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 “野生滑手” 张子杨,渴望在这个夏天占领新的地盘
站在老年活动中心的门口,我对即将见到的这位采访对象产生了更深的疑惑。从现有的资料来看,他惜字如金的程度几乎已经有了装逼的嫌疑,而这种沉默的人设也反应在了综艺节目海报上,站在准 C 位的他用冷酷的眼神交代了一切 —— 说最少的话,做最狠的事。
我环顾了下四周,表示怀疑:在这个地方?老年活动中心门口?
比约定的时间迟了十多分钟,期间经过了几个说唱歌手打扮的中学生,让人不得不佩服前年那档综艺节目残存的影响力。不过这些都不重要,总有层出不穷的新鲜玩意儿被推到了最前面,有人在万众瞩目中跌得很惨,有人在成为众矢之的的同时得到了意外收获。每一位小众文化的从业者都在等待着一举成名的机会,流量背后的潜在利益让不少品牌也渴望分一杯羹。但说实在的,听到滑板也做了综艺,我实在无法想象它究竟怎么才能实现 —— 怎么说的来着 —— “破圈儿”。
“哔——”
汽车喇叭声打断了想法,副驾驶的车窗摇下来,我才反应过来终于等到了这位大咖。原以为他会架着滑板叱咤而来,没想到竟是如此商务的形式。谁知道更商务的还在后面,他向前平伸出右手,说:“你好,我是子杨。”
咋这么不 hip-hop?
顾虑是在跟着张老板达到一栋厂房后被打消的,原来在老年活动中心的掩盖下,这里是滑板品牌 Avenue & Son 的基地。打开其中一扇门,所有 hip-hop 的元素都回来了。墙面几乎是由滑板拼凑成的,T-shirt 和鞋子随处可见,音乐声很大,但盖不住早就喝花的滑手们的热闹。
子杨明显受到屋内众人的尊重,不仅仅是因为年纪的关系。早在四年前,他就已经是国内滑手中的 Pro 了。
“最近实在是太忙了。” 张子杨对于迟迟没有加上我微信给出了解释,然后点上一根烟,补充道,“忙总比闲了好。”
在不到10天的休息时间后,张子杨将最后一次住进位于上海郊区的一处临时搭建的滑板场地里,在那儿连续三天录制综艺节目《极限青春》的最后一集。从全国300多位滑手挑出的60位如今只剩下16位,面对节目必备的竞技性、偶然性和综艺效果,即使是 Pro,也随时面临着被淘汰的可能。
听摇滚乐长大的滑手
89年,张子杨出生在新疆乌鲁木齐,六岁跟着父母来到了另一座城市伊犁 —— 在这里,他见到了人生的第一块滑板。
“那块板儿是我叔叔从德国带给我表哥的,连两头的翘都没有,就是一大木平板,非常重。” 还没上小学的张子杨站不上去,只能趴在滑板上,没人知道这东西到底怎么玩。新鲜劲儿过去后,这块滑板很快就不知去向,只在张子杨的脑中留下了这个清晰的印象。直到小学升初中,张子杨出卖了灵魂,用考试成绩为交换条件得到了父母送的一块价值100多块钱的玩具滑板。就是在这块低材质和弹性的板上,他找到了平衡杆,学会了滑行,打好了基础。
不过开学后,正处于青春期的男孩迅速被嘻哈街舞所吸引,滑板之路告一段落。“我加入了伊犁一个很有名的 crew,叫 ‘黑色的礼拜天’。因为别人的周末都是放松,我们的周末还得接商演。” 为了买帅的衣服鞋子,音响和盘,张子杨差点儿走上了职业 b-boy 的道路,这个 “差点儿” 是因为他不愿意作为伴舞陪衬,他只想当主角。显然,这不是一个好学生的少年时代,张子杨承认自己不好好学习,但凡事都有解决办法不是吗。
放弃街舞之后,张子杨急需找到一个新的玩法。少数民族能歌善舞,新疆的街头文化发展火热,但对于张子杨来说,可以得到反而就不具有多大的吸引力,唯独滑板,他在伊犁从没见过别人玩。
为了买一块专业的滑板,张子杨参加了一场为期一周的骑行活动。蹭了无数顿泡面后,省下90%的生活费,得到了220块的启动资金。
“那时候一块板的价格和现在差不多,200多块钱,但仅仅是一张板面。” 张子杨又靠克扣自己扣出了一百来块,从论坛上收了二手的进口桥和轮子,凑成了自己的第一套初学板。其他同龄人还拿着 BP 机炫耀的年代,一副 “天价滑板” 已经让张子杨与众不同了。
通过网络视频学习动作,张子杨开始了和地面死磕的日子。虽然总说自己是天赋不足的滑手,但是十几岁的他在一周内已经可以跳六级台阶。与此同时,带给他直接冲击的还有摇滚乐。
