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223 想拍下男孩的千人千面
四月末的一个下午,北京东四环一间装饰古典的单人公寓里,摄影师 编号223 正在准备拍摄姜思达,这是 BIE别的 与 BLUED 合作支持并呈现的,由 编号223 发起的影像项目 —— <100BOYS > 的拍摄现场。姜思达准备了两套造型,一套非常华丽,另一套则更像是中午左右刚刚从床上爬起来的样子。 “因为姜思达日常也有非常随意的一面,跟他精心打扮以后的样子不一样,” 223 说, “两种状态都想要呈现。”
编号223 开始摄影已经有十几年了,可能几代年轻人都曾在照片里找到过青春的认同感。与想象中的不同,支撑这种拍摄的不见得是用力燃烧的情绪,反而是一种随性而至的心态,好像源源不断的溪流并不想着奔赴大海,而是沿途捡拾石块和树叶。这个项目也是一样,223 并没有针对什么去发声的野心,只是想到就去拍了,或许也是因为对各种人的状态依旧充满好奇。在当天拍摄之后的采访中,我们跟 223 聊到了 “男孩的心”,对青春的想象,表演与伪装,以及不给自己施压的创作心态。我意识到,这些年他一方面在拍摄朋友们的、陌生人的青春和日常,一方面其实是在原本地记录自己的人生经历。如他所说, “如果二十年后拍出来的作品是无趣的,那也是我自己的一个状态啊。”
BIE别的:这个项目是谁先发起的?
编号223:是我来发起的。大概 19 年底我就想拍 100 个亚洲男孩的项目,其实我长期以来也都在拍亚洲人,哪怕在巴黎做艺术项目征集的也都是亚洲面孔。因为疫情的关系,项目就一直拖着,直到了去年中决定要开始拍了。因为项目涉及的工作量蛮大,就想找伙伴一起来做这件事,就这样跟 BIE别的 和 BLUED 合作了。
你想要拍男孩们的初衷是什么呢?
就是突发奇想,没有什么初衷啦。我以往的拍摄都是非常琐碎、散漫的,就是记录我的生活、经历,我的所见所闻,朋友圈中的男孩女孩。大家对我摄影的了解也是这样,比较多并非主流的年轻个体的生活方式,关于爱、性、青春,自由奔放的状态。既然是这种方式,里面突发奇想的成分也是经常有。
项目设定了 100 个男孩,你会想要涵盖尽可能多不同 “类型” 的男孩吗?
对的。我觉得每个男孩都会有各自的属性,双眼皮单眼皮,黑皮肤白皮肤,长头发短头发,这是外表的;除此之外,每个男孩也都有一个很个人的,可能是他最了解的一个东西,这些内在的东西造就了千种男孩千种面孔。能把这个拍出来应该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
这个项目跟前一段时间网络上关于“阳刚之气”的讨论其实没有直接关系?
没有,哪怕年纪大的人都可以。所谓男孩,可能有一种男孩的心吧,不能单纯从外表判断。
其实倒还好,我是非常随性的一个人,不会给自己设定一个好或不好的界线,给自己这方面的压力。我就是一个不爱给自己压力的人,所以一切都还好。
我做作品的时候也是这种心态,不会太有野心和目标。我很轻松的,比如这次虽然有赞助,但我也不想把它变成任务型的工作,这样我会有压力拍不好。拍摄的时候,如果感受不到什么就不拍了。如果一卷胶卷 36 张拍完了一张也没有达到作品的状态,我也不觉得很沮丧,就是不要让自己太有目的性。
对,这个问题是我一定要加的,你觉得自己最与众不同的特点,内在的或者外在的。除了让人自己去想之外,也是有助于我拍照的一个点,这样我可以抓到他们觉得自己最特别的点,把他放大,变成影像的东西。
你自己最大的特质是什么?
随性吧。特别无所谓,想得开。
刚才你在拍姜思达,你觉得姜思达最大的特性是什么?
