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老虎在六一儿童节发了他的新专辑《北京吗》,制作人还是他的老伙计 Soulspeak,但音乐表现更加迷幻与疏离。度过了年轻爱 battle 的时期,现在的他正在逐渐远离所谓的 “说唱圈”,朝着自己理想中 “音乐人” 与 “艺术家” 的方向进发。他想做点儿别的、新的、不一样的,于是《北京吗》的表达也愈发抽象,随之而来的是带给你麻醉手术般的全新听感。
小老虎是很少把 “北京” 当成自己标签的北京人,但这次却突然乡愁四韵了起来,歌词里地标频频闪现, “我是真正北京 hardcore” 脱口而出。专辑名更把 “北京” 作为一个形容词使用 —— 超越地名与人物的代称,向着精神层面跃去,拿掉主语,直接问你:“北京吗?”
借着小老虎来到 别的电波 作客的机会,主持人们客串 NOISEY 团队,围绕这张几乎没有投入宣传的颇有实验性的新专辑,来了个全套提问。
别的音乐:很多说唱歌手都会强调自己和 “local” 的关系,你是北京人但你好像很少这样?
小老虎:之前我从来就没想过要写北京怎样怎样的东西,甚至我有点讨厌去强调所谓 “北京”。什么 “北京方言”,“北京说唱歌手”,“代表北京”,这我都不是很喜欢。
换句话说,我觉得有些喜欢标榜北京如何如何的人,标榜是 “低级” 的 “北京特色”,就有点像现在的王府井步行街的感觉。我喜欢北京内在的那种宽容、幽默、智慧,什么都能接受,什么都觉得挺 chill 这种感觉,这不是要那样大声喊出来的东西。
这张《北京吗》专辑的主题是北京,怎么从以前的想法转到这儿的?
可能因为我离开了北京到了上海生活吧。哎你记不记得有个纪录视频?99年,王朔、阿城那帮作家在一个酒店里聊 “什么是诗意”,阿城说得特好,他说,你要是看人直接拿嘴把这东西说出来了,那这肯定不是诗意,诗意这东西一定不是他写的这几句话,肯定在后边,肯定不能直接被言说。我对北京的感觉也是这样的,你要是说什么哥们儿跟你这个那个的,“哥们儿吃完爆肚带着你溜达”,那就不是我想表达的北京。
好像这张专辑里几乎一句英文词都没有?
英文用得非常少,因为这不是我的习惯。一是我英文也没好到那份儿上,二是不管写什么语言,你得自然,如果你思路到那自然就是一英文词,韵脚就在那,或者那就是你发声的一部分,那就可以。要是特刻意,还得下功夫研究我去用什么英文词…… 那我干不了这事。
专辑里的第一首歌《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的歌词是从 “一” 到 “十” 开头的各种俚语、歇后语、俏皮话串联出来的 “贯口儿”,但歌又不是快节奏的形式,而是一种抑扬顿挫的表述,怎么想起这样玩的?
我那天在家待着,突然就想起了军训报数,所以我前面喊了一个 “稍息,立正!”,想到这个之后就不知道为什么想到歇后语,就从一到十给报下来了。写出来一看,有的跟我想说的没关系,就划下去。但捋到 “九” 跟 “十” 的时候,记忆捉襟见肘了,因为发现九和十有关的歇后语很少,所以也用了 “就坡下驴” 之类的这种,十也用了些谐音。
很有意思的是,我在 Wes 陈 那录的时候,他突然说,你这好多不是数字,做变音了吧?那你为什么前面的不用谐音,只到9跟10才用呢? —— 他是一个 ABC 啊,我说你一老外,这都能懂,中文让我惊讶啊!
然后他说,我觉得最 “北京” 的一句俗语是 “幺蛾子”,那 “1”为什么不能是 “幺” 呢?我一听都惊了,一下觉得自己从一到十全白写了!
文化反哺了!
所以我又加了好多句,后来一直在结尾不停地说 “幺蛾子”。
这三个字本身就有意思,很荒唐,不老谋深算,特别没道理,写出来一看是种昆虫,日常使用又是另外一个意思,你都想不明白,幺蛾子,什么蛾子?在昆虫书里的哪页?怎么它就形容这个意思了?
《愚公移山移走了》这首歌起因是愚公移山酒吧的停业吧?歌词里提到了愚公移山的老板之一狗哥,他听了吗?
