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小丑的我直面恐惧,整理了 13 个惊悚的小丑形象
*注意:如果你也恐惧小丑,下滑屏幕时请慢点。
上周的某个深夜,空气凉爽,氛围宁静,我躺在家中沙发上赛博冲浪,心率平稳。然而,在不慎滑到了某部电影的预告后,心率飙升。
那部片就是《断魂小丑2》(Terrifer 2)。上月末,这部恐怖片《断魂小丑》的续集在英国正式上映,残忍的主角小丑归来,开启了更残酷的杀戮夜。趁此时机我又回顾了一次前作。
这部豆瓣评分仅 5.7 的电影或许是最令我难忘的恐怖片之一,因为它有效地完成了这个类型片的目标:让观众恐惧,而且非常高效地仅使用小丑形象就达成目的。每当我滑到这个小丑,都要屏气呼吸、小心翼翼。
如果说其他小丑形象还有讨喜的搞笑面,《断魂小丑》中造型独特的白底黑墨小丑(区别于白底红墨的常规款)只给我留下梦魇。这只小丑无需展开杀戮,仅仅是站在那里就散出“不宜靠近”的气息,让我这个恐惧小丑的人只想立刻逃跑,怂得全无片中主角们要跑上去调戏一番的勇气。
小丑,尤其是邪恶小丑(Evil Clown)能成为流行文化中的一枚重要符号,并能不断地成为恐怖电影的主角,这毫不意外,因为本身就有不少人会对小丑产生恐惧。
英语里存在着一个词“coulrophobia”(小丑恐惧症),用以形容对小丑的恐惧。虽然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中没有此项诊断名称,但如果对它的恐惧程度达到诊断标准,便可以归为其他项中来确立诊断。具有小丑恐惧的人在看到小丑时会害怕、恐慌,甚至产生心跳加快、出汗、呼吸困难等反应。有的人甚至会因为害怕小丑而不去吃麦当劳。
这个人群规模并不小,心理与精神学界也对小丑恐惧进行了研究。这个在游乐园里笨手笨脚、以滑稽逗乐游客的丑角却在 Chapman University 发布的“2020/2021 年美国人最恐惧的事物”(America’s Top Fears 2020/2021)调查中位列榜单第 94 位,1035 名受访者中有 5.6% 的人表示他们恐惧小丑。2022 年,南威尔士大学做的一项关于成年人小丑恐惧的国际调查中,超过 1/4 的受访者坚定地表示他们害怕小丑。而根据 2008 年谢菲尔德大学发布的报告,那些似乎会喜欢小丑的孩子(毕竟他们在影视作品中看起来总是那么喜欢小丑)其实也不大喜欢。
另外近几十年来发生的多起真实小丑犯罪事件(如 2016 年的“小丑目击”恐慌)也加剧了人们对小丑的恐惧心理。
所以,为什么我们会害怕小丑?
或许它从外表上就已令人不适。Wolfgang M. Zucker 在 1967 年发表的《作为混乱之王的小丑》(The Clown as the Lord of Disorder)中提到,在描绘上,小丑与恶魔和其他地狱生物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它面色苍白,眼睛几乎消失,嘴巴大得可怕(不得不让人想到了日本都市传说的裂口女),“看起来就像死亡的面具”。
也有人用恐怖谷效应解释我们对小丑的恐惧。“恐怖谷”效应源自 1970 年东京工业大学机器人学教授森政弘做的一项研究,森政弘将人类恐惧的事物从“最不像人”到“最像人”做了统计,发现当事物“像人,但又不那么似人”时,能引发观众最强烈的恐惧。
小丑似人,毕竟他由真人扮演,也具有真人的身型。但其夸张的妆发、表情、神态和行动(比如极端狂喜)又不像常人在日常生活中会表现的。心理学教授 Joseph Durwin 对小丑恐惧的解释和“恐怖谷”的阐释类似:孩童会对一个有着熟悉身型但面孔陌生的人具有强烈反应。
往里看,还有一个原因:我们无法推测小丑在想什么、想得到什么。厚重的、非日常的妆容遮盖了小丑扮演者的皮肤,同时也遮蔽了他们的人格,让它无法捉摸。