06年的一天,当穿着 punkrock 皮鞋的张子杨出现在石河子一家滑板店门口时,屋内所有人都惊呆了。皮鞋 ollie 还是第一次见到,何况对方还是个孩子。当晚张子杨就住进了店里,翻完了店内所有的滑板杂志,也是从这天开始,他正式接触到了滑板背后的文化,皮鞋换成了专业的滑板鞋,技术也不断提高。
2008年,张子杨第一次尝试走出新疆,就拿到了湖州新人赛的第二名。十年前,南方的滑板氛围明显强于北方,尤其是大的滑板公司和工厂大多集中于广州深圳,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北京的一家赞助公司。“那时候觉得南方人太蔫了。” 而北京吸引他的除了滑板,还是摇滚乐。
赞助商给张子杨安排在了南锣鼓巷帽儿胡同的一座四合院里,包吃住,优渥的环境让他放下了不少生活压力,剩下的,则是来自于父母的精神压力。对于儿子从小折腾到大的爱好,父母一直抱着中立的态度,然而当他曾经想为了滑板辍学时,却被父母打了回来。
“我妥协去学一门技术,我妈拿着一沓6000块钱报名时我心里太难受了—— 这钱给我,能干多少事儿啊!“
直到在北京的第一场比赛,张子杨获得冠军,赢得了6000块奖金。那天晚上,爸爸主动打来了电话:“行啊,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了,那就好好干吧。”张子杨想起那天,“这个电话比我拿了冠军更让人高兴。” 从那之后,张子杨就正式在北京起飞了。
“社会给了我现在的一切。”
在北京的四年,是张子杨进步最快也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段时间。尤其是加入了 社会,不仅改变了他的滑板方式,也带给了他另一种生活和爱好的体验。
在提到社会时,他的语气明显更加肯定。他说在那个年代,社会就是当时中国最牛逼的滑板组织,想法成熟,把中西方的融合做到了最好。被社会认可的滑手,一定是顶尖水平,日后拿到赞助也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张子杨作为第五个滑手加入。在接过社会独有的玉佩时,他还觉得这只是一个周边产品,随手一扔,直到在圈内得到的评价越来越高,张子杨才慢慢对这个东西有了感觉,对社会有了更深的尊重。
社会的基地位于三环边,是一间四室两厅的大房子。和石河子的那家小小的滑板店相比,这里更像是一座大库房,堆着满满的鞋子、板、衣服,进口的杂志和 DVD 上面刻着他从未接触过的内容,新东西的刺激让张子杨开始学着用思想去表达和创造。
最疯的状态,张子杨可以一连几天不出门,就宅在家里任凭想法爆炸,用不同的方式去理解滑板,也重新思考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原来还喜欢粉色鞋带呢,进入社会之后就 hardcore,觉得粉色的都是蔫儿的。” 在张子杨从头到脚的穿搭中,很难找到除了黑和白的第三种颜色,虽然曾经深受摇滚乐影响的他尝试过紧腿裤,但滑完一身汗裤子贴在腿上的感觉实在是不舒服。除了黑色经脏外,在圈内饱经风雨的他如今更偏向 vintage 的东西。
11年,社会由于某些原因开始走下坡路,张子杨没事的时候就帮着整理库房,为产品拍摄视频,对服装和街头时尚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同时,也没停止对未来的道路作一些规划。
“那时候总聚在一块说以后要干嘛干嘛,但到最后真正做实事儿的人很少。这也是为什么我后来做了一个滑板品牌,叫 ‘别废话’。”
也许因为一直顺风顺水,张子杨自然地享受着滑板带给他一切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只有一件事是他当下急需去完成的,那就是成为 Pro。和一些天赋型滑手相比,他的优势是胆量。
“有天赋没胆量做不到很多东西,我是有基本功又有胆量,虽然很多细腻的活儿我至今都没成功,但是我知道我使劲磕是可以做出来,但我做的东西其他人永远做不了。”