对,愚公移山是北京历史最悠久的 livehouse,至少是之一,我认为愚公移山是北京最标志性的 livehouse。
我发给他和张歌,就是里边提到的 “歌姐”,她现在主要负责运营。狗哥完全没有回应,歌姐回了一个,回得非常深情,说我还记得第一次你来这,还记得中间哪次演出,那天你的 freestyle 还记得…… 真是回忆起了很多。
北京的音乐场景的 “消失”,是不是也刺激到了你的创作动机?
我原来真觉得我的记忆绝对不会出问题,我想一个事就跟看见了似的,“当天就这么回事!” 但是后来经历了好几次,跟人家一对,发现我完全记错了,那一刻就感觉到 “记忆不可靠” 是什么意思。以前听这句话觉得更多是文学描述,那一刻用身体体会到了。
我就想,关于记忆,唯一的证据就是那个地方,但那地方没了,证据就都消失了。记忆的证据消失后,除了悲伤以外,它也是一种自由,你的记忆已经无从依据,那你就可以随便篡改它了。这歌描述的也是一个荒唐的故事,更像一个小小的黑色电影。
这张专辑里,摇滚乐的名词出现非常多,《愤怒的都歇菜》里提到了新裤子,Sex Pistols, U2 “Joshua Tree”,David Byrne,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摇滚乐元素?—— 今天你居然还穿了件 Metallica 的 T 恤!
那首歌里也提到了你们,提到 VICE 的很多朋友,贼贼、大野洋、沙发帝国,因为这就是最近的生活。这首歌 Soulspeak 在前面弹了一个 “Over the Rainbow”,老版《绿野仙踪》的主题曲,他从小学古典吉他,这曲子是他小时候练琴的曲子。所以他也是从摇滚乐、吉他、funk 这些东西一路走来,到后来做电子音乐、做 beat、做 hip-hop,这是他的记忆。
这张专辑里好多配乐是关于吉他,我写着写着就突然想到了这些场景。包括 School 、北京朋克、白萝卜削什么的……
等等,白萝卜削是什么?
我有一次看演出,The Diders,他们真拿了个萝卜在台上削吉他弦,削出来一种特别燥的 riff。这都是活生生的画面,这么拼凑起来了。
我很喜欢摇滚乐,咱们都从 “打口” 的年代里这么过来的。像 The Stone Roses 那首 “Fools Gold”,马上就能唱出来。
这让你的音乐跟市场上狭义的 “说唱音乐” 显得不一样?
确实是在弱化 “说唱音乐” 里程式化的东西,我觉得 Soulspeak 的功劳特别大,他这张专辑做得很自由,《愚公移山移走了》里面有个非常清澈的吉他声音,来自他在洛杉矶二手市场里买的一把儿童吉他,像 ukelele 那种,还缺了根弦。他就拿这把缺弦吉他,没怎么调,弹出了这个 beat。他真是挺 freestyle 的。
这是你和 Soulspeak 共同的创作方向吗?
我们之前的创作是互相激发,我抛出来一个,他再抛回一个,我再抛出去一个…… 这张不太一样,更多是他给我音乐,我来挑选。我不把他的音乐当成一个单纯的 beat 来对待,他的音乐里面会有一些 “奇怪” 的部分,也许别人会觉得 “这块去了吧”,但我很珍惜这些闲笔。
这套怪的东西能给我一个刺激,让我去想在这个 “怪” 里边,我能做点什么?
我听过你和唐人踢合作的那首《悟空》,那种非常不 “嘻哈” 的东西反而听起来特别好。
我特别喜欢那首歌,好多听众不太听,觉得那个不是说唱,又没几句词。但这是一首音乐作品,还是挺好听的一首歌,不用提什么实验性或者里面包含了什么,就是好听,它的好听跟说唱不说唱关系不大。
那次你从 VICE “呼朋唤友” 的活动回到上海后,发了在录这张专辑的视频,又没多久到 “六一” 专辑就发了,录制时间看起来很短?
短。写了三天,录了两天。写完当天下午四点就去录,录到第二天七点。录了一天我说请 Wes 陈吃个海鲜,结果我们俩吃食物中毒了,上吐下泻,脸色惨白,什么都干不了,就歇着了。
再录就是三天之后,其实我们俩身体还没好,硬撑着把剩下四首录好了,本来应该再吃一顿,但有了前一次的惨痛,我们俩人这回都没提吃。我说 “要不我先回了”,他说 “我也想歇了”,就这么分开了。
回去之后 Wes 陈可能越想越窝火,说咱们就拿那饭馆没什么办法吗?我说大众点评能给写差评。过了五分钟,他给我发一链接,点开,是他在大众点评上给那饭馆写了巨长一差评。
ABC 的怒火!
