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这 6 张海报,带你回顾街头着装的历史
我们想在这张扁平的图像上截取一些窗口,从 2019 年的视角回望不久之前的青年文化场景。我们邀请了 5 位艺术家和设计师,围绕历史上对今天的街头着装场景产生了影响的青年文化运动,创作了 6 张海报。在画面中,艺术家结合了每一种文化的特点以及个人的风格和演绎。让这 6 张海报打开时空大门,带我们跳回浪潮。
朋克:
狗狗是新时代的贝斯手,也是怀旧的摇滚爱好者。她用一张全女子团伙海报致敬朋克场景。
BIE别的:你会用哪些词来描述朋克文化及其着装风格?
狗狗:老朋克和新时代朋克的着装变化还挺大的,感觉现在玩朋克的女孩也喜欢穿五彩撞色的衣服。
BIE别的:这张海报从中吸取了哪些元素?能说说你的创作想法吗?
狗狗:灵感来源于那个经常可以上头条的朋克乐队 Pussy Riot,朋克音乐的意义远远远远不止于它的音乐性,pussy riot 就是还挺牛逼的hh。
上世纪七十年代,朋克亚文化集合并发展了其早先多种青年文化的特点,以激进的姿态席卷英美,影响涉及政治、音乐、艺术、文学等方方面面。朋克文化分支众多,但总体来说,他们推崇个体自由,反抗权威与教条。在生活方式上,他们抵抗资本主义和消费主义,在时尚方面则向温和保守的着装方式发出挑战。
70 年代的纽约东村已经被安迪·沃霍尔工厂式的自由和先锋气息所浸润,音乐与艺术背景的年轻人在着装上发挥自己的创造力。1975 年,一家名叫 Trash & Vaudeville 的二手店在 St. Mark's Place 开业,如果你想要一双马丁靴或者一条黑色紧身牛仔裤,这是唯一的目的地。一个 70 年代的纽约酷小孩会对昂贵的设计师品牌服装不屑一顾,却对独一无二的二手衣服情有独钟。他们对服装进行破坏和改造,用造型演绎行动的宣言。
日后的 Sex Pistols 的乐队经理 Malcolm McLaren 恰在这段时间拜访了纽约,从中识别出一股新的时尚味道。他回到伦敦,将自己和女朋友 Vivienne Westwood 在切尔西地区一起开的服装店铺改名为 SEX,掀起了朋克时尚的浪潮。
反抗主流的价值观,大胆的 DIY 精神,以及借助视觉艺术进行直接自我表达的传统,都是朋克文化为今天的街头着装留下的遗产。
Hip-Hop:
狗狗虽然自己不怎么听 Hip Hop 音乐,但 Hip Hop 的影响无处不在。她用一张漫画封面致敬 Hip-Hop 风格。
BIE别的:你会用哪些词来描述 Hip Hop 文化及其着装风格?
狗狗:大大的,富的
BIE别的:这张海报从中吸取了哪些元素?能说说你的创作想法吗?