14年,在北京的最后一个冬天,张子杨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了国内滑板届的 Pro。也是在那天,以前从没想过放弃的他迷茫了,达到顶端的他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继续,不知道再这么练下去有没有意义。这是他二十五年来最低落和迷茫的时期,于是,他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送给了朋友,买了张单程票,回到了新疆。
张老板的南下使命
如果你看过 VICE 在六年前发布的《重回野生》,很难把片中那个大声呼喊着要去雪地上撒野的少年和如今已经有些发福的滑板老哥联系在一起。还没成为 Pro 的张子杨对着镜头自然地表达,“轮子转的声音进到你耳朵的时候,肾上腺素一下子就起来了。”
这句话张子杨可能说过无数遍,但是兜转了一圈回到新疆后,他只想把肾上腺素宣泄在食物和酒精中。在没有滑板的日子中过完了年,当张子杨还在思考自己要干什么的时候,圈内的其他滑手先急了眼。
聊到这儿时,恰巧小鸡王国华从办公室走了出来,和节目里呈现的风格如出一辙,一身紫色的打扮,包括鞋子,很摇滚。小鸡和子杨都是 Vans 签约的滑手,因为是 Vans,他们可以有任性的空间。在张子杨回到新疆放空的一个月里,Vans 并没有给他施加任何的压力,让他随心所欲。
“那你想过放弃吗?” 我问张子杨。
“你想过放弃吗?” 张子杨问小鸡。
“嗯...有...吧...” 小鸡蔫蔫地回答。
在张子杨惊讶的眼神里,小鸡说自己曾经因为膝盖受伤休息了一年的时间,也是在这段期间产生了放弃的念头。一年后,滑板技术退步很快,一切都要重新开始。然而在这种情况下,Vans 反而出了小鸡个人配色的鞋子。
“就是这帮朋友让我去上海,我才再次走出新疆。” 南下后的张老板,和九年前第一次到上海的感觉不同,这里极高的包容性让他看到更多新的玩法和创造力,让他对滑板的理解又有了变化 —— 滑板和艺术是一样的。
虽然这项运动包含着竞技和非竞技的部分,但以街头文化来看,它不会给身在其中的人带来任何的心理压力。即使已经30岁,张子杨并不觉得这是碗青春饭,不过逐渐转型做品牌的他更希望有一天自己 Pro 的位置可以被取代。只是他现在还没看到有实力的年轻选手,优质的条件反而让一些人犯了懒,只愿停留于表面。
去年底,当《极限青春》的节目组找到张子杨时,他一点也不意外。滑手们喜欢 underground 的状态,但是越来越多的人涉及到了商业的东西,滑板其实就已经在往地上走。所以抱着一种使命感,张子杨接受了这个邀请。
“一是想让另外一种滑板方式让大家看到;二是想去维护滑板一定的标准,至少保证圈内的人不会觉得这个东西 low。” 每一集拍摄前,张子杨和滑手们都会跟导演组聊该怎么做,怎么玩。他从来都不会绝对反对一件事,但是地上和地下的对接,他只接受一种形式,就是核心滑板人如何和商业的人需要达成一个合作关系,互相尊重和妥协,双方获利,滑手能开心得挣到钱,这个东西能够一直继续下去,就足够了。
滑板进奥运和滑板教育也一样,家长能够通过这些事件对这项街头文化进行改观,无数地下滑手可以通过它吃上饭,就是所有推广的最终目的。
滑手们还不是那么容易地走起来,像能 diss 的 rapper,能表达的 dancer ,或者能拉黑全宇宙的新裤子彭磊那样,但张子杨似乎也不怎么在乎,他有地方滑,有钱赚,有朋友,也有一直没停下来的计划。
至于滑板推广这个伟大的使命,他没想过去 push hard。他只想坚持做有质量的东西,并且相信它们会一直停留在一个承载的地方,直到有一天被感兴趣的人看到。
离开老年活动中心的时候,张子杨说,“我教你一个我自己打招呼的方式吧。”
击掌,在撞拳的同时打一个响指。
响指的声音让我想起见面时他伸出的右手 —— 野生少年长大了,但里面的那个人没变。带着血性的滑手们徘徊于地上和地下,但只要路还在,风还从耳边吹过,轮子还在和地面摩擦,就没有什么能限制住他们的自由。
站在老年活动中心的门口,我对即将见到的这位采访对象产生了更深的疑惑。从现有的资料来看,他惜字如金的程度几乎已经有了装逼的嫌疑,而这种沉默的人设也反应在了综艺节目海报上,站在准 C 位的他用冷酷的眼神交代了一切 —— 说最少的话,做最狠的事。
我环顾了下四周,表示怀疑:在这个地方?老年活动中心门口?
