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废物回收中心
太卷了。卷不动了。
正当我感叹竞争激烈,世道艰辛的时候,突然看到朋友圈出现一条甩手视频,并不是像快手视频一样带有很强的表演痕迹为了引人发笑而甩手,而是平和地、真挚地用单手,以臂长为半径画圆,不徐不疾,表情坚定。看到时我一下子恍惚了,觉得自己电脑上的 ppt 和 excel 甚至不如甩手来的有劲。
视频的标题叫《废物派艺术家用 21 天养成好习惯 —— 坚持就是胜利》,计划在 21 天内每天甩手 300 下,以培养好习惯,磨炼意志力。我鬼使神差完整看完时长 3 分多的甩手视频,下拉屏幕,发现这个行为艺术来源于一个古早成功学小故事:苏格拉底要求学生每天甩手,而唯一坚持下来是日后成为伟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我顿时悟了,做 ppt 其实和甩手并没区别,都被灌输了 “只要坚持一件小事,未来就能变得伟大” 的想法,可事实上柏拉图的伟大和甩手并有没关系。而我并不在工作,只是在甩手,所以我是废物派艺术家的一员。
我顺腾摸瓜找到了这些“废物”的团体 —— 两所不同大学的废物回收中心,这篇文章讲他们的故事。
废物的三个进化阶段
“废物” 的字面意义是无用之人。高考 600 分的佼佼者如今以 “废物” 自嘲,这听起来就不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故事,其中可能暗含着痛苦、失望、焦虑、沮丧等难以言说的情绪。马蚁把废物理解成一种特质,譬如内向、压抑、沉默等。这些特质的成因可能是成绩、社交、家庭或各种杂七杂八的小事累积,它们不妨碍培养一位能在高考如鱼得水 的“做题家” ,但在需要同时兼顾成绩、社团、实习等事情的大学里却格外显眼。
创办 A 校老废物乐园的马蚁有一套 “废物理论” ,一个完整的废物通常会经历三个阶段:被动废物、主动废物、量子废物。
“我可真是个废物啊。” —— 被动废物
被动废物刚刚经受来自成绩、事业等同辈压力的 360 度重锤,还没来得及思考迈左脚还是右脚能走出低谷之时,索性在低谷歇歇,或者因青春期叛逆而报复性“耍废”。抬眼一看,周围即使非常优秀的人也蜷缩在斗兽场的一角,对场地中央的内卷战争充满绝望,自己能做什么呢?只能更绝望。
主动废物渐渐看淡了,把一句 “我就烂” 挂在嘴边,将 “只要你成为一个废物,就没人能利用你” meme 置顶在表情包首位,逐渐习惯把阴阳怪气的矛头对准遥不可及的 “强者” 也对准自己,理直气壮地与滚滚向前的内卷大军背道而驰。
“我是废物,勿扰。” —— 量子废物
量子废物不只是看淡了,也看穿了内卷,放弃削尖脑袋在 “人上人” 序列里挣扎,消磨创造力和生命活力。他们可以让自己像薛定谔的大黑猫一样在 “有用” 和 “无用” 之间自由游走。他们不否定自己 “废物” 的身份,但又能在一个可能没法足额缴纳五险一金的领域展现和 “废物” 形象完全不符的行动力和韧劲。他们用“废物”的身份为自己圈出一块乐土。
成为量子废物没那么容易。很多废物在前两个阶段左右横跳,间歇性万念俱灰,稍微尝到甜头又踌躇满志。尤其是在看到期末成绩或银行卡余额的瞬间,在糊弄学小组学到的所有技巧在直面自己的瞬间失效,痛定思痛立下 flag 要天天向上,又陷入被大佬光环压制无力翻身的循环。
不是每个废物都能占全天时地利人和,经历人生的大起大落后大彻大悟,磕满 108 个响头走完废物之路。大学废物回收中心希望能让废物之路少点崎岖,收治刚刚心碎的新手废物,也是一个老废物的极乐园。