人们通常依靠面部表情与肢体语言来预测对方的意图。而面对无法透视其真实面容、且面部表情与肢体行动都具有夸张表演性质的小丑,我们无法判断、知晓对方在想什么 —— 是善良还是邪恶?是真的想逗笑你,还是想在大餐前让你放松一下?毕竟紧张状态下的肉可不好吃,以及他们喜欢看着弱者被操控。
拥有“小丑杀手”之称的著名美国连环杀手 John Wayne Gacy 就曾说过:“扮演小丑可以把真实的形象隐藏起来,正常人无法做的事小丑却可以做……小丑犯法不用坐牢,小丑杀人不用偿命。”虽然杀害了 33 人的 Gacy 在犯案时从未装扮为小丑(它的小丑杀手绰号得名于业余喜爱扮演小丑),但他对小丑的热爱正巧揭示了这个形象为何让我们感到恐惧:人能用小丑的诙谐外皮将自己的残忍本质隐藏起来。Gacy 的人生也宛若邪恶小丑一般具有表里不一的性质:对外,他是事业卓有成就、经常参与社区慈善活动的中年商人;而在外皮之下,他将年轻人诱骗至家中、进行残忍猎杀。
有心理学家使用去个体化(deindividuation)去形容小丑的匿名性带给我们的恐惧。在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心理学家津巴多便调查和研究会导致去个体化的变量,以及去个体化可能导向的行为。他曾做过一项实验,在其中发现隐藏了自己身份(他们统一穿着 3K 党风格长袍)、去个体化的实验者,在电击他人时下手非常重,比没有去个体化的实验者的电击时长多出了一倍。
在这个去个体化状态下,责任可以推至集体,个体无需担责。当一个人处于匿名的去个体化状态、隐藏起个人身份时,可能会毫无顾忌地做出平时不会做出的行为,比如漫骂、撒谎、诈骗、偷窃、伤害他人,甚至杀人。所以当我们面对一个奇怪的、用化妆和服装遮盖起自己所有身份识别标志的小丑时,我们会想:TA 为什么要剥除自己的身份?为了想做什么吗?
当然,仍有善良的职业小丑,就是那些在做着马戏团、游乐园小丑本职工作的人 。2016 年出版了小丑研究著作《坏小丑》(Bad Clowns)的 Benjamin Radford 发现,职业小丑自身也不喜欢坏小丑、邪恶小丑角色,并且不希望它们滋长小丑恐惧的传播。不过 Radford 指出,小丑或许本来就“坏”,坏小丑在历史中一直存在,比如 Harlequin 和 the King's fool。小丑自身会做出与时俱进的改变,过去的坏小丑会不断进化,成为了今天的邪恶小丑。但 Radford 也表示,现实中还是好的小丑更多,邪恶的只是例外状态。但很可惜当我们谈到小丑时大多想到的都是邪恶的例外了。
无论如何,小丑,尤其是邪恶小丑在流行文化与恐怖片档案馆中占据着难以动摇的重要位置,一次又一次给我们带来名为惊吓的惊喜。而且我们还没看腻,因为 TA 总有办法在基础原型上演化出更惊悚的形象。
虽然恐惧着,但我仍喜欢面对它。毕竟“如何让人恐惧”也是一名学问,探索恐惧背后的肌理也令人兴奋。今天就整理了 13 个令我印象深刻的邪恶小丑形象,中秋懒得出门的你可以跟着这个片单看,圆月与恐惧更配。这些恐惧该死的甜美。
He Who Gets Slapped
米高梅的《挨了耳光的男人》(1924)算不上恐怖类型片,但由朗·钱尼饰演的主角小丑与整个故事情节仍令人不安。所以在许多小丑形象和小丑电影盘点中总少不了它,甚至有媒体将这部片称为“始祖惊悚小丑电影”(the origin creepy clown movie)。
由朗·钱尼饰演的主角 Paul 原是一名研究人类起源的年轻无名科学家,在一位男爵的慷慨赞助下才得以养活自己与妻子。多年的艰辛付出后,Paul 终于取得了研究成果,在即将于研究院发表成果演讲的前夜,妻子却偷走了他的所有文件交给了男爵,且男爵将所有成果占为己有,不提 Paul 的名字。愤怒的 Paul 在众人面前与男爵对峙时,惨遭了男爵袭来的一耳光。后来 Paul 还发现妻子与男爵间的婚外恋。他宛如一个受人嘲笑的小丑。
