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已经是朋友圈最后一个没去海南冲浪的人了
你迫不及待地换上淘宝买的轻奢法式比基尼,就是那个小红书上的 “十个高性价比泳衣品牌,你还不知道吗?” 排名第八的那个。甚至还没来得及下水洗。来不及了,你想,是时候抓住生命中的宝贵时刻,哪怕冒着皮肤被甲醛侵蚀的风险。你走出酒店,示意男朋友带上单反,今天晚些时候,你终于可以发条朋友圈,配图靠着冲浪板,不写文字,只用一个🏄♀️ emoji。
镜头转到候机厅,新闻里放着“海南离岛免税店春节7天‘黄金周’销售额超15亿元”,游客们把不经意间露出免税店袋子的自拍、冲浪扶板游客照精心挑选九张图发送朋友圈,把微信名字改成“飞行中”,在飞机上完成这趟旅途未竞的心愿:做一个成功站在板上冲浪的梦。
过去的这个春节,受到疫情影响,北京往返三亚的机票和酒店跌至近三年最低价格:你可以只花不到三百块钱,在某猪定到往年动辄一千起的豪华型海岛酒店;而往返机票也只需要两千多。算下来,只要有五千块钱预算(甚至更少),就能以新中产的身份享受海岛假日了。
事实也正如此:数据显示,低廉的价格吸引了大批年轻人,2021 年春节来岛旅游的青年群体(18-35岁)比例较19年增加了14%,占到41%。这些年轻人中,有很大一部分除了打卡网红酒店、海底餐厅之外,还多了另外一项打卡活动:冲浪。
朋友圈里,已经连续几个月,都有人源源不断地定位同一片海滩,甚至同一家冲浪店,完成标准手扶冲浪板的拍摄姿势。此情此景下,三亚俨然疫情时代的新麦加,朝圣者们从北上广深奔赴此地,用冲浪完成对年假的朝觐。
而不幸的是,对于春节期间的冲浪者而言,想在海边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水域,就如同在跪拜圣城前的信徒中寻找容身之地一样困难。
专业浪人能在同一道浪前遵守既定规则互相礼让,而初学者不一样,他们连控制冲浪板的方向都做不到,在高密度的人员环境下,很容易两败俱伤。你穿好精心挑选的比基尼打算体验冲浪的时候,一定没想过有这么多海的女儿会在水中争奇斗艳,而这还远远没到烦人的第一步。
在踏进任意一家冲浪俱乐部,挑选教练时,一个看不见的游戏提示语才悄悄上线。
Round 1:被推板师拐走
假如你不幸没做任何攻略地来到后海的石板路上,大概率你会被新开的“冲浪俱乐部”拐进店里。这些店开业不超过半年,简陋的装修是其次,它们的“教练”由一群自己也不会冲浪的村民、东南亚潜水教练等人组成,专业的教练称他们为“推板师” —— 他们确保你拥有一块冲浪板,剩下要做的就是在水中助推。还有一些推板师直接在沙滩上支一个棚子,一边租板一边教学。
用推板来应付毫无经验的初学者是足够的,借助推力,假设你已经掌握了站板练习的动作要领,那么你会在时长两小时课程的后面三十分钟,成功地在冲浪板上站起来。
而这一瞬间的照片,已经能让80%游客满意地离开海边。
眼下,正规教练已经跟不上几何式增长的冲浪教学需求,以后海的老牌冲浪俱乐部亼乐为例,十个教练在春节期间总共接待了超过300位游客。逐渐庞大的市场让推板师应运而生:专业俱乐部的收费标准是每人每节课500-800元不等,而推板师们的收费标准是每人100-200元左右。
除了价格优势,推板师们还具备互联网思维,懂抓用户痛点:他们知道被明星、网红效应吸引而来的游客目的很明确,比起掌握冲浪技巧并最终独立抓浪,游客更关心这趟旅途有没有能po在抖音/小红书上的精彩瞬间。于是他们推出不到两百元的推板套餐,包含40张照片,5个视频,由专人负责拍摄,这比专业俱乐部的义工拍摄吸引力大多了。
激增的拍照需求让正规教练也无可奈何,只去苛责推板师也没什么意义。亼乐的教练李初九说,“有些学员会问‘教练,我们什么时候拍照?’好不容易拍完了,她们会说‘教练,我累了,我们回去吧’。”