小白:“您甭费心,我就是一傻波依”
小白高考差一分 600 ,但退学的时候 GPA 成绩只有 2 点多,是标准的 “高校废物” ,也是 N 校废物回收中心的创始人。
GPA 是大学里话语权的硬通货。毕竟朋友圈里一眼望去,3.7 才是正常水准,3.5 的都说是发挥失常,3.2 的痛哭流涕,低于 3 的一般不会在朋友圈广而告之,消失在对于“优秀” 鼓吹声里。小白形容这种养蛊式的培养像是炼丹炉,炼出一两颗好丹之后,包含他自己在内被剩下的人都成了药渣,风一吹就散了。
衡水式高中给小白留下了 “做题” 的惯性,直到经历人生第一次挂科,挂了两门。小白说其实知道自己会挂,毕竟课听不懂,但身边的人都说很简单,所以还是感觉很 “那个” 。接下来的半个学期,时间像是凭空消失了,小白不写作业、不去考试、不看电影、不打游戏、也不看书,脑海里搜光刮净也想不起来这段时间里任何一件具象的事情。唯二的活动是上课和喝酒,但坐进教室也只是放空,装作在听课的样子。
这段空白像是大招前的冷却期。后来小白因为喜欢电影,选了一门热热闹闹的电影选修课。这让小白找回了一点活力,觉得自己虽然在成绩上毫无盼头,但至少要做点事,出了学校不至于饿死。小白同时干了两件让他成为校内 “废物红人” 的大事 —— 成为一家酒吧的运营者,发布一篇《大学废物生存指南》。
《指南》实际是一篇征稿,邀请全校GPA 3.2 以下的朋友分享经验,希望能帮助无所适从的人在这所学校里熬下去,别崩溃,发在小白的公众号 “3T公司 N 校分部” 上,也吸引了一众废物抱团取暖。这个名字来源于小白最爱的电影《顽主》,三个 T (替)的意思分别是:替人排忧、替人解难、替人受过。小白反复看了这部电影很多次,能背下来大部分经典台词,希望自己能继承 3T 的吊儿郎当的气质和让世界充满爱的使命。
“您甭费心,我就是一傻波依” 这句《顽主》里葛优的台词一度成为了小白的口头禅。电影里的大反派,著名 “德育教授” 赵老师请 3T 的三位员工吃饭时,满面油光地客套 “你们都是很有前途的、很可爱的年轻人” 时,葛优饰演的杨重在埋头嘴里扒拉粉丝的间隙,抬头说了“傻波依”这句台词。
因为对这部电影爱得深沉,小白在自己的小酒吧里策划了一次《顽主》放映。当晚,稀稀拉拉十几个人到了酒吧,却发现大门被房东卡上了一把巨大的新锁,这也是这场放映和这个悲催酒吧的最终命运 —— 经营不善,就地遣散。大学门口酒吧的经营情况直接反应了该校学生的活力,在 N 校没什么活动氛围的影响下,酒吧常年入不敷出,房租也总交不齐。酒吧最后索性成了小白一众损友的客厅,顾客自己从窗框边缘摸出钥匙,自己拿酒记账,自己洗杯子顺便咒骂两句甩手掌柜,再规规矩矩扫码付款,锁门。但这次,谁都没能再打开酒吧的新锁。
3T公众号的建立和废物征稿也没那么顺利,小白把身边的废物朋友都剥削了一遍后陷入了稿荒,征稿之初在学校里搅起的浑水也逐渐平息,公司最终在小白要退学的那一刻彻底沉默。虽然这些一拍脑子搞的事看起来没能对这所学校里的任何其他 “废物” 造成实质性的影响,但至少让小白走出完全空白的日子,觉得自己有劲了,不用死磕。小白说自己心里有个纯粹的理想国,也因此显得现实过于苦涩,不值得为之拼命。但总得活着,在凑合过的下去的前提下,要做自己想做的事。
退学后的小白重新申请了国外的电影本科,顺利入学。
“的确有很多人没能挺过去,所以我还挺不好意思的。”
马蚁:“我也不怕自己沉沦。”
距离 N 校几十公里的 A 校,同样挣扎的马蚁看到小白的征稿后心动了,想把身边的废物们组织起来,一起干票大的。最初马蚁并不确定这事能不能成,但知乎上一篇《为什么在 A 校身边的人总有隐隐的绝望》在朋友圈刷屏了两天后,马蚁觉得可以开始了,组建了 A 校老废物乐园。
