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 “消失” 24小时,会发生什么?
“在吗?” ,“明天 ppt 你准备一下。”,“你为什么不回我信息?” ...... 没完没了的消息涌向屏幕,手机如同一颗定时炸弹,成为 996 的帮凶,让筋疲力尽的你无法喘息。诗和远方已经磨烂了你的耳朵,可此刻你仍然无法逃脱成为无意义社交的附庸的宿命。
前几天,我们在微博发起了一个名为 # 24 小时关机派对# 的挑战,召集读者们一起抛下手机,走向别处,纯肉体漫游一整天,并记录下他们一天所经历的困难和惊喜。
“我缺少了对于生活的确认”
小一一直想去北京(据说)最灵验的求姻缘的寺庙红螺寺求签。“正好,不带手机去,摆脱电子设备的干扰,反倒更为虔诚。”
很久之前,她就看到一位博主专门讲述如何去寺庙求姻缘的视频:月老是很会钻空子的,你不可以直接告诉他,“我要一个很帅的男朋友”,太宽泛的话,月老有可能送给你一个长得在很多人眼里算帅,但未必符合你审美,甚至人很渣的男朋友。所以要把自己的要求写的越详细越好,让神明没有空子钻。她深以为然,在一个小时的公交车程上,掏出了随身带的手抄本和笔,洋洋洒洒地写下来了自己的各种标准的细节。
“眼睛好看、双眼皮睫毛不要太短”、“笑起来像小孩子很阳光”、“屁股要翘”..... 越写她越发现自己都在描述某一个她心知肚明自己不该喜欢的人,但是越写越起劲,越发感觉字字都在说他,恨不得把整张纸撕掉。灼烧的阳光透过窗帘之间的缝隙烫在脸上,她看着本子上歪七扭八的字,脑子黏乎乎的,也不知道是因为自己的愿望都是关于他,还是单纯的晕车了。
小一随着人潮找到了大雄宝殿,问佛,跪在蒲团上把自己写了两页纸的愿望在脑海里默念,双手合十,拜了三拜。紧接着,拿寺庙提供的香,点燃了三炷,供奉在殿前。紧接着,她又虔诚地去了大雄宝殿后的三圣殿、千手观音殿和伽蓝殿,按照同样的流程又祈祷了三遍。
院中,千年银杏树的周围系满了祈福的红绳,据说如果是单纯的求姻缘,两条红绳只需要在一端写上自己的名字,如果是有心上人,要在另一条红绳上写下他的名字。小一手握着红绳,在准备写下对方名字的时候,发现了一件哭笑不得的事—— 提笔忘字,忘记别人的姓怎么写了。“一般情况下,拿手机打个字就明白了。可现在的我又不能用手机,只能咬着笔头纠结。”
旁边一个五六十岁左右的大爷,也拿着红绳,不知道是帮儿女求姻缘,还是想要老来第二春,冷冷地撇了一眼纠结的小一,“姑娘,你是想写哪个人还要想啊?”,说着就要凑过来要看绳子。“我立刻护犊子一般护住红绳,心想我写谁您也不认识啊,看什么啊!” 最终她尝试着写了好几遍后终于想起,飞速地把姓氏补上,用力地打了好几个结。
小一说,“没有手机最直观的感受是我和世界的距离变近了。这样的 ‘更近’ 反而让我有一种奇妙的不安感。手机像是我的一层保护屏障,把我和互联网的世界紧密的连接在了一起,不能询问手机的意见,我像是缺少了一层 ‘生活的确认’。” 没有手机可以分散注意力,小一一天都沉浸在纠结的幻想之中,直面内心的挣扎,仿佛又回到青涩暗恋的青春期。
“把生活过得 free 才是真正的艺术”
晚上六点开始,艾英把手机扔到一边。今天是疫情管控的第 19 天,他开始思索如何将日复一日相似的生活轨迹整出点新花样。
因为是一时兴起,才发现忘记考虑钱的问题,而且特殊时期也很难换到现金。不过,难以抵挡的饥饿感激发了他的生存欲和厚脸皮,于是跑到了楼下熟悉的饭馆吃了一小碗菜盖饭。物价已经涨了,原来 3 块一小份的西红柿变成了 6 块,肉也从 6 块钱翻倍成了 12 。看到艾英没带钱,老板笑着也没计较,“赊账下次再还就是,反正也跑不掉。”