比约定的时间迟了十多分钟,期间经过了几个说唱歌手打扮的中学生,让人不得不佩服前年那档综艺节目残存的影响力。不过这些都不重要,总有层出不穷的新鲜玩意儿被推到了最前面,有人在万众瞩目中跌得很惨,有人在成为众矢之的的同时得到了意外收获。每一位小众文化的从业者都在等待着一举成名的机会,流量背后的潜在利益让不少品牌也渴望分一杯羹。但说实在的,听到滑板也做了综艺,我实在无法想象它究竟怎么才能实现 —— 怎么说的来着 —— “破圈儿”。
“哔——”
汽车喇叭声打断了想法,副驾驶的车窗摇下来,我才反应过来终于等到了这位大咖。原以为他会架着滑板叱咤而来,没想到竟是如此商务的形式。谁知道更商务的还在后面,他向前平伸出右手,说:“你好,我是子杨。”
咋这么不 hip-hop?
顾虑是在跟着张老板达到一栋厂房后被打消的,原来在老年活动中心的掩盖下,这里是滑板品牌 Avenue & Son 的基地。打开其中一扇门,所有 hip-hop 的元素都回来了。墙面几乎是由滑板拼凑成的,T-shirt 和鞋子随处可见,音乐声很大,但盖不住早就喝花的滑手们的热闹。
子杨明显受到屋内众人的尊重,不仅仅是因为年纪的关系。早在四年前,他就已经是国内滑手中的 Pro 了。
“最近实在是太忙了。” 张子杨对于迟迟没有加上我微信给出了解释,然后点上一根烟,补充道,“忙总比闲了好。”
在不到10天的休息时间后,张子杨将最后一次住进位于上海郊区的一处临时搭建的滑板场地里,在那儿连续三天录制综艺节目《极限青春》的最后一集。从全国300多位滑手挑出的60位如今只剩下16位,面对节目必备的竞技性、偶然性和综艺效果,即使是 Pro,也随时面临着被淘汰的可能。
听摇滚乐长大的滑手
89年,张子杨出生在新疆乌鲁木齐,六岁跟着父母来到了另一座城市伊犁 —— 在这里,他见到了人生的第一块滑板。
“那块板儿是我叔叔从德国带给我表哥的,连两头的翘都没有,就是一大木平板,非常重。” 还没上小学的张子杨站不上去,只能趴在滑板上,没人知道这东西到底怎么玩。新鲜劲儿过去后,这块滑板很快就不知去向,只在张子杨的脑中留下了这个清晰的印象。直到小学升初中,张子杨出卖了灵魂,用考试成绩为交换条件得到了父母送的一块价值100多块钱的玩具滑板。就是在这块低材质和弹性的板上,他找到了平衡杆,学会了滑行,打好了基础。
不过开学后,正处于青春期的男孩迅速被嘻哈街舞所吸引,滑板之路告一段落。“我加入了伊犁一个很有名的 crew,叫 ‘黑色的礼拜天’。因为别人的周末都是放松,我们的周末还得接商演。” 为了买帅的衣服鞋子,音响和盘,张子杨差点儿走上了职业 b-boy 的道路,这个 “差点儿” 是因为他不愿意作为伴舞陪衬,他只想当主角。显然,这不是一个好学生的少年时代,张子杨承认自己不好好学习,但凡事都有解决办法不是吗。
放弃街舞之后,张子杨急需找到一个新的玩法。少数民族能歌善舞,新疆的街头文化发展火热,但对于张子杨来说,可以得到反而就不具有多大的吸引力,唯独滑板,他在伊犁从没见过别人玩。
为了买一块专业的滑板,张子杨参加了一场为期一周的骑行活动。蹭了无数顿泡面后,省下90%的生活费,得到了220块的启动资金。
“那时候一块板的价格和现在差不多,200多块钱,但仅仅是一张板面。” 张子杨又靠克扣自己扣出了一百来块,从论坛上收了二手的进口桥和轮子,凑成了自己的第一套初学板。其他同龄人还拿着 BP 机炫耀的年代,一副 “天价滑板” 已经让张子杨与众不同了。
通过网络视频学习动作,张子杨开始了和地面死磕的日子。虽然总说自己是天赋不足的滑手,但是十几岁的他在一周内已经可以跳六级台阶。与此同时,带给他直接冲击的还有摇滚乐。
06年的一天,当穿着 punkrock 皮鞋的张子杨出现在石河子一家滑板店门口时,屋内所有人都惊呆了。皮鞋 ollie 还是第一次见到,何况对方还是个孩子。当晚张子杨就住进了店里,翻完了店内所有的滑板杂志,也是从这天开始,他正式接触到了滑板背后的文化,皮鞋换成了专业的滑板鞋,技术也不断提高。