后来这位科学家也变成了小丑。Paul 以小丑身份加入了一个巴黎的马戏团并逐获名气。他的表演非常简单:不断地被其他小丑扇耳光,重复他在研究院那一夜的噩梦。在某天的表演上,Paul (这时他已经不该被如此称呼了)遇到了前妻与男爵,他试图展开一场复仇,但最终失败。最终 Paul 小丑死在马戏团中心,其他的数十个小丑围着他跳舞。
本片最惊悚的地方应该是 Paul 在放出狮子、对男爵复仇时的狰狞小丑笑容,还有最后一个场景中无数小丑绕着 Paul 讥笑的场景。毕竟对于一个害怕小丑的人而言,看着几十个小丑同居一堂,实在是要瞬间去世的程度。
另外它直接揭示了未来小丑恐怖片的一条常见线索:这些小丑们原是受讥讽的、供人嘲笑的、被排斥的边缘人,到最后他们忍无可忍,展开了一场颠覆彼我位置的复仇。
邪恶力量 第二季第二集
小丑影视盘点中一般没有《邪恶力量》S2E2 里的小丑的位置,因为这只小丑相比其他同类略显逊色,妆面并不算狰狞,仅达到及格线的程度。但这只小丑可能是让我意识到小丑恐惧的开端,所以我将它列入这个清单之中。巧合的是,一位害怕小丑的朋友告诉我,她也是因为看了这集才发现自己害怕小丑的。
如果还有什么比小丑更可怕的,那就是对你招手的小丑,这意味着它发现了你这个猎物。在本集中,一个小女孩在游乐园里遇到了一只站在角落朝她招手问好的诡异小丑。万籁俱寂的深夜,这只小丑站在她家别墅门前,继续悠哉地挥动着那不详的手掌 —— 在观看了这集《邪恶力量》后,我常常想着有个小丑忽然站在我家门前对我微笑着打招呼,即使十年过去了,我仍然在看猫眼时怀着这个不安的想象。
顺便说一句,《邪恶力量》的主角弟弟 Sam 也恐惧小丑。哥哥 Dean 对他说的一句调侃直白又准确地形容了恐惧小丑的人们:“每当在电视上看到麦当劳叔叔时,你还是会哭出来。”
这不是《邪恶力量》里唯一一次出现小丑。这部超长的美剧里后来还出现过其他同类,且外形都比 S2E2 的更恐怖。
咒乐园
有些朋友告诉我,他们对小丑的恐惧来源不是欧美影视剧,而是一部香港恐怖片 —— 《咒乐园》。
从海报来看就能知道小丑在本片的诡异氛围制造中占据主角位置。如果游乐园变成诅咒之地,那么小丑必定是走在最前面的头牌,从谐星变邪星。
《咒乐园》讲述的是恐怖片中常见的“大家一起作死去探险吧!”的故事:14 年前,某温馨祥和的游乐园突发事故,一女童从摩天轮上坠亡,自此之后游乐园仿佛被下了诅咒、频发伤亡事件,最终关闭。男主天伦当年目睹了这场惨剧,在图书馆读到事件报道后好奇地展开了对真相的追踪调查,却忽然人间蒸发。在天伦失踪后,他的妹妹与朋友不听劝,走入诡异的游乐园,追随天伦的踪迹,还有同样的命运。
现在看《咒乐园》并不觉得恐怖(被演员们的演技逗乐了),片中的小丑形象惊悚程度也仅算及格,但不难想象孩童观看它时,大概率会在心中留下对小丑和游乐园的心理阴影。而从豆瓣短评和朋友口述来看,很多人得知、观看《咒乐园》是因为小时候学校组织观影,或黑心电影院跑到学校门口发电影票(真像在游乐园里对人招手的邪恶小丑啊)。
外太空杀人小丑
试着幻想一个充满小丑的游乐园吧,而且它还是从外太空降临至人间的。挺恐怖,但又不完全恐怖。
1988 年上映的 cult 经典《外太空杀人小丑》融合了恐怖、科幻、喜剧三种类型元素。某天,一个发光的橙黄色马戏团像流星一般降临于大地,带来了一群来自外太空的小丑。出于不知名的原因(或许它们就只是饿了),这群邪恶的小丑开始在小镇上狩猎。
其中一只就展示了典型的小丑复仇故事:它骑着自己的脚踏车友好地来到酒吧门口,却被堵在门口的猛男嘲讽,而且猛男弄坏了他心爱的车车。在所有人嬉笑之时,小丑和猛男进行了一场拳击比赛,并一拳把自信满满的猛男的头打下。
但这部电影最吸引我的是外星马戏团里的美术设计。它成功让我忽略了诡异的外星小丑和演员们的浮夸演技,看得我很想进入这个以杀戮为目的的游乐园玩上一场。或许,这就是小丑们的美术诡计吗?
