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卡通》曾经悄无声息地迎来过一次 “乐队的夏天”
进入六月以来,似乎大家的周末时间已经不够用了,我们赶上了一个青年文化以综艺形态百花齐放的井喷期,优酷、腾讯、爱奇艺 将街舞、滑板、说唱、摇滚乐一一收编囊括其下,相信有不少人为了优享版的独占内容,一下充值了三个平台的会员。
每每提及到青年文化的分门别类,漫画(尤其是原创漫画)似乎总是会落入被忽略不计的境地,即便真有哪家想填补收视空白,打造一档和绘画能够进行嫁接的综艺节目类型的话,不出意外,最后还得是保证维持街头调性的涂鸦大比拼吧?赞助商会从多乐士与立邦两者中脱颖而出吗?谁知道呢,败者是不是得把手里的 BlackBook(涂鸦术语里草稿本的意思)扔进碎纸机?Beef 的体现是不是起因自争夺一面公共厕所的外墙?入围者是不是由评委亲手给佩戴 3M 喷漆口罩?节目后期组是不是会用 “华文彩云” 字体来表现技术名词?
调侃过后,我还是收缩起了我的周末综艺视野,把积极性分配给了 “乐队的夏天”,毕竟不少参赛者都是认识的朋友,审视他们在流量大舞台上能否做到表里如一是我跟到现阶段的唯一动力,已经有不少公众号自媒体开始围绕参赛乐队“挖坟” 和 “鞭尸”了,毕竟是好多人的 “宝藏乐队”,都得按出土文物处理。
我确实手头也有不少上世纪90年代创刊到停刊的各类报刊杂志,当我在潮湿闷热的地下室整理过往的历史留存时,得到了一个有趣的发现。那就是在2001年5-8月期间发行的《北京卡通》杂志上,曾经悄然上演过一阵子漫画版的 “乐队的夏天”。
在我们翻开尘封的杂志前,先来介绍一下《北京卡通》诞生的特定历史环境吧。
1995年创刊的《北京卡通》并不是中国第一本原创漫画期刊,但它的诞生恰逢具有开天辟地史诗意义的《画书大王》停刊。
夭折的《画书大王》,最早的原创温床:
由盗版漫画的温床 —— 宁夏人民出版社 与 北京电影动画学院客座教授 —— 王庸声 合办的《画书大王》半月刊采取了有别于港台第三方渠道的创刊方针。
一方面选取少量海外佳作刊登培养读者的阅读审美,以试读章节的形式,促进了宁夏人民出版社旗下盗版漫画单行本的销量,单是盗版利润就足以摆平若干次的罚款金额了,有人统计过宁夏人民出版社的盗版漫画所赚取的利润超过一亿人民币,而最大数额的罚款也只是利润的不到1/6。
另一面不断增加国内作者的投稿比重,打造明星化漫画家连载模式,期间还举办了 “94画王超短篇征稿活动”,降低了投稿的门槛,令更多的素人漫画家有机会崭露头角。也有人说此举是为了应对1994年声势浩大的盗版漫画打击行动的缓兵之策,好在办刊期间确实对原创力量产生了极大的扶持作用。
只可惜好景未长,一次围绕少儿期刊的讨论会议上,一位到场的老领导指着刊载在《画书大王》彩页中的《城市猎人》的插画,发表了涉黄的批判,没有任何挽回补救的余地,《画书大王》不偏不倚的死在了创刊一周年的总第24期。
拼盘类漫画期刊的一年战争:
一时间,漫画类期刊陷入了兵荒马乱的战国时代,利益驱使下,主打日本同期流行漫画作品的拼盘类杂志开始群雄割据,它们还有一个更加显著的特征,那就是没有刊号。明眼的读者不再寄情于这类东拼西凑的劣质读物,阅读投资继续回归到盗版单行本上。
老顾问的重整河山待后生:
经历了为期一年的乱世,刚刚对于新漫画的研究与探索有所收获的 王庸声 转战到《科技日报》主办的《科普画王》旗下担任总顾问,甚至连 “全新型漫画半月刊” 的 slogan 以及画王的 logo 形象一并沿用了下来,相较于《画书大王》相对宽松的漫画创作环境,《科普画王》上刊登的国内外作品通常维持在科幻、悬疑、医学、自然等命题范围内,64页的篇幅满满当当的塞下了尼斯湖水怪、爱因斯坦相对论、未知的外星文明、神乎其神的医学奇迹这类优良课外读物样式的内容。
以往活跃在《画书大王》旗下的几个台柱子漫画家也先后将没有连载完的故事在此续写下去。
长寿的《北京卡通》问世:
这个时期的原创漫画期刊开始被赋予更多的社会使命,1995年10月创刊的《北京卡通》可谓是出身名门,先是被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 列为 “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1995年出版业十件大事中的第九件说的就是《北京卡通》的问世,隶属北京出版集团旗下,丰厚的出版积淀与傲人的销售业绩使其发行寿命长达11年之久。