敢做自己,是内心强大的一个男孩子,我特别欣赏这种男孩子,他完全不会顾及外在对他的看法,就做自己。而且他是一个很聪明的人,智商也高,情商也高。
因为我们本身就认识,我知道他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我觉得是有趣的。他可以接受各种艺术化的表达,包括视觉、电影之类的,是很 open minded 的一个人,所以也很开心能合作。
你会想尽可能捕捉到每个人的真实的一面吗?你怎么看待人的 “伪装” 或 “表演性”?比如有的人可能在不同人面前自然呈现出不同的面相。
根据你的拍摄经验,一个人在比较私密的气氛里,会更容易表现出 “真实的一面” 吗?
如果是拍非人物的作品,比如风景、静物、日常所见,往往都是一些寻常里的不寻常的点激发到我,我在旅行中看大风景的时候,我也会看路边的花草泥土,看眼前的灰尘,看墙上的斑点,看动物的路径,也看人皮肤上留下的阳光的痕迹,我觉得庞大的风景让人兴奋,微小的细节让人感动,这些都会激发我按下快门。
我觉得你在作品里寻找一种对于青春的想象,比如人物、场景呈现出的比较热烈、非理性的感觉,包括那些旅途中的照片。可以这么说吗?
我可以这么理解吗,你所谓的青春就是代表了我对世界的好奇。我拍人物、旅途的状态就是我对这个世界的各种好奇,折射到作品里面就会让你觉得这是一个年轻青春的状态。
其实我也拍很多很不起眼的人事物,我对我摄影的一个小的要求就是尽量能在寻常的东西里面抓到不寻常的一面,哪怕是微乎其微的一个点。比如我拍一个非常寻常的肖像,他眼睛里透露出一点什么不一样的东西,皮肤的一个瑕疵,这就是寻常里的不寻常。摄影对我来说更多是个人审美、个人的经历的呈现,观者能看到照片里的不寻常的点就好了,没看到的话也没关系,因为我看到了。
这期间你对青春或者年轻状态的想象有变化吗?
肯定有啊。像我现在跟我十五年前拍的照片还是会有不太一样的东西。十五年前我拍旅行的状态不太多,后面开始大量旅行,我的经历也开始发生变化。刚来北京的时候去很多派对,拍很多夜生活的照片,现在我自己不玩了,大家看到 223 的照片里没有太多狂野的年轻人去夜店玩的照片,这就是我的生活发生的变化。
我觉得青春无非就是这样吧,十年前你很多精力放在玩乐上,现在重心换到另外的地方,我倾向于去旅行,在路上发现不一样的东西。你说这是青春的尾巴吗,还是青春逝去了呢?只要保持对世界的热爱,我觉得还是青春的吧。
在许多年拍摄过程中,你会感觉到自己的进步或者突破吗?
比如,早期我更喜欢视觉冲击强的画面,观者看完之后会惊呼,但是可能留不下印象。现在我更愿意讲故事,保留视觉强的成分,但我希望每张照片我可以去呈现他的故事感,产生联想的空间。观者可能会去想,按下快门的瞬间,那些场景、人物都发生了什么,有时候能产生惺惺相惜的共鸣感。这可能是我想要拍的好照片。
如果十年或者二十年后我的想象力特别的匮乏、无趣,我也觉得不是一件坏事,也是我经历的,相当于我在记录我的人生。我变得无趣也是我自己的一个状态,现在很有趣也是一个状态,哪怕不拍照了那也是我自己所经历的一个状态。
你所看到的年轻人跟以前有变化吗?
可能更开放了吧?但是对于这种社会现象的观察我是非常迟钝的。(笑)
你在拍摄之余的兴趣爱好是什么?
拍摄和观察人的过程中会让你变得敏感吗?
我没想过这个问题,会吧。我觉得摄影这件事是彼此的事情,一方面让我变得敏感,一方面我的敏感也转换成摄影作品。
谢谢你,编号223!