狗狗:其实是在 Cos《Hip Hop family tree》漫画的 Wild Style 一期。没看过《Hip Hop family tree》,但之前看过 “别的次元” 写的一篇介绍,还蛮喜欢的,也觉得画风蛮酷。我把封面的武器改成我喜欢的游戏 “Splatoon” 里面的武器了,因为那里面还挺多 Hip-Hop 风格的衣服的,感觉是我离Hip Hop最近的一次。
当纽约东村的朋克们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挑战公序良俗,哈莱姆和布朗克斯地区的非裔美国人们即将把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文化带上街头。
DJ,MC,街舞和涂鸦是 Hip-Hop 文化的四大元素,它们都追求更大、更抢眼、更响亮,与非裔美国人边缘化的地位形成对比。在着装方面,他们也采用了同样的思路。
一方面,他们想让自己看起来更有钱,另一方面,真正有钱的非裔美国人——开始走红的 Hip-Hop 歌手、drug dealers 和皮条客们却不被第五大道上的名牌店欢迎。为了能在工装和运动装之外获得一些更个人化的表达,他们开始向私人裁缝店寻求帮助。
有着 “哈莱姆的风格教父” 之称的 Dapper Dan 就是那个人人垂涎的裁缝。他将运动装和奢侈品剪裁结合在一起,还研究出能在皮革上停留更久的丝网印刷方法,在自己的裁缝店里炮制独一无二的 “名牌” 服装,带起了满印 logo风。从泰森到 Salt-N-Peper,每一个功成名就的非裔美国人都得拥有一件 Dapper Dan 的衣服。
而来自皇后地区的三人组合 The Mighty Shirt Kings,则用街头涂鸦式的图案帮你定制独一无二的 T 恤和运动服。
运动服是最容易获得的服装,是非裔美国人在运动领域的成就体现,也是布朗克斯的 B-boys B-girls 跳舞时最方便的服装。说唱组合 Run-DMC 让阿迪达斯的训练服和 Superstar 运动鞋炙手可热,但一套完整的装扮里,还得加入一条肥大的金链子和一顶像样的礼帽。Wu-Tang Clan 也是运动服风格的代表,在 Dapper Dan一度被时装品牌起诉关门时,Wu-Tang Clan 带来了运动服品牌 Wu Wear。
到了布鲁克林,巴斯奎特则的街头艺术为 Hip-Hop 着装中带来鲜明的色彩,在 Spike Lee 的电影《Do the right thing》中留下了令人铭记的一笔。
Hip-Hop 风格将运动装、工装和军装基础和 dress-up 的精神结合在一起,擅长改造和定制,除此之外,Hip-Hop 文化还贡献了说唱音乐日后在风格上具有极强影响力的说唱明星们。
冲浪:
潘浩君(Bad Preacher)是生活在上海的自由插图作者和设计师。他出其不意地用一张黑白插画致敬冲浪文化,音乐与爱情在沙粒般细腻的渐变中流淌。
BIE别的:你会用哪些词来描述冲浪文化及其服装风格?
PJ:放松和健康。
BIE别的:这张海报从中吸取了哪些元素?能说说你的创作想法吗?
PJ:音乐、物件、交通工具还有假想出的罗曼史。
从波利尼西亚群岛到夏威夷,再到美国西海岸,作为一种亚文化的 “冲浪文化” 逐渐诞生。极高的技巧性和危险性为冲浪运动设立了门槛,冲浪手们于是也毫无疑问地获得了 “酷孩子” 的形象。但更重要的,应该是冲浪文化当中那种松弛和休闲的精神——忘了紧张的生活,忘了奋斗和成功,忘了古板的写字楼格子间,拥抱沙滩、阳光、海水;拥抱音乐、夏天、青春和转瞬即逝的爱情。
印满花卉的夏威夷衬衫和宽大的短裤,是对循规蹈矩、小心翼翼的生活的挑衅,也为长时间以来一直非常强调男性特征的都市街头着装带来更多色彩。
除此之外,冲浪文化还未街头着装带来了不可估量的间接影响,在这个场景中诞生了被认为是 streetwear 鼻祖的 Stüssy,虽然创始人 Shawn Stussy 并不喜欢 “streetwear” 这个词。
Shawn Stussy 痴迷于冲浪运动,经营着自己的手工冲浪板商店。79 年末,他制作了第一批印有 Stüssy 手写签名的T恤——不如说是是冲浪板生意的周边,却意外地大受欢迎。1984年,他和合作伙伴 Frank Sinatra Jr. 一起正式推出了品牌,日后又在纽约开设了门店。Shawn Stussy 自己就是一个艺术家,在品牌中引入了来自朋克摇滚、Hip-Hop 等文化的诸多元素,识别度极高的手写字体看起来充满活力又毫不费力。
80 年代末,Stüssy 已经成为了最炙手可热的街头品牌。Shawn 还在 80 年代末开创了IST(International Stussy Tribe),用 “tribe” 的概念把世界各个重要城市的先锋年轻人们聚集在一起,向他们赠送独一无二的 Stüssy夹克。
Nigo,藤原浩等都是最初的 IST 成员,而最初和 Stüssy 在纽约合作开店的 James Jabia 日后创立了 Supreme。
滑板:
Nini Sum 是 Idlebeats 爱豆笔此丝网版画工作室与艺术双人组的成员之一,也是多年来上海地下文化图像的制造者。在这张海报中,她用丝网版画和拼贴的方法创造出在大都市中腾空而起的滑手形象。
BIE别的:你会用哪些词来描述滑板文化及其着装风格?
