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制品”在漫画、平面设计和文字中找到内心的和平
我刚刚读完 “和平制品”(Paixpro)最新创作的短篇文字集《星际爱情故事》(Universe Love Story - The Last Date),这是由数个短篇小说组成的爱情故事,时空背景设定在宇宙,故事则围绕着人们的情感表露与互动展开。一个转身、一个口气、一个吻,这些日常片段都叙述得太过写实,以至于像是电影那般立体了起来。没有夸张,我已经两次被感动到哭了。
“和平制品”(Paixpro)诞生于2015年的暑假,由来自台湾的艺术家、设计师蔡贤臻一人主理、企划、设计与出版。他定期将漫画、设计、短篇小说、个人观察与感悟分享至 社交平台。 “一开始只是想说世界和平,很单纯。到今年才发现,其实‘和平’两个字对我来讲是指心理上的和平。每天做这些图、思考、写成文章,做这些事后,像是发泄完,我就可以达到一种‘今天好像又有做一些什么事情’的感觉。”
时间倒转至去年夏天的台北概念空间朋丁(pon ding),那是我第一次与和平制品真人见面。同作品给我的感觉相似,这是个诚恳又真诚的大男孩。他当时正在准备在此发表自己的硕士毕业展《1992八年》,并带着即将展出的作品向我介绍。
如果要用漫画的口吻来形容和平制品,大概就是一记有力的直拳吧!他的作品深受漫画影响,叙事性的掌握及比例构成都让人惊喜;同时,作品也兼具平面的理性气质,一时之间不知道如何定义他。大概就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吧!如他所说:“我很难定下来,看我画图的风格就知道,我没办法专注在某一种风格上。”
和平制品的作品大多围绕着“我”为主轴,向外延伸进行创作。从以个人为单位的自我探索,至家人间的情感冲撞,再到大范围的社会制度、自然环境、科技未来等,都是自身对这个世界发出求救信号,用作品传达这个世代的忧愁与不安。为了安抚这些自我的焦躁,和平製品不断重复着相同的习惯努力地前进,从中得到踏实与安定的状态,而这些过程与状态正一点一点揉捏成属于和平制品的形状。这些年,他也尝试将自己的意念落实成册,出版了《巨人王国 The Giant Kingdom》、《The Red Book Series - 走马看花》、《5400 PROJECT》等书籍。
和平制品作品的视觉风格总在发生变化,实际上,和平制品本人确实有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在就学期间,和平制品有机会在德国交换学习,这半年之中他经历了一次很大的思维改变。“我原本对自己的风格是什么很焦虑,有一天早上在画素描的时候,我突然发现绘画的风格是不必去追求的,只需要想着自己可以学习、可以使用多少风格就好。后来在德国,这个想法又被打破,德国的插画老师和我说,你不用去刻意追求风格,因为只要你一直画下去,风格自然而然会产生。”
“就像是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到现在,我不会特别强调自己的风格是什么,我只想追求更深入的内容。像是,我们这个世代关心的议题是什么,再从这个议题去切入,适合什么风格,我自己再去分析。”和平制品也将设计作为手段落实在社会议题上,如同志婚姻等,如同博伊斯所实践的艺术介入社会理念,艺术家的任务就是进行社会雕塑,每个个体都是这件雕塑里进行的一份子,需要共同参与构建社会的面貌。他努力用自己的语言与力量,影响与改变同世代的我们。
和平制品一直保持着自我要求的每日练习,除此之外,他也发起了更多人共同参与的设计练习项目,如“A Week A Poster”、“Weekly Article Illustration Project”。这些平面设计的练习计划意图让设计师在相对较短的一周时间内,去集中思考指定议题与呈现方式,完成后让参与者相互交流。项目到目前为止已经进行到第 24 周,因为和平制品服役的关系,暂时停摆中。
2016 年在一场活动中,和平制品发起了一项行为艺术《Not just an artist. 不只是一个艺术家》,他和参与者绘制彼此的肖像,过程中可以对话、沉默或任何自然反应。当天我们也画了彼此的肖像,我此前似乎没有近距离地观察过别人,而在这几分钟内,却不得不认真地看着眼前的人,并将他的眼睛、头发、细纹、斑点诚实地画下来。我大概能理解他做这件事的意图与目的,对于第一次见面的人来说,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沟通方式,但对他个人来说,从行为中得到上百幅自己在他人眼中的模样,又是一次自省进化的过程。
服役的这一年,和平制品在创作上稍微放缓了脚步,但依然照着自己的节奏进行着,除了持续在图像上进行实验与探索外,也更深度地投入在文字创作中。和平制品这些年的日常累积,已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语言体系及处理方式,我感觉到他更自由了。于是,出于好奇与关心,上周我简单地和他聊聊近况。
别的艺术:嗨!真真(蔡贤臻),服役生活如何?