本文图片均为 编号223 作品。
编辑:Madi、阿金
设计:冬甩
关于 < 100 BOYS >
男生可不可以爱哭?可不可以不理性?不够 “男子汉” 的男生,是不是需要被 “拯救” ?
“自信” 在此时,又到底算是一种怎样的形容?
“男性气质” 内部,是否是一个公平的地方,可以提供给我们一些对男生的,别样的想象?
我们正在经历性别议题的空前浪潮,传统的性别形象在被解构,不同的群体都在用各自的方式呐喊他们对「刻板印象」的拒绝、对「多元身份」的渴望。
由 BIE别的 和 BLUED 共同呈现并支持,以“兼性气质”为探索的出发点,摄影师 @编号223 发起影像项目——我们想要拍 100 个男孩。
普通的男孩、有故事的男孩、酷酷的男孩、不完美的男孩、喜欢男孩的男孩、喜欢女孩的男孩、性向模糊的男孩、曾经被当作 “女孩” 的男孩、勇敢大方的男孩、怯懦细腻的男孩……
我们将在北京、上海、成都、广州等城市,征集不同的拍摄对象,记录下男孩们自由而不既定的「千人千面」。征集时间将持续到 6 月,点击 “阅读原文” 填写报名信息,聊聊你的故事,我们将及时回复合适的朋友。
无论你是_____的男孩,我们期待记录到你最真实多面的样子。
关于 @编号223
本名林志鹏,现居北京。
摄影艺术家、写作者、独立出版人,多重身份转换中的冷静观察者,用文字和镜头记录身边的人和事,形色、生活和成长的任意事情。
已出版个人摄影集《No.223》、《Hidden Track》、《Sour Straberries》、《Flowers and Fruits》、《Grand Amour》,旅行随笔《漂游放荡》,《除非我们虚构了爱》等。
关于 Blued
Blued 作为国内最大的男同社区,一直以来非常关心群体的生活,想借由这次机会,去更加了解他们,和他们成为朋友,去发现生活中的自己也有艺术美感。或许通过 编号223 的眼睛和手里的相机,让他们「看见自己 爱上自己」。
四月末的一个下午,北京东四环一间装饰古典的单人公寓里,摄影师 编号223 正在准备拍摄姜思达,这是 BIE别的 与 BLUED 合作支持并呈现的,由 编号223 发起的影像项目 —— <100BOYS > 的拍摄现场。姜思达准备了两套造型,一套非常华丽,另一套则更像是中午左右刚刚从床上爬起来的样子。 “因为姜思达日常也有非常随意的一面,跟他精心打扮以后的样子不一样,” 223 说, “两种状态都想要呈现。”
编号223 开始摄影已经有十几年了,可能几代年轻人都曾在照片里找到过青春的认同感。与想象中的不同,支撑这种拍摄的不见得是用力燃烧的情绪,反而是一种随性而至的心态,好像源源不断的溪流并不想着奔赴大海,而是沿途捡拾石块和树叶。这个项目也是一样,223 并没有针对什么去发声的野心,只是想到就去拍了,或许也是因为对各种人的状态依旧充满好奇。在当天拍摄之后的采访中,我们跟 223 聊到了 “男孩的心”,对青春的想象,表演与伪装,以及不给自己施压的创作心态。我意识到,这些年他一方面在拍摄朋友们的、陌生人的青春和日常,一方面其实是在原本地记录自己的人生经历。如他所说, “如果二十年后拍出来的作品是无趣的,那也是我自己的一个状态啊。”
BIE别的:这个项目是谁先发起的?
编号223:是我来发起的。大概 19 年底我就想拍 100 个亚洲男孩的项目,其实我长期以来也都在拍亚洲人,哪怕在巴黎做艺术项目征集的也都是亚洲面孔。因为疫情的关系,项目就一直拖着,直到了去年中决定要开始拍了。因为项目涉及的工作量蛮大,就想找伙伴一起来做这件事,就这样跟 BIE别的 和 BLUED 合作了。
你想要拍男孩们的初衷是什么呢?
