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镜子的房间里,跳舞跳到六亲不认
事实上,家敏是个跳舞的女孩。第一次看见她,是她在自媒体上,用“100 个让自己简单动起来的方法”,教别人在蹦迪时,如何通过想象自己是抱着 baby 的惠慈,自然地让身体找到感觉,跟着律动跳起来。视频里的这个可爱女孩,总是不自觉地挑眉,把这些最简单、最日常的细节变成一个跳舞的引子。她知道人们在生活里害怕跳舞的理由,她想告诉所有人:你能够随时随地舞起来。
话说最近咱们这个“别的运动”专栏,已经介绍过两次舞蹈,每次发稿我都担心,要是把舞蹈说成是运动,会不会被一些很认真的人说在偷换概念。好在,家敏说她其实也不知道她现在跳的到底还算不是舞蹈。她在做一个新的东西,用一种新的方法,让更多人自发地、有机地“舞动”起来。都有个“动”字,那姑且算是种运动吧。
跟很多体质相同的中国宝宝一样,家敏 4 岁的时候,通过兴趣班第一次接触芭蕾舞,11 岁开始职业芭蕾舞训练,曾就读于香港演艺学院,跟无数香港明星做校友。后来又去了荷兰的 ArtEZ 艺术学院学现代舞。从舞蹈到武术,她会的东西一对手都数不过来。而她现在专注于让人从最细微的动作开始动起来,也不难理解她为什么会有“我不知道自己现在跳的还算不算舞蹈”这种身份认同的困惑。
家敏说:“广场舞就是一种庆祝。我觉得‘庆祝’是特别诗意的事情,舞蹈在原始社会就是从庆典仪式来的,就像农民播种劳作后,要庆祝丰收。在播种与庆祝之间找到一种平衡,我觉得很诗意。梁文道做过一期电台节目,说‘奢侈’就是人类不甘于只是活着,不甘于只是当动物的、多出来的那一点东西。他说的‘奢侈’和我的这种‘诗意’有点像,生命的意义不只是吃了上顿找下顿,吃了下顿再找下一顿,中间还有一些不是为吃饭而做的事情。”
家敏没有像很多创作者一样,花大量时间在艺术的道路上自洽和内耗,也没有像其他舞蹈博主一样,把自己擅长的舞种通过精心设计的编舞短视频展示出来,而是让自己走到人群和生活里,以一个带领人的身份,在另一个起点从零开始,让一部分人先动起来。我对她这个选择有点好奇,也没有在过去她发的任何一条视频里找到线索。我知道,当一个人决定“帮别人”,其中一定有原因和故事。
人们总是出于惯性地,把过去的创伤投射在一些能引起自己共情的人和事上,或许,当时的家敏希望跟那个小男孩说,他手上的那个东西不是个大问题。然后小男孩也能跟她说,她一点都不胖。生命总是在某些瞬间,被彼此需要。那种微弱的被需要感,会变成强大的生命力。
“当你流汗的时候,
汗水渗入土壤,
它不会消失,
我们现在做的一切都不会消失。
有时困难的事情会发生,
但可能会有更好的结果,
我向你们保证,这将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