在水果店,艾英用一本《管理的众神》与老板进行了一场原始的物物交换,换来了一根相同颜色的香蕉,还附赠了一个连体兄弟。
村子里的人困在原地过上了缓慢的生活,傍晚大家坐在河边的桥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 (村内部没有确诊的人)。为了打发时间,艾英踏出家门,加入了中老年聊天团体,和大妈大爷们共赏夏日余晖染红水天,同时获得了他们如夕阳般热切的关怀。人们之间的交流更紧密,对彼此也更宽容了,“谁都不容易,互帮互助才能挺过难关”。
“跟所有人失联的感觉太好了”
可睿向我倾诉,她经常有一种不是她在操控手机,而是手机在操控她的感觉。“初中有个银色翻盖手机,潮流的很。但是一点都不喜欢用,总不带手机出门。跟所有人都失联的感觉太好了。随着我长大,越来越不中用,没有一点骨气。注意力全被手机小妖精挟持住,从早到晚,日日夜夜。感觉大拇指肌腱都要断掉了。一边对资本和程序翻白眼,一边持续刷新。”
可睿提前浏览小红书,制定了一套完备的出行计划。家楼下的好德可能是唯一还卖交通卡的便利店,阿姨翻了半天,翻出一个杏花楼铁皮盒子。充了三十,且只收现金。晚上 6:30 ,从上公交车开始,没有手机的一天拉开了序幕。
第一站是 swing dance 舞会。“我跳得很烂,一点也不会。但舞会是美妙的。尤其是姗姗来迟,穿桃色 A 字纺纱裙的短发姑娘。纯粹,热烈,全然一个复古名伶。原来 swing dance 可以如此美丽,我被这份活生生的惊人的美丽击中了。跳舞让人露出笑容,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每个人都在开心地旋转。即使我跳得窘迫,跟人们跳舞仍旧无比快乐。”
没有了手机,可睿就成了灰姑娘,匆忙问了身边人时间后,急忙赶向最后一班零点末班车。
第二天自然醒后,可睿来到桂林公园,这里还并没有被挖掘成网红景点,有一种真实地被“使用” 而非作为照片背景的烟火气。随着蜿蜒曲折的石子路,她走到了大爷阿姨们的喝茶地,三四个人一桌,没人玩手机,都聊得热火朝天。才六月初,身后荷花都全开秃了,荷叶漂亮得紧,泛着茂盛的绿意。
黄浦江阴沉沉的,没看到一点太阳的影子,可睿坐在渡轮上,船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稀稀疏疏三两游客,下层则实际不少,满满当当都是在浦东西往返的日结工人。“浦东那边,有一栋破旧的没人住的黄色房子。被江水和新建的钢筋水泥包围着。”
“用耳朵感受生活”
位于长沙的梨子在精心计划一番后开启了她的音乐之旅。
吃完饭从家出发,梨子搭乘公交车到了 “佛里灯唱片店”,被店员们拉着一起玩剑玉,并被咖啡师朋友带着参观了旁边新开的小酒馆。
匆匆在路边吃完饭,梨子借着促消化的名义走路来到了 “粮店” ,在漆黑的关了门的众多店面之中,唯独粮店亮着昏黄的灯光,传来时强时弱的演奏的声音。这里没有主客之分,来喝酒的客人可以随时上台即兴演奏,合作一番,而店员也经常像观众一样坐在席间。
在充满音乐的一天漫游之中,时间并不再以 “秒” 为单位,而是随着歌曲的播放而流动。梨子不再考虑将活动安排准确到几分几点,而是以随机,非线性的方式,随心所欲去感受每一刻。如同台上的即兴演奏,在不确定性中找到灵感。