对,差评一开头就是 “我们兴致冲冲去了这个饭馆……” 什么的,你想像一下 Wes 陈特严肃地写差评,逗坏了。
相对偏主流审美的说唱歌手,你的混音风格挺不一样的,他们会很在乎人声,会给人声叠很多层,你的歌里 vocal 基本就一轨。你怎么看待两种风格间的差别?
这张专辑,或者包括之前一张,我都比较习惯放松的嗓音,和平常说话的状态差不多,不是那么 “顶” 的状态。我觉得也不是特别需要去叠好多轨,我很多年前就放弃这个了。
当然这也是一种经典的制作方法,这种方法用得最成功的就是 2Pac,他把五六轨甚至七八轨人声压成一轨,声音特别厚,特瓷实。但我还是想放松一点,去体会语气,体会那些慵懒,甚至去注意一些字的咬字。
刚才说 Wes 陈还在歌词上给你提供了意见,但那首《四害》是一个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老动画《古博士的新发现》,歌词里那些奇怪的 “古波斯、杜波斯、西里欧斗斯” 没让他感觉到疑惑吗?
哈哈哈,Wes 问我这是哪国语言?我说这不是哪国语言,这是胡逼的语言。然后我给他讲了这个动画片的出典,两个博士以为苍蝇是新物种,这都是他们给苍蝇起的名字,讲完他就明白了,不然他以为我在发疯。
《一高雅就犯困》是首情歌吗?听起来像是写给一个女孩儿但是又不想让她察觉的那种。
这确实不是,《一高雅就犯困》可能更像开玩笑,所以我故意说了好多貌似很高雅很文艺的东西,其实是在调侃。
但也不完全是反讽,因为它的确挺好玩儿的,“哥们儿就喜欢俗的” 这种感觉。
《假山》讲的是父母或者说原生家庭,这是怎样一个故事?
这故事里有真有假,我爸爸没里边说的那么飞,但我妈妈确实是纺织女工。
我爸给我讲过一个事儿,说他年轻的时候北京还有胡同口那种 “酒铺”,里面也不卖正经菜,就卖点猪耳朵、花生米这种下酒菜。他在工厂工作,是个普通工人,会去那买两碗酒,坐在马路牙子上,看人来来往往,然后他说他就想象路过的每一个人是干嘛的…… 这是他一次闲聊天跟我说起来的,我当时都惊了,因为他平时是一个比较沉默的人,是他们那代人标准的父亲形象,他竟然说出了这么一个 “垮掉派” 的感觉,绝了!
《小不溜》呢?
这首歌的灵感来源于《恋慕佛心》,是一个刚出了二三十话的漫画。男主角是日本寺庙里的和尚,跟着爸爸一块看寺院,有一天来了个女施主,问了他一些心理问题,他一本正经地开解人家,“都是浮云,不该有烦恼” 云云,结果等女孩走了,小和尚面对佛像打坐时,满脑子想的都是她,开始自摸。
这时候他爸进来了,也就是老和尚,矮矮小小的,往他后边一坐,他赶紧收手。他爸跟他,俩人念了半天佛,最后离开之前他爸说:“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什么意思?他爸说:“当年我能射到佛祖脚边的”,说完出去了。这给我印象特别深,所以副歌唱的就是这个。
专辑里的歌词内容信息量很大,《君疑我也》也有来头吧?
这首歌来自《搜神记》卷四,不过歌词只是一部分。讲的是沛州有两口子,好端端山里过日子,忽然来了个声音,自称是神仙,要跟他们家呆几天,问行不行。两口子因为神仙来了,特别拘束,也不说坏话了,天天打扫东西,每天过特别肃穆。后来有一天俩人商量,说这是神仙吗?是不是什么妖精啊?刚说完,神仙的声音又来了,说你怀疑我,行,那我不待了,就听见一股巨大的风刮过来,俩人出门一看,天上一个凤凰,后面跟着50只白色鸥鹭,顺天边儿飞走了。就这么一个特虚无的故事,从头到尾没看见神仙长什么样。
我刚开始做这歌的时候采用了《悟空》的办法,我叠了很多轨的人声,很多的怪唱、念白,字数比现在多很多。然后 Soulspeak 觉得,从听觉上来说太满了,人声和音乐打架,他去掉了很多。所以现在是一个极简的状态。
古代故事好像挺影响你的?