《隐隐的绝望》里描述了一副优胜劣汰的大学图景:最优秀的小部分人占用大部分资源,在升学、实习、科研等道路畅通无阻。而成绩稍稍逊色的学生变成“弃子”,被彻底边缘化,找不到自己的容身之所。喜欢诗歌和哲学的马蚁和主修的经济学八字不合,成为 “弃子” 一员,走上废物之路。
老废物乐园最初采用了互助会经验分享的方式交流,和小白一样。马蚁曾经也是豆瓣 985 废物小组的某个微信群管理员,每天花一两个小时在群里聊天,互相倾诉作为 “废物” 收到的压迫和排挤。马蚁觉得单纯的分享本身自带疗愈功能,被排挤的人们抱团取暖,相互认可并共情,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除此之外马蚁和他的朋友们以也行为艺术的方式全方位为废物服务。马蚁的经历与小白很相似,学了自己完全不感兴趣的专业后崩溃抑郁,因亲密关系的补救重获行动力。为了帮助更多有相似经历的潜在废物,马蚁以 “义务废物救生员” 的身份蹲守在学校泳池旁的救生椅上,守株待 “废” 。在马蚁看来,行为艺术是一种更直击的传达方式,其中存在一种“肉搏”的状态,可以不借助媒介,面对面手握手,用身体直面他人的存在。当天接受救助的共有 7 位废物,马蚁在公众号上写:“这不仅是治愈,也可能是改变的开始。”
废物成绩单是目前废物小组发起的影响力最大的活动。马车坦言之前有为了艺术而艺术的创作动机,但通过实践发现,废物艺术至少要够废才能引起共鸣,如果理解艺术都成为优越感的来源,那 “废物” 和 “艺术” 就永远无法自洽。小组将的创作形式命名为 “应试艺术”。甩手项目同样也遵循这一理念,用最直接的方式讽刺了 “21天养成好成绩” 等于坚持相关的鸡汤。这些项目是小组内成员集思广益完成的,马蚁有时只作为参与者出现。甩手视频里的马蚁明显信念感不足,在笑场的边缘左右横跳。
如今马蚁已经毕业,在一家大小周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经理,也还在参与筹备废物艺术活动。文中出现过的所有废物伙伴们都表达过类似的观点:“ 996 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的” ,但马蚁觉得这可能是目前最优的选择。我问马蚁,996 是否会让你觉得不自洽,毕竟这正是废物艺术想反对的体制和规则。马蚁说:“产品经理是我能力范围内的工种里钱最多的。我不期望自己保持完美姿态,允许自己人生中有这么一段时间积累一些更现实的经验和技能。我也不怕自己沉沦,每天有空都会自我提醒,自我教育。”
如今马蚁已经毕业,在一家大小周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经理,也还在参与筹备废物艺术活动。文中出现过的所有废物伙伴们都表达过类似的观点:“ 996 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的” ,但马蚁觉得这可能是目前最优的选择。我问马蚁,996 是否会让你觉得不自洽,毕竟这正是废物艺术想反对的体制和规则。马蚁说:“产品经理是我能力范围内的工种里钱最多的。我不期望自己保持完美姿态,允许自己人生中有这么一段时间积累一些更现实的经验和技能。我也不怕自己沉沦,每天有空都会自我提醒,自我教育。”
对比一直奋斗,做废物好像是个更舒适、更简单的选择。但回头想想,这些 “废物宣言” 好像从没走出过朋友圈,天一亮就消失在早高峰的地铁上。已经在废物之路留下脚印的人也付出了应有的决心和代价。
// 设计:冬甩
// 编辑:Rachel
