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何落得声名狼藉?
展览《末路斜阳:声名狼藉者及其不可解的存在方式》提出“声名狼藉者”(theNotorious)这个概念,划出了那些从主流价值体系中“溢出”的人群,他们是精神失常者、传染病患、罪犯、畸形者、流浪汉……令“正常人”敬而远之甚至闻风丧胆。展览所欲指出的是这样一个事实:“疯子”的概念由把他们唤作“疯子”的人来定义。策展人沈宸和王欢将展览称为“一场为声名狼藉者的辩护”:谁是声名狼藉者?“谁”掌握着为他们命名的权力?个体和权力之间的关系如何?他们将展览划分为相互联系的三个部分,对以上三个问题进行重新审视。
在第一部分“名不副实的声名狼藉者?”所展出的作品中,艺术家关注那些被排斥到边缘的不同个体或群体。他们当中有声称被外星人模拟的人类脑电波所攻击的脑控受害者,也有生活在社会缝隙中的流浪游民,以及那个为母复仇的张扣扣。艺术家大多采用不加评论的形式,客观地呈现这些人的面貌与情景;但重要的是,艺术家为他们提供了长时间的镜头:现在,那些不被人所看见的幽灵般的人们出现在了屏幕上,他们开始讲话,开始描述一个你从未见过的世界。
第二部分“权力形象的临显”,艺术家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命名权的掌控者身上。胡伟的作品在展厅中央布置了一条广场中常见的室外长椅和喷泉,令人联想到对不合常规者的自上而下的宣布和处刑,同时也令人联想到代表着主流价值观的公众目光,当然,自下而上的推动力量也可能在此聚集。
杨健的作品《风滚草》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监视器球,满布探头随机伸出来,推动这个球向不可预测的方向运动。监视器的拥有者在暗处看着你,以防破坏公序良俗的行为发生。管理者或许更希望被监视者像张巍的作品中被拼贴出来的人一样,拥有恰到好处的功能,高效运转,尽管那同时也显现出一种诡异的疯狂。
何采柔的作品《摇栏 II》处在第三部分的分界线上,那是一排摇篮状又带着锋利的尖头的围栏,它集保护、安抚、看守与压制的功能于一身。围栏之外的声名狼藉着丧失了系统的庇护,流离失所,与此同时他们也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民。
然而对声名狼藉者的宣判并没有那么容易,在“权力”所划定的明确线条周围有晕开的灰色地带,如同陈萧伊的一排温度计,在同一个环境中指出不同的数值。在第三部分“ 个体密度与权力尺度”当中,艺术家们似乎亲自充当了一种“扫雷者”的角色,他们做出疯狂而不可理解的举动:李宝玖在高速公路上设置路障,在路障的象征性的保护下打羽毛球;童文敏插上鹰的翅膀,在城市中沿着不可思议的路线行走;艺术家组合“山河跳!”将技术变成一种辅助神秘文化的工具……
在整个社会价值观的不断变化的过程中,那些处于边缘的人物将最先受到影响。这使得对“声名狼藉者”的讨论将永远有趣,而那些将目光投向边缘的人也将在人类的进程中留下痕迹。
展览《末路斜阳:声名狼藉者及其不可解的存在方式》提出“声名狼藉者”(theNotorious)这个概念,划出了那些从主流价值体系中“溢出”的人群,他们是精神失常者、传染病患、罪犯、畸形者、流浪汉……令“正常人”敬而远之甚至闻风丧胆。展览所欲指出的是这样一个事实:“疯子”的概念由把他们唤作“疯子”的人来定义。策展人沈宸和王欢将展览称为“一场为声名狼藉者的辩护”:谁是声名狼藉者?“谁”掌握着为他们命名的权力?个体和权力之间的关系如何?他们将展览划分为相互联系的三个部分,对以上三个问题进行重新审视。
在第一部分“名不副实的声名狼藉者?”所展出的作品中,艺术家关注那些被排斥到边缘的不同个体或群体。他们当中有声称被外星人模拟的人类脑电波所攻击的脑控受害者,也有生活在社会缝隙中的流浪游民,以及那个为母复仇的张扣扣。艺术家大多采用不加评论的形式,客观地呈现这些人的面貌与情景;但重要的是,艺术家为他们提供了长时间的镜头:现在,那些不被人所看见的幽灵般的人们出现在了屏幕上,他们开始讲话,开始描述一个你从未见过的世界。
第二部分“权力形象的临显”,艺术家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命名权的掌控者身上。胡伟的作品在展厅中央布置了一条广场中常见的室外长椅和喷泉,令人联想到对不合常规者的自上而下的宣布和处刑,同时也令人联想到代表着主流价值观的公众目光,当然,自下而上的推动力量也可能在此聚集。
杨健的作品《风滚草》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监视器球,满布探头随机伸出来,推动这个球向不可预测的方向运动。监视器的拥有者在暗处看着你,以防破坏公序良俗的行为发生。管理者或许更希望被监视者像张巍的作品中被拼贴出来的人一样,拥有恰到好处的功能,高效运转,尽管那同时也显现出一种诡异的疯狂。
何采柔的作品《摇栏 II》处在第三部分的分界线上,那是一排摇篮状又带着锋利的尖头的围栏,它集保护、安抚、看守与压制的功能于一身。围栏之外的声名狼藉着丧失了系统的庇护,流离失所,与此同时他们也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民。
然而对声名狼藉者的宣判并没有那么容易,在“权力”所划定的明确线条周围有晕开的灰色地带,如同陈萧伊的一排温度计,在同一个环境中指出不同的数值。在第三部分“ 个体密度与权力尺度”当中,艺术家们似乎亲自充当了一种“扫雷者”的角色,他们做出疯狂而不可理解的举动:李宝玖在高速公路上设置路障,在路障的象征性的保护下打羽毛球;童文敏插上鹰的翅膀,在城市中沿着不可思议的路线行走;艺术家组合“山河跳!”将技术变成一种辅助神秘文化的工具……
在整个社会价值观的不断变化的过程中,那些处于边缘的人物将最先受到影响。这使得对“声名狼藉者”的讨论将永远有趣,而那些将目光投向边缘的人也将在人类的进程中留下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