你要说真受影响,其实跟 小龙花儿 有点关系,他最近出了一本概念绘本《盲人摸象》,他说 “盲人摸象” 这故事其实不像我们小时候听得那么简单,它来自于《镜面王经》,原本蕴含了很复杂的问题,后来被寓言式地诠释了,作用就是教小孩点儿道理。但是小龙花儿这次给了它新的诠释。
所以读《搜神记》的时候我也想,这些古代故事加上我们自己的阅历、想象力,可以让故事获得特别丰富的空间,可以有奇妙的发展,这都挺有意思的。
讲讲《大鼻涕》吧。
这首歌的 beat 我特别喜欢,很粗暴,当当当当!就像小孩吸溜吸溜地吸鼻涕。我觉得这首更像情歌,但它不是写给谁的情歌,主要是里面的意境。
Wes 陈听了这歌,说这里的歌词他最喜欢,“如果我为你摘下你背上的水草,你会不会当着一群蝙蝠洗澡” 之类。
但其实我这首写了那么多的歌词,就为了最后那一句 “我不想听到你洗澡时唱的那首歌”,为了这一句才写的整个一首。就好像姜文说的:“我特意包顿饺子,就为了你这点醋”。
最后的一首歌《三分钟故宫》,真正张开嘴发问了 “北京吗?” 如果给你放到这首歌开头的描绘生活景象里,你觉得自己会怎么生活?
你一说我就想到大白菜,这东西真的我实在是吃腻了。现在咱们想吃什么吃什么,回想小时候,就是堆楼道里的大白菜。小时候我对吃没太多记忆,一直瘦的跟竿儿一样,因为老吃白菜汤拌饭,看着动画片,呼噜呼噜几口吃完了,赶紧出去跟小朋友疯跑去了。更多的记忆是跟别人出去捉迷藏,逮人,抓蜻蜓,都在干这些事,“吃” 就是必须赶紧完成的一任务。
我小时候我住十里堡,通过八里庄一直到红庙那有条小河,从我小时候就叫 “臭河”,小孩老上臭河边上逮灰蜻蜓,还管灰蜻蜓叫 “小灰”。结果我爸有一天无意跟我说,说他小时候上学,就从这跳到河里游到学校上学去,两三站地的距离。
我特难以想象,那什么感觉啊,早晨上学游到学校去?就这条臭河?根本没法想象更早的北京是个什么样子了。
这张专辑怎么发得悄无声息的,都没有做什么推广或宣传?
我觉得也许是这些年在宣传方面有点疲惫了,可能内心也有些困境。即使你那么拼了命地弄,其实该听你的人还在流失,跟你没关系的依然没关系,不是说我再努把力宣传宣传就能影响什么了。另外一个人的能力有限,就总不太愿意麻烦别人 —— 这点倒是挺北京的 —— 甚至出于疲惫或者保守,我都觉得 “出了就出了吧”,随便,谁听就听了吧。就是这样一种心情。
不过要非说打个广告,我想说:无论你是想要离开北京,还是想继续留在北京,还是你想来到北京,这张专辑都会成为你的一个理由。一个很好的理由。
这话听着有点悲凉啊?
其实我没有多悲凉,或者多不平,我觉得这个年代包含最多信息量的媒体是影像,你可能愿意看一个纪录片,但不愿意看一文章,所以想让别人去完完整整理解你一首包含了很多内容的说唱,那是很奢侈的事,更何况其中还有个人化的东西。但如果一音乐作品真的对你有触动,你真愿意留出30多分钟给这张专辑,听完想跟我交流交流,我会觉得特别好。
我一直很想去 fRUITYSPACE 演出,我觉得那可能是北京现在最酷的地方了,我想回到小的地方,看清楚每一张脸,演完了,坐那喝一杯,聊到半夜,慢慢散了,我觉得这真的比演一次音乐节更满足 —— 当然,演音乐节是能挣点钱。
—— 真该回去了,该回到 livehouse 了!
谢谢小老虎,希望下次在 livehouse 见到你!
