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不缺一个烂片导演,而缺一个好的 GIF 师
GIF 创始人Steve Wilhite(史蒂夫·威尔希特)在刚刚过去的 3 月因新冠肺炎去世,享年 74 岁。清明假期,我终于约上国内著名 GIF 师约翰强尼同学,一同缅怀 GIF 发明者。本来只是想一起聊聊 GIF,看看真正和 GIF 打交道的人眼中,它是不是就是表情包那么简单。
其实,强尼同学是只大我一岁的堂哥,我们俩从小就展现出家族中少见的艺术细菌。这次聊天,我们一起回忆了不少 85 后成长中关于动画片、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记忆,他给电视台做动画的经历,以及他是如何转头扎进表情包事业的。
mizi:要不今儿咱俩就从头儿聊。你大学不是学动画的么,怎么就从动画变成 GIF 了?
强尼:还挺漫长的。毕业以后我就去了动画公司,最早做的是喜羊羊那种最传统的,给央视的系列动画片,那会儿如果想生存下来,一定要做百集的,才能有利润可图。
mizi:那是你大学毕业,也就是 2010 年左右的状态吗?
强尼:对,有一个问题是,你以为动画片是我做完,电视就播了。不是,电视台的库存非常丰富。你为什么觉得好多动画片巨土,因为很可能是好几年前做的。
我上学的时候,我们老师有一个动画片叫《饼干警长》,其实早都做好了,但是在电视台首播是 5 年以后了。可能如果他刚做好的时候就播了,还觉得挺好,过了 5 年后播,就完全跟时代、话题和热点结合不上了。
而且你控制不了电视台什么时候播你的东西,尤其是像我们这种不知名的公司,肯定被拖延。所以当时就觉得,这条路可能不行。其实我们都没做出来动画片,为了让央视通过,PPT 阶段就做了一年,老得汇报,终于过了,结果领导换届不做了,又重新提报。等于说这一年我们就白忙活了。所以后来就不做系列片了,投入太大。
提案子两三个月纯投入进去,不一定能做,但你不投入是一定做不了。那会儿一个是电视台,一个是小的投资公司,跟他们谈至少得谈半年,因为他一投资就是上百万,肯定谨慎,你要出各种的设计,甚至样片,他综合考虑这个片,没市场他就又不做了。那时候我认识好多动画公司就这么黄了。
mizi:太惨了,那干啥能挣钱啊?
强尼:这就是为什么那时候中国原创动画少。但如果做加工片,就好生存的多。其实咱们小时候看的好多外国动画都是中国画的动画,日本、美国的动画片好多都是中国制作。他只外包给你做制作,派人来盯,甚至派人来培训你。因为这个工作其实跟民工搬砖是一样的,我培训你把这个线画直就 OK 了,你不用有任何想法和创意。
然后还有一种片是能挣钱的,还挺有意思。一般不是做一个动画,火了以后可以卖周边么?国内有个反过来的现象,就是动画片是玩具的衍生品。国内有一些玩具公司为了卖溜溜球和四驱车,编一个动画,动画基本就是模板化,编剧基本抄袭日本的热血漫画,小孩爱看就行,他就可以卖产品。之前网上被骂的高铁侠就是,分镜和日本某动画一模一样,几乎都没有改。
mizi:这挺逗的。其实还是广告,但因为受众是小孩,就自然变成动画了。
强尼:他们不是动画公司,而是玩具厂商,为了让玩具卖得好做动画片,因为小孩一看动画片就会买玩具,这样的公司是能生存下来的。他的目的也不是做好看的动画片,目的就是让玩具卖得好,很单纯的一个商业化的行为。
mizi:这种你肯定不愿意去做。
强尼:对,电影学院毕业还是有一个艺术的梦想吧,去做这种东西肯定不愿意。但这基本就是当时系列动画的状态。
mizi:网络的兴起一定程度打破这种局面了?
强尼:是。B站兴起,然后网络动画、网络短剧这些。那个时期,《罗小黑战记》的作者还来过我们公司,宅男,也没什么钱,但是无所谓。因为网络动画的成本很小,一个人写,一个人做,一个人够吃够喝,随便接点小活,当兴趣爱好就足够生存下来。只要有故事,画面不用很复杂:网络文化,故事为王,而且面向的年龄层,会比刚才说的系列动画年龄层高,至少是初中以上,市场更广阔,成年人也可以看。审核也宽松许多,以前在央视播就受限非常多,而且给央视做一定是给小孩看的,所有电视动画的出口都是儿童频道,成年人不会打开儿童频道看。
mizi:所以我觉得这一点也跟国外不太一样,因为国外动画片好像从很久以前开始,大人也是会看的。
强尼:这是因为(在以前)中国还没形成成人看动画的习惯,咱们 80 后是第一波。你想咱们父母小时候没看过动画片,他们小时候看样板戏,再往前就更没看过。日本和美国的情况是,父母代,甚至爷爷那代,小时候就看过动画片。
mizi:那时候咱们国内不是也有过几个不错的,比如《黑猫警长》之类的,那算是咱们小时候了是吧?
