有一些动画效果。我不太喜欢把动画当作一种工具的感觉。接下来如果面试成功的话,有可能会做老师,然后用空闲的时间自己做动画。
当然有人找我合作不错的项目,全职做独立动画人也可以啦,但我觉得自己可能是一个等待机会多过于自己找机会的人,因为我运气一直都很好,每次去神社抽签,都能抽到很好的签,爱情的除外。
周圣崴
《艺术死了》导演
“我喜欢你的采访,因为很快就结束了”
BIE别的:描述一下在 FIRST 电影节典型的一天?
周圣崴:各种转场,跟媒体把一个话,车轱辘似的不停地讲,表演,回到房间被锁起来,然后睡觉。
每天都在想什么?
怎么应付第二天疲于奔命的事情。
用一个词形容在 FIRST 的状态?
累。
在 FIRST 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打破边界,做你自己。
在输出远远大于输入的时候,你会产生自我怀疑吗?
我不会自我怀疑,有一些人是非常依赖于外界的信息刺激的,可能他们时刻都会变,但我觉得我的内核还是很稳定的。
你稳定的内核来自于什么?
来自于我对纯粹的创造力的坦诚。
在这里你会有意地把自己保护起来吗?
会,我会塑造自己的人设,表演出一个特别阳光、开朗,会带动气氛的这么一个形象。
在现场直接看到观众的反应觉得刺激吗?
我看他们的反应不刺激,刺激的是他们能不能加入进来,他骂我可以,没关系,随便骂,关键是能不能把骂我变成新的创作的一部分,我才能感觉到刺激。
因为这次来,我把跟观众的交互变成了片子番外的一部分,邀请所有人一起参与进来,突破观众和演员的边界,变成新的主演,我不是很喜欢 social,我最看重的是和观众的交互,不是这个片子本身,也不是获奖,啥也不是,只是这个交互的过程。
你跟其他导演相比,明显的不同好像是更会营销。
我给我自己的定位是个 digital artist,一个数字艺术家,数字艺术家需要灵活地掌握社交媒体互联网,因为它本身就是创作的一部分,我绝对不会拒绝这个东西。
未来有什么计划?
未来的计划是出国学数字艺术和交互科技,然后做更多不一样的跨界的好玩的新的东西。
没有了。
你是我接受过采访过的媒体里最棒的,因为你哒哒哒哒哒哒,像个 AI,我很喜欢,因为很快。
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