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祥物和它的祖上八代


早在 2019 年 9 月,冰墩墩就作为北京冬奥会吉祥物正式亮相了。它在之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存在感极低,无人问津,甚至还被吐槽过难看。直到 2022 年北京冬奥会的正式开幕,冰墩墩一夜成名。

冰墩墩的设计师说创造灵感其实是糖葫芦,而不是宇航服
如果你没有特别关注冰墩墩的顶流之路,可能会觉得 TA(奥运会官方规定吉祥物去性别化)的走红有些不可思议。这里简单回顾一下:虽然官方(新华网)坚持冰墩墩第一次出圈是因为春晚上的抖雪动图,但这可能真是有点高估春晚收视率;冰墩墩的走红,不得不提到一个来自日本电视台的记者辻冈义堂。作为一个来自吉祥物文化极为发达的国家的迷弟,义墩墩的一系列不经意间的“带货”操作可圈可点:从最开始每天不好好转播冬奥新闻,执着于更新自己的冰墩墩状态开始,到与冰墩墩梦幻同框,连线冰墩墩的设计师等等。他热情真挚的安利冰墩墩的画面一次次出现在热搜上,加上奥运冠军们也一次次在获胜后与金墩墩同柜,毕竟,重复是记忆之父,你被冰墩墩洗脑了。

连冰墩墩手心的爱心都模仿到了,我也是服气

千金持金墩,淦,真的有点美
来让我们顺势回顾一下日本吉祥物发展的历程吧。其实,将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或是给一些特别的形象赋予象征意义这件事,在古今中外都历史悠久。当神性被剥离后,这些形象在今天的操作逻辑中,自然成为商业宣传的抓手。今天主要会谈到的吉祥物,区别于漫画或是电影中通过故事塑造的形象,它们基本是因为某一事件诞生,首先产生了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之后“人设”逐步丰满。当进入消费市场时,又获得某种物质化的形态,如玩偶、摆件、钥匙链儿等,在这时候,又在大的范畴上,与电影或漫画手办、周边、潮玩、盲盒、扭蛋等等成年人热衷的玩具同场竞技。

来让我们顺势回顾一下日本吉祥物发展的历程吧。其实,将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或是给一些特别的形象赋予象征意义这件事,在古今中外都历史悠久。当神性被剥离后,这些形象在今天的操作逻辑中,自然成为商业宣传的抓手。今天主要会谈到的吉祥物,区别于漫画或是电影中通过故事塑造的形象,它们基本是因为某一事件诞生,首先产生了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之后“人设”逐步丰满。当进入消费市场时,又获得某种物质化的形态,如玩偶、摆件、钥匙链儿等,在这时候,又在大的范畴上,与电影或漫画手办、周边、潮玩、盲盒、扭蛋等等成年人热衷的玩具同场竞技。


再比如在日本东北地区的“木芥子”(こけし)玩偶,有着简单的肢干及刻意放大的头部。由于具体来源并不明确,曾两本徒步穿越日本乡村的英国旅行作家 Alan Booth ,有个稍微阴森的推测,认为它的词源自“子消し”(日文拼音皆为 kokeshi),意思是“孩子”、“消去”,是用来当作被堕胎的死婴灵魂凭依用的媒介。

在种种出于消灾降福的意义慢慢弱化以后,出于保护文化遗产、振兴各县地方经济的原因,日本各界为了让这些玩偶重新融入现代生活,做了不少努力,比如用更符合现代审美的简洁设计重新演绎,如中川政七商店推出了全国乡土玩具扭蛋系列,beams 和 muji 也为这些玩具举行了展览等。除了奠定它们作为各地区特产的地位,也为它们重新进入当今流行文化语境开了路。



类似的操作还有,在几年前曾经一度风靡的《旅行青蛙》手机游戏中,青蛙儿子从旅游带回来的纪念品,就有很多是这些玩具。另外,任天堂的 Wii 游戏主机上的 Mii 虚拟角色的原型就是木芥子。

青森县的鸽笛
这些玩具在产生之初,就因为其天然的地域差异,渐渐成为代表某一地区的特产。但是因为它们的形象具有局限,从保护传统的角度,也不能做太大的更改,但地区推广的意图被大大启发,逐渐诞生了更迎合当代年轻人喜好的“地缘吉祥物”,这些“地缘吉祥物”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形象、个性、传播方式都与时俱进,更具吸引力,也成为宣传某地区时候的重要推手,与振兴当地影响力和旅游业都产生了直接的联系。



第一形态也是有点尬的

在这之后,因为有县政府的大力加持,熊本熊不但成为公务员,还被提升为熊本县的营业部长,开会上班,参加活动等。就在大家觉得还能整出什么大活儿的时候,熊本县召开紧急记者会,说熊本熊的腮红没了,号召全县帮助熊本熊找到腮红。





几乎和熊本熊差不多的时代,另一个爆款吉祥物诞生了。居住在船桥市、不公开真实身份的作者受到当时吉祥物热潮的影响,决定设计一个能将船桥的名声炒热的吉祥物角色,因此创造了船梨精。虽然一开始时作者仅打算推出平面设计的版本,但在隔年(2012年)3 月时还是自行花费 4 万日圆,低预算订作了船梨精人偶装。但也由于是私人斥资创作的,相较于其他以公费制作的吉祥物人偶装,船梨精显得简陋、草率许多,并常被拿来作为揶揄他的笑点。



迁都君和滑次郎

袭击两大顶流的蜜瓜熊

表面走可爱路线的 chiitan,喜爱挑战极限
吉祥物在日本能获得如此成功,首先建立在本就异常发达的二次元和 cosplay 文化之上,上世纪 70 年代三丽鸥成功推出“hello kitty”的运营思路,为后来的吉祥物文化带来了许多启发;加上包括红白歌会这种日本春晚量级的节目,也会给吉祥物亮相的机会,制造很多明星与吉祥物的同框画面;另外,借助现在发达的社交媒体,全民进行的二次创作和传播都一次次推波助澜。最后,在这些成功的吉祥物身后,还有无数一直处于无人问津状态的十八线成员们,等待着量变到质变的奇迹。这一切共同构成了一种“生态系统”,维持着吉祥物文化的持续火热。

红白歌会后台出现的两位顶流

红白歌会后台出现的两位顶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