另外,本片脑洞最大的一点,便是这些外星小丑的受精卵是 —— 爆米花。一颗颗普通的爆米花到了时机会逐步成长为小丑。
或许这部具有超现实主义气息的电影没能成功触发我的小丑恐惧,但带给了我新的阴影:爆米花。
小丑屋
在《外太空杀人小丑》后一年上映的《小丑屋》(80 年代真是对小丑狂热的年代)就没有前者的喜剧氛围了。这是一部幽暗、密闭的恐怖片。三名从精神病院逃跑的患者谋杀了一群无辜的小丑,并偷走了他们的服装,然后穿着他们敲开了青少年家门。又将我害怕的“小丑站门口”故事重演了一次。
本片最让我不适的是头牌小丑的“M”型眉毛与上扬眼线:
后来我就想象:他是在描绘自己未来的 M 字秃顶就好了。
吵闹鬼
斯皮尔伯格参与编剧的《吵闹鬼》(1982)算不上一部邪恶小丑电影,但它贡献了最著名的小丑娃娃形象。每次镜头带进小孩们的房间时,总会有意拍到它。
在 2015 年上映的新版《吵闹鬼》的海报和预告里,这只进化得更阴森的小丑被放到了主角的位置:
伺机而动
《伺机而动》是 80 年代的邪恶小丑电影中常被忽视的一枚。它的故事非常 cliché,又是一位杀手盯上了年轻貌美的女性们。且它喜欢和她们玩变态的心理游戏、操纵她们的心理,将小丑角色常会收到的取笑和嘲弄返还给亮丽的受害者们。
这只小丑永远亮着闪亮的卡 X 兰大眼和美牙示范一般的露齿微笑,仿佛完全没有活人特征,所以更让我不安。
小丑回魂
谈到流行文化中的小丑,Stephen King 所著的《小丑回魂》(IT)和根据此书改编的同名电影/电视剧里的 Pennywise 当然不可漏过。这或许是流行文化中最著名的一只小丑了(和 DC 的 Joker 并列)。现代的邪恶小丑形象于 1940 年开始在 DC 的 Joker 那里得到了推广,在 80 年代《小丑回魂》的 Pennywise 这里得到了又一次广泛传播。
虽然当我们谈到《小丑回魂》时,更多人是在谈 2017 年上映的新版,但 1990 年的电视剧旧版中由 Tim Curry 饰演的小丑 Pennywise 才是更恐怖的那一位。据说拍摄时由于 Curry 的演绎过分精彩、深入人心,同组的其他演员都回避着他。
或许要归功于宛若城墙般的苍白底妆和饱和度较高的红色(在新版中小丑脸上的红色饱和度降低了),当然,还有 Curry 的精湛演技。以及,相比还算神秘的新版小丑,旧的 Pennywise 可以说是毫无顾忌地对外展现自己的猖狂与狰狞。
另外关于这部作品还有一个趣事。原著 Stephen King 的《IT》在国内有个较老的译本,但当时的书名不是“小丑回魂”,而是“死光”。
谁知道在图书馆闲逛着,然后抬头一看看到手写体“死光”的心情?仿佛真的有人在真情诅咒。
电锯惊魂
别忘了《电锯惊魂》里老是想要和你玩游戏的 Billy 也是小丑。不过它是木偶小丑。但它的外貌同其他小丑比起来似乎没那么恐怖了。
恐惧小丑
低成本片《恐惧小丑》讲述了一位恐惧小丑的艺术家被一位名叫 Shivers 的凶残小丑跟踪追杀的故事,而小丑跟踪狂长得与她所画过的一只小丑非常相似。真是幻想照进现实。
