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货真价实的伪纪录片单
《女巫布莱尔》 (1999)
分享人:王小鲁
探索·发现
2001 年于 CCTV 10 开播,是中国电视史上第一个大型人文历史与自然地理类的纪录片栏目。从秦始皇陵到 UFO,已解之谜和未解之谜都在 CCTV 探索发现。
法治未来时(2015)
分享人:孔大山
课间休息(2019)
分享人:董劼
分享内容:我之所以会选择伪纪录片的形式,主要是从人物出发。我大一时就拍过关于这个人物的生活的纪录片,后来发现他身上还有很多我想放进来的东西。在剧本层面,其实我最早的构思还是一个剧情片,就是让他去找一个人,而用伪纪录片的形式,能够最大程度的保留一个素人的生活状态和人物质感。这就是我的初衷。
在拍摄时,因为扮演我的老师的演员是素人,为了找一种纪录片的质感,我采取的方法是到拍完之后也没有给他看过剧本。我的方法有点像很多年前拍人物纪录片的方式:我会带着三五个主创很早就去接触他,让他习惯我们的存在,然后到开始拍摄时,现场的人也不多,每场戏都只告诉他这场戏的大概情境是什么,然后选择一个对他来说完全顺畅的方式去演。
咒(2022)
通过镜头和观众沟通(并下咒)的伪纪录恐怖片。六年前,不信神的主角团勇闯禁地,唯一幸存的女主角当时已怀孕,后生下一女,随之而来的便是诅咒与母爱的博弈。
摄影机不要停!(2017)
前 30 分钟是伪纪录手法的僵尸片,30 分钟之后是拍摄僵尸片的伪纪录片。
(咒 & 摄影机不要停!)分享人:王潇潇
宇宙探索编辑部(2023)
分享人:孔大山
分享内容:因为伪纪录片有一种天然的在场感,所以在这个故事里,摄像机的视角其实是代替观众的视角来拍摄的,就像我们一个人跟随着另外一些人去出行一样,我们本能地想往哪看,想要关注哪些细节,摄像机其实就代替了我去关注。
在这部影片的剧本创作上,我其实也参考了一些纪录片。因为我本身就是一个纪录片的爱好者,片中的女主角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徐童导演的《算命》里的唐小雁,另一个内蒙的酒鬼,是借鉴顾桃导演《犴达罕》里的维加。
我不是为了拍一部伪纪录片而去参考纪录片,而是我觉得剧情片可以在纪录片的真实素材里去寻找一些有质感的人物形象。比如在演员的表演上,我会让他们去看我找的纪录片学习一下。因为它不只是某一个角色的探讨,而更重要的是一种语境的探讨,要让他们知道这段台词放到一个正常的状态下,可能是这样搭的。
但我也做不到纪录片式的那种自然,因为剧情片里可能两句话就能把信息传达清楚的地方,在生活中我们的表达就没有那么缜密和精确。(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我都会写很多废话,很多水词,就为了让它更像我们生活中说话的样子。
二十四城记 (2008)
电影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拍摄而成,描述了一个因开发新楼盘而搬迁的成都国有企业的三代人的生活经历,其中包含了五个真实的访谈和四个由演员表现的虚构的访谈场景。片名中 “二十四城” 则是来自于一个真实的同名房地产开发项目。
分享人:王小鲁
一场很(没)有必要的春晚 (2022)
汪英伦执导的伪纪录片式喜剧电影,讲述了一群海外华人筹备春晚时发生的故事,总的来说就是一群人很正经地在搞些不正经的东西。
分享人:王潇潇、李维
约翰·威尔逊的十万个怎么做
约翰·威尔逊每集会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在影片开始时都试图以解决这个问题为出发点,将镜头对准纽约街景,在调查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不断闲聊和发散,最后可能发展出和标题毫无关系的落脚点。但无论如何,你都能收获一路上的纽约街头奇景。
分享人:董劼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2001)
分享人:孔大山
阳光普照 (2019)
钟孟宏导演的第五部电影长片,故事原型来自于钟孟宏同学的真实故事。
分享人:孔大山
分享理由:像《阳光普照》这样存在真实人物原型为什么不拍纪录片,去专门展现这个人物呢,一个主要因素是因为纪录片的伦理要求,你必须要按照现实去选取素材,而在这个加工的工程中,你一定会产生自己的价值判断。
在高速公路上游泳 (1998)
1997年,导演吴耀东在台北西门町寻找拍摄对象,Tom出现主动让他拍摄自己。在接下来的一年中,镜头记录了他们两人作为拍摄者和被拍者之间的纠葛和博弈。
分享人:李维
分享理由:在纪录片的背后,其实牵扯着一个巨大的伦理问题。有的故事如果你用纪录片的方式去拍摄,就会有违背伦理,只有用剧情的方式才能把整个事件完整的叙述出来。
像是《在高速公路上游泳》,和导演 20 年后再回去拍摄的《晚安,再见》(2018),两部片子在取材上都存在巨大的争议。在台北做世界首映的时候,有的评委都要因为这部片子打起来了。
祝大家假期观影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