太卷了。卷不动了。
正当我感叹竞争激烈,世道艰辛的时候,突然看到朋友圈出现一条甩手视频,并不是像快手视频一样带有很强的表演痕迹为了引人发笑而甩手,而是平和地、真挚地用单手,以臂长为半径画圆,不徐不疾,表情坚定。看到时我一下子恍惚了,觉得自己电脑上的 ppt 和 excel 甚至不如甩手来的有劲。
视频的标题叫《废物派艺术家用 21 天养成好习惯 —— 坚持就是胜利》,计划在 21 天内每天甩手 300 下,以培养好习惯,磨炼意志力。我鬼使神差完整看完时长 3 分多的甩手视频,下拉屏幕,发现这个行为艺术来源于一个古早成功学小故事:苏格拉底要求学生每天甩手,而唯一坚持下来是日后成为伟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我顿时悟了,做 ppt 其实和甩手并没区别,都被灌输了 “只要坚持一件小事,未来就能变得伟大” 的想法,可事实上柏拉图的伟大和甩手并有没关系。而我并不在工作,只是在甩手,所以我是废物派艺术家的一员。
我顺腾摸瓜找到了这些“废物”的团体 —— 两所不同大学的废物回收中心,这篇文章讲他们的故事。
废物的三个进化阶段
“废物” 的字面意义是无用之人。高考 600 分的佼佼者如今以 “废物” 自嘲,这听起来就不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故事,其中可能暗含着痛苦、失望、焦虑、沮丧等难以言说的情绪。马蚁把废物理解成一种特质,譬如内向、压抑、沉默等。这些特质的成因可能是成绩、社交、家庭或各种杂七杂八的小事累积,它们不妨碍培养一位能在高考如鱼得水 的“做题家” ,但在需要同时兼顾成绩、社团、实习等事情的大学里却格外显眼。
创办 A 校老废物乐园的马蚁有一套 “废物理论” ,一个完整的废物通常会经历三个阶段:被动废物、主动废物、量子废物。
“我可真是个废物啊。” —— 被动废物
被动废物刚刚经受来自成绩、事业等同辈压力的 360 度重锤,还没来得及思考迈左脚还是右脚能走出低谷之时,索性在低谷歇歇,或者因青春期叛逆而报复性“耍废”。抬眼一看,周围即使非常优秀的人也蜷缩在斗兽场的一角,对场地中央的内卷战争充满绝望,自己能做什么呢?只能更绝望。
主动废物渐渐看淡了,把一句 “我就烂” 挂在嘴边,将 “只要你成为一个废物,就没人能利用你” meme 置顶在表情包首位,逐渐习惯把阴阳怪气的矛头对准遥不可及的 “强者” 也对准自己,理直气壮地与滚滚向前的内卷大军背道而驰。
“我是废物,勿扰。” —— 量子废物
量子废物不只是看淡了,也看穿了内卷,放弃削尖脑袋在 “人上人” 序列里挣扎,消磨创造力和生命活力。他们可以让自己像薛定谔的大黑猫一样在 “有用” 和 “无用” 之间自由游走。他们不否定自己 “废物” 的身份,但又能在一个可能没法足额缴纳五险一金的领域展现和 “废物” 形象完全不符的行动力和韧劲。他们用“废物”的身份为自己圈出一块乐土。
成为量子废物没那么容易。很多废物在前两个阶段左右横跳,间歇性万念俱灰,稍微尝到甜头又踌躇满志。尤其是在看到期末成绩或银行卡余额的瞬间,在糊弄学小组学到的所有技巧在直面自己的瞬间失效,痛定思痛立下 flag 要天天向上,又陷入被大佬光环压制无力翻身的循环。
不是每个废物都能占全天时地利人和,经历人生的大起大落后大彻大悟,磕满 108 个响头走完废物之路。大学废物回收中心希望能让废物之路少点崎岖,收治刚刚心碎的新手废物,也是一个老废物的极乐园。
小白:“您甭费心,我就是一傻波依”
小白高考差一分 600 ,但退学的时候 GPA 成绩只有 2 点多,是标准的 “高校废物” ,也是 N 校废物回收中心的创始人。
