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成为朋友中唯一用 Walkman 听歌的酷孩子?



step 1:入门考古!经典型号一网打尽

Walkman TPS-L2


DD 初代的广告,功能扎实,色彩多样

1983年的 WM-20 在空机状态下与一盒磁带几乎相同体积

真正使用时要将机身顶部向上拉出一节才能装入磁带
AIWA 也不甘示弱,于 1984 年推出高端机型 HS-P07, 上市时号称世界 “世界上最轻巧的自动翻面磁带随身听”。

这台机器更有幸在1985年的科幻片《回到未来》(Back to the Future)中登场,也因此成为影迷和收藏者眼中炙手可热的珍品:

电器大厂松下自然也不甘落后,紧随 SONY 之后推出了 Stereo-to-Go 系列随身听:

Panasonic 于 1981 年出品的 “Stereo-to-Go” 系列磁带随身听

德国电器公司Grundig出品的Beat Boy 120,1982

Walkman 40 周年时 SONY 的展出


Walkman WM-22,虽然用料上明显廉价,但在今天看来非常具有当年的时代气息
这台经典机型曾在 2017 年的德剧《暗黑》(Dark)第一季中登场:

1985 年登场的 WM-75 “Sports Walkman” 则将 Walkman 的使用场景推向更广的边界,你可以将这台防溅水并具有一定加固属性的播放器带到运动场或者淋浴室中。

WM-75 “Sports Walkman”
1985 年,专门为便携式音频设备而开发的 “口香糖” 电池横空出世,这使得 90 年代的 Walkman 机器变得更加小巧紧凑。

1985 年上市的 SONY Walkman WM-101 是首次使用 “口香糖” 电池的 Walkman。

WM-101,口香糖电池外挂在机器底部

KENWOOD 出品的高端型号 CP-3X,1988

SONY 的廉价基础型号 WM-B10,1988

AIWA 于 1988 年推出的高端机型 HS-PX10,搭载杜比 C 降噪,DSL 超重低音,EQ 均衡器,线控器,并且使用新式速充电 “口香糖” 铅酸电池,可谓武装到了牙齿

类似吐司机的 TOSHIBA Walky KT-AS10,1985

Grundig 出品的 Beat-Boy 60,1985

Panasonic 出品的高端机型,RQ-S15,1991

具有 Y2K 设计风格的晚期 Walkman 型号 M-EX615, 2003

1988 年 SONY 出品的高端机型 WM-701C,无论在功能还是造型上已经颇具 “次世代” 机型的风范

Panasonic 于 2000 年出品的 RQ-SX41,号称续航时间达 58 小时

SONY 于 1995 年推出的超薄机型 WM-EX622,图中可以看到与一节AA电池的体积比较
在中高端机型进入次世代的同时,各厂商也进一步推出了一系列更廉价的 “买得起” 型号。这些机器没有太花哨的功能,音质也仅仅是在 “可以听” 的水平线上,比如 1995 年 SONY 出品的 WM-EX110 以及其衍生机型 WM-EX112。

非常朴素的 Walkman WM-EX110,1995
如果单纯为了听音乐,90 年代中期 SONY 推出的编号 “WM-EX5**” 及其之上的型号可以说是不二选择。这个系列中各个型号之间的内部构造都非常接近,只是外形和附加功能略有差异。只要工作正常,这个系列中任何一台都有相当好的音质。

2000 年登场的 Walkman WM-EX674 是量产高端超薄机型中的终极型号
下面是此时期出品的一些其他型号:

AIWA HS-PX257,使用两节 AAA 电池的近超薄型号,也是日暮西山的 AIWA 最后的尚有竞争力的型号,1995

AIWA HS-TX646,1995

Panasonic RQ-SX15, 1996

Panasonic RQ-SX72, 2001

SANYO JJ-P101,1991

Rock'n'roll is NOT dead! AIWA HS-PX1000 使用机身上的大尺寸液晶显示器来显示音频可视化和当前功能选项,1992

SONY 出品的针对儿童的机型 “my first Sony" WM-3300,1994

step 2:按图索骥!附加功能一看便知
将一台 Walkman 拿在手里,即便没有说明书,仍可以从机身读到该机型的大致功能,读懂以及了解这些它们是把玩 Walkman 的进阶课程。