强尼:但是那时候,咱们父母已经过了看动画片的年纪。就已经觉得幼稚了,所以这个东西你必须童年的时候看,到大了你就依然离不开这个东西。
比如父母认为咱们看《海贼王》很幼稚,但你肯定觉得我 50 岁看也很正常。为什么日本老头也看,因为日本的老头小时候也是这样过来的。就跟为什么美国老头会进美术馆看抽象画,他能看,中国看不了,不是中国人没那审美和品位,美国老头可能从小就看波洛克了,那个东西对于他来说不新鲜,反而是很自然的
mizi:这么说可能还真是这么回事,咱们说回到网络动画吧?
强尼:其实最早有的是A站,然后是B站。这种互联网的动画兴起以后,早期还没有盈利,但是会给你积累一定粉丝的流量。那会就有一些做短番剧的作者,会把作品传到这种视频网站,网络平台给创作者提供了一个内容出口,当年我们公司也针对网络动画做过内容。网络动画是流量为王,也不需要编 100 集再发,你可以先做 10 集发了看看,好的话就继续,不好的话可能就死,没有人一下买断你 100 集的,一般是先给你很少的钱,但是能养活自己做下去。网络可以说是完全公平的一个平台,完全让市场来检验你的内容。
然后还有一个出口是手机游戏火了,好多做动画的开始做手游,因为其实手游也需要大量的动画支持,门槛也是相对低的,自己也能上传。传统游戏美术只有一种类型,就是《星际争霸》、《红色警报》那种感觉,必须画得非常唯美和精致,但手游不用。早期手游《涂鸦跳跃》就非常火,不过画面和动画都很简单。而且美术可以是很风格化的,设计师或者是动画人都喜欢新鲜的风格,再做一个简单程序就能上线了。所以有一部分人就投入到做手游了。
mizi:这个也是随着大家开始用智能手机开始的吧?
强尼:对,智能手机的普及开始。而且那会平台开放,现在也限制了,苹果和安卓都需要拿版号你才能发自己的 APP。
mizi:在这个阶段你还是在做动画吧?
强尼:对,还在做。其实在这些不同的阶段,我们公司的接到的活儿不一样,所以我基本把跟动画有关的所有东西都接触了一遍,在其中去找哪个是我真正擅长的。比如第一个工作,做那种系列动画的时候,我只是一个动画师,但这正好培养了我做动画能力,到做手游的时候,我又练习了人物造型能力。我分镜能力和导演能力,其实是在做另一种类型的动画时练出来的。这种形式韩国最多,《倒霉熊》你看过吗?
它跟B站这种网络动画片还不一样,虽然基本也是在网上,但是线下也会播。它是没有对白的,纯肢体搞笑,有点像猫和老鼠,但是它的剧情更简单,时长更短,一集基本在 5 分钟以内,然后每集之间没有连续剧情,都可以单独看。玩各种最初级的幽默,就是摔摔跟头什么的。
mizi:掉凳儿。
强尼:对,其实它所有搞笑的逻辑就是掉凳儿,算是动画梗最简单的一种形式吧。其实早期猫和老鼠更好看,后期有点单调了,因为故事不好写,各种掉凳来撑住剧情。
这种剧也是主打儿童,小孩没耐心,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所以不超过 5 分钟就一集,而且要比电视动画片的笑点密集。几秒钟就给你掉凳儿一次,不极致,但一定是一个笑点。
所以那会还出现在电梯里,地铁里,长了来不及看。还有就是跟面包店联名,爸妈在那买东西,小孩就在那看,为了等孩子那爸妈就又多买了个面包。
我们那时候做《笨笨鼠》,就是这种片。中期导演,编剧和分镜能力是在这个时候去练的。再后来,中国开始有电影动画了。
mizi:诶,这么晚了才有电影动画吗?曾经不是也有《小蝌蚪找妈妈》什么的?