和平制品(蔡贤臻):服役生活比我想的要难受一点,虽然上班时间固定,但业务内容非常无聊和繁琐,像机器人一样在做事情,让我很不耐烦。唯一庆幸的是,能和不同领域的役男相处,同事人都蛮好的,工作起来感觉没这么差。在这边的人,有的已经考上律师,有的人准备去当实习医生,有的人学设计、画油画,有数学系、化学系及国文系的,也有学大数据探勘,还有学习剧场表演的,这大概是我人生中很特别又难忘的经验吧!以后很难再有这样一起共同生活的机会了。
这一年的生活型态,有没有使心境上产生变化?
规律的生活让我觉得身体健康很重要,面对身体的疾病,我会变得挫折及失望,但还是要鼓起勇气去面对,毕竟身体是自己的,如果未来想继续创作及从事这个行业,规律的作息、运动和情绪的控管都很重要。
听起来工作上的任务蛮饱和的,你都是利用什么时间进行创作?
我负责的任务是盖印章,有时候案件量没这么多,就会有空闲时间,趁这个空挡,把一直准备在身边的白纸拿出来,一直画,通常我会把作品的核心概念或草图完成好,晚上下班后 7 点画到 10 点左右,但如果那天太累,我就什么事都不做,会去看个电影、影集或是书。每周五下班时,都会坐火车回老家台东。火车时间大概是两小时,我会在火车上想一下还有什么事要做或写写文章,大多是一些反省或纪录。
这种状况下,时间好碎片啊。
越碎片的时间越能拉长我的创作时间,每次偷空摸闲的时候就看一下,哪些部分还可以修改,哪边地方还可以增添一些没想到的东西,让作品更完整。
要不要聊聊《星际爱情故事》?
《星际爱情故事》围绕着宇宙、奇幻和爱情,这三大类都是比较能与大众产生共鸣的主题,以前就对宇宙、外星生物蛮好奇的,外太空应该还会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那面吧!像是最近发现的黑洞。我在想如果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那应该就是爱情吧!
故事的片段让人感觉很有共鸣,是和自身经验有关吗?
Netflix最近有一部片叫《爱x死x机器人》,我有分析为什么他们会选这个主题。这些主题都是和人有紧密联系的,爱与死这两件事是人类在一生之中一定会经历的阶段,它能很好地和人产生共鸣,有共鸣自然而然就产生阅读欲望,进而互相交流。这就是我一直以来想追求的目标,所以想试着写写看。另外一面,我分不清爱情、喜欢、厌恶……有的时候感受是极为复杂的,我会拒绝去理清,那是费力且耗时的,所以我透过写文章来思考,希望写作时能有新的体悟。
一直想问,为什么你的创作输出主要都是纸本呈现?
纸本的温度感永远都胜过数位这种直接又鲜艳的媒介,纸本的纤细也是目前数位媒介无法取代的。对我而言,纸本是最快速、最廉价的手法,能够大量复制自己的作品。如果作品只是放在网路上,反而被限制住,但如果能把它印出来,透过市集或书店来展售,即便没有卖出去,它也是被看见、被阅读的一种方式。
纸本的页面空间和翻阅体验容易合为一体,成为传达概念的载体,但终究是二维呈现,有没有想尝试使用其他媒介来呈现作品?