不得不承认的是,# 24 小时无手机派对# 是一场绝对理想化的实验。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以如此极端的方式彻底抛弃互联网无异于螳臂当车。比“放下手机”行为本身更重要的是如何找回我们正在消失的 “附近” —— 艾英开始在村里与邻里搭建纽带,可睿观察着繁忙上海的悠闲角落,梨子则行走在长沙的街头,沉浸于音乐带来的快乐。
迟钝的感官被细碎朴实的生活细节慢慢唤醒,再平淡的生活仍然饱含诗意。生活的路线不再是工作和家之间的两点一线,而是有着无限可能的游乐场。
日益浸泡在虚拟世界之中,人们对于真实的 “附近” 越发陌生,正如齐泽克所说 “虚拟的行动带来的满足感,让我们以为‘点赞即参与’、‘围观即参与’、‘转发即参与’,真正的公共参与在我们这个后真相的时代沦为情绪的消费。” 就这样,带着虚假的满足感和越来越同质化的价值观,人们走向一场无法逃避的内卷陷阱。
挑战虽然结束,但探索远远不止这 24 小时。从现在开始,让我们重新触摸生活的肌理。一次突然的尝试,或是蓄谋已久的出走,去哪里并不是一个终点,而走到真实生活里面去,认识不同的人,收获他们为何来到别处的故事,这些经验与情感或许将为“我”打开一种新的可能性。
BIE别的 与 小红书 共同提出 “去别处” ,挖掘那些埋藏在过载信息里的各路奇葩年轻人们,他们所分享的形形色色的生活方式背后,是许多真实的勇气、快乐与自我和解。因此我们鼓励你阅读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感受,但更重要的是,走向别处体验你自己的选择。
这一次我们和小红书一起拍了一个《去别处》的纪录片,邀请纪录片的体验者刘聪写了一首歌,鼓励大家去放大生活的分辨率,走出看似唯一的可能性。在下方点击观看预告片,敬请期待明天。
图片均来自受访人相机拍摄,部分文字来源于受访人
// 作者:yuer
“在吗?” ,“明天 ppt 你准备一下。”,“你为什么不回我信息?” ...... 没完没了的消息涌向屏幕,手机如同一颗定时炸弹,成为 996 的帮凶,让筋疲力尽的你无法喘息。诗和远方已经磨烂了你的耳朵,可此刻你仍然无法逃脱成为无意义社交的附庸的宿命。
前几天,我们在微博发起了一个名为 # 24 小时关机派对# 的挑战,召集读者们一起抛下手机,走向别处,纯肉体漫游一整天,并记录下他们一天所经历的困难和惊喜。
“我缺少了对于生活的确认”
小一一直想去北京(据说)最灵验的求姻缘的寺庙红螺寺求签。“正好,不带手机去,摆脱电子设备的干扰,反倒更为虔诚。”
很久之前,她就看到一位博主专门讲述如何去寺庙求姻缘的视频:月老是很会钻空子的,你不可以直接告诉他,“我要一个很帅的男朋友”,太宽泛的话,月老有可能送给你一个长得在很多人眼里算帅,但未必符合你审美,甚至人很渣的男朋友。所以要把自己的要求写的越详细越好,让神明没有空子钻。她深以为然,在一个小时的公交车程上,掏出了随身带的手抄本和笔,洋洋洒洒地写下来了自己的各种标准的细节。
“眼睛好看、双眼皮睫毛不要太短”、“笑起来像小孩子很阳光”、“屁股要翘”..... 越写她越发现自己都在描述某一个她心知肚明自己不该喜欢的人,但是越写越起劲,越发感觉字字都在说他,恨不得把整张纸撕掉。灼烧的阳光透过窗帘之间的缝隙烫在脸上,她看着本子上歪七扭八的字,脑子黏乎乎的,也不知道是因为自己的愿望都是关于他,还是单纯的晕车了。
小一随着人潮找到了大雄宝殿,问佛,跪在蒲团上把自己写了两页纸的愿望在脑海里默念,双手合十,拜了三拜。紧接着,拿寺庙提供的香,点燃了三炷,供奉在殿前。紧接着,她又虔诚地去了大雄宝殿后的三圣殿、千手观音殿和伽蓝殿,按照同样的流程又祈祷了三遍。