GPA 是大学里话语权的硬通货。毕竟朋友圈里一眼望去,3.7 才是正常水准,3.5 的都说是发挥失常,3.2 的痛哭流涕,低于 3 的一般不会在朋友圈广而告之,消失在对于“优秀” 鼓吹声里。小白形容这种养蛊式的培养像是炼丹炉,炼出一两颗好丹之后,包含他自己在内被剩下的人都成了药渣,风一吹就散了。
衡水式高中给小白留下了 “做题” 的惯性,直到经历人生第一次挂科,挂了两门。小白说其实知道自己会挂,毕竟课听不懂,但身边的人都说很简单,所以还是感觉很 “那个” 。接下来的半个学期,时间像是凭空消失了,小白不写作业、不去考试、不看电影、不打游戏、也不看书,脑海里搜光刮净也想不起来这段时间里任何一件具象的事情。唯二的活动是上课和喝酒,但坐进教室也只是放空,装作在听课的样子。
这段空白像是大招前的冷却期。后来小白因为喜欢电影,选了一门热热闹闹的电影选修课。这让小白找回了一点活力,觉得自己虽然在成绩上毫无盼头,但至少要做点事,出了学校不至于饿死。小白同时干了两件让他成为校内 “废物红人” 的大事 —— 成为一家酒吧的运营者,发布一篇《大学废物生存指南》。
《指南》实际是一篇征稿,邀请全校GPA 3.2 以下的朋友分享经验,希望能帮助无所适从的人在这所学校里熬下去,别崩溃,发在小白的公众号 “3T公司 N 校分部” 上,也吸引了一众废物抱团取暖。这个名字来源于小白最爱的电影《顽主》,三个 T (替)的意思分别是:替人排忧、替人解难、替人受过。小白反复看了这部电影很多次,能背下来大部分经典台词,希望自己能继承 3T 的吊儿郎当的气质和让世界充满爱的使命。
“您甭费心,我就是一傻波依” 这句《顽主》里葛优的台词一度成为了小白的口头禅。电影里的大反派,著名 “德育教授” 赵老师请 3T 的三位员工吃饭时,满面油光地客套 “你们都是很有前途的、很可爱的年轻人” 时,葛优饰演的杨重在埋头嘴里扒拉粉丝的间隙,抬头说了“傻波依”这句台词。
因为对这部电影爱得深沉,小白在自己的小酒吧里策划了一次《顽主》放映。当晚,稀稀拉拉十几个人到了酒吧,却发现大门被房东卡上了一把巨大的新锁,这也是这场放映和这个悲催酒吧的最终命运 —— 经营不善,就地遣散。大学门口酒吧的经营情况直接反应了该校学生的活力,在 N 校没什么活动氛围的影响下,酒吧常年入不敷出,房租也总交不齐。酒吧最后索性成了小白一众损友的客厅,顾客自己从窗框边缘摸出钥匙,自己拿酒记账,自己洗杯子顺便咒骂两句甩手掌柜,再规规矩矩扫码付款,锁门。但这次,谁都没能再打开酒吧的新锁。
3T公众号的建立和废物征稿也没那么顺利,小白把身边的废物朋友都剥削了一遍后陷入了稿荒,征稿之初在学校里搅起的浑水也逐渐平息,公司最终在小白要退学的那一刻彻底沉默。虽然这些一拍脑子搞的事看起来没能对这所学校里的任何其他 “废物” 造成实质性的影响,但至少让小白走出完全空白的日子,觉得自己有劲了,不用死磕。小白说自己心里有个纯粹的理想国,也因此显得现实过于苦涩,不值得为之拼命。但总得活着,在凑合过的下去的前提下,要做自己想做的事。
退学后的小白重新申请了国外的电影本科,顺利入学。
“的确有很多人没能挺过去,所以我还挺不好意思的。”
马蚁:“我也不怕自己沉沦。”
距离 N 校几十公里的 A 校,同样挣扎的马蚁看到小白的征稿后心动了,想把身边的废物们组织起来,一起干票大的。最初马蚁并不确定这事能不能成,但知乎上一篇《为什么在 A 校身边的人总有隐隐的绝望》在朋友圈刷屏了两天后,马蚁觉得可以开始了,组建了 A 校老废物乐园。