这些功能通常会被印到机身的正面,机身侧面则有对应的开关来启动
1. AUTO REVERSE (自动翻面 )

80 年代中期开始流行的功能,即在播放完一面磁带后自动开始反向播放另一面。90 年代开始基本上成为中高端机型的标配功能之一。
2. MEGA BASS & GROOVE (超重低音)

3. AVLS / Automatic Volume Limiter System (自动音量限制系统)

AVLS / Automatic Volume Limiter System (自动音量限制系统)

上方开关为 AVLS 系统开关
这也是 SONY 搞出来的小发明,开启后会将输出音量限制在一个范围内,防止声音太大损害听力。90 年代开始,SONY 不分高中低档的绝大多数机型都有这个功能。AIWA 机上相似的功能叫 “Ear Guard”。
4. Tape Selector(磁带种类选择器)

左侧开关为磁带种类选择器
手动选择播放磁带的类型。普通档(标注为 “NORM”)用来播放 I 型氧化铁磁带,高级档(标注为 “Hi/Metal/CrO2” )用来播放 II 型氧化铬或 IV 型金属磁带。我一般不管听什么带都把它放在 NORM 档,感觉用这档听音乐高音部更加明晰。90 年代中期后的高级机型会自动判断磁带种类,这个选择器也就在外壳上消失了。
5. AMS / Automatic Music Search (自动音乐搜索)

AMS / Automatic Music Search (自动音乐搜索)
开启时能自动快进跳过磁带中空白的部分。在有的机型上也叫 BL SKIP(Blank Skip)。90 年代中期开始,搭载数控逻辑电路的中高端 Walkman 型号普遍都搭载了这个功能。配合 AUTO REVERSE 自动翻面功能,可以将双手完全解放,尤其适合 on-the-go 的听歌者。
6. RV / Revitalizer(音质复活器)

“RV” 为音质复活器指示

右侧开关为杜比降噪功能开关
step 3:不用教了!该怎么用一目了然
当你已经将合意的机器拿到手里,该怎么用也不用我多说:装上电池,打开舱门,插入磁带,带上耳机,按下播放键,然后 —— 边走边听吧!

……and then you Walk, Man!




step 1:入门考古!经典型号一网打尽

Walkman TPS-L2


DD 初代的广告,功能扎实,色彩多样

1983年的 WM-20 在空机状态下与一盒磁带几乎相同体积

真正使用时要将机身顶部向上拉出一节才能装入磁带
AIWA 也不甘示弱,于 1984 年推出高端机型 HS-P07, 上市时号称世界 “世界上最轻巧的自动翻面磁带随身听”。

这台机器更有幸在1985年的科幻片《回到未来》(Back to the Future)中登场,也因此成为影迷和收藏者眼中炙手可热的珍品:

电器大厂松下自然也不甘落后,紧随 SONY 之后推出了 Stereo-to-Go 系列随身听:

Panasonic 于 1981 年出品的 “Stereo-to-Go” 系列磁带随身听

德国电器公司Grundig出品的Beat Boy 120,1982

Walkman 40 周年时 SONY 的展出


Walkman WM-22,虽然用料上明显廉价,但在今天看来非常具有当年的时代气息
这台经典机型曾在 2017 年的德剧《暗黑》(Dark)第一季中登场:

1985 年登场的 WM-75 “Sports Walkman” 则将 Walkman 的使用场景推向更广的边界,你可以将这台防溅水并具有一定加固属性的播放器带到运动场或者淋浴室中。

WM-75 “Sports Walkman”
1985 年,专门为便携式音频设备而开发的 “口香糖” 电池横空出世,这使得 90 年代的 Walkman 机器变得更加小巧紧凑。

1985 年上市的 SONY Walkman WM-101 是首次使用 “口香糖” 电池的 Walkman。

WM-101,口香糖电池外挂在机器底部

KENWOOD 出品的高端型号 CP-3X,1988

SONY 的廉价基础型号 WM-B10,1988

AIWA 于 1988 年推出的高端机型 HS-PX10,搭载杜比 C 降噪,DSL 超重低音,EQ 均衡器,线控器,并且使用新式速充电 “口香糖” 铅酸电池,可谓武装到了牙齿