那大概是展览这个形式吧!在一个空间里,透过不同的想法去设计、摆设、布置氛围或使看展的人有另一种体验。简单来说就是从 2D 变到 3D 或 4D,4D 也包含像是香味、气味或触觉,把空间装饰后最终所呈现的面貌,那都会是我想要尝试的。
其实二维也能有无限想像,因为每个人背景和经验不同,感受也不一样,如果能在有限的媒介中创造多种感官也很不赖吧!
对的,没有错。
展览真的是不错的沉浸方式,至少能在短时间里进入到你的故事,感受和体验。
但这些或许比较适合集大成,需要一段累积之后再尝试。
比较适合面向大众,就像你说过不希望艺术、设计离生活太遥远。
是。
最近有没有什么不错推荐?
最近在网路上看到一个毛巾操的影片,就是拿一条毛巾,随时随地都可以做的体操,有兴趣可以上网找找看,对长期需要坐在电脑前面的各个行业,我想这是一个对身体很好的保养。
有够实用,等等找来看。
对了,之前幸运被邀请,年底我会在台南的Error22,一个叫做鼹鼠的空间,办个人展览。时间还没确定,只有确定免费的空间而已,哈哈哈。
服役到夏天结束吗?
服役到9月12日。我每天都幻想退伍的那天,现在都快忘记同梯的姓名了。……我会慢慢跟他们熟络起来啦~!
还有什么要分享的吗?
有,6月8日、9日的小志市集,我会在现场展售一些旧作和未曝光的作品。
非常期待!
谢谢!
一直以来,和平制品不断与自身的内心拉扯对抗。直到最近,我能感受到他努力与自己和解及沟通,用更巨大的能量和大众进行交流及对话。我很好奇以个人为单位的创作者究竟还有多大的可能性,但和平制品对于未来充满想像:“我未来的想像是,身边都是很有趣的人,可以互相产生连结跟互动,这样就会是一个蓬勃发展的小生态圈。每个人都自成一个世界,却也互相流通、影响。”
也许未来的某一天,真的会到达他心中所想的内心和平状态。
——采访后记,yuchenghsiao
我刚刚读完 “和平制品”(Paixpro)最新创作的短篇文字集《星际爱情故事》(Universe Love Story - The Last Date),这是由数个短篇小说组成的爱情故事,时空背景设定在宇宙,故事则围绕着人们的情感表露与互动展开。一个转身、一个口气、一个吻,这些日常片段都叙述得太过写实,以至于像是电影那般立体了起来。没有夸张,我已经两次被感动到哭了。
“和平制品”(Paixpro)诞生于2015年的暑假,由来自台湾的艺术家、设计师蔡贤臻一人主理、企划、设计与出版。他定期将漫画、设计、短篇小说、个人观察与感悟分享至 社交平台。 “一开始只是想说世界和平,很单纯。到今年才发现,其实‘和平’两个字对我来讲是指心理上的和平。每天做这些图、思考、写成文章,做这些事后,像是发泄完,我就可以达到一种‘今天好像又有做一些什么事情’的感觉。”
时间倒转至去年夏天的台北概念空间朋丁(pon ding),那是我第一次与和平制品真人见面。同作品给我的感觉相似,这是个诚恳又真诚的大男孩。他当时正在准备在此发表自己的硕士毕业展《1992八年》,并带着即将展出的作品向我介绍。
如果要用漫画的口吻来形容和平制品,大概就是一记有力的直拳吧!他的作品深受漫画影响,叙事性的掌握及比例构成都让人惊喜;同时,作品也兼具平面的理性气质,一时之间不知道如何定义他。大概就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吧!如他所说:“我很难定下来,看我画图的风格就知道,我没办法专注在某一种风格上。”
和平制品的作品大多围绕着“我”为主轴,向外延伸进行创作。从以个人为单位的自我探索,至家人间的情感冲撞,再到大范围的社会制度、自然环境、科技未来等,都是自身对这个世界发出求救信号,用作品传达这个世代的忧愁与不安。为了安抚这些自我的焦躁,和平製品不断重复着相同的习惯努力地前进,从中得到踏实与安定的状态,而这些过程与状态正一点一点揉捏成属于和平制品的形状。这些年,他也尝试将自己的意念落实成册,出版了《巨人王国 The Giant Kingdom》、《The Red Book Series - 走马看花》、《5400 PROJECT》等书籍。