就是突发奇想,没有什么初衷啦。我以往的拍摄都是非常琐碎、散漫的,就是记录我的生活、经历,我的所见所闻,朋友圈中的男孩女孩。大家对我摄影的了解也是这样,比较多并非主流的年轻个体的生活方式,关于爱、性、青春,自由奔放的状态。既然是这种方式,里面突发奇想的成分也是经常有。
项目设定了 100 个男孩,你会想要涵盖尽可能多不同 “类型” 的男孩吗?
对的。我觉得每个男孩都会有各自的属性,双眼皮单眼皮,黑皮肤白皮肤,长头发短头发,这是外表的;除此之外,每个男孩也都有一个很个人的,可能是他最了解的一个东西,这些内在的东西造就了千种男孩千种面孔。能把这个拍出来应该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
这个项目跟前一段时间网络上关于“阳刚之气”的讨论其实没有直接关系?
没有,哪怕年纪大的人都可以。所谓男孩,可能有一种男孩的心吧,不能单纯从外表判断。
其实倒还好,我是非常随性的一个人,不会给自己设定一个好或不好的界线,给自己这方面的压力。我就是一个不爱给自己压力的人,所以一切都还好。
我做作品的时候也是这种心态,不会太有野心和目标。我很轻松的,比如这次虽然有赞助,但我也不想把它变成任务型的工作,这样我会有压力拍不好。拍摄的时候,如果感受不到什么就不拍了。如果一卷胶卷 36 张拍完了一张也没有达到作品的状态,我也不觉得很沮丧,就是不要让自己太有目的性。
对,这个问题是我一定要加的,你觉得自己最与众不同的特点,内在的或者外在的。除了让人自己去想之外,也是有助于我拍照的一个点,这样我可以抓到他们觉得自己最特别的点,把他放大,变成影像的东西。
你自己最大的特质是什么?
随性吧。特别无所谓,想得开。
刚才你在拍姜思达,你觉得姜思达最大的特性是什么?
敢做自己,是内心强大的一个男孩子,我特别欣赏这种男孩子,他完全不会顾及外在对他的看法,就做自己。而且他是一个很聪明的人,智商也高,情商也高。
因为我们本身就认识,我知道他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我觉得是有趣的。他可以接受各种艺术化的表达,包括视觉、电影之类的,是很 open minded 的一个人,所以也很开心能合作。
你会想尽可能捕捉到每个人的真实的一面吗?你怎么看待人的 “伪装” 或 “表演性”?比如有的人可能在不同人面前自然呈现出不同的面相。
根据你的拍摄经验,一个人在比较私密的气氛里,会更容易表现出 “真实的一面” 吗?
如果是拍非人物的作品,比如风景、静物、日常所见,往往都是一些寻常里的不寻常的点激发到我,我在旅行中看大风景的时候,我也会看路边的花草泥土,看眼前的灰尘,看墙上的斑点,看动物的路径,也看人皮肤上留下的阳光的痕迹,我觉得庞大的风景让人兴奋,微小的细节让人感动,这些都会激发我按下快门。
我觉得你在作品里寻找一种对于青春的想象,比如人物、场景呈现出的比较热烈、非理性的感觉,包括那些旅途中的照片。可以这么说吗?
我可以这么理解吗,你所谓的青春就是代表了我对世界的好奇。我拍人物、旅途的状态就是我对这个世界的各种好奇,折射到作品里面就会让你觉得这是一个年轻青春的状态。
其实我也拍很多很不起眼的人事物,我对我摄影的一个小的要求就是尽量能在寻常的东西里面抓到不寻常的一面,哪怕是微乎其微的一个点。比如我拍一个非常寻常的肖像,他眼睛里透露出一点什么不一样的东西,皮肤的一个瑕疵,这就是寻常里的不寻常。摄影对我来说更多是个人审美、个人的经历的呈现,观者能看到照片里的不寻常的点就好了,没看到的话也没关系,因为我看到了。
这期间你对青春或者年轻状态的想象有变化吗?
