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影师汤庭的硬盘里有一段从未发表的 D-22 与后奥运独立音乐历史
摄影师汤庭现在不太发自己古怪的 手机摄影照片 了,几年前频繁的旅行也被如今更频繁的出差代替,按他自己说法:“忙疯了”。所以在一个夏夜的凌晨2点,他突然发微博说自己个人网站更新了2008-2010的独立音乐照片时,还真有点令人意外 —— 大家都知道,汤庭不爱整理自己的照片。
这批重见天日的照片里,有很大一部分都关于 D-22,因为在 “2008-2010” 的时间限定中,这是全中国最活跃的独立音乐演出场所。如果你在那时用一个加了独立音乐滤镜的红外夜视仪扫视地球上的东八时区,位于北京成府路242号的这间酒吧会是最红的一个小点。
如今 D-22 已经关闭了7年半,它的名字本已尘封,但这个夏天又因为一档摇滚乐综艺节目的提及而回到大众眼前,顺手被镀上层一半怀旧一半刻奇的金色。在节目上大火的刺猬乐队在这儿度过了他们得意与失落的时光,赵子健和石璐带着懵懂的综艺摄像机回到酒吧原址 —— 如今是个名字没登记在导航地图上的中餐饭馆 —— 拍了一圈;还有一个电子烟品牌,赶在夏天结束前攒了一场 D-22 标志乐队们的拼盘演出,现场布满了兴奋的漂亮女孩、 VHS 滤镜的蒸汽波风格广告和互相握手的甲方乙方们。
不过汤庭的这组照片无关怀旧,出现在他镜头里的,是在那段时间、生活在那里面的人。

嘎调乐队。左起:王旭、詹盼、文杰

Snapline 乐队。左起:李维思、陈曦、李青

Joyside 乐队。左起:中野阳、边远;半个背影:刘耗

2009年3月,Fucked Up 在上海 Logo
别的:听说你不喜欢整理照片?这些陈年旧照是怎么翻出来的?
汤庭:是,我在生活中经常拍了大量的照片,但是拍完在心里就觉得完成了,不太会去做整理和发表的工作。
前些日子我在整理更新网站的时候翻到了2009年的文件夹,看到了那年3月我跟随 S.T.D. 的朋友们和加拿大乐队 Fucked Up 一起在南京和上海小巡演时拍的照片,于是整理起了当时前后两年多时间里拍摄的这些关于独立音乐的照片。
这些照片是用什么相机拍的?
傻瓜机、单反都有用到。
你怎么捕捉他们在演出内外的不同状态?
当时的生活本身就是这样,音乐占了生活的大部分,我喜欢音乐、乐队、看演出,也跟这些朋友们演出、巡演,生活、玩都在一起。

左起:杨帆(Ourself Beside Me)、李青(Carsick Cars / Snapline)、谢涵(Ourself Beside Me)

Passer(Fading Horizon)

2009年5月,上海。左起:左翼(AV大久保)、詹盼、郑长宇

文隽,在排练室
还能记起照片上的这些人吗?与他们还有联系或交往吗?
记得。有一些人成了多年的朋友,有一些人还在生活中,还在交往。

AV大久保演出

Snapline 演出。左起:李维思、陈曦、李青

左:张守望,右:郑长宇

2010年,赵子健短暂加入时期的嘎调乐队宣传照。左起:子健、王旭、詹盼

左:詹盼,右:张守望
你记忆中的 D-22 是哪个季节的?
我第一次去 D-22 是国庆假期的时候,北京的秋天特别好。就秋天吧。
如果让你在这个秋天回到 D-22 拍一场演出,你希望这场演出里有谁?
憬观 : 像同叠。

区健,亦即 My Little Airport 的主唱 Nicole,在2008年成为憬观 : 像同叠乐队的贝司手,并搬到了北京生活,在以 D-22 为中心的北京独立音乐场景中度过3年后又回到香港。后来在这次 采访 中她说:“这段时间我成为了一位 ‘我想要成为的人’,三年后发现这并不是真正的 ‘自己’。”

西四灵境胡同的排练室,“玫瑰楼模拟录音” 厂牌使用的索尼开盘录音机。“玫瑰楼” 的名字取自区健离开香港前居住的玫瑰大厦。“玫瑰楼”2010年成立,后来随着区健离京回港和成员生活状态的变化而逐渐停止活动。
我注意到你的镜头里有很多女乐手的图像,文隽、区健、付菡、33、李青、石璐、杨帆…… 你怎么评价女乐手在那个特定的时间带来的东西?是女权主义的一个表现吗?
她们的存在很自然,做音乐的人有男有女,跟女权没什么关系吧。
女性和男性有天然的区别,在音乐里展现出的东西是很不一样的,我经常赞叹和羡慕女性在音乐和摄影创作中表现出的灵光。但其实不论性别,只要是每个有自己独特气质、气息的音乐人,在音乐里带来的感觉都很不一样。