强尼:我觉得那个叫美术片,它不叫动画片,现在好多人容易混。因为它完全不是用动画的逻辑制作,那是中国美术大师们去做的,找水墨大师找剪纸大师,美术片只是把我们这些好的美术形式动起来,他完全不是找动画编剧去编个动画故事,然后从故事推理,它是从美术上推理,只是借用一个动的形式。它跟商业动画片完全是两个东西。
它的故事一般也没有原创性和商业性,一般是一个经典的传说,你现在也可以用最好的科技去实现,但只是变换手法去讲同样的故事,是没法推进中国动画进步的。进步一定是故事原创化,而且是适合动画的故事。我觉得中国最好的动画电影其实是麦兜,故事的文学性很强,叙事也很散文。是美国人完全讲不出来的那种故事,那是用中国式的表达去讲一个中国式的故事很好的典范。
mizi:再说回来,咱刚才说到开始有动画电影了。
强尼:中国开始有商业动画电影,第一部其实好像是喜羊羊。不纠结是不是最早,但一定是第一部票房过亿,算是中国市场经济以后第一部赚钱的动画电影。那个时候开始好多人有了电影梦,电影一旦火了,知名度飙升,影响力一下就起来了。不像做多少个系列片、网络片可能都还是默默无闻。
但在这个阶段,我觉得做电影太难了。片长其实很重要,你别看分级动画总共加起来时间很长,但其实编剧只要考虑单集的一个 20 分钟,你会发现 20 分钟到 90 分钟、120 分钟或者更长,每上一个级别,就会上一个难度的层次。完全不是时间叠加,不是两个 20 分钟的片子加一起就是一个 40 分钟的这么简单。就跟上课似的,听 20 分钟课你能听,但听俩小时就完全听不下去了。我发现我的叙述能力只能支持一分钟。我后来做广告,发现我做一分钟是最精彩的,你完全能看进去。再长的,我自己看都困。
我特喜欢搞笑漫画日和,太厉害。但是它变不成电影,或者说它变了电影以后,所有的优点都变成缺点,我觉得没必要。后来还有好多人说你为什么不尝试做长一点的片或者做电影,你应该有做电影的梦想。但我觉得,世界上不缺一个烂片导演,而缺一个好的 GIF 师。
mizi:人间清醒!
强尼:所以那时候我发现我创作的优势,好像都爆发在一个比较小的点,做影视也好,做短片也好,我所有精彩的想法都是小趣味。后来我发现 GIF 这个题材可以让我只做小趣味,还可以重复地看,某种意义上这恰恰会增大它的趣味。
比如我做的吃火锅夹丸的 GIF。如果这是一个电影中的情节,你肯定会忽略掉这个细节。但如果是 GIF,它就是主角,你就会全情投入。而且你可以控制观看时长,看到一个最舒适的程度你就不看了。对创作者特大的一个成就感就在于,我做一个 5 秒东西,你看了 5 分钟。我觉得很少有人会只看一遍,就跟变魔术原理有点像,我一直觉得 GIF 有点像变魔术。
mizi:确实,因为看 GIF 的时候不知道它什么时候算是完,然后不知不觉看了半天,发现原来是循环。
强尼:我做了一个戏法,很神奇,然后观众会觉得这挺好玩,这怎么回事?还能这样?其实我把观众“欺骗”了,但他从“被欺骗”中得到乐趣。
mizi:你做的第一个比较出名的 GIF 是什么?
强尼:其实最早期,都没做有故事 GIF。因为我个人感兴趣的是造型设计,很喜欢设计一些奇怪的角色,然后用 GIF 把他们动起来。比如做个老虎的造型,我让他就走一下路。然后做了一个男的抠鼻子,唱歌。那会其实国外能看到一些有剧情的 GIF 了,我就想把故事做的长一点。就做了僵尸拿眼睛打乒乓球。但真正我的 GIF 进入大众视野的是食物系列,最火的当属玉米系列。
mizi:刚开始被一些人看见,是食物系列那个微信表情包?