2008年,张子杨第一次尝试走出新疆,就拿到了湖州新人赛的第二名。十年前,南方的滑板氛围明显强于北方,尤其是大的滑板公司和工厂大多集中于广州深圳,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北京的一家赞助公司。“那时候觉得南方人太蔫了。” 而北京吸引他的除了滑板,还是摇滚乐。
赞助商给张子杨安排在了南锣鼓巷帽儿胡同的一座四合院里,包吃住,优渥的环境让他放下了不少生活压力,剩下的,则是来自于父母的精神压力。对于儿子从小折腾到大的爱好,父母一直抱着中立的态度,然而当他曾经想为了滑板辍学时,却被父母打了回来。
“我妥协去学一门技术,我妈拿着一沓6000块钱报名时我心里太难受了—— 这钱给我,能干多少事儿啊!“
直到在北京的第一场比赛,张子杨获得冠军,赢得了6000块奖金。那天晚上,爸爸主动打来了电话:“行啊,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了,那就好好干吧。”张子杨想起那天,“这个电话比我拿了冠军更让人高兴。” 从那之后,张子杨就正式在北京起飞了。
“社会给了我现在的一切。”
在北京的四年,是张子杨进步最快也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段时间。尤其是加入了 社会,不仅改变了他的滑板方式,也带给了他另一种生活和爱好的体验。
在提到社会时,他的语气明显更加肯定。他说在那个年代,社会就是当时中国最牛逼的滑板组织,想法成熟,把中西方的融合做到了最好。被社会认可的滑手,一定是顶尖水平,日后拿到赞助也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张子杨作为第五个滑手加入。在接过社会独有的玉佩时,他还觉得这只是一个周边产品,随手一扔,直到在圈内得到的评价越来越高,张子杨才慢慢对这个东西有了感觉,对社会有了更深的尊重。
社会的基地位于三环边,是一间四室两厅的大房子。和石河子的那家小小的滑板店相比,这里更像是一座大库房,堆着满满的鞋子、板、衣服,进口的杂志和 DVD 上面刻着他从未接触过的内容,新东西的刺激让张子杨开始学着用思想去表达和创造。
最疯的状态,张子杨可以一连几天不出门,就宅在家里任凭想法爆炸,用不同的方式去理解滑板,也重新思考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原来还喜欢粉色鞋带呢,进入社会之后就 hardcore,觉得粉色的都是蔫儿的。” 在张子杨从头到脚的穿搭中,很难找到除了黑和白的第三种颜色,虽然曾经深受摇滚乐影响的他尝试过紧腿裤,但滑完一身汗裤子贴在腿上的感觉实在是不舒服。除了黑色经脏外,在圈内饱经风雨的他如今更偏向 vintage 的东西。
11年,社会由于某些原因开始走下坡路,张子杨没事的时候就帮着整理库房,为产品拍摄视频,对服装和街头时尚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同时,也没停止对未来的道路作一些规划。
“那时候总聚在一块说以后要干嘛干嘛,但到最后真正做实事儿的人很少。这也是为什么我后来做了一个滑板品牌,叫 ‘别废话’。”
也许因为一直顺风顺水,张子杨自然地享受着滑板带给他一切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只有一件事是他当下急需去完成的,那就是成为 Pro。和一些天赋型滑手相比,他的优势是胆量。
“有天赋没胆量做不到很多东西,我是有基本功又有胆量,虽然很多细腻的活儿我至今都没成功,但是我知道我使劲磕是可以做出来,但我做的东西其他人永远做不了。”