《北京吗》已经在QQ音乐独家发布,点此收听
Vol.78 电波NEO | 北京吗?夏天吗?真的吗? feat. 小老虎 ,点此收听
小老虎在六一儿童节发了他的新专辑《北京吗》,制作人还是他的老伙计 Soulspeak,但音乐表现更加迷幻与疏离。度过了年轻爱 battle 的时期,现在的他正在逐渐远离所谓的 “说唱圈”,朝着自己理想中 “音乐人” 与 “艺术家” 的方向进发。他想做点儿别的、新的、不一样的,于是《北京吗》的表达也愈发抽象,随之而来的是带给你麻醉手术般的全新听感。
小老虎是很少把 “北京” 当成自己标签的北京人,但这次却突然乡愁四韵了起来,歌词里地标频频闪现, “我是真正北京 hardcore” 脱口而出。专辑名更把 “北京” 作为一个形容词使用 —— 超越地名与人物的代称,向着精神层面跃去,拿掉主语,直接问你:“北京吗?”
借着小老虎来到 别的电波 作客的机会,主持人们客串 NOISEY 团队,围绕这张几乎没有投入宣传的颇有实验性的新专辑,来了个全套提问。
别的音乐:很多说唱歌手都会强调自己和 “local” 的关系,你是北京人但你好像很少这样?
小老虎:之前我从来就没想过要写北京怎样怎样的东西,甚至我有点讨厌去强调所谓 “北京”。什么 “北京方言”,“北京说唱歌手”,“代表北京”,这我都不是很喜欢。
换句话说,我觉得有些喜欢标榜北京如何如何的人,标榜是 “低级” 的 “北京特色”,就有点像现在的王府井步行街的感觉。我喜欢北京内在的那种宽容、幽默、智慧,什么都能接受,什么都觉得挺 chill 这种感觉,这不是要那样大声喊出来的东西。
这张《北京吗》专辑的主题是北京,怎么从以前的想法转到这儿的?
可能因为我离开了北京到了上海生活吧。哎你记不记得有个纪录视频?99年,王朔、阿城那帮作家在一个酒店里聊 “什么是诗意”,阿城说得特好,他说,你要是看人直接拿嘴把这东西说出来了,那这肯定不是诗意,诗意这东西一定不是他写的这几句话,肯定在后边,肯定不能直接被言说。我对北京的感觉也是这样的,你要是说什么哥们儿跟你这个那个的,“哥们儿吃完爆肚带着你溜达”,那就不是我想表达的北京。
好像这张专辑里几乎一句英文词都没有?
英文用得非常少,因为这不是我的习惯。一是我英文也没好到那份儿上,二是不管写什么语言,你得自然,如果你思路到那自然就是一英文词,韵脚就在那,或者那就是你发声的一部分,那就可以。要是特刻意,还得下功夫研究我去用什么英文词…… 那我干不了这事。
专辑里的第一首歌《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的歌词是从 “一” 到 “十” 开头的各种俚语、歇后语、俏皮话串联出来的 “贯口儿”,但歌又不是快节奏的形式,而是一种抑扬顿挫的表述,怎么想起这样玩的?
我那天在家待着,突然就想起了军训报数,所以我前面喊了一个 “稍息,立正!”,想到这个之后就不知道为什么想到歇后语,就从一到十给报下来了。写出来一看,有的跟我想说的没关系,就划下去。但捋到 “九” 跟 “十” 的时候,记忆捉襟见肘了,因为发现九和十有关的歇后语很少,所以也用了 “就坡下驴” 之类的这种,十也用了些谐音。
很有意思的是,我在 Wes 陈 那录的时候,他突然说,你这好多不是数字,做变音了吧?那你为什么前面的不用谐音,只到9跟10才用呢? —— 他是一个 ABC 啊,我说你一老外,这都能懂,中文让我惊讶啊!
然后他说,我觉得最 “北京” 的一句俗语是 “幺蛾子”,那 “1”为什么不能是 “幺” 呢?我一听都惊了,一下觉得自己从一到十全白写了!
文化反哺了!
所以我又加了好多句,后来一直在结尾不停地说 “幺蛾子”。
这三个字本身就有意思,很荒唐,不老谋深算,特别没道理,写出来一看是种昆虫,日常使用又是另外一个意思,你都想不明白,幺蛾子,什么蛾子?在昆虫书里的哪页?怎么它就形容这个意思了?
《愚公移山移走了》这首歌起因是愚公移山酒吧的停业吧?歌词里提到了愚公移山的老板之一狗哥,他听了吗?