以 “引领动漫时尚,展现青春风采” 为己任,先后刊载了不少洋溢着当代青少年青春与梦想的原创佳作,比如 姚非拉 的《梦里人》、聂峻 的《丢丢侠》、《我街》,甚至还有 翁辰、姚巍 这样优秀的女性漫画家脱颖而出,为初高中生乃至大学读者搭建出了一个极具规模的青年漫画景观。
时值家用电脑在千家万户普及开来,《北京卡通》联合了清华紫光举办过一场为期三个多月的 “紫光杯” 电脑漫画大赛,200多位作者的近300幅作品,吸引了众多电脑爱好者的踊跃参加,参赛作品不光是新生代漫画人才的想象力体现,更预示着扫描仪、手写板成为未来的主要创作途径。此次大赛无疑是一场属于新老两代原创漫画人们的成果展示。
相应的每年7、8两月的暑期,《北京卡通》还会设有面向新人的 “暑期漫画提高班”、“暑期漫画新概念夏令营” 等活动来不断培养孵化具有潜力的预备役,读者服务部另设有各种画材画具的邮购业务。
跨过新世纪大门的《北京卡通》,此时已经呈现出一本成熟刊物应有的风貌,资讯驿站、开心四联、互动平台、编辑手记、心理测试等栏目的补充,更令这本刊物增添了可读性与实用度。
透过肩负着社区交友使命的 “画友文件夹” 栏目,我们可以直观地判断出,读者们的兴趣除去本职的漫画之外,还分配给了音乐。
那时候我们聊起兴趣还不像现在这样更加的标签化,所以,“漫画心情”与 “卡通音乐台” 两个栏目孕育而生,选登的作品命题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当时最热门的金曲,值得一提的是,摇滚乐的露出度反而大大多于打榜的流行歌曲。
快快打开收音机,收收收到了兴奋的消息:
活在中国入世加入WTO前夕,透过互联网与全球资讯接轨的青少年们,顺理成章地让自己的耳朵听到了新世代的声音,囊括了英式吉他流行、朋克、流行朋克、电子、哥特等多元音乐符号的 “北京新声” 唤醒了沉睡在高考分数线前徘徊的迷茫少年,世纪末独有的信息化生活方式、卡通化处事原则、时尚化的音乐包装,顺着耳机线与唱片封套内页,下载到了刚将旧思维旧观念按住 Shift 永久删除的审美扇区中。
在 “北京新声” 的疆域版图中占据大半部分面积的朋克和流行朋克率先以集体亮相的姿态,抢占了市场份额,1998年至1999年初,麦田守望者、新裤子、花儿、地下婴儿完成了对都市年轻人美学土壤的培育,青春年少的迷茫、含蓄内敛的愤怒与卡通漫画的诗意就像是朋克的三和弦一般向着全国扩散。
属于《北京卡通》的 “乐队的夏天”:
手握画笔的孩子一样能接收到摇滚乐的感召,《北京卡通》就提供了这样的一个舞台,安排了一场又一场的 “翻唱演出环节”。
有别于能够每期连载作品的漫画大咖和一时摸不到方向依旧模仿日本风格的半吊子们,真的可以看到摇滚乐价值观排布在漫画格内的新感觉体现。即便刊登的音乐人歌曲命题涉及到流行,那也请放心,至少作者选择的是杨乃文与王菲这样的酷女孩。
取自 花儿乐队 “放学啦”,作者 赵琰:
取自 地下婴儿乐队 “一条腿跳舞”,作者 Chain:
Chain 算是同类作者中更为花心思的,潜行进入到一个摇滚乐迷的躯壳中。比如杨乃文的 “Fear” 命题漫画,我们可以看到20世纪末木村拓哉金丝雀发型的日范青年身着 “Ramones” 叉肩 Tee(当然作者写的是Ramons)。
取自 杨乃文 “fear”,作者 Chain:
千禧交替前后,不少游历于北京市东城区一代的摇滚乐迷大都已经摆脱了被愤怒吞噬的苦大仇深,从469这样的日范服装店里找到了店主所兜售的叛逆时尚,新裤子乐队的第二张专辑 《Disco Girl》 的平面摄影就是最好的例证。
现在已经成为一名游戏概念设计师和玩具设计师的 Chain,同样很怀念那个时代,从高中到大学毕业踏入社会前,自己画的漫画里有很多关于摇滚乐的,还记得那时候自己打扮还是个小朋克的样子,就连沿用至今的笔名ID “Chain” 都脱胎自 JAMC 乐队的名字,他们的音乐给了 Chain 很多灵感,Chain 早期的作品很多带有他们的暗黑色彩。Chain 也正好吻合了他自己的姓氏读音。
