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段人类迷恋废墟简史
伴随着野猫瘆人的叫声,一位废墟探险者踏入老房子,发现满地都是密密麻麻的鞋子,大人小孩男人女人各式各样。这里不像是浴室,人们洗完澡不会把鞋子留下,又不像是加工厂,因为鞋子都有穿过磨损的痕迹。无从得知真相的探险者想象道:“这里可能是天堂的入口,走过之后就用不着鞋子了。”
但我必须得指出,“废墟风” 真不是现代青年的独创,迷恋废墟也绝不算独树一帜的审美,从 18 世纪以来,人类就感受到了废墟中难以言喻、直击心扉的吸引力,我知道这听上去挺不理智的,但迷恋往往就没有理智可言。
收集残骸,Fake 神庙,殖民文化大型博览会
壮游无疑是一种殖民主义的体现,为帝国的延续培养继承人,而随之而来的人造废墟也带着浓浓的民族主义色彩。凝视着其他文明的废墟,贵族们认为自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信地站在了世界文明的巅峰。
自然征服人力,浪漫主义作品中的末日宣告
与此同时,浪漫主义的兴起让人们重新思考人力与自然的平衡,许多作家和画家将废墟视为半神圣的存在。废弃城堡是最受欢迎的地点之一,规模宏伟却又因衰败而忧郁,例如 Turner 画中的丁登修道院,藤条树木缠绕着石头,狂乱生长的植物征服了人类的空间。
建筑为废墟而建,纳粹德国的灾难性想象
在看到先前帝国的悲剧后,20 世纪的纳粹德国已经意识到了不可避免的衰落宿命,那在此基础上还能做些什么呢?这时建筑则成为了时间洪流中的救命稻草。纳粹德国最主要的建设者 Albert Speer 坚信,建筑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后来成为废墟而设计。他发现天然的建筑材料持久性更强,能使古典时期的石头建筑在数千年后依然保存下来。于是在搭建新首都时,大部分的建筑都是由石料而非钢铁组成。
Speer 的日记中写到:“希特勒喜欢说,建筑的目的就是将他的时代和精神传给子孙后代。归根到底,唯一能使人们想起历史上的伟大时代的就是那些不朽的建筑了。罗马帝国的大帝还剩下什么?如果不是他们的建筑,今天还有什么能证明他们的存在?”不过最终,纳粹德国的大部分建筑并没有因自然衰败而继续存留,而是在二战的烟火炮弹中被夷为平地。
废墟不仅仅代表着建筑的衰败,也是具有现代意义的灾难性想象力的表达,和对流逝的时间的一种迷恋。
21世纪互联网,一起看 Ruin Porn
随着摄影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种新型的迷恋随之而来 —— Ruin Porn。2010年,摄影师 Andrew Moore 的摄影集 Detroit Disassembled 记录了衰败之城底特律隐秘的角落,被认为是 Ruin Porn 的鼻祖。大量的关于废墟的照片涌入眼中,带领观众进入禁区,感受到一种诡异的满足感,陶醉于潮湿腐烂的景象。
直至今日,Reddit上“Abandon Porn”社区已经聚集了130万名用户,分享世界各地的废墟照片。Architecture of Doom 作为废墟界的 Pornhub ,按照摄影师首字母或者国家首字母依次排序,不同风格,不同地点,满足用户各类审美需求。
城市废墟探险者,历史的非官方体验
与鹿牌保温瓶厂类似,其他的废旧钢厂和玻璃厂一同记录了上世纪国营工厂时代的终结。
世界在下沉,那就多拍点照片吧
稳固和进步被腐烂和衰落所侵蚀,而废墟所展现的从兴起到落败的戏剧性过程也是我们时代发展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