院中,千年银杏树的周围系满了祈福的红绳,据说如果是单纯的求姻缘,两条红绳只需要在一端写上自己的名字,如果是有心上人,要在另一条红绳上写下他的名字。小一手握着红绳,在准备写下对方名字的时候,发现了一件哭笑不得的事—— 提笔忘字,忘记别人的姓怎么写了。“一般情况下,拿手机打个字就明白了。可现在的我又不能用手机,只能咬着笔头纠结。”
旁边一个五六十岁左右的大爷,也拿着红绳,不知道是帮儿女求姻缘,还是想要老来第二春,冷冷地撇了一眼纠结的小一,“姑娘,你是想写哪个人还要想啊?”,说着就要凑过来要看绳子。“我立刻护犊子一般护住红绳,心想我写谁您也不认识啊,看什么啊!” 最终她尝试着写了好几遍后终于想起,飞速地把姓氏补上,用力地打了好几个结。
小一说,“没有手机最直观的感受是我和世界的距离变近了。这样的 ‘更近’ 反而让我有一种奇妙的不安感。手机像是我的一层保护屏障,把我和互联网的世界紧密的连接在了一起,不能询问手机的意见,我像是缺少了一层 ‘生活的确认’。” 没有手机可以分散注意力,小一一天都沉浸在纠结的幻想之中,直面内心的挣扎,仿佛又回到青涩暗恋的青春期。
“把生活过得 free 才是真正的艺术”
晚上六点开始,艾英把手机扔到一边。今天是疫情管控的第 19 天,他开始思索如何将日复一日相似的生活轨迹整出点新花样。
因为是一时兴起,才发现忘记考虑钱的问题,而且特殊时期也很难换到现金。不过,难以抵挡的饥饿感激发了他的生存欲和厚脸皮,于是跑到了楼下熟悉的饭馆吃了一小碗菜盖饭。物价已经涨了,原来 3 块一小份的西红柿变成了 6 块,肉也从 6 块钱翻倍成了 12 。看到艾英没带钱,老板笑着也没计较,“赊账下次再还就是,反正也跑不掉。”
在水果店,艾英用一本《管理的众神》与老板进行了一场原始的物物交换,换来了一根相同颜色的香蕉,还附赠了一个连体兄弟。
村子里的人困在原地过上了缓慢的生活,傍晚大家坐在河边的桥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 (村内部没有确诊的人)。为了打发时间,艾英踏出家门,加入了中老年聊天团体,和大妈大爷们共赏夏日余晖染红水天,同时获得了他们如夕阳般热切的关怀。人们之间的交流更紧密,对彼此也更宽容了,“谁都不容易,互帮互助才能挺过难关”。
“跟所有人失联的感觉太好了”
可睿向我倾诉,她经常有一种不是她在操控手机,而是手机在操控她的感觉。“初中有个银色翻盖手机,潮流的很。但是一点都不喜欢用,总不带手机出门。跟所有人都失联的感觉太好了。随着我长大,越来越不中用,没有一点骨气。注意力全被手机小妖精挟持住,从早到晚,日日夜夜。感觉大拇指肌腱都要断掉了。一边对资本和程序翻白眼,一边持续刷新。”
可睿提前浏览小红书,制定了一套完备的出行计划。家楼下的好德可能是唯一还卖交通卡的便利店,阿姨翻了半天,翻出一个杏花楼铁皮盒子。充了三十,且只收现金。晚上 6:30 ,从上公交车开始,没有手机的一天拉开了序幕。
第一站是 swing dance 舞会。“我跳得很烂,一点也不会。但舞会是美妙的。尤其是姗姗来迟,穿桃色 A 字纺纱裙的短发姑娘。纯粹,热烈,全然一个复古名伶。原来 swing dance 可以如此美丽,我被这份活生生的惊人的美丽击中了。跳舞让人露出笑容,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每个人都在开心地旋转。即使我跳得窘迫,跟人们跳舞仍旧无比快乐。”
没有了手机,可睿就成了灰姑娘,匆忙问了身边人时间后,急忙赶向最后一班零点末班车。
