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艺术家托比亚斯·雷贝格(Tobias Rehberger)的创作似乎总是围绕着两个问题展开:艺术能不能具有功能性?艺术品能不能融入周围环境?好笑的是,当我们历史上头一次迈进了当下这个图片消费和社交网络时代的时候,这两个问题跟人们所熟悉的“网红店”的理念奇妙地相撞了,虽然后者是从相反的方向出发的:实用物品能不能具有艺术的表现形式?日常环境能不能变成一件沉浸式艺术?两条思考路线从不同的起点出发,半路交汇,这令上海外滩美术馆的参观者们陷入了尴尬境地:到底应该用什么姿势掏出手机?
托比亚斯·雷贝格个展“如果你的眼睛不用来看,就会用来哭”正在上海外滩美术馆进行。在各种各样的视频和照片中,托比亚斯·雷贝格似乎总是在笑,一种十分愉快、自得其乐乃至于有点儿憋不住的那种笑。面对这个令人困惑的展览现场, 我想托比亚斯可能又要偷着乐了。

托比亚斯·雷贝格,《如果你的眼睛不用来看,就会用来哭》,2019年,“托比亚斯·雷贝格:如果你的眼睛不用来看,就会用来哭”展览现场,上海外滩美术馆
实际上,此次展览并没有逃避“网红店”的联想,而是大大方方地拥抱了它。展览期间,外滩美术馆跟上海当地的餐饮项目 Blackbird 合作,在一楼设立了一间肉铺装置,顶层开了一间“酒吧”,还在门口挂上了肉铺的招牌。顶层酒吧装置具备了走红社交 app 的一切元素:沉浸式环境,迷幻的黑白条纹和高饱和度的多彩渐变色,从天花板一直蔓延到墙面、地板甚至桌椅上,落地窗外,一颗与南半球阿根廷埃尔雷多蒙镇的日出日落同步的光球悬挂在中央,为夜间来访的观众提供浪漫灯火。何不尽情拍照,享受这美妙的环境,把美术馆与酒吧、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抛到脑后。

托比亚斯·雷贝格,《天堂禁用,地狱无用(埃尔雷多蒙版)》,2019年,“托比亚斯·雷贝格:如果你的眼睛不用来看,就会用来哭”展览现场,上海外滩美术馆
通过这样在美术馆设置消费空间的举动,以及文章开头的两个问题,托比亚斯·雷贝格真正提出的是“艺术是什么”这个问题。不过,他并没有就此展开晦涩的理论讨论,而是使用了一种“障眼法”的方式,直接从视觉上让作品与环境融为一体。正如他在一次采访中所说:“我觉得,用形态学术语去讨论一个东西是不是艺术,并没太大用处。我们如何观看它要重要得多。”而这种视觉游戏正是托比亚斯所擅长的,他在造型和空间设计方面的才华与创造力也体现于此。
顶层那件酒吧装置的装潢即是一个例子。这里,他使用了自己标志性的黑白条纹,让桌椅、立柱等物品消逝在环境中,而这种黑白Z字型图案本身即来源于一战时期的士兵所使用的掩护迷彩。五层《像素》系列作品是另一个例子。艺术家将常见的消费图像变成像素格子瓷砖,再印于墙纸上,铺满整个展厅,并没有在“墙”与“作品”中留出空隙。同时,他又在展厅中的长椅上也铺满了同样的瓷砖,从特定角度看过去,长椅几乎融于背景。在过往的展览中,他还曾利用影子来实现这个效果,通过精巧的设计,使雕塑投在墙上的影子与墙画合而为一。

“托比亚斯·雷贝格:如果你的眼睛不用来看,就会用来哭”展览现场,2019年,上海外滩美术馆
托比亚斯对艺术提出质疑的另一个方法,是赋予作品某种功能性,同时也打破观众于作品之间单一的“观看”的交流方式。五层被瓷砖所覆盖的长椅既是作品的一部分,也是真正能够供人坐下来休息设施。但这种“功能性”未必总是那么实用。例如,从五层天花板悬挂下来,一直垂到四层数件大型灯箱和霓虹灯管,显然也是具有功能性的物品——传递信息,指示方向、吸引注意力。但在这件作品中,破碎的词语传递的只是一种似是而非的信息:免费、停车、公园、自由……在美术馆空间中令人茫然无措。同时,在四层中心的一个台座上,观众可以连接自己的手机播放音乐,灯箱将根据音乐的节拍开始闪烁——它似乎又成了某种娱乐设施。