李初九从14年开始来后海冲浪,当时“在后海冲浪的人基本全都认识”,而现在的海里“全是陌生人。” 他还说了两个极端的例子:“有一个从外地来后海的人,在村里卖了一星期水果就去教冲浪了;还有一个已经60岁的房东大叔,去年也开始下海推板。”
“以前村里年轻人最好的出路是去旁边的蜈支洲岛打工。现在是当教练。”李初九告诉我,村民们的收入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从原来的打渔、外出务工变成现在靠收租就能生活。甚至以前看不上冲浪的当地人,也加入了财富密码的竞争队列。
“现在这种情况是必然的,你阻止不了。”李初九说。
Round 2 :参加海边的派对
三亚人 Joe 觉得近两年后海的人群和文化氛围变得更丰富多样了。他现在在成都当 DJ,只有过年或者假期才会回三亚冲浪。“以前冲浪的年龄层偏大一点,现在年轻人聚集过来,周围人的 vibe 很对。”
第一次来后海的时候,他遇上了“蓝眼泪”,也就是后海的荧光浪 —— 每年的三月左右,一种被称作“蓝眼泪”的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得海浪发出蓝光。
Joe 和朋友们常去的浪点让他们可以轻易避开拥挤的人群。新手一般在“门前”冲浪,那里浪小,安全;Joe和朋友会去后面的“口袋底”,这里浪比较大,适合有一定基础的浪人。
Joe 有朋友是冲浪教练,有时候浪很好,朋友却要等上完课才能自由冲浪。他不愿选择这种生活,而是让自己变成家乡的游客,一年回来两三次。他形容自己是“为了留在海边,而在城市里冲浪”。“冲浪其实是个很贵的运动,它需要你一直住在海边,找浪点,追浪。我一年只有几次机会,所以很珍惜。”不能去海边的时候,Joe 甚至下载了一个叫 True Surf 的游戏,在手机上赛博冲浪。
后海的冲浪俱乐部在晚上会变身 club,大家在这里喝酒、聊天,一些 DJ会被请来放歌,Joe 也在被邀请之列。他说,不止年轻人喜欢蹦迪,后海村民也喜欢 party 。他们有办露天酒席的传统,酒席上有音响,还能点歌。
这项传统也许来自于渔民。在以前,打渔风险很高,渔民们出海要待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回来之后也要休息很久,所以他们走之前和回来都会摆酒。而现在,这样的传统被后海的年轻人们“继承”下来,而有些人即使不冲浪,也会专程过来后海待几天,享受海浪、酒和音乐。这让后海村更像一个嬉皮部落。
尽管不常来,但 Joe 也注意到了后海的开发带来的变化:人变多了,海滩上的垃圾也多了。在海滩,他还看到过戴着“脸基尼”的推板师在教学,场面太过滑稽,他和朋友对视之后笑了出来。
Round 3:永远在寻找相对乌托邦的路上
海南各个浪点的浪季不尽相同,三亚大东海的浪季是每年的5-8月,三亚后海和万宁日月湾的浪季从10月开始,到次年3、4月份左右。
日月湾是国家冲浪队和1省队的集训基地,这里的浪比后海大,更适合有一定基础的浪人。每年的“WSL女子/男子长板冲浪冠军赛” 、 “ISA中国杯男女短板赛”等赛事都在这里举办。
DD在万宁的日月湾当自由教练,他租下了靠近海边的几间业主房,做成airbnb。在airbnb的主页上,他写了自己是一名冲浪教练。订房的游客几乎全是为了冲浪,DD能在第一时间接触到他们,完成住宿冲浪一条龙的服务。这些人大多做了攻略有备而来,“他们自己有了解到俱乐部的情况,更看重教练水准,所以不去盲目报班。很多会跟着我学。”
DD 2016年大学毕业来到日月湾,本以为自己迟早要回城市当一个格子间里不分昼夜的设计师,没想到在日月湾一呆就是五年,现在已经不打算回去了。因为喜欢冲浪,现在又能靠冲浪生存,他说自己“已经适应不了快节奏的生活了。”