Nini:勇敢,青春,轻松,自由。
BIE别的:这张海报从中吸取了哪些元素?能说说你的创作想法吗?
Nini:这幅画其实是一幅用丝网版画拼贴而成的混合媒介原稿,其中我融入了很多在街头滑板时会接触到的元素:城市的高楼大厦作为背景,烈日、办证小广告、斑马线作为前景,而主角是一个腾空的滑手形象,我想表达一种很中国又很当下的滑板文化,无拘无俗,随性的融入了城市和日常,又可以跳跃飞翔出生活的条条框框,这种自由又摩登的轻松状态。
不仅 Supreme 从 Stüssy中诞生,滑板运动也从冲浪运动中诞生。上岸的冲浪手们为了能在陆地上延续冲浪的刺激,发明了 “陆地冲浪”,经过一系列板面形状的演变,成为滑板。滑板随即突破了冲浪的地域限制,从西海岸传播到美国各大城市。
刚开始,滑板或许只是一种新兴的休闲娱乐活动,甚至是一种代步方法,随着滑手在动作上的不断精进和创新,滑板文化逐渐形成。说到街头,还有什么谁比滑手在街头呆的时间更长吗?从人行道到滑板公园,呼啸而过的滑手是街头最吸引人的风景之一。
诞生之初,滑板是一种白人男孩的运动,也曾经和朋克场景结合在一起,但滑手之间靠技术交流,它很快就打破了种族与阶级的边界。当 Hip-Hop 文化开始涌现,滑板场景也迅速与之交织在一起。
与其他特别强调着装密码的亚文化不同,滑板风格并无定式,滑板也成了一种极为开放的媒介,迅速兼容音乐、艺术与时尚。
Paninaro:
王皓田曾经在意大利米兰学习版画,他在日常生活中寻觅趣味和浪漫,他收集或者拍摄图像,制作成有趣的 zine。
BIE别的:你会用哪些词来描述 Paninaro 文化及其着装风格?
王皓田:鲜艳的羽绒服,牛仔裤与 Timberland。
BIE别的:这张海报从中吸取了哪些元素?能说说你的创作想法吗?
王皓田:意大利的超市收银台结账之前的货架上都会排满很多八卦杂志,这些杂志都会用很鲜艳的颜色和夺目的字体,这张海报的颜色选择上是受到这些八卦杂志的影响。因为 Paninaro 的年代,最通行的阅读媒介还是报纸,人们会把重要的图片和文字剪下来贴在本子上,所以我用了一些剪贴的方式呈现了出来。
1986 年,宠物店男孩录了一首叫 “Paninaro” 的歌,歌词唱到了激情、爱情、性与金钱,还唱到了食物、享乐和阿玛尼。这首歌记录了 80 年代在意大利米兰诞生的一种与意大利三明治 “帕尼尼” 有关的着装文化,就叫 Paninaro,或者 Paninari(复数)。
这是意大利新富阶层无忧无虑的年轻人创造的一种尽情拥抱品牌和消费的青年文化,体现了一种电视广告混搭美式快餐的精神:快乐、亢奋、放松、拥抱日常、享受人生,当然也带着一眼就能识别的 “矫揉造作”。就像毫不相干的 Hip-Hop 文化一样,Paninari 毫不避讳对昂贵品牌的追求,但在样式上却倾向于选择工人阶级的室外服装:厚实的靴子、牛仔裤、军装夹克,但又混合了象征着富裕身份的滑雪服。
Paninaro 的美学俗气而有趣,在电视广告和小传单的美学中,把高人一等的傲慢变成了直言不讳的炫耀。对了,这些年轻人们周末总是聚集在美式快餐店里——可不得把崇尚意大利丰富美食传统的上一代人给气死。
俱乐部文化:
Dave Shen 金属光泽爱好者,平面设计师和插画师。他将多中元素融合进派对海报中,打破年代与次元,还原 Rave 派对中的多维体验。
BIE别的:你会用哪些词来描述地下派对及其服装风格?