石璐(刺猬)

李青(Carsick Cars / Snapline)

33(波激小丝 Boojii)(33现在的名字是 33EMYBW)

付菡(后海大鲨鱼)

付菡(后海大鲨鱼)

文隽(怪力)

文隽

文隽

2008年11月,怪力乐队在 D-22 演出
你觉得 D-22 是个神话吗?
D-22 对我来说不是“神话”,是一个更真实的东西,一个青少年时期大家聚集在一起的地方,比较真挚、可爱。这种聚集,其实是在当时凝聚了一种跟之前和之后都不一样的能量。
怎么不一样?
它提供了一个聚集的地方,也在需要的时期给独立音乐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在 D-22 消失后,这些能量其实是有一些流散的,没有别的地方继续承载。
艺术家、摄影师和音乐人们总在打倒昨天的自己,D-22 也曾经成为一种窠臼的指代,你觉得 绝对纯洁 有要避开的 “D-22” 式的东西吗?
没有什么好避开的吧。我和文隽都经历了那个时期,没有什么好避开的。

2008年9月,D-22 的外墙招牌

D-22 门里来路不明的泡沫塑料像,没人知道它是谁为什么怎么会在这,只是有人给它脸上插了一把刀

D-22 的厕所,墙绘来自詹盼

D-22 的调音台,线材搁板上贴着当日的演出安排:33岛、Snapline、AV大久保、嘎调
现在工作很忙吧?还会拍和独立音乐有关的摄影作品吗?
忙。没有特别专门在拍摄独立音乐相关的东西,但是我有乐队,我在做音乐,这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也会在生活中拍摄各种各样的东西,包括音乐方面。
如果让你把现在的一支乐队带到那个时候,你会选择哪支?
绝对纯洁?
为什么还带个问号?心里还有其他的选项吗?
没有,是 “此处笑答” 的意思。
笑答能写上吗?
随意。
行,谢谢你,汤庭!
下拉观看更多汤庭从硬盘里翻出来的照片:

詹盼

李林枫(香蕉猴子)




嘎调,2010

嘎调,2010

“伟大航路” 巡演,2009

散场
* Special Thanks To: 杨子江(Golden Driver / 玫瑰楼)
Photographer: 汤庭
摄影师汤庭现在不太发自己古怪的 手机摄影照片 了,几年前频繁的旅行也被如今更频繁的出差代替,按他自己说法:“忙疯了”。所以在一个夏夜的凌晨2点,他突然发微博说自己个人网站更新了2008-2010的独立音乐照片时,还真有点令人意外 —— 大家都知道,汤庭不爱整理自己的照片。
这批重见天日的照片里,有很大一部分都关于 D-22,因为在 “2008-2010” 的时间限定中,这是全中国最活跃的独立音乐演出场所。如果你在那时用一个加了独立音乐滤镜的红外夜视仪扫视地球上的东八时区,位于北京成府路242号的这间酒吧会是最红的一个小点。
如今 D-22 已经关闭了7年半,它的名字本已尘封,但这个夏天又因为一档摇滚乐综艺节目的提及而回到大众眼前,顺手被镀上层一半怀旧一半刻奇的金色。在节目上大火的刺猬乐队在这儿度过了他们得意与失落的时光,赵子健和石璐带着懵懂的综艺摄像机回到酒吧原址 —— 如今是个名字没登记在导航地图上的中餐饭馆 —— 拍了一圈;还有一个电子烟品牌,赶在夏天结束前攒了一场 D-22 标志乐队们的拼盘演出,现场布满了兴奋的漂亮女孩、 VHS 滤镜的蒸汽波风格广告和互相握手的甲方乙方们。
不过汤庭的这组照片无关怀旧,出现在他镜头里的,是在那段时间、生活在那里面的人。

嘎调乐队。左起:王旭、詹盼、文杰

Snapline 乐队。左起:李维思、陈曦、李青

Joyside 乐队。左起:中野阳、边远;半个背影:刘耗

2009年3月,Fucked Up 在上海 Logo
别的:听说你不喜欢整理照片?这些陈年旧照是怎么翻出来的?
汤庭:是,我在生活中经常拍了大量的照片,但是拍完在心里就觉得完成了,不太会去做整理和发表的工作。
前些日子我在整理更新网站的时候翻到了2009年的文件夹,看到了那年3月我跟随 S.T.D. 的朋友们和加拿大乐队 Fucked Up 一起在南京和上海小巡演时拍的照片,于是整理起了当时前后两年多时间里拍摄的这些关于独立音乐的照片。
这些照片是用什么相机拍的?
傻瓜机、单反都有用到。
你怎么捕捉他们在演出内外的不同状态?
当时的生活本身就是这样,音乐占了生活的大部分,我喜欢音乐、乐队、看演出,也跟这些朋友们演出、巡演,生活、玩都在一起。