“早年来日月湾冲浪的人很怪,也很好玩。有的是婚姻家庭变故,比如离婚了没想开,就来冲浪了。有的是适应不了城市里的高强度竞争,比如我。”“逃避社会”,DD总结。在这里,被社会抛弃的边缘人和逃离内卷的破格者找到了自己的乌托邦,每天早上五六点起床冲浪,晚上八九点就睡觉,作息规律得不像年轻人,连网也不怎么上。
“如果不是来冲浪,那你基本在日月湾就是无事可做。”DD这样形容这里的生活。
比起人潮涌动的后海,这里的游客数量少了很多。年前,日月湾的俱乐部只有八九个,村子里的餐馆、小卖部也只有寥寥数家,入夜之后都关得很早,找不到像后海一样能待一晚上的地方,相对保持着一个冲浪村的原始状态。
在DD看来,因为疫情无法出国的最近两年,是海南冲浪市场难得一遇的风口,他也想过趁这个机会开一家俱乐部。不过有这个想法的显然不止他一个,已经有好几家新的俱乐部在去年底到今年初的寥寥数月开起来了。
后海过载的状态,已经让一部分游客从后海转移到了日月湾。激增的游客让日月湾卖椰子的阿姨都学会了根据肤色收钱:如果你有着游客标志性的白皙皮肤,那么一个椰子的价格是十块到十二块;肤色越深,价格越低,一般脸熟的教练内部价是八块。
一些原本不冲浪的村民,也随之加入了“推板师”的行列。我问DD,日月湾的“推板师”怎么拉客,他笑笑:“现在还没有,不过以后就有了。”
而在后海,已经有一些人在卖菩提手串了。李初九说,“这东西跟海南有什么关系?”一些老浪人朋友跟他抱怨后海日渐“网红化”,他劝他们,好像也是在说服自己:“一切有意思的地方,最开始都是靠小众群体把文化带起来,更多人发现有利可图之后就入驻进来。像大理、丽江就是很好的例子。但还好,传闻政府已经准备出台政策治理后海冲浪市场了。”
我问李初九对传闻有没有什么信心,他沉默了一会儿,反问了我一个问题:“你家那边有没有一条路,是永远修不好的那种?”
尽管如此,他还是补了一句,“没必要伤心,后海的海还是这片海,山还是这片山。没有什么地方是永远的乌托邦。”
你迫不及待地换上淘宝买的轻奢法式比基尼,就是那个小红书上的 “十个高性价比泳衣品牌,你还不知道吗?” 排名第八的那个。甚至还没来得及下水洗。来不及了,你想,是时候抓住生命中的宝贵时刻,哪怕冒着皮肤被甲醛侵蚀的风险。你走出酒店,示意男朋友带上单反,今天晚些时候,你终于可以发条朋友圈,配图靠着冲浪板,不写文字,只用一个🏄♀️ emoji。
镜头转到候机厅,新闻里放着“海南离岛免税店春节7天‘黄金周’销售额超15亿元”,游客们把不经意间露出免税店袋子的自拍、冲浪扶板游客照精心挑选九张图发送朋友圈,把微信名字改成“飞行中”,在飞机上完成这趟旅途未竞的心愿:做一个成功站在板上冲浪的梦。
过去的这个春节,受到疫情影响,北京往返三亚的机票和酒店跌至近三年最低价格:你可以只花不到三百块钱,在某猪定到往年动辄一千起的豪华型海岛酒店;而往返机票也只需要两千多。算下来,只要有五千块钱预算(甚至更少),就能以新中产的身份享受海岛假日了。
事实也正如此:数据显示,低廉的价格吸引了大批年轻人,2021 年春节来岛旅游的青年群体(18-35岁)比例较19年增加了14%,占到41%。这些年轻人中,有很大一部分除了打卡网红酒店、海底餐厅之外,还多了另外一项打卡活动:冲浪。
朋友圈里,已经连续几个月,都有人源源不断地定位同一片海滩,甚至同一家冲浪店,完成标准手扶冲浪板的拍摄姿势。此情此景下,三亚俨然疫情时代的新麦加,朝圣者们从北上广深奔赴此地,用冲浪完成对年假的朝觐。
而不幸的是,对于春节期间的冲浪者而言,想在海边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水域,就如同在跪拜圣城前的信徒中寻找容身之地一样困难。
专业浪人能在同一道浪前遵守既定规则互相礼让,而初学者不一样,他们连控制冲浪板的方向都做不到,在高密度的人员环境下,很容易两败俱伤。你穿好精心挑选的比基尼打算体验冲浪的时候,一定没想过有这么多海的女儿会在水中争奇斗艳,而这还远远没到烦人的第一步。
