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问了问滑板摄影师樊星:拍滑板人能收获与成功尖儿翻一样的快感么?【feat. 别的电波】
我们在谈滑板的时候有个隐形群体容易被忽视。在滑板视频里,你或许会看到一个猫着腰,把相机与舞动中的滑板做无限接近的人,那就是滑板摄影师。
有的时候他们可能会被横冲直撞的滑板人来个迎面翻,但大多数时间都做一个安静的记录者,一遍又一遍陪伴着玩招儿的滑手,直到他们动作出来。
作为圈外人,我一直在好奇为什么会有人愿意专业拍滑板?专业拍滑板的人是因为滑得不好么?滑板最酷的地儿不就是成功做出动作的一刻?拍滑板人能收获与成功尖儿翻一样的快感么?
镜头下的滑手
和拍动作的滑板摄影师不一样,樊星镜头下多是肖像,乍一看这些滑手的脸都挺糙的,特别原始,他说想传达的就是一种真实、粗糙且有质感的东西。滑板动作是图像的第一属性,但樊星越来越关注带有表演性的镜头下的人物,越拍也就越感受到推动滑板文化场景的那些人的不易。
滑板到底是什么文化?
其实滑板文化是个多元而包容性的集合体,它的代名词是自由。滑手的style多种多样,有听 hip hop 穿着大裤衩背心的,也有穿着朋克风听重摇滚反脚尖翻下好几层楼的,还有心无旁骛、穿着卡其裤、清爽干练的职业滑手。服饰、音乐、态度都在一块儿板儿上产生不同的化学元素,这背后的文化也就百花齐放了。
比如,美国滑板摄影师 Glen E Friedman 就是把滑板运动和音乐结合在一起的代表。Friedman镜头下的人物原始粗犷,他 14 岁的时候就用镜头打破了滑板、朋克、hip hop 的固有模板,见证了这些小众文化的开始。在日后,他闯了一个出版公司叫 Burning Flags,自己出版自己的影集,为的就是保证小众特质,不被商业稀释。
如今,滑板摄影师镜头下所探究的课题也越来越有普世意义。亚裔导演刘冰在 2018 年获得奥斯卡提名的长篇纪录片《滑板少年》(Minding the Gap)让观众重新认识了这项运动。从小滑板是他的避风港,他用自己的镜头挖掘伊利诺伊州郊区的年轻人,了解他们为什么对滑板这么执着:滑板是逃避还是接受现实?他们的现实是什么样的?他用剥洋葱似的手法讲述了这些青年人共同面对的大环境和社会问题。
最后,我们的滑板时代变了么?
#别的电波# 电波在之前邀请大宇以及著名滑板摄影师 樊星(@skatefan樊星 ) 来还原当年的北京街头场景的那些人那些事儿,以及现在这个时代,面对资本扑面而来,这些在街区诞生的文化又该如何面对。
我们在谈滑板的时候有个隐形群体容易被忽视。在滑板视频里,你或许会看到一个猫着腰,把相机与舞动中的滑板做无限接近的人,那就是滑板摄影师。
有的时候他们可能会被横冲直撞的滑板人来个迎面翻,但大多数时间都做一个安静的记录者,一遍又一遍陪伴着玩招儿的滑手,直到他们动作出来。
作为圈外人,我一直在好奇为什么会有人愿意专业拍滑板?专业拍滑板的人是因为滑得不好么?滑板最酷的地儿不就是成功做出动作的一刻?拍滑板人能收获与成功尖儿翻一样的快感么?
镜头下的滑手
和拍动作的滑板摄影师不一样,樊星镜头下多是肖像,乍一看这些滑手的脸都挺糙的,特别原始,他说想传达的就是一种真实、粗糙且有质感的东西。滑板动作是图像的第一属性,但樊星越来越关注带有表演性的镜头下的人物,越拍也就越感受到推动滑板文化场景的那些人的不易。
滑板到底是什么文化?
其实滑板文化是个多元而包容性的集合体,它的代名词是自由。滑手的style多种多样,有听 hip hop 穿着大裤衩背心的,也有穿着朋克风听重摇滚反脚尖翻下好几层楼的,还有心无旁骛、穿着卡其裤、清爽干练的职业滑手。服饰、音乐、态度都在一块儿板儿上产生不同的化学元素,这背后的文化也就百花齐放了。
比如,美国滑板摄影师 Glen E Friedman 就是把滑板运动和音乐结合在一起的代表。Friedman镜头下的人物原始粗犷,他 14 岁的时候就用镜头打破了滑板、朋克、hip hop 的固有模板,见证了这些小众文化的开始。在日后,他闯了一个出版公司叫 Burning Flags,自己出版自己的影集,为的就是保证小众特质,不被商业稀释。
如今,滑板摄影师镜头下所探究的课题也越来越有普世意义。亚裔导演刘冰在 2018 年获得奥斯卡提名的长篇纪录片《滑板少年》(Minding the Gap)让观众重新认识了这项运动。从小滑板是他的避风港,他用自己的镜头挖掘伊利诺伊州郊区的年轻人,了解他们为什么对滑板这么执着:滑板是逃避还是接受现实?他们的现实是什么样的?他用剥洋葱似的手法讲述了这些青年人共同面对的大环境和社会问题。
最后,我们的滑板时代变了么?
#别的电波# 电波在之前邀请大宇以及著名滑板摄影师 樊星(@skatefan樊星 ) 来还原当年的北京街头场景的那些人那些事儿,以及现在这个时代,面对资本扑面而来,这些在街区诞生的文化又该如何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