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艺术的另一种出路:在县城教美术
对于我这种学习人文社科类,尤其是艺术类的,如何让自己的才能养活自己,成了毕业后所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
我家的经济状况并不足以供我无忧无虑地学习艺术,小时候我也从来没有学过画画。高三那年,原本一直计划考警察学院的我,突然和家里说:我想选美术专业。周遭的人都认为我大概失智了。艺术类省统考的前一个月,在得不到任何支持的情况下,我打包了行李离开高中,只身前往了画室。就这样开始了我的艺术之旅。我爸妈当时对我失去了任何期许,他们做好了我一定会复读一年的心理准备。写到这我都觉得我的故事前景挺朋克的。幸运的是,最后我过了省统考,也拿到了一些院校艺术类单招的合格证。也是直到那时,我的家人才慢慢开始接受我选择艺术的这个决定。
从艺术白日梦到决定去支教
随着时间流逝,我仍然非常热爱艺术创作,但我的心态已不只是一开始的一腔热血了。在外面求学的这些年里,我常常会为自己选择了艺术,导致家里有了更多经济负担而产生罪恶感。我去各种餐厅打过工,做过画廊助理,教过儿童画画,当过英文辅导班老师,在吧台调过酒,也送过外卖。我总觉得赚钱供自己继续走在艺术这条路上能减轻我的罪恶感。即使现实生活让我频频受挫,我也从来没有想过转行,放弃艺术创作。相反我一直在思考怎么靠自己的能力去赚钱,让自己更加坦然地,踏实地地走在这条路上。
今年年初我因为疫情提前回国了,一边写毕业论文,一边在上海驻留做艺术项目。上海的高物价和高人才密度,在无形中给我一种压力。这份压力在不停瓦解我对大都市的所有美好幻想。——我把在大城市找到一份专业对口,合适的工作想得太简单了。
我计划着从事一份艺术相关的工作,再用这份工作所得的薪资去支撑自己的艺术事业。但我看到的现实世界是:美术馆和画廊常常只招聘实习生,而实习生实际上就是负责打杂的,一天可以领到50块钱的酬劳和几个月后的一张实习证明。这意味着我要倒贴每个月的房租和日常开销去得到一张实习证明,然后继续漂泊着。
我也尝试了两份摄影助理的工作——摄影助理本质上就是“高级”的搬砖工人,只不过搬的不是砖是器材。每天不固定的工作时间,单休,一个月到手五千,还会因为体能上不及男生而被嫌弃,与此同时我的想法和创意根本无法在工作中被体现。也许你会觉得我太挑剔了,但这样的工作的确只能解决我的温饱问题,并不能让我看到任何就业前景和希望。
我每天紧盯着各种艺术类招聘信息,就这样很快到了八月,我硕士毕业了,驻留项目结束了,可我依旧没有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面对自己的身份突然从学生转变为一个无业游民时,我也彻彻底底地开始迷茫了。我开始感到自己一无是处。
我想要一直从事艺术事业,我想做个艺术家——以前我称之为梦想。现在我称之为白日梦。
实在是难以继续入不敷出的生活,八月下旬我回家了。不知道何去何从,于是在床上躺了半个月。躺平的这段时间里,我的不安感逐天增加。我开始分析自身的状况和现有的能力:找不到合适的艺术相关的工作,从事服务行业并不能发挥我所学专业的价值。那我可以干嘛?此时,脑子里冒出来了一个想法:我为何不主动选择一个需要我的地方?去支教!
正巧,那天晚上我接到了朋友的电话问我近况。她之前去我所在的大学交换,我们就此结缘成了很好的朋友。我说:“我想去支教。”她立马问道:“你要不要考虑一下来我们县?我们县的学校需要你这方面的人才。”她和我介绍了一番她家乡的风貌后我脑中已经开始幻想在那生活的场景了。可陕西距离浙江那么远,我真的想清楚要去那里支教了吗?我走出房间望向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爸妈并试探性地问道:“我想去陕西支教,你们觉得行吗?”