在踏进任意一家冲浪俱乐部,挑选教练时,一个看不见的游戏提示语才悄悄上线。
Round 1:被推板师拐走
假如你不幸没做任何攻略地来到后海的石板路上,大概率你会被新开的“冲浪俱乐部”拐进店里。这些店开业不超过半年,简陋的装修是其次,它们的“教练”由一群自己也不会冲浪的村民、东南亚潜水教练等人组成,专业的教练称他们为“推板师” —— 他们确保你拥有一块冲浪板,剩下要做的就是在水中助推。还有一些推板师直接在沙滩上支一个棚子,一边租板一边教学。
用推板来应付毫无经验的初学者是足够的,借助推力,假设你已经掌握了站板练习的动作要领,那么你会在时长两小时课程的后面三十分钟,成功地在冲浪板上站起来。
而这一瞬间的照片,已经能让80%游客满意地离开海边。
眼下,正规教练已经跟不上几何式增长的冲浪教学需求,以后海的老牌冲浪俱乐部亼乐为例,十个教练在春节期间总共接待了超过300位游客。逐渐庞大的市场让推板师应运而生:专业俱乐部的收费标准是每人每节课500-800元不等,而推板师们的收费标准是每人100-200元左右。
除了价格优势,推板师们还具备互联网思维,懂抓用户痛点:他们知道被明星、网红效应吸引而来的游客目的很明确,比起掌握冲浪技巧并最终独立抓浪,游客更关心这趟旅途有没有能po在抖音/小红书上的精彩瞬间。于是他们推出不到两百元的推板套餐,包含40张照片,5个视频,由专人负责拍摄,这比专业俱乐部的义工拍摄吸引力大多了。
激增的拍照需求让正规教练也无可奈何,只去苛责推板师也没什么意义。亼乐的教练李初九说,“有些学员会问‘教练,我们什么时候拍照?’好不容易拍完了,她们会说‘教练,我累了,我们回去吧’。”
李初九从14年开始来后海冲浪,当时“在后海冲浪的人基本全都认识”,而现在的海里“全是陌生人。” 他还说了两个极端的例子:“有一个从外地来后海的人,在村里卖了一星期水果就去教冲浪了;还有一个已经60岁的房东大叔,去年也开始下海推板。”
“以前村里年轻人最好的出路是去旁边的蜈支洲岛打工。现在是当教练。”李初九告诉我,村民们的收入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从原来的打渔、外出务工变成现在靠收租就能生活。甚至以前看不上冲浪的当地人,也加入了财富密码的竞争队列。
“现在这种情况是必然的,你阻止不了。”李初九说。
Round 2 :参加海边的派对
三亚人 Joe 觉得近两年后海的人群和文化氛围变得更丰富多样了。他现在在成都当 DJ,只有过年或者假期才会回三亚冲浪。“以前冲浪的年龄层偏大一点,现在年轻人聚集过来,周围人的 vibe 很对。”
第一次来后海的时候,他遇上了“蓝眼泪”,也就是后海的荧光浪 —— 每年的三月左右,一种被称作“蓝眼泪”的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得海浪发出蓝光。
Joe 和朋友们常去的浪点让他们可以轻易避开拥挤的人群。新手一般在“门前”冲浪,那里浪小,安全;Joe和朋友会去后面的“口袋底”,这里浪比较大,适合有一定基础的浪人。
Joe 有朋友是冲浪教练,有时候浪很好,朋友却要等上完课才能自由冲浪。他不愿选择这种生活,而是让自己变成家乡的游客,一年回来两三次。他形容自己是“为了留在海边,而在城市里冲浪”。“冲浪其实是个很贵的运动,它需要你一直住在海边,找浪点,追浪。我一年只有几次机会,所以很珍惜。”不能去海边的时候,Joe 甚至下载了一个叫 True Surf 的游戏,在手机上赛博冲浪。
后海的冲浪俱乐部在晚上会变身 club,大家在这里喝酒、聊天,一些 DJ会被请来放歌,Joe 也在被邀请之列。他说,不止年轻人喜欢蹦迪,后海村民也喜欢 party 。他们有办露天酒席的传统,酒席上有音响,还能点歌。