托比亚斯·雷贝格,《免费咖啡免费泊车自由(随插即玩版本)》,2019年,“托比亚斯·雷贝格:如果你的眼睛不用来看,就会用来哭”展览现场,上海外滩美术馆
展厅第三层被艺术家设计成了一个集“洗手间、净水循环系统、饮水机和茶道室”为一体的设施,使用流程是“上厕所——取茶——喝茶”,似乎非常经济环保。二层则变成了某种“花艺”展厅,艺术家制作形态各异、材料不同的花瓶来描绘朋友的肖像,并邀请朋友提供花瓶中的插画。这些作品是雕塑还是工艺品?是个人作品还是合作作品?花卉是作品的一部分吗?这问题都关系到“艺术是什么”,而艺术家也有意不去解答。

托比亚斯·雷贝格,《肖像花瓶》系列,1995-2016年,“托比亚斯·雷贝格:如果你的眼睛不用来看,就会用来哭”展览现场,上海外滩美术馆

托比亚斯·雷贝格 ,《米歇尔·马耶鲁斯》,1995年,泡沫塑料,玻璃纤维,釉,橡胶,樱花枝,58 × 39 厘米
当然,美术馆电梯间内的吊灯也没有被放过,成为了一系列具有照明功能的艺术作品。
“如果你的眼睛不用来看,就会用来哭”——再读一遍展览题目,发现它似乎已经对托比亚斯·雷贝格的创作进行了暗示:“看”和“哭”都是由眼睛发出的动作,可以十分实用——用于观察环境和清洁眼球;也可以没那么实用——进行美的欣赏或者抒情的表达。而更多的时候,它们交织在一起,无法分辨。

托比亚斯·雷贝格,《上海外滩美术馆Blackbird肉铺》,2019年,“托比亚斯·雷贝格:如果你的眼睛不用来看,就会用来哭”展览现场,上海外滩美术馆
“托比亚斯·雷贝格:如果你的眼睛不用来看,就会用来哭”将在外滩美术馆展出至 2019 年 5 月 26 日。

德国艺术家托比亚斯·雷贝格(Tobias Rehberger)的创作似乎总是围绕着两个问题展开:艺术能不能具有功能性?艺术品能不能融入周围环境?好笑的是,当我们历史上头一次迈进了当下这个图片消费和社交网络时代的时候,这两个问题跟人们所熟悉的“网红店”的理念奇妙地相撞了,虽然后者是从相反的方向出发的:实用物品能不能具有艺术的表现形式?日常环境能不能变成一件沉浸式艺术?两条思考路线从不同的起点出发,半路交汇,这令上海外滩美术馆的参观者们陷入了尴尬境地:到底应该用什么姿势掏出手机?
托比亚斯·雷贝格个展“如果你的眼睛不用来看,就会用来哭”正在上海外滩美术馆进行。在各种各样的视频和照片中,托比亚斯·雷贝格似乎总是在笑,一种十分愉快、自得其乐乃至于有点儿憋不住的那种笑。面对这个令人困惑的展览现场, 我想托比亚斯可能又要偷着乐了。

托比亚斯·雷贝格,《如果你的眼睛不用来看,就会用来哭》,2019年,“托比亚斯·雷贝格:如果你的眼睛不用来看,就会用来哭”展览现场,上海外滩美术馆
实际上,此次展览并没有逃避“网红店”的联想,而是大大方方地拥抱了它。展览期间,外滩美术馆跟上海当地的餐饮项目 Blackbird 合作,在一楼设立了一间肉铺装置,顶层开了一间“酒吧”,还在门口挂上了肉铺的招牌。顶层酒吧装置具备了走红社交 app 的一切元素:沉浸式环境,迷幻的黑白条纹和高饱和度的多彩渐变色,从天花板一直蔓延到墙面、地板甚至桌椅上,落地窗外,一颗与南半球阿根廷埃尔雷多蒙镇的日出日落同步的光球悬挂在中央,为夜间来访的观众提供浪漫灯火。何不尽情拍照,享受这美妙的环境,把美术馆与酒吧、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抛到脑后。