自从高三突然决定要学艺术这件事后,我爸妈已经意识到我是一个做了决定九头牛都拉不回,不达目标不放弃的人。当他们听到我想去支教的想法时,非常淡然地说道:“你自己想好就好。”
于是在我朋友的引荐下,我把简历发送给了学校的领导。不久,我收到了录用通知,收到通知的那一天,我买了三天后启程的机票,并开始收拾行李。这不知道是我第几次收拾行李,出发去远方了。考虑到行李限额,我只整理了一些冬天的衣物和生活必需品,以及对我来说最重要的——相机。我期待自己通过相机记录新生活,期待我在新的环境里创作出新作品。
九月四号我落地陕西后,陆续告知了身边几位朋友我要在陕西支教了。他们中的大多数第一反应都是震惊:“什么?你怎么跑去那么远的地方?”紧接着开始表达对我的敬佩和鼓励,叮嘱我要注意安全。当然也有朋友的回应是:“你可想清楚了,换我我可做不了支教。在城市找份专业相关的实习或工作,那不比支教对你今后的事业更有帮助?”
是的,我想清楚了。与其在不安中浪费时间,不如做一些能发挥我个人价值的事。
属于陕南小县城的温暖
我所支教的小学位于陕南,在一个常住人口只有 8000 人,森林覆盖率高达 90%,四面环山的小县城。这里的人们凭借着生态优势,开展乡村文化旅游,于 2017 年整县脱贫摘帽。学校位于县城中心,所以它并不是大家普遍印象中那些需要支教的偏远地区的样貌。尽管如此,每个班上仍然有家庭条件比较艰难的孩子,学校会定期组织家访和扶贫的活动,给这些孩子送去一些温暖。
傍晚的县城
县城依山傍水,街道十分整洁。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里不仅有奶茶、蛋糕、炸鸡店,按摩店,化妆品店等一系列满足日常需求的商店,还有可以扫码使用的自行车,电动车,可以日租的小型汽车。最让我惊讶的是,这个县城有送外卖的服务!当然,并不是饿了么、美团这些大众所熟知的外卖平台,他们开发了一个属于这个县城特有的平台叫:社圈儿。这里一共有两名骑手,面对大约一小时内能徒步走完的县城中心,我和我朋友经常开玩笑说我们可以加入骑手的行列,徒步送外卖。
我住在学校一间用教室改造的宿舍里。房间里除了两张刷了红漆的老式木头桌子以外,只有一张由两条条凳架着一块木板所组成的床。我给自己下达了第一个任务:改造房间。我去超市购买了被子,脸盆,各类清洁剂等物品,并在一周后,陆续等到了我网购的桌布,落地衣架,电锅,热水壶,台灯等一系列日用品。同时我还买了一个带轮子的巨型塑料收纳箱——用以解决我的洗澡问题。
在此解释一下我的洗澡步骤:首先去公共厕所打水,烧水,再把热水倒入水桶中,紧接着站到收纳箱里,用勺子舀水,便可以开始洗澡了。享用结束后把箱子推去厕所,将水倒掉。以上过程我每天都会历经一遍,从一开始洗澡耗时一个半小时,到如今,我已熟练掌握洗澡技术,只需要四十分钟。值得一提的是,学校今年安装了暖气片。我对我现在的温馨小窝感到非常满意。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当地人,我觉得是温暖。到达县城的第一天,朋友的爸爸就早早在车站外等着迎接我。我也仍然记得我去超市买生活必需品的那一天,外面下着雨,超市的收银员问我:“你是新来的老师吗?” 我说:“是的。”她说:“我帮你把东西一起提到学校吧,你一个人下雨天不好拿。” 我还没来及说谢谢,她就拎起两大包向超市外走去了。除此之外,这里的长辈,老师,朋友们都待我非常好。有些长辈知道我爱吃饺子,只要家里包了饺子,他们就会邀请我去家里吃饭;中秋节的时候,朋友的爸妈来我宿舍给我送洗干净的被单,水果和月饼;刚入冬的时候校方怕我着凉,给我送来了被子。这样暖心的事情还有好多好多。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当地人的生活,我觉得是惬意。这个县城流行着一种散步文化。傍晚吃完晚餐后,很多人会不约而同地出门沿着河流散步,包括年轻人。这时候你还会看到将近百来个阿姨在桥边的广场上整齐地跳着广场舞,大爷们怡然自得地在门前下着象棋,杂货铺总会传来老板吹管乐的声音。因为县小,走在路上遇到学生那是不可避免的,你也总能看到学生们在街头巷尾撒欢,突然在远处站住,大声地对你说:“老师好!”