强尼:当时微信团队告诉我一定做可爱的,市场会更好。而且食物贴近生活,容易火。
但我是一个动画师,平时也很少发表情,不太会想表情应用场景,只会想创意。于是合作变成我来想食物的梗,他们从中挑选可以用的作为表情。举个例子,草莓蒂很像帽子,我就很会玩这种梗。但对于表情来说,这都不重要。草莓是摘掉帽子打招呼还是招手打招呼都一样,重要的是他是开心的打招呼还是无奈的打招呼。
对于我个人来说没发挥出草莓的特点就很难受。对于观众和甲方来说,表情的重要性是情绪表达,所以导致我大量的梗是用不了的,可能想了 50 个,最后就用了 20 个。但剩下 30 个我也都做出来了,干嘛浪费了创意。而且这个坑一定是先占比后站要强。那会没人做食物 GIF,我就要先做。
本身食物这个题材离我们很近,之前做的都是两条腿的马,老百姓谁看这个,跟我生活毫无关系。但你有名了就可以做,成艺术家了,做什么都对。没有流量只有做对的东西才是对的。那会自己也没想过传播,正好借微信表情之势,涨了流量。
做食物做到了玉米,发现玉米有特殊性,它能变爆米花,能一粒一粒摘下来,于是一口气做了 9 个。结果火了。但做玉米那会儿有一个问题,导致我现在开始重视品牌了。那会我做 GIF 不上 logo,所以传播很好,但没人知道作者是谁。
mizi:等于玉米完了,就开始有品牌合作了?
强尼:还没有。玉米之后,我做了一套食物各种拉屎的,那是完全奔着流量去的,做得非常快,因为我觉得找到了流量密码。虽然不是自己特别喜欢的方向,但觉得市场一定吃屎尿屁这套。
其实在做屎尿屁同时,为了缓和自己情绪,也做了一套完全不考虑市场,只满足自己的小房子系列。
做玉米的时候我刚辞职,那会是最穷的时候,身体也不太好。后来因为没钱又要上班了,上班前我就去重庆旅了一次游。我特喜欢老旧小区,那种环境一下让我能放松下来。让我可以从那个每天很忙很焦虑,为了内容思考怎么做东西那种情绪中走出来。那里很安静,周边人都不急不躁,回到一个只有我小时候才有的那种状态,所以后来也特痴迷去那种老旧小区,完全没有被规划过的,又穷又破的,感觉好安静没有压力,不卷。
刚好新工作不忙,就要把小房子给做了。有意思的是同一时间做了两个非常两极的东西,一个是拉屎,一个是小房子。
mizi:那小房子的传播确实就没有那么好吗?
强尼:实际上是比我想象的好,在站酷和微博转发都过千了。我就反观,其实你想表达的感觉被人感知到了,就会有流量的。
我最感动的是有留言说他好想住进去,房子好像他童年时候住的,好惬意。有几个留言看的我都哭了。他说他看着 GIF 哭了,我说我看着他的留言也哭了。我感觉他完全 get 到了我想表达的那个点了,那就说明我没白做。通过这个作品,能让别人和自己都有幸福感,不是哈哈一下这事过去了。
mizi:这之后的大自然的烦恼是不是才是真正大火了?这么听起来,感觉大自然有点把拉屎和小房子结合了?也是所谓的商业和艺术的平衡了。
强尼:陈丹青说过一个话,《退步集》里头讲,说人不是一直进步,不知道什么时候你会做出自己最好的作品。并不是你觉得天时地利人和,啪一下,你再一努力就做出来了。都是回看,巧了,那时候直觉就到那了。
其实做大自然的时候,前期想法特简单,火了以后好像会觉得,把流量,代表个人的东西,奇幻色彩的,老百姓又能看懂的,所有的好像都揉在里头了。
但当时做的时候,完全就不像你说的,想做一个既有市场,然后又表达自我的东西作为前提,都没有,所有创作根源都是从一个最简单的地方出发,比如太阳,他是否有些事干不了?他可能一直很热,会把冰棍晒化。然后你想月亮可能也有这事,月亮只晚上出现,他可能犯困了,他又不能睡觉,因为他必须得一直盯着夜班。想一个符合逻辑的理由,所有的思维其实都在这一点上,根本没想过自然和烦恼的价值是什么,或怎么能传播会更好。
后来我就想为什么大自然这个系列传播这么好,标题其实起的好。就拿烦恼这个事说,当时也没想给它编出大烦恼,我只是从梗出发,让故事有趣。好的喜剧,一定是有一个悲剧引起的,其实我之前做的作品都缺少一个悲剧的东西,都是正向的。价值性好像就弱化了。
说回来,实际表现出来的烦恼又微乎其微,就是他少喝这一杯水,他不吃这冰棍,对于他没什么影响。这样观众看了,不会产生焦虑。但我做的时候完全没有考虑这么多。现在想这套确实做的好。
mizi:之后的商业合作是什么状态?
强尼:这个跟平台有关,那会我微博流量最好的时候,GIF合作还算不错。现在知名度更高了,但是各平台的流量并没那么好了,反而GIF合作少了,找我做产品的更多了。
mizi:这个过程也跟这几个平台的影响力变化有关系,我觉得你说那时候微博最火的时候,好像抖音什么的好像没那么火?