托比亚斯·雷贝格,《天堂禁用,地狱无用(埃尔雷多蒙版)》,2019年,“托比亚斯·雷贝格:如果你的眼睛不用来看,就会用来哭”展览现场,上海外滩美术馆
通过这样在美术馆设置消费空间的举动,以及文章开头的两个问题,托比亚斯·雷贝格真正提出的是“艺术是什么”这个问题。不过,他并没有就此展开晦涩的理论讨论,而是使用了一种“障眼法”的方式,直接从视觉上让作品与环境融为一体。正如他在一次采访中所说:“我觉得,用形态学术语去讨论一个东西是不是艺术,并没太大用处。我们如何观看它要重要得多。”而这种视觉游戏正是托比亚斯所擅长的,他在造型和空间设计方面的才华与创造力也体现于此。
顶层那件酒吧装置的装潢即是一个例子。这里,他使用了自己标志性的黑白条纹,让桌椅、立柱等物品消逝在环境中,而这种黑白Z字型图案本身即来源于一战时期的士兵所使用的掩护迷彩。五层《像素》系列作品是另一个例子。艺术家将常见的消费图像变成像素格子瓷砖,再印于墙纸上,铺满整个展厅,并没有在“墙”与“作品”中留出空隙。同时,他又在展厅中的长椅上也铺满了同样的瓷砖,从特定角度看过去,长椅几乎融于背景。在过往的展览中,他还曾利用影子来实现这个效果,通过精巧的设计,使雕塑投在墙上的影子与墙画合而为一。

“托比亚斯·雷贝格:如果你的眼睛不用来看,就会用来哭”展览现场,2019年,上海外滩美术馆
托比亚斯对艺术提出质疑的另一个方法,是赋予作品某种功能性,同时也打破观众于作品之间单一的“观看”的交流方式。五层被瓷砖所覆盖的长椅既是作品的一部分,也是真正能够供人坐下来休息设施。但这种“功能性”未必总是那么实用。例如,从五层天花板悬挂下来,一直垂到四层数件大型灯箱和霓虹灯管,显然也是具有功能性的物品——传递信息,指示方向、吸引注意力。但在这件作品中,破碎的词语传递的只是一种似是而非的信息:免费、停车、公园、自由……在美术馆空间中令人茫然无措。同时,在四层中心的一个台座上,观众可以连接自己的手机播放音乐,灯箱将根据音乐的节拍开始闪烁——它似乎又成了某种娱乐设施。

托比亚斯·雷贝格,《免费咖啡免费泊车自由(随插即玩版本)》,2019年,“托比亚斯·雷贝格:如果你的眼睛不用来看,就会用来哭”展览现场,上海外滩美术馆
展厅第三层被艺术家设计成了一个集“洗手间、净水循环系统、饮水机和茶道室”为一体的设施,使用流程是“上厕所——取茶——喝茶”,似乎非常经济环保。二层则变成了某种“花艺”展厅,艺术家制作形态各异、材料不同的花瓶来描绘朋友的肖像,并邀请朋友提供花瓶中的插画。这些作品是雕塑还是工艺品?是个人作品还是合作作品?花卉是作品的一部分吗?这问题都关系到“艺术是什么”,而艺术家也有意不去解答。

托比亚斯·雷贝格,《肖像花瓶》系列,1995-2016年,“托比亚斯·雷贝格:如果你的眼睛不用来看,就会用来哭”展览现场,上海外滩美术馆

托比亚斯·雷贝格 ,《米歇尔·马耶鲁斯》,1995年,泡沫塑料,玻璃纤维,釉,橡胶,樱花枝,58 × 39 厘米
当然,美术馆电梯间内的吊灯也没有被放过,成为了一系列具有照明功能的艺术作品。
“如果你的眼睛不用来看,就会用来哭”——再读一遍展览题目,发现它似乎已经对托比亚斯·雷贝格的创作进行了暗示:“看”和“哭”都是由眼睛发出的动作,可以十分实用——用于观察环境和清洁眼球;也可以没那么实用——进行美的欣赏或者抒情的表达。而更多的时候,它们交织在一起,无法分辨。

托比亚斯·雷贝格,《上海外滩美术馆Blackbird肉铺》,2019年,“托比亚斯·雷贝格:如果你的眼睛不用来看,就会用来哭”展览现场,上海外滩美术馆
“托比亚斯·雷贝格:如果你的眼睛不用来看,就会用来哭”将在外滩美术馆展出至 2019 年 5 月 26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