对,愚公移山是北京历史最悠久的 livehouse,至少是之一,我认为愚公移山是北京最标志性的 livehouse。
我发给他和张歌,就是里边提到的 “歌姐”,她现在主要负责运营。狗哥完全没有回应,歌姐回了一个,回得非常深情,说我还记得第一次你来这,还记得中间哪次演出,那天你的 freestyle 还记得…… 真是回忆起了很多。
北京的音乐场景的 “消失”,是不是也刺激到了你的创作动机?
我原来真觉得我的记忆绝对不会出问题,我想一个事就跟看见了似的,“当天就这么回事!” 但是后来经历了好几次,跟人家一对,发现我完全记错了,那一刻就感觉到 “记忆不可靠” 是什么意思。以前听这句话觉得更多是文学描述,那一刻用身体体会到了。
我就想,关于记忆,唯一的证据就是那个地方,但那地方没了,证据就都消失了。记忆的证据消失后,除了悲伤以外,它也是一种自由,你的记忆已经无从依据,那你就可以随便篡改它了。这歌描述的也是一个荒唐的故事,更像一个小小的黑色电影。
这张专辑里,摇滚乐的名词出现非常多,《愤怒的都歇菜》里提到了新裤子,Sex Pistols, U2 “Joshua Tree”,David Byrne,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摇滚乐元素?—— 今天你居然还穿了件 Metallica 的 T 恤!
那首歌里也提到了你们,提到 VICE 的很多朋友,贼贼、大野洋、沙发帝国,因为这就是最近的生活。这首歌 Soulspeak 在前面弹了一个 “Over the Rainbow”,老版《绿野仙踪》的主题曲,他从小学古典吉他,这曲子是他小时候练琴的曲子。所以他也是从摇滚乐、吉他、funk 这些东西一路走来,到后来做电子音乐、做 beat、做 hip-hop,这是他的记忆。
这张专辑里好多配乐是关于吉他,我写着写着就突然想到了这些场景。包括 School 、北京朋克、白萝卜削什么的……
等等,白萝卜削是什么?
我有一次看演出,The Diders,他们真拿了个萝卜在台上削吉他弦,削出来一种特别燥的 riff。这都是活生生的画面,这么拼凑起来了。
我很喜欢摇滚乐,咱们都从 “打口” 的年代里这么过来的。像 The Stone Roses 那首 “Fools Gold”,马上就能唱出来。
这让你的音乐跟市场上狭义的 “说唱音乐” 显得不一样?
确实是在弱化 “说唱音乐” 里程式化的东西,我觉得 Soulspeak 的功劳特别大,他这张专辑做得很自由,《愚公移山移走了》里面有个非常清澈的吉他声音,来自他在洛杉矶二手市场里买的一把儿童吉他,像 ukelele 那种,还缺了根弦。他就拿这把缺弦吉他,没怎么调,弹出了这个 beat。他真是挺 freestyle 的。
这是你和 Soulspeak 共同的创作方向吗?
我们之前的创作是互相激发,我抛出来一个,他再抛回一个,我再抛出去一个…… 这张不太一样,更多是他给我音乐,我来挑选。我不把他的音乐当成一个单纯的 beat 来对待,他的音乐里面会有一些 “奇怪” 的部分,也许别人会觉得 “这块去了吧”,但我很珍惜这些闲笔。
这套怪的东西能给我一个刺激,让我去想在这个 “怪” 里边,我能做点什么?
我听过你和唐人踢合作的那首《悟空》,那种非常不 “嘻哈” 的东西反而听起来特别好。
我特别喜欢那首歌,好多听众不太听,觉得那个不是说唱,又没几句词。但这是一首音乐作品,还是挺好听的一首歌,不用提什么实验性或者里面包含了什么,就是好听,它的好听跟说唱不说唱关系不大。
那次你从 VICE “呼朋唤友” 的活动回到上海后,发了在录这张专辑的视频,又没多久到 “六一” 专辑就发了,录制时间看起来很短?
短。写了三天,录了两天。写完当天下午四点就去录,录到第二天七点。录了一天我说请 Wes 陈吃个海鲜,结果我们俩吃食物中毒了,上吐下泻,脸色惨白,什么都干不了,就歇着了。
再录就是三天之后,其实我们俩身体还没好,硬撑着把剩下四首录好了,本来应该再吃一顿,但有了前一次的惨痛,我们俩人这回都没提吃。我说 “要不我先回了”,他说 “我也想歇了”,就这么分开了。
回去之后 Wes 陈可能越想越窝火,说咱们就拿那饭馆没什么办法吗?我说大众点评能给写差评。过了五分钟,他给我发一链接,点开,是他在大众点评上给那饭馆写了巨长一差评。
ABC 的怒火!
