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登录

  • 搜索

  • 专题
  • 文章
  • 简报
  • 电台
  • 视频
  • 活动
  • 品牌合作
  • 商店
  • 标签云
  • 关于我们
  • 别的女孩
  • 呼朋唤友
  • 别的艺术
  • 别的音乐
  • bié Records
  • 别的女孩 - 呼朋唤友 - 别的艺术 - 别的音乐 - bié Records -
    微信公众号:vicechina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2+
    Loading 1
    BIE别的

    我在大理捡菜吃

    2022.07.26 | BY Su |
    大理捡菜
    今年 5 月的一个夜晚,我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 辞掉一份不坐班的工作,去大理做一个 “自由人”。 
    之后,我没日没夜地忙活,匆匆将在北京生活五年的东西打包成数十袋,分批寄到了大理。
    在大城市生活的不安全感在于,一旦 “脱产” 几个月,随时有揭不开锅的可能。以往,迫于无奈,我不得不重新奔赴下一个工作战场。 
    可这一次,我跟 Bowen 想逃离这个 “大城市陷阱”,尝试某种 “低收入、低消费” 的 “双低” 生活,并用视频和文字记录下这一切,于是,就有了你现在看到的这个「我在大理」系列。

    点击观看「我在大理」系列视频第一集:《我在大理捡菜》

    这场生活实验就这样开始了,它在未来能维系多久?半年?一年?我心里没谱。 

    我们俩一人一个大背包,推着四个行李箱,就这么离开了北京 

    我们举家搬去大理的那天,害怕有变故,提前在高铁站睡了一晚。 
    搬来大理后,每天步行的机会大大增加,我们迅速结识了一群街头摆摊者。
    这群摆摊者以流动摆摊为生,各显神通,每晚还要跟城管斗智斗勇。他们几乎都有一套在大理的低成本生活之道。 
    陈小琛(绰号老陈),大理摆摊者。他爱好写作,曾出版过书籍《你好呀,孤独的年轻人》。

    老陈的摆摊日常 

    老陈的另一个身份是 “菜价警察” —— 他醒得早,每天天一亮,就先去菜市场溜一圈,顺便打探行情。
    他知道在古城的一条街上,有一个仅仅存在一个小时的 “早市” —— 每天清晨七点到八点,一些当地菜农会挑着担子在街上叫卖。在那里,他常能买到一块钱一把的菜。
    同时,他还熟练地穿梭在各大菜市场、超市等,淘到尽可能便宜的菜。“我经常爱买一块钱一把的菜。” 他扬言。
    不过,近期当地菜市场的不少菜价涨了些。于是,老陈迅速开拓了新的线上购菜渠道,“一块钱一斤的土豆,还免配送费。” 
    几年前,老陈从大城市跑来大理,逐渐成了一名全职摆摊者。刚开始,老陈摆摊的收入十分微薄,只能靠不多的存款度日。他逐渐培养了严苛的花钱习惯。 
    比如,老陈会严格计算每顿饭的花销 —— 五块钱的肉分成五份,每顿肉只花一块钱。
    这个暑假,老陈摆摊的收入增长了不少。前几天,为了犒劳自己,他特意买了一份20块的猪头肉。

    清晨八点多,老陈在肉摊打听肉价 

    在吃方面,另一位摆摊者 sia 更有探索精神。在乡村长大的她,从小就对野菜、野果绕有兴趣。
    来大理后,她经常散步的田间小路上,遍布着她吃过的免费野菜、野果。在路上,她边走边跟我点评每一种野菜的口感。
    sia 笑说自己像是 “神农尝百草”。

    sia 在路边给我指认野菜,一一介绍它们的口感、用途等

    一到大理的蘑菇季,sia 还会隔三差五上山采野蘑菇。采蘑菇讲究时候,一般要清晨出发,越早越好。一上山,遇到分岔路,sia 会毫不犹豫地冲去最前面,一个人踏入草比人高的野林子,为大家打探前方敌情,像一个冲锋陷阵的战士。
    一旦发现蘑菇的踪影,sia 就会兴奋地扑过去,一把摘下,然后将其小心地放入提前备好的袋子里。下山时,山中开始下起雨来,sia 训练有素地从包里掏出一个金黄色的锡箔纸,“这能防雨,又能保温。你知道么,很多人在苍山上迷路,最危险的不是没吃的,而是失温。” 