肯定有啊。像我现在跟我十五年前拍的照片还是会有不太一样的东西。十五年前我拍旅行的状态不太多,后面开始大量旅行,我的经历也开始发生变化。刚来北京的时候去很多派对,拍很多夜生活的照片,现在我自己不玩了,大家看到 223 的照片里没有太多狂野的年轻人去夜店玩的照片,这就是我的生活发生的变化。
我觉得青春无非就是这样吧,十年前你很多精力放在玩乐上,现在重心换到另外的地方,我倾向于去旅行,在路上发现不一样的东西。你说这是青春的尾巴吗,还是青春逝去了呢?只要保持对世界的热爱,我觉得还是青春的吧。
在许多年拍摄过程中,你会感觉到自己的进步或者突破吗?
比如,早期我更喜欢视觉冲击强的画面,观者看完之后会惊呼,但是可能留不下印象。现在我更愿意讲故事,保留视觉强的成分,但我希望每张照片我可以去呈现他的故事感,产生联想的空间。观者可能会去想,按下快门的瞬间,那些场景、人物都发生了什么,有时候能产生惺惺相惜的共鸣感。这可能是我想要拍的好照片。
如果十年或者二十年后我的想象力特别的匮乏、无趣,我也觉得不是一件坏事,也是我经历的,相当于我在记录我的人生。我变得无趣也是我自己的一个状态,现在很有趣也是一个状态,哪怕不拍照了那也是我自己所经历的一个状态。
你所看到的年轻人跟以前有变化吗?
可能更开放了吧?但是对于这种社会现象的观察我是非常迟钝的。(笑)
你在拍摄之余的兴趣爱好是什么?
拍摄和观察人的过程中会让你变得敏感吗?
我没想过这个问题,会吧。我觉得摄影这件事是彼此的事情,一方面让我变得敏感,一方面我的敏感也转换成摄影作品。
谢谢你,编号223!
本文图片均为 编号223 作品。
编辑:Madi、阿金
设计:冬甩
关于 < 100 BOYS >
男生可不可以爱哭?可不可以不理性?不够 “男子汉” 的男生,是不是需要被 “拯救” ?
“自信” 在此时,又到底算是一种怎样的形容?
“男性气质” 内部,是否是一个公平的地方,可以提供给我们一些对男生的,别样的想象?
我们正在经历性别议题的空前浪潮,传统的性别形象在被解构,不同的群体都在用各自的方式呐喊他们对「刻板印象」的拒绝、对「多元身份」的渴望。
由 BIE别的 和 BLUED 共同呈现并支持,以“兼性气质”为探索的出发点,摄影师 @编号223 发起影像项目——我们想要拍 100 个男孩。
普通的男孩、有故事的男孩、酷酷的男孩、不完美的男孩、喜欢男孩的男孩、喜欢女孩的男孩、性向模糊的男孩、曾经被当作 “女孩” 的男孩、勇敢大方的男孩、怯懦细腻的男孩……
我们将在北京、上海、成都、广州等城市,征集不同的拍摄对象,记录下男孩们自由而不既定的「千人千面」。征集时间将持续到 6 月,点击 “阅读原文” 填写报名信息,聊聊你的故事,我们将及时回复合适的朋友。
无论你是_____的男孩,我们期待记录到你最真实多面的样子。
关于 @编号223
本名林志鹏,现居北京。
摄影艺术家、写作者、独立出版人,多重身份转换中的冷静观察者,用文字和镜头记录身边的人和事,形色、生活和成长的任意事情。
已出版个人摄影集《No.223》、《Hidden Track》、《Sour Straberries》、《Flowers and Fruits》、《Grand Amour》,旅行随笔《漂游放荡》,《除非我们虚构了爱》等。
关于 Blued
Blued 作为国内最大的男同社区,一直以来非常关心群体的生活,想借由这次机会,去更加了解他们,和他们成为朋友,去发现生活中的自己也有艺术美感。或许通过 编号223 的眼睛和手里的相机,让他们「看见自己 爱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