这项传统也许来自于渔民。在以前,打渔风险很高,渔民们出海要待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回来之后也要休息很久,所以他们走之前和回来都会摆酒。而现在,这样的传统被后海的年轻人们“继承”下来,而有些人即使不冲浪,也会专程过来后海待几天,享受海浪、酒和音乐。这让后海村更像一个嬉皮部落。
尽管不常来,但 Joe 也注意到了后海的开发带来的变化:人变多了,海滩上的垃圾也多了。在海滩,他还看到过戴着“脸基尼”的推板师在教学,场面太过滑稽,他和朋友对视之后笑了出来。
Round 3:永远在寻找相对乌托邦的路上
海南各个浪点的浪季不尽相同,三亚大东海的浪季是每年的5-8月,三亚后海和万宁日月湾的浪季从10月开始,到次年3、4月份左右。
日月湾是国家冲浪队和1省队的集训基地,这里的浪比后海大,更适合有一定基础的浪人。每年的“WSL女子/男子长板冲浪冠军赛” 、 “ISA中国杯男女短板赛”等赛事都在这里举办。
DD在万宁的日月湾当自由教练,他租下了靠近海边的几间业主房,做成airbnb。在airbnb的主页上,他写了自己是一名冲浪教练。订房的游客几乎全是为了冲浪,DD能在第一时间接触到他们,完成住宿冲浪一条龙的服务。这些人大多做了攻略有备而来,“他们自己有了解到俱乐部的情况,更看重教练水准,所以不去盲目报班。很多会跟着我学。”
DD 2016年大学毕业来到日月湾,本以为自己迟早要回城市当一个格子间里不分昼夜的设计师,没想到在日月湾一呆就是五年,现在已经不打算回去了。因为喜欢冲浪,现在又能靠冲浪生存,他说自己“已经适应不了快节奏的生活了。”
“早年来日月湾冲浪的人很怪,也很好玩。有的是婚姻家庭变故,比如离婚了没想开,就来冲浪了。有的是适应不了城市里的高强度竞争,比如我。”“逃避社会”,DD总结。在这里,被社会抛弃的边缘人和逃离内卷的破格者找到了自己的乌托邦,每天早上五六点起床冲浪,晚上八九点就睡觉,作息规律得不像年轻人,连网也不怎么上。
“如果不是来冲浪,那你基本在日月湾就是无事可做。”DD这样形容这里的生活。
比起人潮涌动的后海,这里的游客数量少了很多。年前,日月湾的俱乐部只有八九个,村子里的餐馆、小卖部也只有寥寥数家,入夜之后都关得很早,找不到像后海一样能待一晚上的地方,相对保持着一个冲浪村的原始状态。
在DD看来,因为疫情无法出国的最近两年,是海南冲浪市场难得一遇的风口,他也想过趁这个机会开一家俱乐部。不过有这个想法的显然不止他一个,已经有好几家新的俱乐部在去年底到今年初的寥寥数月开起来了。
后海过载的状态,已经让一部分游客从后海转移到了日月湾。激增的游客让日月湾卖椰子的阿姨都学会了根据肤色收钱:如果你有着游客标志性的白皙皮肤,那么一个椰子的价格是十块到十二块;肤色越深,价格越低,一般脸熟的教练内部价是八块。
一些原本不冲浪的村民,也随之加入了“推板师”的行列。我问DD,日月湾的“推板师”怎么拉客,他笑笑:“现在还没有,不过以后就有了。”
而在后海,已经有一些人在卖菩提手串了。李初九说,“这东西跟海南有什么关系?”一些老浪人朋友跟他抱怨后海日渐“网红化”,他劝他们,好像也是在说服自己:“一切有意思的地方,最开始都是靠小众群体把文化带起来,更多人发现有利可图之后就入驻进来。像大理、丽江就是很好的例子。但还好,传闻政府已经准备出台政策治理后海冲浪市场了。”
我问李初九对传闻有没有什么信心,他沉默了一会儿,反问了我一个问题:“你家那边有没有一条路,是永远修不好的那种?”
尽管如此,他还是补了一句,“没必要伤心,后海的海还是这片海,山还是这片山。没有什么地方是永远的乌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