    下山时,sia 穿上了她的金黄色锡箔纸“披风”

    sia 是豆瓣 “我们都爱挖野菜” 小组的活跃成员,遇到自己不敢确定的野菜,她就会拍照询问。“挖野菜小组里,吃各种奇奇怪怪东西的都有,比如有人会拿大桑树的嫩尖炒菜。” sia 说。
    sia有一个不可食用野菜的清单,其中有种菜叫鹅肠菜,判断它不可食的原因很简单,“我们老家叫扫把菜,连猪都不爱吃,说是会闷着它。”此外,sia还要提防各种各样的毒蘑菇。她听一位不幸吃蘑菇中毒的女孩分享过,“她看着自己的手,感觉它仿佛有天那么大。一站起来,自己仿佛也成了巨人,伸手就能摸到天,还能瞬间把地球打翻。”
    偶尔,sia 也会去收割完的土豆地里,捡拾那些剩下来的小土豆。通常,菜地里的蔬菜收割完,总会有剩下来的,这就是 “菜地捡漏者” 的好机会。
    我们在大理住的村子旁,有一大片农地,很偶然的一次,我在农地旁遇到了位捡漏的东北阿姨。当天,她正企图在收割完的菜地里寻找几颗小葱。可惜,当天她一无所获。 

    我们偶遇的“菜地捡漏”者,一位东北阿姨 

    随后,阿姨操着一口浓厚的东北口音,教了我们一招 —— 等到晚上六七点时,地里干活的人都回家了,就带上一个小镰刀,到附近的菜地转悠一圈,看到地里有农民们拔剩的就捡进兜里、带走。 
    “买点肉,再上地里捡点菜、捡点葱,一顿就这么对付完了。” 阿姨说。 
    即便不在吃上花什么心思,也能在这儿随时随地都能吃到便宜又好吃的饭菜。来大理后,大理一中食堂迅速成了我们的食堂 —— 在这里,素菜 1 块钱一份,荤菜 2~5 元钱一份,每顿花不到 10 元钱,就能吃到饱。 
    我们还一度爱上了吃纯素餐,在一然堂,花 5 块钱就能吃到素食自助。由于一然堂并不免费提供饭盒,为了省去一块五的饭盒钱,我们还专门买了俩饭盒。 
    提供免费素食自助的慈缘斋,是大理露宿者的食堂。对这些露宿者们来说,他们住宿不掏一分钱,吃饭也是免费的。关于这些大理露宿者的生活,我会在下一集 「我在大理」系列视频中详细讲讲。
    跟这些大理摆摊者、露宿者认识越久,我越觉得自己此前的焦虑太过 “中产” 了 —— 焦虑住不起更好的房子,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无法完成阶层跃升等。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对温饱、住宿的需求可以降到更低,以换取更高程度的不工作的自由。

    去菜地里捡漏,逐渐成了我的一个习惯

    而在大理,多的是主流社会的 “失意者” —— 大家一起讨论自己为什么不想打工、不想 “卷” 了,如何租到几百块钱的房子,以及去哪里捡到应季的菜......
    我愿称大理为 “失意者” 的天堂。
    我曾问过一位摆摊十年的大理摆摊者如何维持生计,他回答我,“一个月赚上千就上千的活法,赚五百有五百的活法。哪怕一分钱没有,也能去吃免费的素食餐。”
    在慈缘斋的门口,还有一位素未谋面的大哥,站在大街上冲我说,“我破产了,已经连续来这里吃了一周的免费素食。” 我并无惊讶,试图安慰他道,“我也刚刚失业。”
    这一切都发生在大理,似乎没有任何的不合理。
    大理的生活并非让我们对金钱的焦虑烟消云散,但至少给了我们一种新的可能 —— 捡菜吃,就是我们尝试 “双低生活” 的第一步。
    今年 5 月的一个夜晚,我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 辞掉一份不坐班的工作,去大理做一个 “自由人”。 
    之后,我没日没夜地忙活,匆匆将在北京生活五年的东西打包成数十袋,分批寄到了大理。
    在大城市生活的不安全感在于,一旦 “脱产” 几个月,随时有揭不开锅的可能。以往,迫于无奈,我不得不重新奔赴下一个工作战场。 
    可这一次,我跟 Bowen 想逃离这个 “大城市陷阱”,尝试某种 “低收入、低消费” 的 “双低” 生活,并用视频和文字记录下这一切,于是,就有了你现在看到的这个「我在大理」系列。