Dave:迷幻、多次元、绚丽。
BIE别的:这张海报从中吸取了哪些元素?能说说你的创作想法吗?
Dave:80年代广告喷枪艺术(熊谷小次郎Kojiro Kumagai)及二次元文化、90年代后期三维动画演示图形,acid 体验等。Rave 派对里倡导的PLUR(和平、爱、团结、尊重)虽然有些嬉皮,但是不同文化在这里都可以被接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你可以在派对上看到风格迥异的人,看到多种可能性,所以我在海报里绘制不同符号化的元素和多维体验,让这张海报符合 Rave 的气质。
当迪斯科音乐响起,一种全新的跳舞方式——蹦迪,随之诞生。它打破了传统社交舞蹈对性别角色的规定,或者说,干脆没有任何规定,它强调纯粹、极尽全力的身体运动。七八十年代的欧美各国,都兴起了自发组织的地下派对,那不是高级人士的体面聚会,而是能量充沛的年轻人寻欢作乐的场所。舞池里迅速聚集起各种各样的边缘人群,所有人都可以在这儿纵情到黎明。
在俱乐部里,你不仅能找到最时髦的音乐和最棒的舞姿,也能看见最野的造型和妆容,性别模糊。(永远别忘了 David Bowie 的造型对音乐粉丝的影响。)你的装扮在白天越显得惊世骇俗,在地下派对中,就饿会受到鼓励和欢迎。没人想跟别人穿的一样,在八十年代英国一些最视觉化的派对中,人们蹦迪前会专门准备一套 DIY 的行头,尽情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当鼓点加快到 120 bpm,House 音乐和 Rave 派对使场景更为激烈,更适合跳舞的肥大的 T 恤、运动鞋等装束便成为了派对战服。但是迷幻的色彩、各种各样发带装饰仍然不可或缺。直到今天,派对中仍然聚集着在装扮方面最有创造力和胆量的灵魂。
我们想在这张扁平的图像上截取一些窗口,从 2019 年的视角回望不久之前的青年文化场景。我们邀请了 5 位艺术家和设计师,围绕历史上对今天的街头着装场景产生了影响的青年文化运动,创作了 6 张海报。在画面中,艺术家结合了每一种文化的特点以及个人的风格和演绎。让这 6 张海报打开时空大门,带我们跳回浪潮。
朋克:
狗狗是新时代的贝斯手,也是怀旧的摇滚爱好者。她用一张全女子团伙海报致敬朋克场景。
BIE别的:你会用哪些词来描述朋克文化及其着装风格?
狗狗:老朋克和新时代朋克的着装变化还挺大的,感觉现在玩朋克的女孩也喜欢穿五彩撞色的衣服。
BIE别的:这张海报从中吸取了哪些元素?能说说你的创作想法吗?
狗狗:灵感来源于那个经常可以上头条的朋克乐队 Pussy Riot,朋克音乐的意义远远远远不止于它的音乐性,pussy riot 就是还挺牛逼的hh。
上世纪七十年代,朋克亚文化集合并发展了其早先多种青年文化的特点,以激进的姿态席卷英美,影响涉及政治、音乐、艺术、文学等方方面面。朋克文化分支众多,但总体来说,他们推崇个体自由,反抗权威与教条。在生活方式上,他们抵抗资本主义和消费主义,在时尚方面则向温和保守的着装方式发出挑战。
70 年代的纽约东村已经被安迪·沃霍尔工厂式的自由和先锋气息所浸润,音乐与艺术背景的年轻人在着装上发挥自己的创造力。1975 年,一家名叫 Trash & Vaudeville 的二手店在 St. Mark's Place 开业,如果你想要一双马丁靴或者一条黑色紧身牛仔裤,这是唯一的目的地。一个 70 年代的纽约酷小孩会对昂贵的设计师品牌服装不屑一顾,却对独一无二的二手衣服情有独钟。他们对服装进行破坏和改造,用造型演绎行动的宣言。
日后的 Sex Pistols 的乐队经理 Malcolm McLaren 恰在这段时间拜访了纽约,从中识别出一股新的时尚味道。他回到伦敦,将自己和女朋友 Vivienne Westwood 在切尔西地区一起开的服装店铺改名为 SEX,掀起了朋克时尚的浪潮。
反抗主流的价值观,大胆的 DIY 精神,以及借助视觉艺术进行直接自我表达的传统,都是朋克文化为今天的街头着装留下的遗产。
Hip-Hop:
狗狗虽然自己不怎么听 Hip Hop 音乐,但 Hip Hop 的影响无处不在。她用一张漫画封面致敬 Hip-Hop 风格。
BIE别的:你会用哪些词来描述 Hip Hop 文化及其着装风格?
