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烦透了姚晨式的 “大女主” 了
电影《送我上青云》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女主角盛男得知自己患了卵巢癌,手术就在两周之后,但做了手术便可能彻底丧失性快感。于是已经几年没过过性生活的盛男身上的情欲突然苏醒了,她踏上了采访企业家李平父亲的旅程,也踏上了一次求欢之旅。
一开始,她请求途中一见钟情的文艺青年刘光明跟她做爱,但对方被她的直白、迫切和坐垫上的血迹吓坏了,拔腿就跑。
没做成爱的盛男转而去向男同事四毛求欢,结果四毛也不愿意。碰壁的盛男后又发现四毛并非不想做,只是不想跟她做,于是转而报复,把色盲患者四毛的黑西装换成了粉色,让他在企业家父亲的葬礼上出了丑。
气急败坏的四毛回来找盛男算账,带着怒气把她给上了。半夜,四毛做梦梦到一片世外桃源,醒过来的一霎,俗气的他突然就感受到了一个特形而上的瞬间,正想跟盛男倾吐灵魂心曲,却看见欲求不满的盛男正在旁边激烈自慰,在四毛愤恨和挫败交加的目光里,盛男高潮了。
她这一高潮,我们都高潮了。在之后的各种影评中,人们争相使用浓墨重彩的篇幅来刻画这场史诗般的自慰,“这在国产电影里是相当少见/稀有/不容易了”,影评人们这样说着,展现出一种特识大体的欲说还休。
《送我上青云》的进步性已经被反复赞颂,只是当我看到所有人的关注点都集中在了 “自慰” 这一行为上时,不禁陷入了一个疑问:在《堕落天使》跟《颐和园》里,女主都曾自慰,而《驴得水》的女主,差不多算得上一性瘾患者了,为什么她们就没有慰出风采、草出精神?
我意识到,问题出现她旁边的男人身上。这场戏从躺在一旁的四毛的梦里介入到现实:这个无比现实的男性,竟也有属灵的一刻,而当他想跟盛男倾吐内心世界时,对方竟专注于自己的肉体快感,而对其毫不在意。很大程度上,观众不是因为女主自慰了而高潮,而是因为一旁男性的挫败感而高潮了。
类似的刻意设计贯穿了整个故事,女主的形象构建,一半都得靠男性配角们拼了命的反衬。姚晨也使用在不同的戏里一直重复演出一个人的专一表演方法,让她一贯的 “大女主” 光辉照进了每一个国人的心中。
我没法不把《上青云》看作《找到你》和《都挺好》之后的本土 “独立女性” 第三部曲,通过一连三部对观众的洗礼,姚晨把她的角色内化成了给她本人量身打造的特别合时宜的人设 —— 独立,自主,笑对风云。无论面对多少风风雨雨,最后活明白了的仅她一人。
首先,影片设定了一种对比强烈的性别角色关系。除了因为大限将至而在辟谷和下凡之间摇摆不定的老画家,其他所有的男性皆沦为红尘中的一张张脸谱:
盛男的爸爸是个道貌岸然的陶瓷厂厂长,有点钱权的他跟自己女儿的同学搞起了婚外恋;
同事四毛是个极度信仰成功学的利己主义者,晨跑时都要高呼 “我要成功”,见过一面 “大哥” 就要跟人创业;
让盛男一见钟情的刘光明,又是个虚荣的假知识分子,喜欢高谈阔论灵魂与时间奥妙的他,为了入赘成李总家的女婿,也能忍受尊严被长期践踏;
还有李平,一个财大气粗、也志大才疏的乡镇企业家,他内心深埋着觉着自己不太体面的自卑,于是捏造自己勇扑大火的英雄事迹、花重金给他爸写自传、企图给女婿买国外学位……一个虚妄的男人得到了财富,便筹划得到财富背后的正当性 —— 可在盛男面前,喊着 “给你多少钱你能服我?” 的李总就如同只有一只睾丸,但特想征服全世界的希特勒一样好笑。
在情欲面前的无法自控的无力、对成功学穷凶极恶地追求、脆弱虚伪的自尊、色厉内荏的自大 —— 就像是从有毒男性气质色谱上最艳丽部分中采集出的典型标本,各种款式的男性原罪被进行着社会学意义上的展示。