强尼:后来抖音火的时候,我接过几个短视频,做 20 秒的动画,也不是GIF。抖音火的时候 h5(微信朋友圈的一种广告形式) 也很火。我在广告公司也做火过好多流量百万的 h5。但没有署名,连公司名都没有,只有品牌名。
你知道国内 h5 魔性动画从哪来的?有一个国外 GIF 艺术家 James Kerr 专门做名画恶搞 GIF。魔性h5 那会都是模仿他在创作。也是观众看的少,那会这个形式做一个火一个。
mizi:我觉得到现在了,提起 GIF,大家一般还是会想到表情包吧,或者直接划等号。
强尼:确实是这样,主流对 GIF 的认知,一般就是表情包。说起专门 GIF 故事创作者,国内很少,因为 GIF 创作是一个很不务实的方式。国内插画师更多,因为更好有生意做。
我最近也突然就感受到这一点了,好多品牌找我,只让我画图,我说我是做动图的,他们说用不上。因为静态图,它可以成为包装,商品,海报等等,但动图,只能发发微博。
现在跟我合作的品牌基本两个方向:一种只要静态插画。我自己为了能在自媒体发布还会免费做成动态。另一种就是做三合一。做几个 GIF,然后把他们合成一条视频,加音乐音效。再从这几个 GIF 中提取一些元素做成表情包。甚至到发布的时候直接就发视频和表情包了,GIF 成了附赠品。
mizi:所以这么听起来,其实 GIF 的创作现在有点尴尬是吧,尤其是商用的时候。
强尼:对,尤其在国内,它商业上变现是极其困难的。即使像我在国内算比较好的了,也很难变现。也有很多朋友曾经做过 GIF,但面对生存问题很难长久坚持。
我的这种创作有点接近动态插画,但又不完全是。动态插画其实更看静态画面效果而非故事情节,动态是给画面的加分而非是主导。这种情况下动插画就算不动也是成立的。想我这种故事性的,由于动画和情节偏复杂,画面一般会很简单,也很难保证某个独立画面是好看的。所以很难直接变成静态使用。
其实中国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有人专门做 GIF。不知道还有这么一种分类。有人把它归类在表情里,有人归类在视频里。所以供你发布的平台也很少。
mizi:怎么理解表情包这事情呢?
强尼:表情分静态和动态,好多那种原创表情静态其实已经表达出情绪,动一下只是让它更生动,其实静态就足够表达出情绪本身了。
不过老百姓更喜欢动态的,更直接,也更丰富。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像老百姓更爱看电影却很少有人看画展。
表情在聊天情景中很重要。在和半陌生人聊天的时候,尤其是不熟或者跟领导什么的。你感觉只打字没法传递情绪,比如你只回复“好”就觉得是不是敷衍?如果再加个 OK 的表情包就好多了。气氛瞬间融洽许多。
还有就是别人跟你长篇大论你并不知道怎么回复时表情包也能救命。
mizi:不过这样跟你说,刚才其实我觉得跟长的视频比,GIF 这语言确实还是有它独特的一个地儿,就是它能把一个特别小的不管是幽默还是什么这个点给捕捉出来,比如说如果你把这个放到一个大故事里,大家可能注意不到,但是你要这么提,有可能他就被忽略了。就是这种小东西。
强尼:我也当过短视频导演,其实创作逻辑是完全不同的。人在看片时,单位时间内视觉集中点只能在一个地方。我们做分镜就需要主意视觉引导,所以才会有各种景别出现,和各种镜头的分切。我做 GIF 都是一个镜头大全景,单位时间内没有视觉集中点,画面中乱七八糟动的很热闹。因为我不限制你在此时看哪里,动态是循环的,你彼时也可以看。甚至你每次看都会有新发现。
mizi:最近你好像开始搞 NFT 了?
强尼:现在并不是做的最好的那些 GIF 作者卖钱,还是很看推特粉丝和作品风格的,NFT 市场比较吃特定风格。这不是好事,不过至少给 GIF 创作者一个希望和期待。在 NFT 的市场里 GIF 相对于静态,视频、音乐其它产品好像更有优势,可能是因为 GIF 在别的领域不行吧,所以其他形式貌似也就不在这个领域跟他争抢了。
最后,强尼精选了 GIF 大赏,感受一下 GIF 作为一种独特语言的魅力和可能性吧。
最后期待:世界的美好,一定是多元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