杂货铺吹管乐的老板
据我的观察,这样的惬意是有缘由的。这里绝大多数当地人的生活特点是:安稳。虽然这里常住人口只有 8000 多人,但就职于事业单位的人数多达 2000 多人。留在县城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是很多人心目中最好的人生规划——不过,这也许也是全中国范围内很多家庭认为的好出路。他们不是没有条件去向县城以外的地方,而是他们似乎排斥了留在县城以外的其他可能性。去西安就已经是离家太远了。
我的到来无疑是一种“文化碰撞”——今年是我在外漂泊的第七年。这里的人觉得我的经历很丰富的同时,更多的是不解。他们不能理解我的家庭怎么会允许我去那么远的地方求学,也不能理解我为什么不在自己的城市中工作,却跑来遥远的陕西支教。也有的人敬佩和羡慕我的经历,觉得我的生活很精彩,而自己在县城过得一成不变,了无生趣。也有同龄人向我提及了自己想要去西安或者更远的地方闯闯,却被父母极力反对,或者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勇气踏出去。
我不觉得哪种生活一定是正确的,更好的。但我时常想,我是不是可以用我的身体力行,让他们看到生活也许能有更多其他的可能性。
又是被学生的可爱言行打败的一天
也许你们会好奇我支教的学校环境如何。学校有一个两百米的小操场和三栋楼,分别是教师办公楼,教学楼,综合楼。因为每栋楼只有四层,所以五六年级的学生教室被分布到了综合楼里,除此之外综合楼里还有两间新的美术教室和一间新的音乐教室。学校非常注重孩子在音体美方面的发展,除了开展相对应的兴趣班以外,还专门将校园内其中一间大教室改造成了学生美术作品陈列室。
在国家和社会的帮助下,这所学校有着崭新的硬件设备,并不是大家普遍了解到的偏僻山区学校的模样。不过这已经是这里最好的学校了,往下的乡镇小学条件就远不及此。尽管硬件设备跟上了,学校软件上例如师资力量还是非常匮乏的。这里的老师除了上主课外还需要额外去带美术,科学,环境,音乐等其余副课,并且还要处理学校行政上大大小小的事宜。我经常看到学校的一些老师放了学依旧在办公室加班加点,甚至没时间照顾自己的孩子。
我一周任教十堂课,任教范围是一、二年级美术,以及三、四年级由各班对美术有兴趣的学生组成的一个兴趣班。除此之外,我担任了校园活动的摄影师,以及校园文化的建设者,例如给学校的墙壁画成语故事。
除我以外,每年都会有从江苏过来帮扶的支教老师。我们一致的感受就是:这里的孩子很有礼貌。他们看到老师不仅说老师好,甚至会停下脚步向你敬礼。当你解答了他们的问题,教了他们新的知识点后,他们会说谢谢,甚至向你鞠躬。
我还记得两个月前我给孩子们上第一节课时他们看我的眼神:好奇的,迟疑的,期待的,也是陌生的。而现在我像是他们的大朋友了。每次我走进教室他们就会欢呼雀跃,开心地高喊着是美术课!一群孩子围着我七嘴八舌地分享他们的日常。
当我站在走廊上,一年级的小朋友会冲过来紧紧抱着我:“老师我想你了,我感觉我好久好久没见到你了。”
我:“今天早上给你们拍照的时候不是才见面嘛!”
学生:“我昨天也见到你了,但那已经过去好久了。”
操场,以及学生给我的爱心
上个月的某一天,山里降温,我捂着一杯热水站在教室外等上课铃打响,学生走过来抱着我说:“老师,你像姐姐,不像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大概比我手上的热水更让我觉得温暖吧。我想到第一次走进二年级一班的教室时,全班不约而同,齐声高喊道:“姐姐好!”。一年级的小朋友有时候会突然在课堂向我提问:“老师你高中毕业了吗?”还有五年级的学生,我虽然没有教过他们,但他们对新老师多少是好奇的。有一次他们在我画墙画的时候跑来问我:“老师,你是新来的对吗?你有 19 岁了吗?你看着就是单身吧!”我常常感慨到:又是被学生的可爱言行打败的一天。
刚开始任教的时候,我发现这儿的孩子画画非常小心翼翼。他们甚至不敢把主体物画大了,画面上的人物总是小小的,有的孩子每画三分钟就问我一次:画得对吗?可以用这个颜色吗?他们的确是有礼貌的,懂事的好孩子。但正是他们这样乖巧的性格导致他们很怕画错。可是美术又有什么绝对的对与错,美与丑呢?当你让他们发挥想象力,自由创作的时候,他们开始不知所措,无从下笔。因为他们习惯了老师告诉他们所有的要求和内容,可是十岁的孩子不该是最天马行空的时候吗?