和平制品作品的视觉风格总在发生变化,实际上,和平制品本人确实有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在就学期间,和平制品有机会在德国交换学习,这半年之中他经历了一次很大的思维改变。“我原本对自己的风格是什么很焦虑,有一天早上在画素描的时候,我突然发现绘画的风格是不必去追求的,只需要想着自己可以学习、可以使用多少风格就好。后来在德国,这个想法又被打破,德国的插画老师和我说,你不用去刻意追求风格,因为只要你一直画下去,风格自然而然会产生。”
“就像是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到现在,我不会特别强调自己的风格是什么,我只想追求更深入的内容。像是,我们这个世代关心的议题是什么,再从这个议题去切入,适合什么风格,我自己再去分析。”和平制品也将设计作为手段落实在社会议题上,如同志婚姻等,如同博伊斯所实践的艺术介入社会理念,艺术家的任务就是进行社会雕塑,每个个体都是这件雕塑里进行的一份子,需要共同参与构建社会的面貌。他努力用自己的语言与力量,影响与改变同世代的我们。
和平制品一直保持着自我要求的每日练习,除此之外,他也发起了更多人共同参与的设计练习项目,如“A Week A Poster”、“Weekly Article Illustration Project”。这些平面设计的练习计划意图让设计师在相对较短的一周时间内,去集中思考指定议题与呈现方式,完成后让参与者相互交流。项目到目前为止已经进行到第 24 周,因为和平制品服役的关系,暂时停摆中。
2016 年在一场活动中,和平制品发起了一项行为艺术《Not just an artist. 不只是一个艺术家》,他和参与者绘制彼此的肖像,过程中可以对话、沉默或任何自然反应。当天我们也画了彼此的肖像,我此前似乎没有近距离地观察过别人,而在这几分钟内,却不得不认真地看着眼前的人,并将他的眼睛、头发、细纹、斑点诚实地画下来。我大概能理解他做这件事的意图与目的,对于第一次见面的人来说,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沟通方式,但对他个人来说,从行为中得到上百幅自己在他人眼中的模样,又是一次自省进化的过程。
服役的这一年,和平制品在创作上稍微放缓了脚步,但依然照着自己的节奏进行着,除了持续在图像上进行实验与探索外,也更深度地投入在文字创作中。和平制品这些年的日常累积,已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语言体系及处理方式,我感觉到他更自由了。于是,出于好奇与关心,上周我简单地和他聊聊近况。
别的艺术:嗨!真真(蔡贤臻),服役生活如何?
和平制品(蔡贤臻):服役生活比我想的要难受一点,虽然上班时间固定,但业务内容非常无聊和繁琐,像机器人一样在做事情,让我很不耐烦。唯一庆幸的是,能和不同领域的役男相处,同事人都蛮好的,工作起来感觉没这么差。在这边的人,有的已经考上律师,有的人准备去当实习医生,有的人学设计、画油画,有数学系、化学系及国文系的,也有学大数据探勘,还有学习剧场表演的,这大概是我人生中很特别又难忘的经验吧!以后很难再有这样一起共同生活的机会了。
这一年的生活型态,有没有使心境上产生变化?
规律的生活让我觉得身体健康很重要,面对身体的疾病,我会变得挫折及失望,但还是要鼓起勇气去面对,毕竟身体是自己的,如果未来想继续创作及从事这个行业,规律的作息、运动和情绪的控管都很重要。
听起来工作上的任务蛮饱和的,你都是利用什么时间进行创作?