14年,在北京的最后一个冬天,张子杨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了国内滑板届的 Pro。也是在那天,以前从没想过放弃的他迷茫了,达到顶端的他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继续,不知道再这么练下去有没有意义。这是他二十五年来最低落和迷茫的时期,于是,他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送给了朋友,买了张单程票,回到了新疆。
张老板的南下使命
如果你看过 VICE 在六年前发布的《重回野生》,很难把片中那个大声呼喊着要去雪地上撒野的少年和如今已经有些发福的滑板老哥联系在一起。还没成为 Pro 的张子杨对着镜头自然地表达,“轮子转的声音进到你耳朵的时候,肾上腺素一下子就起来了。”
这句话张子杨可能说过无数遍,但是兜转了一圈回到新疆后,他只想把肾上腺素宣泄在食物和酒精中。在没有滑板的日子中过完了年,当张子杨还在思考自己要干什么的时候,圈内的其他滑手先急了眼。
聊到这儿时,恰巧小鸡王国华从办公室走了出来,和节目里呈现的风格如出一辙,一身紫色的打扮,包括鞋子,很摇滚。小鸡和子杨都是 Vans 签约的滑手,因为是 Vans,他们可以有任性的空间。在张子杨回到新疆放空的一个月里,Vans 并没有给他施加任何的压力,让他随心所欲。
“那你想过放弃吗?” 我问张子杨。
“你想过放弃吗?” 张子杨问小鸡。
“嗯...有...吧...” 小鸡蔫蔫地回答。
在张子杨惊讶的眼神里,小鸡说自己曾经因为膝盖受伤休息了一年的时间,也是在这段期间产生了放弃的念头。一年后,滑板技术退步很快,一切都要重新开始。然而在这种情况下,Vans 反而出了小鸡个人配色的鞋子。
“就是这帮朋友让我去上海,我才再次走出新疆。” 南下后的张老板,和九年前第一次到上海的感觉不同,这里极高的包容性让他看到更多新的玩法和创造力,让他对滑板的理解又有了变化 —— 滑板和艺术是一样的。
虽然这项运动包含着竞技和非竞技的部分,但以街头文化来看,它不会给身在其中的人带来任何的心理压力。即使已经30岁,张子杨并不觉得这是碗青春饭,不过逐渐转型做品牌的他更希望有一天自己 Pro 的位置可以被取代。只是他现在还没看到有实力的年轻选手,优质的条件反而让一些人犯了懒,只愿停留于表面。
去年底,当《极限青春》的节目组找到张子杨时,他一点也不意外。滑手们喜欢 underground 的状态,但是越来越多的人涉及到了商业的东西,滑板其实就已经在往地上走。所以抱着一种使命感,张子杨接受了这个邀请。
“一是想让另外一种滑板方式让大家看到;二是想去维护滑板一定的标准,至少保证圈内的人不会觉得这个东西 low。” 每一集拍摄前,张子杨和滑手们都会跟导演组聊该怎么做,怎么玩。他从来都不会绝对反对一件事,但是地上和地下的对接,他只接受一种形式,就是核心滑板人如何和商业的人需要达成一个合作关系,互相尊重和妥协,双方获利,滑手能开心得挣到钱,这个东西能够一直继续下去,就足够了。
滑板进奥运和滑板教育也一样,家长能够通过这些事件对这项街头文化进行改观,无数地下滑手可以通过它吃上饭,就是所有推广的最终目的。
滑手们还不是那么容易地走起来,像能 diss 的 rapper,能表达的 dancer ,或者能拉黑全宇宙的新裤子彭磊那样,但张子杨似乎也不怎么在乎,他有地方滑,有钱赚,有朋友,也有一直没停下来的计划。
至于滑板推广这个伟大的使命,他没想过去 push hard。他只想坚持做有质量的东西,并且相信它们会一直停留在一个承载的地方,直到有一天被感兴趣的人看到。
离开老年活动中心的时候,张子杨说,“我教你一个我自己打招呼的方式吧。”
击掌,在撞拳的同时打一个响指。
响指的声音让我想起见面时他伸出的右手 —— 野生少年长大了,但里面的那个人没变。带着血性的滑手们徘徊于地上和地下,但只要路还在,风还从耳边吹过,轮子还在和地面摩擦,就没有什么能限制住他们的自由。
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