发表在《北京卡通》的这两个作品,Chain 已经没有了原稿,看到我发过去的扫描版,他真的回到了昨天。当时他一直在构思画个短篇漫画,正好看到《北京卡通》有个关于音乐的小专栏。热爱摇滚乐的他出于对编辑审稿要求的考虑,放弃了 The Cure乐队 的 “Love Song”,选择创作了我们所看到的 “Fear” 和 “一条腿跳舞”,那时候正值新生代摇滚乐收割学生乐迷的黄金期,更加需要感谢的是负责这个栏目的编辑,没有退稿,没有提出任何修改意见,顺利发表。
Chain 现在仍然在听上学时候喜欢的摇滚乐,不过不像原来喜欢得那么硬核,那么彻底了,偏偏他最喜欢的两支乐队 —— The Cure 和 JAMC 也在变化,让他出乎意料的变化。曾经喜欢的 Sonic Youth 和 Smashing Pumpkins 也变得猜不透了。要说其有什么遗憾的事,那就是上个月 JAMC 来北京演出了,不巧生病的 Chain 无缘亲临现场,令其无比悔恨。
另一位经常活跃在这类栏目的作者是 吴海涛,尽管他绘制的是 Beatles 的 “Yellow Submarine”,但是结尾他没忘记捎上自己真正的精神偶像 Kurt Cobain。
取自 Beatles 的 “Yellow Submarine”,作者 吴海涛:
Kurt Cobain 的受众我不知道现在是否还在增长,至少在上世纪到末世纪初,他能当作一个社交话题,从酒桌上菜到回家上床都可以拿他来展开。在漫画故事征文的活动里,就有过一篇向 Kurt Cobain 致敬的故事《有吉他的夏天很冰冷》,仔细一看,故事的插图是 尉洪磊 负责的。
如果你混迹当代艺术圈的话,你不可能不知道他的名字,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已经解散的 啃卡车乐队 的吉他手与主唱,前阵子重组的 Joyside乐队 的《Sunday Morning》和《Fall in Beer with You》都是翻唱自 啃卡车乐队。
这个漫画故事征集同样是有赞助的,美年达 独家冠名,和给 “乐队的夏天 ”赞助的 “优酸乳果果昔” 旗鼓相当,同属果味饮料阵营。历史和当下还是有着部分重合的相似度的。
此时此刻:
时至今日,曾在《北京卡通》上发表作品的不少作者已经告别漫画创作,投身到游戏、广告、平面领域,可能忘记了摇滚乐所带来的绘画动力,然而,摇滚乐并没有完全走出当代漫画人的创作视野,反而与独立漫画保持着极为夸张的同步率,旋律左右着情绪的起伏,歌词意境奠定了世界观的基石,四位一体不断发生着创造力的碰撞,互相成就彼此。
2018年,别的次元 发起过一个 #我最喜欢的一首歌# 命题漫画的系列活动,投稿的作品中,作者们围绕着 Soft Machine、Jane Wiedlin、Muse、Sex Pistols 的歌曲,有感而发。
“六一” 的时候,我去北京的乐空间看了场演出,登台第一个是签约在赤瞳音乐旗下的 “暗黑萌系俏皮小清新” 女创作人 —— 养鸡,这是我第一次去现场感受她的音乐作品,此前,我对于她的了解都停留在她发表在《MangaSick》上的漫画作品《阿莲》,这是一个女吉他手的故事,因为采用的是连载的方式,故事还有后续,非常期待能追完。
“乐队的夏天” 已经到来,而属于乐队漫画的夏天,却总是那么的短暂,那么的悄无声息,沦为掉进漫画汪洋中的一滴汗珠。也许当流量与热搜能支撑起若干次 “乐队的四季” 轮回,乐队漫画的夏天才能真的到来吧。
进入六月以来,似乎大家的周末时间已经不够用了,我们赶上了一个青年文化以综艺形态百花齐放的井喷期,优酷、腾讯、爱奇艺 将街舞、滑板、说唱、摇滚乐一一收编囊括其下,相信有不少人为了优享版的独占内容,一下充值了三个平台的会员。
每每提及到青年文化的分门别类,漫画(尤其是原创漫画)似乎总是会落入被忽略不计的境地,即便真有哪家想填补收视空白,打造一档和绘画能够进行嫁接的综艺节目类型的话,不出意外,最后还得是保证维持街头调性的涂鸦大比拼吧?赞助商会从多乐士与立邦两者中脱颖而出吗?谁知道呢,败者是不是得把手里的 BlackBook(涂鸦术语里草稿本的意思)扔进碎纸机?Beef 的体现是不是起因自争夺一面公共厕所的外墙?入围者是不是由评委亲手给佩戴 3M 喷漆口罩?节目后期组是不是会用 “华文彩云” 字体来表现技术名词?