狗狗:大大的,富的
BIE别的:这张海报从中吸取了哪些元素?能说说你的创作想法吗?
狗狗:其实是在 Cos《Hip Hop family tree》漫画的 Wild Style 一期。没看过《Hip Hop family tree》,但之前看过 “别的次元” 写的一篇介绍,还蛮喜欢的,也觉得画风蛮酷。我把封面的武器改成我喜欢的游戏 “Splatoon” 里面的武器了,因为那里面还挺多 Hip-Hop 风格的衣服的,感觉是我离Hip Hop最近的一次。
当纽约东村的朋克们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挑战公序良俗,哈莱姆和布朗克斯地区的非裔美国人们即将把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文化带上街头。
DJ,MC,街舞和涂鸦是 Hip-Hop 文化的四大元素,它们都追求更大、更抢眼、更响亮,与非裔美国人边缘化的地位形成对比。在着装方面,他们也采用了同样的思路。
一方面,他们想让自己看起来更有钱,另一方面,真正有钱的非裔美国人——开始走红的 Hip-Hop 歌手、drug dealers 和皮条客们却不被第五大道上的名牌店欢迎。为了能在工装和运动装之外获得一些更个人化的表达,他们开始向私人裁缝店寻求帮助。
有着 “哈莱姆的风格教父” 之称的 Dapper Dan 就是那个人人垂涎的裁缝。他将运动装和奢侈品剪裁结合在一起,还研究出能在皮革上停留更久的丝网印刷方法,在自己的裁缝店里炮制独一无二的 “名牌” 服装,带起了满印 logo风。从泰森到 Salt-N-Peper,每一个功成名就的非裔美国人都得拥有一件 Dapper Dan 的衣服。
而来自皇后地区的三人组合 The Mighty Shirt Kings,则用街头涂鸦式的图案帮你定制独一无二的 T 恤和运动服。
运动服是最容易获得的服装,是非裔美国人在运动领域的成就体现,也是布朗克斯的 B-boys B-girls 跳舞时最方便的服装。说唱组合 Run-DMC 让阿迪达斯的训练服和 Superstar 运动鞋炙手可热,但一套完整的装扮里,还得加入一条肥大的金链子和一顶像样的礼帽。Wu-Tang Clan 也是运动服风格的代表,在 Dapper Dan一度被时装品牌起诉关门时,Wu-Tang Clan 带来了运动服品牌 Wu Wear。
到了布鲁克林,巴斯奎特则的街头艺术为 Hip-Hop 着装中带来鲜明的色彩,在 Spike Lee 的电影《Do the right thing》中留下了令人铭记的一笔。
Hip-Hop 风格将运动装、工装和军装基础和 dress-up 的精神结合在一起,擅长改造和定制,除此之外,Hip-Hop 文化还贡献了说唱音乐日后在风格上具有极强影响力的说唱明星们。
冲浪:
潘浩君(Bad Preacher)是生活在上海的自由插图作者和设计师。他出其不意地用一张黑白插画致敬冲浪文化,音乐与爱情在沙粒般细腻的渐变中流淌。
BIE别的:你会用哪些词来描述冲浪文化及其服装风格?
PJ:放松和健康。
BIE别的:这张海报从中吸取了哪些元素?能说说你的创作想法吗?