我负责的任务是盖印章,有时候案件量没这么多,就会有空闲时间,趁这个空挡,把一直准备在身边的白纸拿出来,一直画,通常我会把作品的核心概念或草图完成好,晚上下班后 7 点画到 10 点左右,但如果那天太累,我就什么事都不做,会去看个电影、影集或是书。每周五下班时,都会坐火车回老家台东。火车时间大概是两小时,我会在火车上想一下还有什么事要做或写写文章,大多是一些反省或纪录。
这种状况下,时间好碎片啊。
越碎片的时间越能拉长我的创作时间,每次偷空摸闲的时候就看一下,哪些部分还可以修改,哪边地方还可以增添一些没想到的东西,让作品更完整。
要不要聊聊《星际爱情故事》?
《星际爱情故事》围绕着宇宙、奇幻和爱情,这三大类都是比较能与大众产生共鸣的主题,以前就对宇宙、外星生物蛮好奇的,外太空应该还会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那面吧!像是最近发现的黑洞。我在想如果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那应该就是爱情吧!
故事的片段让人感觉很有共鸣,是和自身经验有关吗?
Netflix最近有一部片叫《爱x死x机器人》,我有分析为什么他们会选这个主题。这些主题都是和人有紧密联系的,爱与死这两件事是人类在一生之中一定会经历的阶段,它能很好地和人产生共鸣,有共鸣自然而然就产生阅读欲望,进而互相交流。这就是我一直以来想追求的目标,所以想试着写写看。另外一面,我分不清爱情、喜欢、厌恶……有的时候感受是极为复杂的,我会拒绝去理清,那是费力且耗时的,所以我透过写文章来思考,希望写作时能有新的体悟。
一直想问,为什么你的创作输出主要都是纸本呈现?
纸本的温度感永远都胜过数位这种直接又鲜艳的媒介,纸本的纤细也是目前数位媒介无法取代的。对我而言,纸本是最快速、最廉价的手法,能够大量复制自己的作品。如果作品只是放在网路上,反而被限制住,但如果能把它印出来,透过市集或书店来展售,即便没有卖出去,它也是被看见、被阅读的一种方式。
纸本的页面空间和翻阅体验容易合为一体,成为传达概念的载体,但终究是二维呈现,有没有想尝试使用其他媒介来呈现作品?
那大概是展览这个形式吧!在一个空间里,透过不同的想法去设计、摆设、布置氛围或使看展的人有另一种体验。简单来说就是从 2D 变到 3D 或 4D,4D 也包含像是香味、气味或触觉,把空间装饰后最终所呈现的面貌,那都会是我想要尝试的。
其实二维也能有无限想像,因为每个人背景和经验不同,感受也不一样,如果能在有限的媒介中创造多种感官也很不赖吧!
对的,没有错。
展览真的是不错的沉浸方式,至少能在短时间里进入到你的故事,感受和体验。
但这些或许比较适合集大成,需要一段累积之后再尝试。
比较适合面向大众,就像你说过不希望艺术、设计离生活太遥远。
是。
最近有没有什么不错推荐?
最近在网路上看到一个毛巾操的影片,就是拿一条毛巾,随时随地都可以做的体操,有兴趣可以上网找找看,对长期需要坐在电脑前面的各个行业,我想这是一个对身体很好的保养。
有够实用,等等找来看。
对了,之前幸运被邀请,年底我会在台南的Error22,一个叫做鼹鼠的空间,办个人展览。时间还没确定,只有确定免费的空间而已,哈哈哈。
服役到夏天结束吗?
服役到9月12日。我每天都幻想退伍的那天,现在都快忘记同梯的姓名了。……我会慢慢跟他们熟络起来啦~!
还有什么要分享的吗?
有,6月8日、9日的小志市集,我会在现场展售一些旧作和未曝光的作品。
非常期待!
谢谢!
一直以来,和平制品不断与自身的内心拉扯对抗。直到最近,我能感受到他努力与自己和解及沟通,用更巨大的能量和大众进行交流及对话。我很好奇以个人为单位的创作者究竟还有多大的可能性,但和平制品对于未来充满想像:“我未来的想像是,身边都是很有趣的人,可以互相产生连结跟互动,这样就会是一个蓬勃发展的小生态圈。每个人都自成一个世界,却也互相流通、影响。”
也许未来的某一天,真的会到达他心中所想的内心和平状态。
——采访后记,yuchenghs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