调侃过后,我还是收缩起了我的周末综艺视野,把积极性分配给了 “乐队的夏天”,毕竟不少参赛者都是认识的朋友,审视他们在流量大舞台上能否做到表里如一是我跟到现阶段的唯一动力,已经有不少公众号自媒体开始围绕参赛乐队“挖坟” 和 “鞭尸”了,毕竟是好多人的 “宝藏乐队”,都得按出土文物处理。
我确实手头也有不少上世纪90年代创刊到停刊的各类报刊杂志,当我在潮湿闷热的地下室整理过往的历史留存时,得到了一个有趣的发现。那就是在2001年5-8月期间发行的《北京卡通》杂志上,曾经悄然上演过一阵子漫画版的 “乐队的夏天”。
在我们翻开尘封的杂志前,先来介绍一下《北京卡通》诞生的特定历史环境吧。
1995年创刊的《北京卡通》并不是中国第一本原创漫画期刊,但它的诞生恰逢具有开天辟地史诗意义的《画书大王》停刊。
夭折的《画书大王》,最早的原创温床:
由盗版漫画的温床 —— 宁夏人民出版社 与 北京电影动画学院客座教授 —— 王庸声 合办的《画书大王》半月刊采取了有别于港台第三方渠道的创刊方针。
一方面选取少量海外佳作刊登培养读者的阅读审美,以试读章节的形式,促进了宁夏人民出版社旗下盗版漫画单行本的销量,单是盗版利润就足以摆平若干次的罚款金额了,有人统计过宁夏人民出版社的盗版漫画所赚取的利润超过一亿人民币,而最大数额的罚款也只是利润的不到1/6。
另一面不断增加国内作者的投稿比重,打造明星化漫画家连载模式,期间还举办了 “94画王超短篇征稿活动”,降低了投稿的门槛,令更多的素人漫画家有机会崭露头角。也有人说此举是为了应对1994年声势浩大的盗版漫画打击行动的缓兵之策,好在办刊期间确实对原创力量产生了极大的扶持作用。
只可惜好景未长,一次围绕少儿期刊的讨论会议上,一位到场的老领导指着刊载在《画书大王》彩页中的《城市猎人》的插画,发表了涉黄的批判,没有任何挽回补救的余地,《画书大王》不偏不倚的死在了创刊一周年的总第24期。
拼盘类漫画期刊的一年战争:
一时间,漫画类期刊陷入了兵荒马乱的战国时代,利益驱使下,主打日本同期流行漫画作品的拼盘类杂志开始群雄割据,它们还有一个更加显著的特征,那就是没有刊号。明眼的读者不再寄情于这类东拼西凑的劣质读物,阅读投资继续回归到盗版单行本上。
老顾问的重整河山待后生:
经历了为期一年的乱世,刚刚对于新漫画的研究与探索有所收获的 王庸声 转战到《科技日报》主办的《科普画王》旗下担任总顾问,甚至连 “全新型漫画半月刊” 的 slogan 以及画王的 logo 形象一并沿用了下来,相较于《画书大王》相对宽松的漫画创作环境,《科普画王》上刊登的国内外作品通常维持在科幻、悬疑、医学、自然等命题范围内,64页的篇幅满满当当的塞下了尼斯湖水怪、爱因斯坦相对论、未知的外星文明、神乎其神的医学奇迹这类优良课外读物样式的内容。
以往活跃在《画书大王》旗下的几个台柱子漫画家也先后将没有连载完的故事在此续写下去。
长寿的《北京卡通》问世:
这个时期的原创漫画期刊开始被赋予更多的社会使命,1995年10月创刊的《北京卡通》可谓是出身名门,先是被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 列为 “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1995年出版业十件大事中的第九件说的就是《北京卡通》的问世,隶属北京出版集团旗下,丰厚的出版积淀与傲人的销售业绩使其发行寿命长达11年之久。
以 “引领动漫时尚,展现青春风采” 为己任,先后刊载了不少洋溢着当代青少年青春与梦想的原创佳作,比如 姚非拉 的《梦里人》、聂峻 的《丢丢侠》、《我街》,甚至还有 翁辰、姚巍 这样优秀的女性漫画家脱颖而出,为初高中生乃至大学读者搭建出了一个极具规模的青年漫画景观。
