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机与混沌
在艺术家贾茜茹的项目 “这是一个在自助洗衣店的故事”(北师美术馆,台北)中,她用展览搭建了一个情节缺失、等待书写者填充有关于悬疑的、惊悚的、爱情的……故事。但实际上,以上定语是随着不同观众的 “参与” 而改变的,“一个” 并非是一个故事,“惊悚” 也并非只是惊悚,展览持续激发着故事的生成。“电影置景” 作为一个核心的展示策略空降于美术馆的展厅,但充当叙事的却并非是某个物件,也并非是某种自助洗衣店场景的还原,而不如说挑动人们感官的其实是一种强烈地让人误以为走错片场的错觉。正是这样一种错觉,持续带动着人们跃入和跳出故事,生产和架空故事,想象或抽象故事,阐释或掩饰故事……
展览中待填补的空白就像陷阱一样,但还是无法阻止人们跳入其中,因为你知道,它营造了一个叙事框架,就像一个只有时间、地点、人物和情绪,却没有情节的脚本,它声嘶力竭地告诉你,它需要你的故事,从而仿佛整个展厅都弥散着一股催发人们 “再创作” 欲念的特殊魔力,将自己脑海里飘过的有关于洗衣店的故事勾出,并死死定格在这空气中。我写的是一则关于偷窥的故事。不知为何,从未进入过自助洗衣店的我,总觉得这里就应该发生一则从偷窥讲起的故事。
我明白了那个男人如此有周期性的举动,有那么一瞬间,他也曾看着漩涡达到了精神上的高潮吧?或许,洗衣机里的风景是一个有着中年危机的上班族最后一片清净和最优美的风景了吧?洗衣机里的搅动在持续改变着其中的内在秩序;而自助洗衣店里的每个星期四晚八点二十分,都在发生一个不曾改变的秩序。
翻倒,空间
这首诗出自诗人保罗·艾吕雅(Paul Eluard)的《不经意的诗歌与刻意的诗歌》(1942)。而当代都市空间,洗衣店的场域最为接近艾吕雅那天马行空的诗句,水的搅动带动着洗衣机与洗衣店的旋转,继而转动一整个城市,这是能量的交换,介质的交换,场域的交换,想象的交换,电能的转化只为得到一种净化,无休止的旋转是为了履行净化的契约,尽管过程显得有些混沌与狼狈,但并不妨碍洗涤这一整套动作所昭示的隐喻。
溢出的颜色与密室
当漩涡停止,我也从刚刚的幻想中一下子落回了展厅,“我们的生活就像被丢到洗衣机里的衣服一般,被拧在一起”,几个大字赫然出现在展厅中,而盘踞空间中心的就是不计其数的衣服,它们密度不一地聚拢或散落在地面,又或被形塑成雕塑,走近衣服周围,会闻到轻微的洗衣粉味道,但我分不清这味道是否是来源于地上的衣服。如果说,衣服是被拟人化的物件可以作为某个个体的象征,那不同洗衣粉的味道有时候或许也像是不同人的体味,体味与洗衣粉味纠缠在一起,裹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引人遐想。但衣服作为一种雕塑化的媒介,同时与人和故事联想在一起,难免会让人想起法国艺术家波尔坦斯基(Christian Boltanski)那些数以吨计的衣服为人们带来的通感。
展览中还穿插了几部录像,其中情景如:男人用衣服拉拽着女人从门前走过,女人用衣服来拽着男人从餐厅穿过;男人和女人在厕所的角落里转动着变幻位置……一切都是那么诡异又狡黠,仿佛他们从来与你无关,却在肉眼可计算的距离里与你擦肩,但你能做的只是就这样静静地看着…看着…看着他们而什么也不能参与。好在这是一个 “安全” 的距离,至少让你作为一个人间观察者的角色时隔岸观看了那些故事中 “惊悚与悬疑” 的成分。影片素材的拍摄,的的确确也是近乎一种 “偷窥” 的视角,仿佛只有这样的偷窥,才能让情节留白、让观众轻微地与故事擦肩。
有待书写的
自助洗衣店真是一个奇怪的场域,因为这明明是一个公共空间,却收纳了如此多的私人物品,仿佛也因此集中了许多自私的秘密。而展览就像是一次由“洗衣”所引发的解构与拓扑,衣服、洗衣机、自助洗衣店,裹挟着净化、搅动、漩涡、偷窥与偶遇,似乎它们都承担着不同程度的隐喻。看完展览,就连这些词语抑或词语的所指都好像被一同扔进一台更加巨大的洗衣机里被搅拌了。
回想起我走入展场时,门口正好播放一群女孩儿唱着 “就像你一直为我守候,亲爱的人,亲密的爱人,谢谢你这么长的时间陪着我……”,这声音让我脑海里还原的画面是一群穿着校服的高中女生路过一间自助洗衣店,她们的手彼此搭在肩上并排走着,不知为何,仅仅听到 “就像你一直为我守候” 这一句的时候,就会让人预感到她们的关系与情感可能并不如她们表面上那样看起来亲密无间与笑靥如花……不得不说,这个展览空间的确有引人臆想的魔力,就像展览的副标题 “一部悬疑惊悚的爱情故事”,可为什么自助洗衣店的拓扑叙事总是悬疑与惊悚?你是否想象过某个咸湿或躁动的夜晚,自助洗衣店里会发生什么?
