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NPD 个体具有自我重要性的夸大感。他们常规地高估自己的能力、夸大自己的成就,常常表现得自负和狂妄。二,他们常常有着幻想无限的成功、权力、才华、美丽或理想爱情的先占观念。他们可能玩味外界“姗姗来迟”的钦佩和特权,与名人或有特权的人们相媲美。三,他们相信自己优越、特殊或者独特,并期望他人能够认识到这些。他们可能觉得自己只能被其他特殊的或地位高的人所理解,并可能会用“独特”、“完美”或“有天赋”等特征来形容与他们交往的人,通过把理想化的价值加给他们交往的人来增强自尊。四,他们常要求过度的赞扬。他们的自尊几乎总是很脆弱。他们可能念念不忘于自己做得有多好,以及如何受人重视。这常常表现为需要他人不断的关注和钦佩。五,他们有着明显的权利感,不合理地期待特殊的优待。他们希望被照顾,倘若没有,会感到困惑或愤怒。例如,他们可能认为他们无须排队或他们的优先非常重要,其他人应该听从他们。六,权利感、加之对他人的需求不敏感,可能导致其对他人有意无意的剥削。例如,这些障碍个体可能期待别人极大的奉献,可能要求他人过度工作而无视对他人生活的影响。七,他们常缺乏同理心,难以认识到他人的需求、主观体验和感受。他们会以不恰当和冗长的细节来谈论自己关切的事儿,而不能认识到别人也有感情和需求。对那些谈论自己问题和担忧的人,他们常怀蔑视和不耐烦。八,他们常会妒忌别人,或相信别人会妒忌他们。他们可能会嫉妒别人的成功或财产,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更配得上这些成就、仰慕或特权。他们可能会严厉贬损他人的贡献,特别是当那些人因他们的成就而已经得到确认或称赞时。九,他们往往显得势利、对人轻蔑或态度傲慢。例如,患有这种障碍的个体可能抱怨笨拙的服务员“无礼”或“愚蠢”,或者在医疗检查结束时居高临下地评价医生。看完上面,你还是不知道什么是 NPD 吗?很正常,因为 NPD 是被研究最少的人格障碍之一,对它进行诊断是相当困难的,因为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病理性的自恋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如自大/自我厌恶,外向/社会孤立,行业领袖/无法维持稳定的工作,模范公民/进行反社会活动……这些都有可能,非常异质性。上文 DSM 的诊断标准提供的是一个相当狭隘和同质化的自恋型人格障碍定义,特点上强调普遍存在的自我夸大(在幻想/行动中)、需要他人赞扬、权利感强和缺乏共情。这些是自恋病理学的重要方面,但是它并没有充分涵盖临床实践中被诊断为自恋的广大人群,也没有涵盖该障碍的核心心理特征(包括脆弱的自尊,自卑感、空虚感和无聊感,以及情感反应和痛苦)。或许大家看完上面的表现说明,会有一种,“啊,这里有点像!那里好像也有点相似”的对号入座的感觉。其实这种感觉很正常!因为“正常”和“异常”的差异往往不是“正常人不需要赞扬”VS“NPD 需要赞扬”、“正常人不自我夸大”VS“NPD 自我夸大”,而是在需要赞扬、自我夸大的程度上,0-10 分,到底有几分。如果我们只是比对表现,很容易觉得自己或者他人确实有这样的情况。而真正的诊断过程,需要看表现出来的程度、对功能的破坏、对周围他人的影响……这是一个综合考量、非常谨慎的过程!在“自恋 —— 达到病态程度的自恋 —— NPD”这条线上,目前的研究认为,可能只有不超过 5% 的人到达了 NPD 的诊断标准。可能有朋友想问:那什么表现才算是“过度”呢?什么表现才是10分的自我夸大呢?这确实问到难点了!其实这也是精神病学家/临床心理学家们努力斟酌的问题。大家仔细想想或许就会发现,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回答。比如说,我们是不是要考虑文化背景呢?同样的表现,在美国可能被认为是自信,而在我们国家可能就被认为是自我夸大了。即使是在我们国家,不同地区文化下对于个体行为的期待也不相同,所以真的很复杂!总之呢,确定诊断的目的是为了找到需要专业干预的人并提供针对性的治疗,诊断的过程并不是为了确定“谁有问题”,而是为了识别“谁需要帮助”。我个人的观点是:重点并不在于 NPD 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障碍,到底到达什么样的标准才能说对方是 NPD。因为这是一个在精神病学/心理学上都还在努力探索的复杂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