PJ:音乐、物件、交通工具还有假想出的罗曼史。
从波利尼西亚群岛到夏威夷,再到美国西海岸,作为一种亚文化的 “冲浪文化” 逐渐诞生。极高的技巧性和危险性为冲浪运动设立了门槛,冲浪手们于是也毫无疑问地获得了 “酷孩子” 的形象。但更重要的,应该是冲浪文化当中那种松弛和休闲的精神——忘了紧张的生活,忘了奋斗和成功,忘了古板的写字楼格子间,拥抱沙滩、阳光、海水;拥抱音乐、夏天、青春和转瞬即逝的爱情。
印满花卉的夏威夷衬衫和宽大的短裤,是对循规蹈矩、小心翼翼的生活的挑衅,也为长时间以来一直非常强调男性特征的都市街头着装带来更多色彩。
除此之外,冲浪文化还未街头着装带来了不可估量的间接影响,在这个场景中诞生了被认为是 streetwear 鼻祖的 Stüssy,虽然创始人 Shawn Stussy 并不喜欢 “streetwear” 这个词。
Shawn Stussy 痴迷于冲浪运动,经营着自己的手工冲浪板商店。79 年末,他制作了第一批印有 Stüssy 手写签名的T恤——不如说是是冲浪板生意的周边,却意外地大受欢迎。1984年,他和合作伙伴 Frank Sinatra Jr. 一起正式推出了品牌,日后又在纽约开设了门店。Shawn Stussy 自己就是一个艺术家,在品牌中引入了来自朋克摇滚、Hip-Hop 等文化的诸多元素,识别度极高的手写字体看起来充满活力又毫不费力。
80 年代末,Stüssy 已经成为了最炙手可热的街头品牌。Shawn 还在 80 年代末开创了IST(International Stussy Tribe),用 “tribe” 的概念把世界各个重要城市的先锋年轻人们聚集在一起,向他们赠送独一无二的 Stüssy夹克。
Nigo,藤原浩等都是最初的 IST 成员,而最初和 Stüssy 在纽约合作开店的 James Jabia 日后创立了 Supreme。
滑板:
Nini Sum 是 Idlebeats 爱豆笔此丝网版画工作室与艺术双人组的成员之一,也是多年来上海地下文化图像的制造者。在这张海报中,她用丝网版画和拼贴的方法创造出在大都市中腾空而起的滑手形象。
BIE别的:你会用哪些词来描述滑板文化及其着装风格?
Nini:勇敢,青春,轻松,自由。
BIE别的:这张海报从中吸取了哪些元素?能说说你的创作想法吗?
Nini:这幅画其实是一幅用丝网版画拼贴而成的混合媒介原稿,其中我融入了很多在街头滑板时会接触到的元素:城市的高楼大厦作为背景,烈日、办证小广告、斑马线作为前景,而主角是一个腾空的滑手形象,我想表达一种很中国又很当下的滑板文化,无拘无俗,随性的融入了城市和日常,又可以跳跃飞翔出生活的条条框框,这种自由又摩登的轻松状态。
不仅 Supreme 从 Stüssy中诞生,滑板运动也从冲浪运动中诞生。上岸的冲浪手们为了能在陆地上延续冲浪的刺激,发明了 “陆地冲浪”,经过一系列板面形状的演变,成为滑板。滑板随即突破了冲浪的地域限制,从西海岸传播到美国各大城市。
刚开始,滑板或许只是一种新兴的休闲娱乐活动,甚至是一种代步方法,随着滑手在动作上的不断精进和创新,滑板文化逐渐形成。说到街头,还有什么谁比滑手在街头呆的时间更长吗?从人行道到滑板公园,呼啸而过的滑手是街头最吸引人的风景之一。
诞生之初,滑板是一种白人男孩的运动,也曾经和朋克场景结合在一起,但滑手之间靠技术交流,它很快就打破了种族与阶级的边界。当 Hip-Hop 文化开始涌现,滑板场景也迅速与之交织在一起。
与其他特别强调着装密码的亚文化不同,滑板风格并无定式,滑板也成了一种极为开放的媒介,迅速兼容音乐、艺术与时尚。
Paninaro:
王皓田曾经在意大利米兰学习版画,他在日常生活中寻觅趣味和浪漫,他收集或者拍摄图像,制作成有趣的 zine。
BIE别的:你会用哪些词来描述 Paninaro 文化及其着装风格?