左起:杨帆(Ourself Beside Me)、李青(Carsick Cars / Snapline)、谢涵(Ourself Beside Me)

Passer(Fading Horizon)

2009年5月,上海。左起:左翼(AV大久保)、詹盼、郑长宇

文隽,在排练室
还能记起照片上的这些人吗?与他们还有联系或交往吗?
记得。有一些人成了多年的朋友,有一些人还在生活中,还在交往。

AV大久保演出

Snapline 演出。左起:李维思、陈曦、李青

左:张守望,右:郑长宇

2010年,赵子健短暂加入时期的嘎调乐队宣传照。左起:子健、王旭、詹盼

左:詹盼,右:张守望
你记忆中的 D-22 是哪个季节的?
我第一次去 D-22 是国庆假期的时候,北京的秋天特别好。就秋天吧。
如果让你在这个秋天回到 D-22 拍一场演出,你希望这场演出里有谁?
憬观 : 像同叠。

区健,亦即 My Little Airport 的主唱 Nicole,在2008年成为憬观 : 像同叠乐队的贝司手,并搬到了北京生活,在以 D-22 为中心的北京独立音乐场景中度过3年后又回到香港。后来在这次 采访 中她说:“这段时间我成为了一位 ‘我想要成为的人’,三年后发现这并不是真正的 ‘自己’。”

西四灵境胡同的排练室,“玫瑰楼模拟录音” 厂牌使用的索尼开盘录音机。“玫瑰楼” 的名字取自区健离开香港前居住的玫瑰大厦。“玫瑰楼”2010年成立,后来随着区健离京回港和成员生活状态的变化而逐渐停止活动。
我注意到你的镜头里有很多女乐手的图像,文隽、区健、付菡、33、李青、石璐、杨帆…… 你怎么评价女乐手在那个特定的时间带来的东西?是女权主义的一个表现吗?
她们的存在很自然,做音乐的人有男有女,跟女权没什么关系吧。
女性和男性有天然的区别,在音乐里展现出的东西是很不一样的,我经常赞叹和羡慕女性在音乐和摄影创作中表现出的灵光。但其实不论性别,只要是每个有自己独特气质、气息的音乐人,在音乐里带来的感觉都很不一样。

石璐(刺猬)

李青(Carsick Cars / Snapline)

33(波激小丝 Boojii)(33现在的名字是 33EMYBW)

付菡(后海大鲨鱼)

付菡(后海大鲨鱼)

文隽(怪力)

文隽

文隽

2008年11月,怪力乐队在 D-22 演出
你觉得 D-22 是个神话吗?
D-22 对我来说不是“神话”,是一个更真实的东西,一个青少年时期大家聚集在一起的地方,比较真挚、可爱。这种聚集,其实是在当时凝聚了一种跟之前和之后都不一样的能量。
怎么不一样?
它提供了一个聚集的地方,也在需要的时期给独立音乐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在 D-22 消失后,这些能量其实是有一些流散的,没有别的地方继续承载。
艺术家、摄影师和音乐人们总在打倒昨天的自己,D-22 也曾经成为一种窠臼的指代,你觉得 绝对纯洁 有要避开的 “D-22” 式的东西吗?
没有什么好避开的吧。我和文隽都经历了那个时期,没有什么好避开的。

2008年9月,D-22 的外墙招牌

D-22 门里来路不明的泡沫塑料像,没人知道它是谁为什么怎么会在这,只是有人给它脸上插了一把刀

D-22 的厕所,墙绘来自詹盼

D-22 的调音台,线材搁板上贴着当日的演出安排:33岛、Snapline、AV大久保、嘎调
现在工作很忙吧?还会拍和独立音乐有关的摄影作品吗?
忙。没有特别专门在拍摄独立音乐相关的东西,但是我有乐队,我在做音乐,这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也会在生活中拍摄各种各样的东西,包括音乐方面。
如果让你把现在的一支乐队带到那个时候,你会选择哪支?
绝对纯洁?
为什么还带个问号?心里还有其他的选项吗?
没有,是 “此处笑答” 的意思。
笑答能写上吗?
随意。
行,谢谢你,汤庭!
下拉观看更多汤庭从硬盘里翻出来的照片:

詹盼

李林枫(香蕉猴子)




嘎调,2010

嘎调,2010

“伟大航路” 巡演,2009

散场
* Special Thanks To: 杨子江(Golden Driver / 玫瑰楼)
Photographer: 汤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