《隐隐的绝望》里描述了一副优胜劣汰的大学图景:最优秀的小部分人占用大部分资源,在升学、实习、科研等道路畅通无阻。而成绩稍稍逊色的学生变成“弃子”,被彻底边缘化,找不到自己的容身之所。喜欢诗歌和哲学的马蚁和主修的经济学八字不合,成为 “弃子” 一员,走上废物之路。
老废物乐园最初采用了互助会经验分享的方式交流,和小白一样。马蚁曾经也是豆瓣 985 废物小组的某个微信群管理员,每天花一两个小时在群里聊天,互相倾诉作为 “废物” 收到的压迫和排挤。马蚁觉得单纯的分享本身自带疗愈功能,被排挤的人们抱团取暖,相互认可并共情,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除此之外马蚁和他的朋友们以也行为艺术的方式全方位为废物服务。马蚁的经历与小白很相似,学了自己完全不感兴趣的专业后崩溃抑郁,因亲密关系的补救重获行动力。为了帮助更多有相似经历的潜在废物,马蚁以 “义务废物救生员” 的身份蹲守在学校泳池旁的救生椅上,守株待 “废” 。在马蚁看来,行为艺术是一种更直击的传达方式,其中存在一种“肉搏”的状态,可以不借助媒介,面对面手握手,用身体直面他人的存在。当天接受救助的共有 7 位废物,马蚁在公众号上写:“这不仅是治愈,也可能是改变的开始。”
废物成绩单是目前废物小组发起的影响力最大的活动。马车坦言之前有为了艺术而艺术的创作动机,但通过实践发现,废物艺术至少要够废才能引起共鸣,如果理解艺术都成为优越感的来源,那 “废物” 和 “艺术” 就永远无法自洽。小组将的创作形式命名为 “应试艺术”。甩手项目同样也遵循这一理念,用最直接的方式讽刺了 “21天养成好成绩” 等于坚持相关的鸡汤。这些项目是小组内成员集思广益完成的,马蚁有时只作为参与者出现。甩手视频里的马蚁明显信念感不足,在笑场的边缘左右横跳。
如今马蚁已经毕业,在一家大小周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经理,也还在参与筹备废物艺术活动。文中出现过的所有废物伙伴们都表达过类似的观点:“ 996 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的” ,但马蚁觉得这可能是目前最优的选择。我问马蚁,996 是否会让你觉得不自洽,毕竟这正是废物艺术想反对的体制和规则。马蚁说:“产品经理是我能力范围内的工种里钱最多的。我不期望自己保持完美姿态,允许自己人生中有这么一段时间积累一些更现实的经验和技能。我也不怕自己沉沦,每天有空都会自我提醒,自我教育。”
如今马蚁已经毕业,在一家大小周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经理,也还在参与筹备废物艺术活动。文中出现过的所有废物伙伴们都表达过类似的观点:“ 996 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的” ,但马蚁觉得这可能是目前最优的选择。我问马蚁,996 是否会让你觉得不自洽,毕竟这正是废物艺术想反对的体制和规则。马蚁说:“产品经理是我能力范围内的工种里钱最多的。我不期望自己保持完美姿态,允许自己人生中有这么一段时间积累一些更现实的经验和技能。我也不怕自己沉沦,每天有空都会自我提醒,自我教育。”
对比一直奋斗,做废物好像是个更舒适、更简单的选择。但回头想想,这些 “废物宣言” 好像从没走出过朋友圈,天一亮就消失在早高峰的地铁上。已经在废物之路留下脚印的人也付出了应有的决心和代价。
// 设计:冬甩
// 编辑:Rach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