王皓田:鲜艳的羽绒服,牛仔裤与 Timberland。
BIE别的:这张海报从中吸取了哪些元素?能说说你的创作想法吗?
王皓田:意大利的超市收银台结账之前的货架上都会排满很多八卦杂志,这些杂志都会用很鲜艳的颜色和夺目的字体,这张海报的颜色选择上是受到这些八卦杂志的影响。因为 Paninaro 的年代,最通行的阅读媒介还是报纸,人们会把重要的图片和文字剪下来贴在本子上,所以我用了一些剪贴的方式呈现了出来。
1986 年,宠物店男孩录了一首叫 “Paninaro” 的歌,歌词唱到了激情、爱情、性与金钱,还唱到了食物、享乐和阿玛尼。这首歌记录了 80 年代在意大利米兰诞生的一种与意大利三明治 “帕尼尼” 有关的着装文化,就叫 Paninaro,或者 Paninari(复数)。
这是意大利新富阶层无忧无虑的年轻人创造的一种尽情拥抱品牌和消费的青年文化,体现了一种电视广告混搭美式快餐的精神:快乐、亢奋、放松、拥抱日常、享受人生,当然也带着一眼就能识别的 “矫揉造作”。就像毫不相干的 Hip-Hop 文化一样,Paninari 毫不避讳对昂贵品牌的追求,但在样式上却倾向于选择工人阶级的室外服装:厚实的靴子、牛仔裤、军装夹克,但又混合了象征着富裕身份的滑雪服。
Paninaro 的美学俗气而有趣,在电视广告和小传单的美学中,把高人一等的傲慢变成了直言不讳的炫耀。对了,这些年轻人们周末总是聚集在美式快餐店里——可不得把崇尚意大利丰富美食传统的上一代人给气死。
俱乐部文化:
Dave Shen 金属光泽爱好者,平面设计师和插画师。他将多中元素融合进派对海报中,打破年代与次元,还原 Rave 派对中的多维体验。
BIE别的:你会用哪些词来描述地下派对及其服装风格?
Dave:迷幻、多次元、绚丽。
BIE别的:这张海报从中吸取了哪些元素?能说说你的创作想法吗?
Dave:80年代广告喷枪艺术(熊谷小次郎Kojiro Kumagai)及二次元文化、90年代后期三维动画演示图形,acid 体验等。Rave 派对里倡导的PLUR(和平、爱、团结、尊重)虽然有些嬉皮,但是不同文化在这里都可以被接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你可以在派对上看到风格迥异的人,看到多种可能性,所以我在海报里绘制不同符号化的元素和多维体验,让这张海报符合 Rave 的气质。
当迪斯科音乐响起,一种全新的跳舞方式——蹦迪,随之诞生。它打破了传统社交舞蹈对性别角色的规定,或者说,干脆没有任何规定,它强调纯粹、极尽全力的身体运动。七八十年代的欧美各国,都兴起了自发组织的地下派对,那不是高级人士的体面聚会,而是能量充沛的年轻人寻欢作乐的场所。舞池里迅速聚集起各种各样的边缘人群,所有人都可以在这儿纵情到黎明。
在俱乐部里,你不仅能找到最时髦的音乐和最棒的舞姿,也能看见最野的造型和妆容,性别模糊。(永远别忘了 David Bowie 的造型对音乐粉丝的影响。)你的装扮在白天越显得惊世骇俗,在地下派对中,就饿会受到鼓励和欢迎。没人想跟别人穿的一样,在八十年代英国一些最视觉化的派对中,人们蹦迪前会专门准备一套 DIY 的行头,尽情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当鼓点加快到 120 bpm,House 音乐和 Rave 派对使场景更为激烈,更适合跳舞的肥大的 T 恤、运动鞋等装束便成为了派对战服。但是迷幻的色彩、各种各样发带装饰仍然不可或缺。直到今天,派对中仍然聚集着在装扮方面最有创造力和胆量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