第二天自然醒后,可睿来到桂林公园,这里还并没有被挖掘成网红景点,有一种真实地被“使用” 而非作为照片背景的烟火气。随着蜿蜒曲折的石子路,她走到了大爷阿姨们的喝茶地,三四个人一桌,没人玩手机,都聊得热火朝天。才六月初,身后荷花都全开秃了,荷叶漂亮得紧,泛着茂盛的绿意。
黄浦江阴沉沉的,没看到一点太阳的影子,可睿坐在渡轮上,船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稀稀疏疏三两游客,下层则实际不少,满满当当都是在浦东西往返的日结工人。“浦东那边,有一栋破旧的没人住的黄色房子。被江水和新建的钢筋水泥包围着。”
“用耳朵感受生活”
位于长沙的梨子在精心计划一番后开启了她的音乐之旅。
吃完饭从家出发,梨子搭乘公交车到了 “佛里灯唱片店”,被店员们拉着一起玩剑玉,并被咖啡师朋友带着参观了旁边新开的小酒馆。
匆匆在路边吃完饭,梨子借着促消化的名义走路来到了 “粮店” ,在漆黑的关了门的众多店面之中,唯独粮店亮着昏黄的灯光,传来时强时弱的演奏的声音。这里没有主客之分,来喝酒的客人可以随时上台即兴演奏,合作一番,而店员也经常像观众一样坐在席间。
在充满音乐的一天漫游之中,时间并不再以 “秒” 为单位,而是随着歌曲的播放而流动。梨子不再考虑将活动安排准确到几分几点,而是以随机,非线性的方式,随心所欲去感受每一刻。如同台上的即兴演奏,在不确定性中找到灵感。
不得不承认的是,# 24 小时无手机派对# 是一场绝对理想化的实验。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以如此极端的方式彻底抛弃互联网无异于螳臂当车。比“放下手机”行为本身更重要的是如何找回我们正在消失的 “附近” —— 艾英开始在村里与邻里搭建纽带,可睿观察着繁忙上海的悠闲角落,梨子则行走在长沙的街头,沉浸于音乐带来的快乐。
迟钝的感官被细碎朴实的生活细节慢慢唤醒,再平淡的生活仍然饱含诗意。生活的路线不再是工作和家之间的两点一线,而是有着无限可能的游乐场。
日益浸泡在虚拟世界之中,人们对于真实的 “附近” 越发陌生,正如齐泽克所说 “虚拟的行动带来的满足感,让我们以为‘点赞即参与’、‘围观即参与’、‘转发即参与’,真正的公共参与在我们这个后真相的时代沦为情绪的消费。” 就这样,带着虚假的满足感和越来越同质化的价值观,人们走向一场无法逃避的内卷陷阱。
挑战虽然结束,但探索远远不止这 24 小时。从现在开始,让我们重新触摸生活的肌理。一次突然的尝试,或是蓄谋已久的出走,去哪里并不是一个终点,而走到真实生活里面去,认识不同的人,收获他们为何来到别处的故事,这些经验与情感或许将为“我”打开一种新的可能性。
BIE别的 与 小红书 共同提出 “去别处” ,挖掘那些埋藏在过载信息里的各路奇葩年轻人们,他们所分享的形形色色的生活方式背后,是许多真实的勇气、快乐与自我和解。因此我们鼓励你阅读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感受,但更重要的是,走向别处体验你自己的选择。
这一次我们和小红书一起拍了一个《去别处》的纪录片,邀请纪录片的体验者刘聪写了一首歌,鼓励大家去放大生活的分辨率,走出看似唯一的可能性。在下方点击观看预告片,敬请期待明天。
图片均来自受访人相机拍摄,部分文字来源于受访人
// 作者:yu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