在精神上,盛男一直是以凌驾之姿面对这几个男性,而男人们所展现出的有毒气质,沦为了玻璃柜里的展示品,在 “大女主” 超越性的视角中,他们静态又脆弱、一目了然,毫无真正的攻击性,无法让女主产生切肤之痛,更无法与她产生势均力敌的对抗。
在影片的后半段,盛男莫名其妙热血上涌,砸碎消防警报去解救一个已经背了无数次圆周率的刘光明(而且居然用自己的相机去砸,那相机不是她的理想载体吗?);她捡起被四毛摔碎的、象征着四毛 “最初理想” 的奖杯,还将奖杯一片一片粘好,谁看了都会产生 “她到底想干嘛?” 的疑问。
在《都挺好》中,苏明玉也有着可以碾压两位哥哥的 —— 咱们老铁最爱提的 —— “实力”,这样 “逆袭” 式的人物取自当下社会两大世界观的交集:最大众的消费主义和最流行的女权主义。只是苏明玉的超越性更加浅显和暴力,只因为苏明玉在世俗社会的标准下比哥哥们更成功。
其次,女主跟真正残酷的、结构性的性别暴力之间,精确地留出了安全距离。
影片中的对女性困境和性别歧视的呈现十分流于表面:几句议论剩女定义的只言片语,澡堂外等待老板出浴的盛男的窘迫,这些情节像是硬要挑起、但却没能被真正织进影片纹理的线头。李总的几句言语奚落已经算得上最过分,他声称自己雇用了盛男就是她的 “衣食父母”,但这种刁难狭隘而鄙陋,代表的与其说是女人的困境,更多的是这个男人的虚弱。
今天的姚晨似乎专注于为女性出气,但在为何要出气的原因上却失焦了。的确,有毒的男性气质是男权社会的一部分成因和结果,但《上青云》却将其孤立地提取出来,跟一位 “大女主” 对垒。好比精心地挑选了两端的砝码,一个孤军奋战,但早已设定好横扫千军,另外一边数量洋洋洒洒,却都是一拂即落的小角色,于是取巧地回避了真正的病灶 —— 对这背后造成性别暴力的更坚固和残酷的社会结构,影片从未触碰。
对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的避讳,也造成了《上青云》对其他女性人物的塑造的扁平。盛男的母亲梁美枝似乎被封在了一个粉红老年少女的梦幻泡泡里,与现实主义的盛男形象放在一起,妈妈的二维属性显得尤为违和。
影片中还有两个一闪而过的女性小角色。一位是盛男的女同学,盛男把她介绍给了自己做厂长的父亲,结果父亲跟女同学婚内出轨了十年。镜头转到父亲办公室的员工照片墙上,女同学的形象被拍扁成了一张美颜到变形的照片。
另一位是盛男和四毛在坐电梯时遇到的酒店前台,她发现自己掉了一根睫毛,于是低下头许愿 “要变成一个富二代”。后来,在四毛以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为由拒绝了盛男的性邀请后,转眼就跟这位前台上了床。有意思的是,镜头扫过女孩的睡颜,最后也停留在酒店墙上粘着的员工照片上。
女性小角色都承受着漠然甚至轻蔑,女孩的短视、肤浅和拜金与造成这种局面的社会结构相剖离,就会落到对个体进行道德判断的窠臼中。有意思的是,盛男对男性弱点的那一片悯恤之心,也没有在她们身上生效。
如果说男性角色都是 “托儿”,那女主要面临的终极问题必定是来自自身,在对女主内在痛苦浮皮潦草的处理上,《上青云》和《都挺好》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都挺好》里,苏明玉的痛苦是一个设定,她最艰难的蜕变在回忆的倒放中已经完成,于是在《上青云》中,盛男的癌症也不小心成了一个塑造 “悲惨现代女性” 的必备元素。