这只小丑的标志是它扭曲的歪嘴。有人认为高度歪斜的大嘴反映了它扭曲的心理状态,但不得不说,它的妆面比其他邪恶小丑的都干净和美丽许多。在看到它的第一眼我想到的竟是 Serge Lutens 在八十年代的作品。
当然,这位小丑在片中展现自己的残酷面时,就没有那么干净了。
美国恐怖故事 第四季
《美恐》第四季的连环杀手小丑 Twisty 或许是本季给我留下最多心理阴影的角色了。这个高度裂口版、而且经常带血的小丑不像其他同类还会伪善,光从外貌看就知道它不是善类了。
残虐你,娱乐我
这只绰号 The Laugh 的小丑或许是同族群里脸最长的一位了。它看起来更“非人”,完美地诠释了 Wolfgang M. Zucker 对小丑外貌的描绘:像死亡的面具。它骨瘦如柴,没有鼻子,面色苍白,眼睛黑得仿佛已消失,嘴巴大得可怕(同时没有上唇)。
在电影里,它报复了曾经在童年时欺负他、后来长大了的人。好吧,又是一个被排挤后触底反弹的故事。
断魂小丑
上一位小丑 The Laugh 本可以成为我心中形象最恐怖的小丑,但这个位置还是要被 2016 年上映的《断魂小丑》中没有一句台词、展开杀戮也无缘由的 Art the Clown 占据。如果说《邪恶力量》的小丑让我意识到了我对小丑似乎不那么喜欢,那么《断魂小丑》让我意识到:好吧,我是真的怕。
熟悉的故事又回来了:万圣节当天,两个女孩参加完派对后准备开车回家,中途在披萨店里遇到了一位诡异的小丑。A 很警惕(这个角色一般是深色发色,当然这里也不例外),B 却跑过去调戏(是金发的,标准配置,当然),两人开车离开披萨店,却被这只小丑跟踪。
这部电影中的小丑在外貌上和它的前人不同:它没有蓝眼影、红鼻子、红嘴巴,它剥夺了一切色彩,除了黑色与白色。它仍保持了白底,但将所有原本绘在小丑面部上的色彩都替换为了黑色。包括服装也是。红色在哪儿?红色在它的手中,还有嘴里。
它展开杀戮也不是无法追因的激情之举:在餐厅里,它受到了漂亮女孩的捉弄与挑衅。这又像一个被惹怒后的复仇故事。但它做得比其他小丑都更残忍无情。而且它不发言,不对话,不解释,不给任何人回应,冷血得仿佛不是人,且没有任何背景故事(比如从精神病院逃出来、曾受过怎样的虐待),而像是只拥有杀戮意愿且只会做这件事的生物。
让人觉得仿佛进入了没有窗户与出口的房间,在这里你的提问和哀求得不到任何回应,你只能被注视,只能将命运交给那个在笑着注视你的人。恐怖片新闻、评论网站 Bloody Disgusting 将这只小丑称为“最恐怖的小丑”。
另外,《断魂小丑》中有一条副线:一位在电视上接受采访的毁容女子被主持人嘲笑,恼羞成怒的她于是对主持人展开了暴行。而这位被毁容的女孩,就是小丑手下唯一的幸存者,她重复着相似的愤怒复仇故事。
还有以下邪恶/恐怖小丑值得你的关注:
另外还有别的电波推荐的,来自美国内华达州的二人音乐团体 Clown Core:
好了,现在也来分享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小丑吧 🤡
(不要只说 DC 的 Joker 和麦当劳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