类似吐司机的 TOSHIBA Walky KT-AS10,1985

Grundig 出品的 Beat-Boy 60,1985

Panasonic 出品的高端机型,RQ-S15,1991

具有 Y2K 设计风格的晚期 Walkman 型号 M-EX615, 2003

1988 年 SONY 出品的高端机型 WM-701C,无论在功能还是造型上已经颇具 “次世代” 机型的风范

Panasonic 于 2000 年出品的 RQ-SX41,号称续航时间达 58 小时

SONY 于 1995 年推出的超薄机型 WM-EX622,图中可以看到与一节AA电池的体积比较
在中高端机型进入次世代的同时,各厂商也进一步推出了一系列更廉价的 “买得起” 型号。这些机器没有太花哨的功能,音质也仅仅是在 “可以听” 的水平线上,比如 1995 年 SONY 出品的 WM-EX110 以及其衍生机型 WM-EX112。

非常朴素的 Walkman WM-EX110,1995
如果单纯为了听音乐,90 年代中期 SONY 推出的编号 “WM-EX5**” 及其之上的型号可以说是不二选择。这个系列中各个型号之间的内部构造都非常接近,只是外形和附加功能略有差异。只要工作正常,这个系列中任何一台都有相当好的音质。

2000 年登场的 Walkman WM-EX674 是量产高端超薄机型中的终极型号
下面是此时期出品的一些其他型号:

AIWA HS-PX257,使用两节 AAA 电池的近超薄型号,也是日暮西山的 AIWA 最后的尚有竞争力的型号,1995

AIWA HS-TX646,1995

Panasonic RQ-SX15, 1996

Panasonic RQ-SX72, 2001

SANYO JJ-P101,1991

Rock'n'roll is NOT dead! AIWA HS-PX1000 使用机身上的大尺寸液晶显示器来显示音频可视化和当前功能选项,1992

SONY 出品的针对儿童的机型 “my first Sony" WM-3300,1994

step 2:按图索骥!附加功能一看便知
将一台 Walkman 拿在手里,即便没有说明书,仍可以从机身读到该机型的大致功能,读懂以及了解这些它们是把玩 Walkman 的进阶课程。

这些功能通常会被印到机身的正面,机身侧面则有对应的开关来启动
1. AUTO REVERSE (自动翻面 )

80 年代中期开始流行的功能,即在播放完一面磁带后自动开始反向播放另一面。90 年代开始基本上成为中高端机型的标配功能之一。
2. MEGA BASS & GROOVE (超重低音)

3. AVLS / Automatic Volume Limiter System (自动音量限制系统)

AVLS / Automatic Volume Limiter System (自动音量限制系统)

上方开关为 AVLS 系统开关
这也是 SONY 搞出来的小发明,开启后会将输出音量限制在一个范围内,防止声音太大损害听力。90 年代开始,SONY 不分高中低档的绝大多数机型都有这个功能。AIWA 机上相似的功能叫 “Ear Guard”。
4. Tape Selector(磁带种类选择器)

左侧开关为磁带种类选择器
手动选择播放磁带的类型。普通档(标注为 “NORM”)用来播放 I 型氧化铁磁带,高级档(标注为 “Hi/Metal/CrO2” )用来播放 II 型氧化铬或 IV 型金属磁带。我一般不管听什么带都把它放在 NORM 档,感觉用这档听音乐高音部更加明晰。90 年代中期后的高级机型会自动判断磁带种类,这个选择器也就在外壳上消失了。
5. AMS / Automatic Music Search (自动音乐搜索)

AMS / Automatic Music Search (自动音乐搜索)
开启时能自动快进跳过磁带中空白的部分。在有的机型上也叫 BL SKIP(Blank Skip)。90 年代中期开始,搭载数控逻辑电路的中高端 Walkman 型号普遍都搭载了这个功能。配合 AUTO REVERSE 自动翻面功能,可以将双手完全解放,尤其适合 on-the-go 的听歌者。
6. RV / Revitalizer(音质复活器)

“RV” 为音质复活器指示

右侧开关为杜比降噪功能开关
step 3:不用教了!该怎么用一目了然
当你已经将合意的机器拿到手里,该怎么用也不用我多说:装上电池,打开舱门,插入磁带,带上耳机,按下播放键,然后 —— 边走边听吧!

……and then you Walk, M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