在第一堂课上,我让他们体验了一个有趣的小练习——用不看画纸,只看模特,且线条不能断的方式画画。无疑这样的画法画面上会出现一个奇奇怪怪的人物。我走下讲台去看他们的画面,他们立马下意识地用手把画挡住了,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画丑了,画错了,不该被老师看到,否则会被批评。但相反的,我不仅没有否定他们的画面,还鼓励他们画得很好,我告诉他们我也体验过这个练习,我画得比他们丑得多的多了!
之后的课上我努力调动他们的想象力和对美术的兴趣。我介绍了梵高,让他们赏析了不同艺术家不同风格的自画像,让他们探索自己,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画自己。我讲解了毕加索的立体派,让他们试着从不同角度拆解一个简单的物品再把物品重新组合在一个画面上,也让他们用同样的方式去改造自己的自画像。
画面是蓝色的学生
学生总是迟疑地问我真的可以这样吗?而我总是肯定地告诉他们:没错,一个脑袋上允许有正面也有侧面的眼睛,下巴可以歪的,鼻子可以超级大,手臂可以从背后长出来,耳朵可以是不规则的。我向他们介绍了“蓝色时期”,有时候我问我的学生为什么都用蓝色,他会说:“因为我今天心情不好。”班上有个男孩每次课堂都表现得如坐针毡,他一笔都不想画。在我和他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并不是自愿参与美术兴趣课的,是他妈妈让他来的。但现在他已经能投入地坐在座位上连画两节课了。
“还讨厌画画吗?”
“不讨厌。”
“是不是其实挺好玩儿的?”
他害羞地点点头。
学生作品
边走边看的状态会很长
我时常在思考,任教一学期后我就离开了。我是不是在给这里的孩子画一个梦的泡泡,让他们喜欢上美术,可实际的客观条件并不允许他们一直受到艺术的培养,或把艺术作为人生的出路。但转而一想,他们还那么小,未来还有很多知识等着他们去学,还有很多故事等着他们去经历,他们的人生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我只是在他们漫长的人生中多提供了一个可能性。何况的的确确很多孩子已经爱上了美术,他们想学,他们需要有一个老师,哪怕我是短暂出现的,也好过从未出现过。
小学的时候我太喜欢画画了,我让我爸给我报画画班,但报名费要 1000 块。1000 块对我家那时候的状况而言是一笔巨款。因此我的请求总是换来我爸决绝的拒绝。十几年后的今天我还是走在了艺术这条路上。举我的例子是想说生活就是现实的,这些孩子迟早要在自己的人生十字路口上做出自己的抉择。
那支教是一件自我感动的事吗?我不觉得。我也从来不觉得我有多么的伟大无私。相反,我觉得我是自私的。支教给了我让生活继续向前推动的力量。原本的我被迷茫,焦虑所充斥着,而现在在和孩子们的相处中,我获得了新的生命能量,糟糕的状态正在好转,负面的情绪正在被驱逐。
很多人问我支教结束后要干嘛? 说实话我没有一个确定的方向。我想我今后会有很长的一段人生处在边走边看的状态,一个一直在摸索的状态。我想过继续读书,考博;想过申请更多的艺术驻留项目;想过去更远的地方当志愿者;想过打工换宿旅行;想过当个咖啡师用业余时间来创作等等。
也许你觉得我想法太多了,但我并不是在异想天开,我的每一个想法都具有一定的可实施性。这些想法于我而言没有哪一个最优,哪一个最差,因为我一直相信不论怎样的生活体验都是累积,都能帮助我在人生迷茫阶段建立到达下一个目的地的契机。就像如果我大学选择留在境内,就不会遇到我朋友,也不会来到这个县城教书。有些契机是在不知不觉中被慢慢种下的。
如果对支教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微博中华支教与助学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