时值家用电脑在千家万户普及开来,《北京卡通》联合了清华紫光举办过一场为期三个多月的 “紫光杯” 电脑漫画大赛,200多位作者的近300幅作品,吸引了众多电脑爱好者的踊跃参加,参赛作品不光是新生代漫画人才的想象力体现,更预示着扫描仪、手写板成为未来的主要创作途径。此次大赛无疑是一场属于新老两代原创漫画人们的成果展示。
相应的每年7、8两月的暑期,《北京卡通》还会设有面向新人的 “暑期漫画提高班”、“暑期漫画新概念夏令营” 等活动来不断培养孵化具有潜力的预备役,读者服务部另设有各种画材画具的邮购业务。
跨过新世纪大门的《北京卡通》,此时已经呈现出一本成熟刊物应有的风貌,资讯驿站、开心四联、互动平台、编辑手记、心理测试等栏目的补充,更令这本刊物增添了可读性与实用度。
透过肩负着社区交友使命的 “画友文件夹” 栏目,我们可以直观地判断出,读者们的兴趣除去本职的漫画之外,还分配给了音乐。
那时候我们聊起兴趣还不像现在这样更加的标签化,所以,“漫画心情”与 “卡通音乐台” 两个栏目孕育而生,选登的作品命题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当时最热门的金曲,值得一提的是,摇滚乐的露出度反而大大多于打榜的流行歌曲。
快快打开收音机,收收收到了兴奋的消息:
活在中国入世加入WTO前夕,透过互联网与全球资讯接轨的青少年们,顺理成章地让自己的耳朵听到了新世代的声音,囊括了英式吉他流行、朋克、流行朋克、电子、哥特等多元音乐符号的 “北京新声” 唤醒了沉睡在高考分数线前徘徊的迷茫少年,世纪末独有的信息化生活方式、卡通化处事原则、时尚化的音乐包装,顺着耳机线与唱片封套内页,下载到了刚将旧思维旧观念按住 Shift 永久删除的审美扇区中。
在 “北京新声” 的疆域版图中占据大半部分面积的朋克和流行朋克率先以集体亮相的姿态,抢占了市场份额,1998年至1999年初,麦田守望者、新裤子、花儿、地下婴儿完成了对都市年轻人美学土壤的培育,青春年少的迷茫、含蓄内敛的愤怒与卡通漫画的诗意就像是朋克的三和弦一般向着全国扩散。
属于《北京卡通》的 “乐队的夏天”:
手握画笔的孩子一样能接收到摇滚乐的感召,《北京卡通》就提供了这样的一个舞台,安排了一场又一场的 “翻唱演出环节”。
有别于能够每期连载作品的漫画大咖和一时摸不到方向依旧模仿日本风格的半吊子们,真的可以看到摇滚乐价值观排布在漫画格内的新感觉体现。即便刊登的音乐人歌曲命题涉及到流行,那也请放心,至少作者选择的是杨乃文与王菲这样的酷女孩。
取自 花儿乐队 “放学啦”,作者 赵琰:
取自 地下婴儿乐队 “一条腿跳舞”,作者 Chain:
Chain 算是同类作者中更为花心思的,潜行进入到一个摇滚乐迷的躯壳中。比如杨乃文的 “Fear” 命题漫画,我们可以看到20世纪末木村拓哉金丝雀发型的日范青年身着 “Ramones” 叉肩 Tee(当然作者写的是Ramons)。
取自 杨乃文 “fear”,作者 Chain:
千禧交替前后,不少游历于北京市东城区一代的摇滚乐迷大都已经摆脱了被愤怒吞噬的苦大仇深,从469这样的日范服装店里找到了店主所兜售的叛逆时尚,新裤子乐队的第二张专辑 《Disco Girl》 的平面摄影就是最好的例证。
现在已经成为一名游戏概念设计师和玩具设计师的 Chain,同样很怀念那个时代,从高中到大学毕业踏入社会前,自己画的漫画里有很多关于摇滚乐的,还记得那时候自己打扮还是个小朋克的样子,就连沿用至今的笔名ID “Chain” 都脱胎自 JAMC 乐队的名字,他们的音乐给了 Chain 很多灵感,Chain 早期的作品很多带有他们的暗黑色彩。Chain 也正好吻合了他自己的姓氏读音。