对,差评一开头就是 “我们兴致冲冲去了这个饭馆……” 什么的,你想像一下 Wes 陈特严肃地写差评,逗坏了。
相对偏主流审美的说唱歌手,你的混音风格挺不一样的,他们会很在乎人声,会给人声叠很多层,你的歌里 vocal 基本就一轨。你怎么看待两种风格间的差别?
这张专辑,或者包括之前一张,我都比较习惯放松的嗓音,和平常说话的状态差不多,不是那么 “顶” 的状态。我觉得也不是特别需要去叠好多轨,我很多年前就放弃这个了。
当然这也是一种经典的制作方法,这种方法用得最成功的就是 2Pac,他把五六轨甚至七八轨人声压成一轨,声音特别厚,特瓷实。但我还是想放松一点,去体会语气,体会那些慵懒,甚至去注意一些字的咬字。
刚才说 Wes 陈还在歌词上给你提供了意见,但那首《四害》是一个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老动画《古博士的新发现》,歌词里那些奇怪的 “古波斯、杜波斯、西里欧斗斯” 没让他感觉到疑惑吗?
哈哈哈,Wes 问我这是哪国语言?我说这不是哪国语言,这是胡逼的语言。然后我给他讲了这个动画片的出典,两个博士以为苍蝇是新物种,这都是他们给苍蝇起的名字,讲完他就明白了,不然他以为我在发疯。
《一高雅就犯困》是首情歌吗?听起来像是写给一个女孩儿但是又不想让她察觉的那种。
这确实不是,《一高雅就犯困》可能更像开玩笑,所以我故意说了好多貌似很高雅很文艺的东西,其实是在调侃。
但也不完全是反讽,因为它的确挺好玩儿的,“哥们儿就喜欢俗的” 这种感觉。
《假山》讲的是父母或者说原生家庭,这是怎样一个故事?
这故事里有真有假,我爸爸没里边说的那么飞,但我妈妈确实是纺织女工。
我爸给我讲过一个事儿,说他年轻的时候北京还有胡同口那种 “酒铺”,里面也不卖正经菜,就卖点猪耳朵、花生米这种下酒菜。他在工厂工作,是个普通工人,会去那买两碗酒,坐在马路牙子上,看人来来往往,然后他说他就想象路过的每一个人是干嘛的…… 这是他一次闲聊天跟我说起来的,我当时都惊了,因为他平时是一个比较沉默的人,是他们那代人标准的父亲形象,他竟然说出了这么一个 “垮掉派” 的感觉,绝了!
《小不溜》呢?
这首歌的灵感来源于《恋慕佛心》,是一个刚出了二三十话的漫画。男主角是日本寺庙里的和尚,跟着爸爸一块看寺院,有一天来了个女施主,问了他一些心理问题,他一本正经地开解人家,“都是浮云,不该有烦恼” 云云,结果等女孩走了,小和尚面对佛像打坐时,满脑子想的都是她,开始自摸。
这时候他爸进来了,也就是老和尚,矮矮小小的,往他后边一坐,他赶紧收手。他爸跟他,俩人念了半天佛,最后离开之前他爸说:“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什么意思?他爸说:“当年我能射到佛祖脚边的”,说完出去了。这给我印象特别深,所以副歌唱的就是这个。
专辑里的歌词内容信息量很大,《君疑我也》也有来头吧?
这首歌来自《搜神记》卷四,不过歌词只是一部分。讲的是沛州有两口子,好端端山里过日子,忽然来了个声音,自称是神仙,要跟他们家呆几天,问行不行。两口子因为神仙来了,特别拘束,也不说坏话了,天天打扫东西,每天过特别肃穆。后来有一天俩人商量,说这是神仙吗?是不是什么妖精啊?刚说完,神仙的声音又来了,说你怀疑我,行,那我不待了,就听见一股巨大的风刮过来,俩人出门一看,天上一个凤凰,后面跟着50只白色鸥鹭,顺天边儿飞走了。就这么一个特虚无的故事,从头到尾没看见神仙长什么样。
我刚开始做这歌的时候采用了《悟空》的办法,我叠了很多轨的人声,很多的怪唱、念白,字数比现在多很多。然后 Soulspeak 觉得,从听觉上来说太满了,人声和音乐打架,他去掉了很多。所以现在是一个极简的状态。
古代故事好像挺影响你的?