    点击观看「我在大理」系列视频第一集:《我在大理捡菜》

    这场生活实验就这样开始了,它在未来能维系多久?半年?一年?我心里没谱。 

    我们俩一人一个大背包,推着四个行李箱,就这么离开了北京 

    我们举家搬去大理的那天,害怕有变故,提前在高铁站睡了一晚。 
    搬来大理后,每天步行的机会大大增加,我们迅速结识了一群街头摆摊者。
    这群摆摊者以流动摆摊为生,各显神通,每晚还要跟城管斗智斗勇。他们几乎都有一套在大理的低成本生活之道。 
    陈小琛(绰号老陈),大理摆摊者。他爱好写作,曾出版过书籍《你好呀,孤独的年轻人》。

    老陈的摆摊日常 

    老陈的另一个身份是 “菜价警察” —— 他醒得早,每天天一亮,就先去菜市场溜一圈,顺便打探行情。
    他知道在古城的一条街上,有一个仅仅存在一个小时的 “早市” —— 每天清晨七点到八点,一些当地菜农会挑着担子在街上叫卖。在那里,他常能买到一块钱一把的菜。
    同时,他还熟练地穿梭在各大菜市场、超市等,淘到尽可能便宜的菜。“我经常爱买一块钱一把的菜。” 他扬言。
    不过,近期当地菜市场的不少菜价涨了些。于是,老陈迅速开拓了新的线上购菜渠道,“一块钱一斤的土豆,还免配送费。” 
    几年前,老陈从大城市跑来大理,逐渐成了一名全职摆摊者。刚开始,老陈摆摊的收入十分微薄,只能靠不多的存款度日。他逐渐培养了严苛的花钱习惯。 
    比如,老陈会严格计算每顿饭的花销 —— 五块钱的肉分成五份,每顿肉只花一块钱。
    这个暑假,老陈摆摊的收入增长了不少。前几天,为了犒劳自己,他特意买了一份20块的猪头肉。

    清晨八点多,老陈在肉摊打听肉价 

    在吃方面,另一位摆摊者 sia 更有探索精神。在乡村长大的她,从小就对野菜、野果绕有兴趣。
    来大理后,她经常散步的田间小路上,遍布着她吃过的免费野菜、野果。在路上,她边走边跟我点评每一种野菜的口感。
    sia 笑说自己像是 “神农尝百草”。

    sia 在路边给我指认野菜,一一介绍它们的口感、用途等

    一到大理的蘑菇季,sia 还会隔三差五上山采野蘑菇。采蘑菇讲究时候,一般要清晨出发,越早越好。一上山,遇到分岔路,sia 会毫不犹豫地冲去最前面,一个人踏入草比人高的野林子,为大家打探前方敌情,像一个冲锋陷阵的战士。
    一旦发现蘑菇的踪影,sia 就会兴奋地扑过去,一把摘下,然后将其小心地放入提前备好的袋子里。下山时,山中开始下起雨来,sia 训练有素地从包里掏出一个金黄色的锡箔纸,“这能防雨,又能保温。你知道么,很多人在苍山上迷路,最危险的不是没吃的,而是失温。” 

    下山时,sia 穿上了她的金黄色锡箔纸“披风”

    sia 是豆瓣 “我们都爱挖野菜” 小组的活跃成员,遇到自己不敢确定的野菜,她就会拍照询问。“挖野菜小组里,吃各种奇奇怪怪东西的都有,比如有人会拿大桑树的嫩尖炒菜。” sia 说。
    sia有一个不可食用野菜的清单,其中有种菜叫鹅肠菜,判断它不可食的原因很简单,“我们老家叫扫把菜,连猪都不爱吃,说是会闷着它。”此外,sia还要提防各种各样的毒蘑菇。她听一位不幸吃蘑菇中毒的女孩分享过,“她看着自己的手,感觉它仿佛有天那么大。一站起来,自己仿佛也成了巨人,伸手就能摸到天,还能瞬间把地球打翻。”
    偶尔,sia 也会去收割完的土豆地里,捡拾那些剩下来的小土豆。通常,菜地里的蔬菜收割完,总会有剩下来的,这就是 “菜地捡漏者” 的好机会。
    我们在大理住的村子旁,有一大片农地,很偶然的一次,我在农地旁遇到了位捡漏的东北阿姨。当天,她正企图在收割完的菜地里寻找几颗小葱。可惜,当天她一无所获。 