在妈妈梁美枝知道女儿得了绝症的次日,二人在饭桌上大吵了一架。梁美枝:“你得了病也不告诉我,你爸爸出轨也不告诉我,你们什么都瞒着我!” 看起来同时被女儿和丈夫抛之不顾是梁美枝在无所事事的时候最困惑的事,可女儿不久于人世的事实只是在 “瞒着我的事” 的 list 上又添了一项。在本应更上一个价值的爆发点,故事依然惯性地让焦点困囿于母亲的幼稚愚蠢和女儿童年不幸的糖稀。一个 “To be or not to be” 的时刻,就这么消逝在了 “当代女性原生家庭” 的普遍痛点里。
由于姚晨近年的角色类型,让我多少养成了一些固有印象,这可能挺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对《上青云》的体验。中年女演员的困境我们都能想象,姚晨不但没闲着还尝试突围,还挺值得赞许的。但遗憾的是,我眼中的《上青云》沿袭了《都挺好》的经典模式:“大女主” 受其他男性牵制,营造角色冲突,但又因其自身的超越性不能被其控制,制造安全距离。于是,精妙的角色间的权力关系、对女主苦难毫无重量感的处理、对真正残酷的结构性性别暴力的回避,三者共同入锅,熬煮出了鸡汤里新鸡精的滋味。
于是作为 “大女主” 代言人的姚晨也越来越依赖于标签和公式。按学者戴锦华的话说,她止步于 “塑造一个正面的女性形象”,并且总是以 “一个不规范的、反秩序的女性起始,最后以一个经典的、规范的情境结束”。“大女主” 通常是精英,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自我意识,但也总会以更广阔的胸怀、更成功的人生、更高屋建瓴的智识,懂得、超越、谅解男性。
在姚晨式 “大女主” 的背后,一个悖论正徐徐展开:她们在表面拒绝了一套男权社会规范的同时,背后接下了世俗社会递来的另一套贿赂,然后以此为 “成功”,向为她欢呼鼓掌的观众挥手致意。
姚晨的 “大女主” 就像在替广大女性演示一场必胜的仗,之所以必胜,是因为对手都是安排好的托儿,在对一招一式逐渐乏味后,我也越来越清晰地看到这个战场虚假的本质。说到底,女性又不是非要靠别人的 “输” 才能体现自己 “赢”,对吗?
电影《送我上青云》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女主角盛男得知自己患了卵巢癌,手术就在两周之后,但做了手术便可能彻底丧失性快感。于是已经几年没过过性生活的盛男身上的情欲突然苏醒了,她踏上了采访企业家李平父亲的旅程,也踏上了一次求欢之旅。
一开始,她请求途中一见钟情的文艺青年刘光明跟她做爱,但对方被她的直白、迫切和坐垫上的血迹吓坏了,拔腿就跑。
没做成爱的盛男转而去向男同事四毛求欢,结果四毛也不愿意。碰壁的盛男后又发现四毛并非不想做,只是不想跟她做,于是转而报复,把色盲患者四毛的黑西装换成了粉色,让他在企业家父亲的葬礼上出了丑。
气急败坏的四毛回来找盛男算账,带着怒气把她给上了。半夜,四毛做梦梦到一片世外桃源,醒过来的一霎,俗气的他突然就感受到了一个特形而上的瞬间,正想跟盛男倾吐灵魂心曲,却看见欲求不满的盛男正在旁边激烈自慰,在四毛愤恨和挫败交加的目光里,盛男高潮了。
她这一高潮,我们都高潮了。在之后的各种影评中,人们争相使用浓墨重彩的篇幅来刻画这场史诗般的自慰,“这在国产电影里是相当少见/稀有/不容易了”,影评人们这样说着,展现出一种特识大体的欲说还休。
《送我上青云》的进步性已经被反复赞颂,只是当我看到所有人的关注点都集中在了 “自慰” 这一行为上时,不禁陷入了一个疑问:在《堕落天使》跟《颐和园》里,女主都曾自慰,而《驴得水》的女主,差不多算得上一性瘾患者了,为什么她们就没有慰出风采、草出精神?