你要说真受影响,其实跟 小龙花儿 有点关系,他最近出了一本概念绘本《盲人摸象》,他说 “盲人摸象” 这故事其实不像我们小时候听得那么简单,它来自于《镜面王经》,原本蕴含了很复杂的问题,后来被寓言式地诠释了,作用就是教小孩点儿道理。但是小龙花儿这次给了它新的诠释。
所以读《搜神记》的时候我也想,这些古代故事加上我们自己的阅历、想象力,可以让故事获得特别丰富的空间,可以有奇妙的发展,这都挺有意思的。
讲讲《大鼻涕》吧。
这首歌的 beat 我特别喜欢,很粗暴,当当当当!就像小孩吸溜吸溜地吸鼻涕。我觉得这首更像情歌,但它不是写给谁的情歌,主要是里面的意境。
Wes 陈听了这歌,说这里的歌词他最喜欢,“如果我为你摘下你背上的水草,你会不会当着一群蝙蝠洗澡” 之类。
但其实我这首写了那么多的歌词,就为了最后那一句 “我不想听到你洗澡时唱的那首歌”,为了这一句才写的整个一首。就好像姜文说的:“我特意包顿饺子,就为了你这点醋”。
最后的一首歌《三分钟故宫》,真正张开嘴发问了 “北京吗?” 如果给你放到这首歌开头的描绘生活景象里,你觉得自己会怎么生活?
你一说我就想到大白菜,这东西真的我实在是吃腻了。现在咱们想吃什么吃什么,回想小时候,就是堆楼道里的大白菜。小时候我对吃没太多记忆,一直瘦的跟竿儿一样,因为老吃白菜汤拌饭,看着动画片,呼噜呼噜几口吃完了,赶紧出去跟小朋友疯跑去了。更多的记忆是跟别人出去捉迷藏,逮人,抓蜻蜓,都在干这些事,“吃” 就是必须赶紧完成的一任务。
我小时候我住十里堡,通过八里庄一直到红庙那有条小河,从我小时候就叫 “臭河”,小孩老上臭河边上逮灰蜻蜓,还管灰蜻蜓叫 “小灰”。结果我爸有一天无意跟我说,说他小时候上学,就从这跳到河里游到学校上学去,两三站地的距离。
我特难以想象,那什么感觉啊,早晨上学游到学校去?就这条臭河?根本没法想象更早的北京是个什么样子了。
这张专辑怎么发得悄无声息的,都没有做什么推广或宣传?
我觉得也许是这些年在宣传方面有点疲惫了,可能内心也有些困境。即使你那么拼了命地弄,其实该听你的人还在流失,跟你没关系的依然没关系,不是说我再努把力宣传宣传就能影响什么了。另外一个人的能力有限,就总不太愿意麻烦别人 —— 这点倒是挺北京的 —— 甚至出于疲惫或者保守,我都觉得 “出了就出了吧”,随便,谁听就听了吧。就是这样一种心情。
不过要非说打个广告,我想说:无论你是想要离开北京,还是想继续留在北京,还是你想来到北京,这张专辑都会成为你的一个理由。一个很好的理由。
这话听着有点悲凉啊?
其实我没有多悲凉,或者多不平,我觉得这个年代包含最多信息量的媒体是影像,你可能愿意看一个纪录片,但不愿意看一文章,所以想让别人去完完整整理解你一首包含了很多内容的说唱,那是很奢侈的事,更何况其中还有个人化的东西。但如果一音乐作品真的对你有触动,你真愿意留出30多分钟给这张专辑,听完想跟我交流交流,我会觉得特别好。
我一直很想去 fRUITYSPACE 演出,我觉得那可能是北京现在最酷的地方了,我想回到小的地方,看清楚每一张脸,演完了,坐那喝一杯,聊到半夜,慢慢散了,我觉得这真的比演一次音乐节更满足 —— 当然,演音乐节是能挣点钱。
—— 真该回去了,该回到 livehouse 了!
谢谢小老虎,希望下次在 livehouse 见到你!
《北京吗》已经在QQ音乐独家发布,点此收听
Vol.78 电波NEO | 北京吗?夏天吗?真的吗? feat. 小老虎 ,点此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