发表在《北京卡通》的这两个作品,Chain 已经没有了原稿,看到我发过去的扫描版,他真的回到了昨天。当时他一直在构思画个短篇漫画,正好看到《北京卡通》有个关于音乐的小专栏。热爱摇滚乐的他出于对编辑审稿要求的考虑,放弃了 The Cure乐队 的 “Love Song”,选择创作了我们所看到的 “Fear” 和 “一条腿跳舞”,那时候正值新生代摇滚乐收割学生乐迷的黄金期,更加需要感谢的是负责这个栏目的编辑,没有退稿,没有提出任何修改意见,顺利发表。
Chain 现在仍然在听上学时候喜欢的摇滚乐,不过不像原来喜欢得那么硬核,那么彻底了,偏偏他最喜欢的两支乐队 —— The Cure 和 JAMC 也在变化,让他出乎意料的变化。曾经喜欢的 Sonic Youth 和 Smashing Pumpkins 也变得猜不透了。要说其有什么遗憾的事,那就是上个月 JAMC 来北京演出了,不巧生病的 Chain 无缘亲临现场,令其无比悔恨。
另一位经常活跃在这类栏目的作者是 吴海涛,尽管他绘制的是 Beatles 的 “Yellow Submarine”,但是结尾他没忘记捎上自己真正的精神偶像 Kurt Cobain。
取自 Beatles 的 “Yellow Submarine”,作者 吴海涛:
Kurt Cobain 的受众我不知道现在是否还在增长,至少在上世纪到末世纪初,他能当作一个社交话题,从酒桌上菜到回家上床都可以拿他来展开。在漫画故事征文的活动里,就有过一篇向 Kurt Cobain 致敬的故事《有吉他的夏天很冰冷》,仔细一看,故事的插图是 尉洪磊 负责的。
如果你混迹当代艺术圈的话,你不可能不知道他的名字,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已经解散的 啃卡车乐队 的吉他手与主唱,前阵子重组的 Joyside乐队 的《Sunday Morning》和《Fall in Beer with You》都是翻唱自 啃卡车乐队。
这个漫画故事征集同样是有赞助的,美年达 独家冠名,和给 “乐队的夏天 ”赞助的 “优酸乳果果昔” 旗鼓相当,同属果味饮料阵营。历史和当下还是有着部分重合的相似度的。
此时此刻:
时至今日,曾在《北京卡通》上发表作品的不少作者已经告别漫画创作,投身到游戏、广告、平面领域,可能忘记了摇滚乐所带来的绘画动力,然而,摇滚乐并没有完全走出当代漫画人的创作视野,反而与独立漫画保持着极为夸张的同步率,旋律左右着情绪的起伏,歌词意境奠定了世界观的基石,四位一体不断发生着创造力的碰撞,互相成就彼此。
2018年,别的次元 发起过一个 #我最喜欢的一首歌# 命题漫画的系列活动,投稿的作品中,作者们围绕着 Soft Machine、Jane Wiedlin、Muse、Sex Pistols 的歌曲,有感而发。
“六一” 的时候,我去北京的乐空间看了场演出,登台第一个是签约在赤瞳音乐旗下的 “暗黑萌系俏皮小清新” 女创作人 —— 养鸡,这是我第一次去现场感受她的音乐作品,此前,我对于她的了解都停留在她发表在《MangaSick》上的漫画作品《阿莲》,这是一个女吉他手的故事,因为采用的是连载的方式,故事还有后续,非常期待能追完。
“乐队的夏天” 已经到来,而属于乐队漫画的夏天,却总是那么的短暂,那么的悄无声息,沦为掉进漫画汪洋中的一滴汗珠。也许当流量与热搜能支撑起若干次 “乐队的四季” 轮回,乐队漫画的夏天才能真的到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