洗衣机与混沌
在艺术家贾茜茹的项目 “这是一个在自助洗衣店的故事”(北师美术馆,台北)中,她用展览搭建了一个情节缺失、等待书写者填充有关于悬疑的、惊悚的、爱情的……故事。但实际上,以上定语是随着不同观众的 “参与” 而改变的,“一个” 并非是一个故事,“惊悚” 也并非只是惊悚,展览持续激发着故事的生成。“电影置景” 作为一个核心的展示策略空降于美术馆的展厅,但充当叙事的却并非是某个物件,也并非是某种自助洗衣店场景的还原,而不如说挑动人们感官的其实是一种强烈地让人误以为走错片场的错觉。正是这样一种错觉,持续带动着人们跃入和跳出故事,生产和架空故事,想象或抽象故事,阐释或掩饰故事……
展览中待填补的空白就像陷阱一样,但还是无法阻止人们跳入其中,因为你知道,它营造了一个叙事框架,就像一个只有时间、地点、人物和情绪,却没有情节的脚本,它声嘶力竭地告诉你,它需要你的故事,从而仿佛整个展厅都弥散着一股催发人们 “再创作” 欲念的特殊魔力,将自己脑海里飘过的有关于洗衣店的故事勾出,并死死定格在这空气中。我写的是一则关于偷窥的故事。不知为何,从未进入过自助洗衣店的我,总觉得这里就应该发生一则从偷窥讲起的故事。
我明白了那个男人如此有周期性的举动,有那么一瞬间,他也曾看着漩涡达到了精神上的高潮吧?或许,洗衣机里的风景是一个有着中年危机的上班族最后一片清净和最优美的风景了吧?洗衣机里的搅动在持续改变着其中的内在秩序;而自助洗衣店里的每个星期四晚八点二十分,都在发生一个不曾改变的秩序。
翻倒,空间
这首诗出自诗人保罗·艾吕雅(Paul Eluard)的《不经意的诗歌与刻意的诗歌》(1942)。而当代都市空间,洗衣店的场域最为接近艾吕雅那天马行空的诗句,水的搅动带动着洗衣机与洗衣店的旋转,继而转动一整个城市,这是能量的交换,介质的交换,场域的交换,想象的交换,电能的转化只为得到一种净化,无休止的旋转是为了履行净化的契约,尽管过程显得有些混沌与狼狈,但并不妨碍洗涤这一整套动作所昭示的隐喻。
溢出的颜色与密室
当漩涡停止,我也从刚刚的幻想中一下子落回了展厅,“我们的生活就像被丢到洗衣机里的衣服一般,被拧在一起”,几个大字赫然出现在展厅中,而盘踞空间中心的就是不计其数的衣服,它们密度不一地聚拢或散落在地面,又或被形塑成雕塑,走近衣服周围,会闻到轻微的洗衣粉味道,但我分不清这味道是否是来源于地上的衣服。如果说,衣服是被拟人化的物件可以作为某个个体的象征,那不同洗衣粉的味道有时候或许也像是不同人的体味,体味与洗衣粉味纠缠在一起,裹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引人遐想。但衣服作为一种雕塑化的媒介,同时与人和故事联想在一起,难免会让人想起法国艺术家波尔坦斯基(Christian Boltanski)那些数以吨计的衣服为人们带来的通感。
展览中还穿插了几部录像,其中情景如:男人用衣服拉拽着女人从门前走过,女人用衣服来拽着男人从餐厅穿过;男人和女人在厕所的角落里转动着变幻位置……一切都是那么诡异又狡黠,仿佛他们从来与你无关,却在肉眼可计算的距离里与你擦肩,但你能做的只是就这样静静地看着…看着…看着他们而什么也不能参与。好在这是一个 “安全” 的距离,至少让你作为一个人间观察者的角色时隔岸观看了那些故事中 “惊悚与悬疑” 的成分。影片素材的拍摄,的的确确也是近乎一种 “偷窥” 的视角,仿佛只有这样的偷窥,才能让情节留白、让观众轻微地与故事擦肩。
有待书写的
自助洗衣店真是一个奇怪的场域,因为这明明是一个公共空间,却收纳了如此多的私人物品,仿佛也因此集中了许多自私的秘密。而展览就像是一次由“洗衣”所引发的解构与拓扑,衣服、洗衣机、自助洗衣店,裹挟着净化、搅动、漩涡、偷窥与偶遇,似乎它们都承担着不同程度的隐喻。看完展览,就连这些词语抑或词语的所指都好像被一同扔进一台更加巨大的洗衣机里被搅拌了。
回想起我走入展场时,门口正好播放一群女孩儿唱着 “就像你一直为我守候,亲爱的人,亲密的爱人,谢谢你这么长的时间陪着我……”,这声音让我脑海里还原的画面是一群穿着校服的高中女生路过一间自助洗衣店,她们的手彼此搭在肩上并排走着,不知为何,仅仅听到 “就像你一直为我守候” 这一句的时候,就会让人预感到她们的关系与情感可能并不如她们表面上那样看起来亲密无间与笑靥如花……不得不说,这个展览空间的确有引人臆想的魔力,就像展览的副标题 “一部悬疑惊悚的爱情故事”,可为什么自助洗衣店的拓扑叙事总是悬疑与惊悚?你是否想象过某个咸湿或躁动的夜晚,自助洗衣店里会发生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