我意识到,问题出现她旁边的男人身上。这场戏从躺在一旁的四毛的梦里介入到现实:这个无比现实的男性,竟也有属灵的一刻,而当他想跟盛男倾吐内心世界时,对方竟专注于自己的肉体快感,而对其毫不在意。很大程度上,观众不是因为女主自慰了而高潮,而是因为一旁男性的挫败感而高潮了。
类似的刻意设计贯穿了整个故事,女主的形象构建,一半都得靠男性配角们拼了命的反衬。姚晨也使用在不同的戏里一直重复演出一个人的专一表演方法,让她一贯的 “大女主” 光辉照进了每一个国人的心中。
我没法不把《上青云》看作《找到你》和《都挺好》之后的本土 “独立女性” 第三部曲,通过一连三部对观众的洗礼,姚晨把她的角色内化成了给她本人量身打造的特别合时宜的人设 —— 独立,自主,笑对风云。无论面对多少风风雨雨,最后活明白了的仅她一人。
首先,影片设定了一种对比强烈的性别角色关系。除了因为大限将至而在辟谷和下凡之间摇摆不定的老画家,其他所有的男性皆沦为红尘中的一张张脸谱:
盛男的爸爸是个道貌岸然的陶瓷厂厂长,有点钱权的他跟自己女儿的同学搞起了婚外恋;
同事四毛是个极度信仰成功学的利己主义者,晨跑时都要高呼 “我要成功”,见过一面 “大哥” 就要跟人创业;
让盛男一见钟情的刘光明,又是个虚荣的假知识分子,喜欢高谈阔论灵魂与时间奥妙的他,为了入赘成李总家的女婿,也能忍受尊严被长期践踏;
还有李平,一个财大气粗、也志大才疏的乡镇企业家,他内心深埋着觉着自己不太体面的自卑,于是捏造自己勇扑大火的英雄事迹、花重金给他爸写自传、企图给女婿买国外学位……一个虚妄的男人得到了财富,便筹划得到财富背后的正当性 —— 可在盛男面前,喊着 “给你多少钱你能服我?” 的李总就如同只有一只睾丸,但特想征服全世界的希特勒一样好笑。
在情欲面前的无法自控的无力、对成功学穷凶极恶地追求、脆弱虚伪的自尊、色厉内荏的自大 —— 就像是从有毒男性气质色谱上最艳丽部分中采集出的典型标本,各种款式的男性原罪被进行着社会学意义上的展示。
在精神上,盛男一直是以凌驾之姿面对这几个男性,而男人们所展现出的有毒气质,沦为了玻璃柜里的展示品,在 “大女主” 超越性的视角中,他们静态又脆弱、一目了然,毫无真正的攻击性,无法让女主产生切肤之痛,更无法与她产生势均力敌的对抗。
在影片的后半段,盛男莫名其妙热血上涌,砸碎消防警报去解救一个已经背了无数次圆周率的刘光明(而且居然用自己的相机去砸,那相机不是她的理想载体吗?);她捡起被四毛摔碎的、象征着四毛 “最初理想” 的奖杯,还将奖杯一片一片粘好,谁看了都会产生 “她到底想干嘛?” 的疑问。
在《都挺好》中,苏明玉也有着可以碾压两位哥哥的 —— 咱们老铁最爱提的 —— “实力”,这样 “逆袭” 式的人物取自当下社会两大世界观的交集:最大众的消费主义和最流行的女权主义。只是苏明玉的超越性更加浅显和暴力,只因为苏明玉在世俗社会的标准下比哥哥们更成功。
其次,女主跟真正残酷的、结构性的性别暴力之间,精确地留出了安全距离。
影片中的对女性困境和性别歧视的呈现十分流于表面:几句议论剩女定义的只言片语,澡堂外等待老板出浴的盛男的窘迫,这些情节像是硬要挑起、但却没能被真正织进影片纹理的线头。李总的几句言语奚落已经算得上最过分,他声称自己雇用了盛男就是她的 “衣食父母”,但这种刁难狭隘而鄙陋,代表的与其说是女人的困境,更多的是这个男人的虚弱。
今天的姚晨似乎专注于为女性出气,但在为何要出气的原因上却失焦了。的确,有毒的男性气质是男权社会的一部分成因和结果,但《上青云》却将其孤立地提取出来,跟一位 “大女主” 对垒。好比精心地挑选了两端的砝码,一个孤军奋战,但早已设定好横扫千军,另外一边数量洋洋洒洒,却都是一拂即落的小角色,于是取巧地回避了真正的病灶 —— 对这背后造成性别暴力的更坚固和残酷的社会结构,影片从未触碰。