    我们偶遇的“菜地捡漏”者,一位东北阿姨 

    随后,阿姨操着一口浓厚的东北口音,教了我们一招 —— 等到晚上六七点时,地里干活的人都回家了,就带上一个小镰刀,到附近的菜地转悠一圈,看到地里有农民们拔剩的就捡进兜里、带走。 
    “买点肉,再上地里捡点菜、捡点葱,一顿就这么对付完了。” 阿姨说。 
    即便不在吃上花什么心思,也能在这儿随时随地都能吃到便宜又好吃的饭菜。来大理后,大理一中食堂迅速成了我们的食堂 —— 在这里,素菜 1 块钱一份,荤菜 2~5 元钱一份,每顿花不到 10 元钱,就能吃到饱。 
    我们还一度爱上了吃纯素餐,在一然堂,花 5 块钱就能吃到素食自助。由于一然堂并不免费提供饭盒,为了省去一块五的饭盒钱,我们还专门买了俩饭盒。 
    提供免费素食自助的慈缘斋,是大理露宿者的食堂。对这些露宿者们来说,他们住宿不掏一分钱,吃饭也是免费的。关于这些大理露宿者的生活,我会在下一集 「我在大理」系列视频中详细讲讲。
    跟这些大理摆摊者、露宿者认识越久,我越觉得自己此前的焦虑太过 “中产” 了 —— 焦虑住不起更好的房子,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无法完成阶层跃升等。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对温饱、住宿的需求可以降到更低,以换取更高程度的不工作的自由。

    去菜地里捡漏,逐渐成了我的一个习惯

    而在大理,多的是主流社会的 “失意者” —— 大家一起讨论自己为什么不想打工、不想 “卷” 了,如何租到几百块钱的房子,以及去哪里捡到应季的菜......
    我愿称大理为 “失意者” 的天堂。
    我曾问过一位摆摊十年的大理摆摊者如何维持生计,他回答我,“一个月赚上千就上千的活法,赚五百有五百的活法。哪怕一分钱没有,也能去吃免费的素食餐。”
    在慈缘斋的门口,还有一位素未谋面的大哥,站在大街上冲我说,“我破产了,已经连续来这里吃了一周的免费素食。” 我并无惊讶,试图安慰他道,“我也刚刚失业。”
    这一切都发生在大理,似乎没有任何的不合理。
    大理的生活并非让我们对金钱的焦虑烟消云散,但至少给了我们一种新的可能 —— 捡菜吃,就是我们尝试 “双低生活” 的第一步。
    2022.07.26 | BY Su |
    • 合作者:博文
    大理捡菜
    隐藏评论
    请注册登录后加入讨论

    相关

    BIE别的
    5+
    Loading 0
    跟我一起去云南赶街(Gai)吗?

    跟我一起去云南赶街(Gai)吗?

    大理纪实赶Gai赶街
    BIE别的
    1+
    Loading 1
    世界崩塌了我们要干嘛?该干嘛干嘛。

    世界崩塌了我们要干嘛?该干嘛干嘛。

    大理施坦丁旅行漂泊音乐
    BIE别的
    2+
    Loading 0
    在无人的庙宇过一种免费生活

    在无人的庙宇过一种免费生活

    别的生活大理露宿
    BIE别的
    11+
    Loading 1
    关于我在大理参加女权社群这件事

    关于我在大理参加女权社群这件事

    大理女性女性主义女性社区社群
    微信公众号:vicechina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22)1296-03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正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问题反馈请发送邮件到 biede@yishiyise.com

    © 2020 异视异色(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京ICP备13018035号-3

    • BUG反馈
    • 关于我们
    • 隐私政策
    • 联系我们
    • 标签云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