对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的避讳,也造成了《上青云》对其他女性人物的塑造的扁平。盛男的母亲梁美枝似乎被封在了一个粉红老年少女的梦幻泡泡里,与现实主义的盛男形象放在一起,妈妈的二维属性显得尤为违和。
影片中还有两个一闪而过的女性小角色。一位是盛男的女同学,盛男把她介绍给了自己做厂长的父亲,结果父亲跟女同学婚内出轨了十年。镜头转到父亲办公室的员工照片墙上,女同学的形象被拍扁成了一张美颜到变形的照片。
另一位是盛男和四毛在坐电梯时遇到的酒店前台,她发现自己掉了一根睫毛,于是低下头许愿 “要变成一个富二代”。后来,在四毛以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为由拒绝了盛男的性邀请后,转眼就跟这位前台上了床。有意思的是,镜头扫过女孩的睡颜,最后也停留在酒店墙上粘着的员工照片上。
女性小角色都承受着漠然甚至轻蔑,女孩的短视、肤浅和拜金与造成这种局面的社会结构相剖离,就会落到对个体进行道德判断的窠臼中。有意思的是,盛男对男性弱点的那一片悯恤之心,也没有在她们身上生效。
如果说男性角色都是 “托儿”,那女主要面临的终极问题必定是来自自身,在对女主内在痛苦浮皮潦草的处理上,《上青云》和《都挺好》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都挺好》里,苏明玉的痛苦是一个设定,她最艰难的蜕变在回忆的倒放中已经完成,于是在《上青云》中,盛男的癌症也不小心成了一个塑造 “悲惨现代女性” 的必备元素。
在妈妈梁美枝知道女儿得了绝症的次日,二人在饭桌上大吵了一架。梁美枝:“你得了病也不告诉我,你爸爸出轨也不告诉我,你们什么都瞒着我!” 看起来同时被女儿和丈夫抛之不顾是梁美枝在无所事事的时候最困惑的事,可女儿不久于人世的事实只是在 “瞒着我的事” 的 list 上又添了一项。在本应更上一个价值的爆发点,故事依然惯性地让焦点困囿于母亲的幼稚愚蠢和女儿童年不幸的糖稀。一个 “To be or not to be” 的时刻,就这么消逝在了 “当代女性原生家庭” 的普遍痛点里。
由于姚晨近年的角色类型,让我多少养成了一些固有印象,这可能挺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对《上青云》的体验。中年女演员的困境我们都能想象,姚晨不但没闲着还尝试突围,还挺值得赞许的。但遗憾的是,我眼中的《上青云》沿袭了《都挺好》的经典模式:“大女主” 受其他男性牵制,营造角色冲突,但又因其自身的超越性不能被其控制,制造安全距离。于是,精妙的角色间的权力关系、对女主苦难毫无重量感的处理、对真正残酷的结构性性别暴力的回避,三者共同入锅,熬煮出了鸡汤里新鸡精的滋味。
于是作为 “大女主” 代言人的姚晨也越来越依赖于标签和公式。按学者戴锦华的话说,她止步于 “塑造一个正面的女性形象”,并且总是以 “一个不规范的、反秩序的女性起始,最后以一个经典的、规范的情境结束”。“大女主” 通常是精英,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自我意识,但也总会以更广阔的胸怀、更成功的人生、更高屋建瓴的智识,懂得、超越、谅解男性。
在姚晨式 “大女主” 的背后,一个悖论正徐徐展开:她们在表面拒绝了一套男权社会规范的同时,背后接下了世俗社会递来的另一套贿赂,然后以此为 “成功”,向为她欢呼鼓掌的观众挥手致意。
姚晨的 “大女主” 就像在替广大女性演示一场必胜的仗,之所以必胜,是因为对手都是安排好的托儿,在对一招一式逐渐乏味后,我也越来越清晰地看到这个战场虚假的本质。说到底,女性又不是非要靠别人的 “输” 才能体现自己 “赢”,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