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登录

  • 搜索

  • 专题
  • 文章
  • 简报
  • 电台
  • 视频
  • 活动
  • 品牌合作
  • 商店
  • 标签云
  • 关于我们
  • 别的女孩
  • 呼朋唤友
  • 别的艺术
  • 别的音乐
  • bié Records
  • 别的女孩 - 呼朋唤友 - 别的艺术 - 别的音乐 - bié Records -
    • 听的
    • 读的
    • 看的
    • 去的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0
    Loading 0

    “核都” 在后退,这里有广州新一代吉他摇滚

    2019.12.20 | BY 阿森 |
    吉他摇滚广州摇滚美丽唱片野格声动
    从北京到达广州后,白云机场开到市区有一个小时车程。一小时里我在想,这几年独立乐迷和音乐媒体开始频繁谈到音乐场景,最基本条件是 “去中心化” 在音乐行业中体现明显 —— 过去十年内北京作为中国独立音乐唯一中心的局面瓦解,多个京外城市或地域的集群更成规模。
    广州作为全国四个一线城市之一,毗邻深圳,本地乐迷的高消费力使得乐队的生存条件得天独厚,但近十年来在独立音乐上的声名似乎不如成都,甚至可能还不如杭州、武汉。提及广州的独立乐队,我会想到沼泽,来自海丰的五条人、极少被打上地域标签的梅卡德尔、以民乐箫笛和女声为特色的旋律金属乐队小雨。这几支能被粤语区外的全国乐迷熟知的前辈乐队是这座城市的独立音乐门面。新一批由Z世代年轻人为主导的广州新乐队,在近一两年又频频活跃、闯入视线,如果说构成一个场景的组成是乐队/音乐人、厂牌、演出场地甚至包括活跃在当地的乐迷群体,那广州这个城市这几年新的场景发展已经到了怎样的阶段?即将呈现出怎样的形态?

    “新一代广州音乐”的代表发言

    越来越多个性年轻人玩嘻哈、电子乐,偏爱单打独斗的当下,生长在广州这样的潮流地的年轻人还热衷献身于乐队这样 “过时” 的音乐创作组织形式吗?从粤语区之外的乐迷眼中看,虑及广州这座城市的年轻人口和高校数量,以及被外地乐队/厂牌常要特意提起的 “现场高消费力”,这里的乐队力量又似乎还远不够。
    小乔是广深最大的乐迷社群运营者,也是从深圳辗转到广州的从业者,目前在 Tu凸空间 和 Freestyle 两间 Livehouse 做灯光师,还兼职做本地演出厂牌 陀地现场 的执行。她告诉我目前广州本地在活跃的乐队数量至少有一两百支。
    我对这个数字表示诧异。对外地乐迷来说,即使这两年我们接触到了几支广州新一代乐队,但我们所知的依然甚少。小乔解释因为现在学生乐队特别多,一间学校如果氛围好的话会有十来支乐队。大学城里高校很多,每间学校每年都会办自己的音乐节,每年下来学校组织的室内外音乐节大大小小也至少有二三十场。广东省整个基础教育环境的多样化,甚至中学里也有不少学生乐队。
    我去广州见到的第一支乐队 闷饼,就是从初中开始玩到今天的长寿学生乐队之一。我和闷饼的主音吉他手春风识于一年多前,这次再见面我们约在下渡街一家糖水店,广州约人倒不必只去咖啡馆。春风的头发留长了一点,还是略黑很瘦。当天早些他在找新的房子,之前住的地方离核心城区略远。见面后聊起我们此行见面的主要话题之一是为这篇文章增添素材,他再次说他们其实都不算广州乐队 —— 除他自己以外其他人都生活在肇庆或其他城市,他们至今的排练地都在肇庆,只是演出常在广州。
    这也是在广东玩乐队的另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有排列紧密、经济状况都不差的城市群,不出省就能巡演个六七站,如果觉得广州生活成本太高还可以去邻近城市生活,降低生存成本,让玩乐队的困难更少一些。
    闷饼今年受到颇多关注,春风感觉乐队开始真正被关注是去年,我想那可能是因为你们 2017 年底发的第二张 EP《便利店女孩》开始唱了普通话。闷饼 2018 年底发布的单曲《Dear Mary》在网易云音乐评论数达到 2400+,春风觉得他们受欢迎的重要原因是,闷饼的音乐正好是南方乐迷的偏好类型 —— 他们都在粤语流行和东瀛 J-Pop 的旋律性中长大。与近些年的台湾乐队风格有相似之处,他们共同组成南方沿海 Chill 摇滚浪潮的部分。当然,广东人春风说的南方是广东同纬度及以南地区。

    闷饼在深圳 B10 联合专场,左起鼓手紫风、主场九日、吉他春风、贝斯佳薇、吉他加减,所有图片均由受访对象提供。

    闷饼成立时,他们在上初三,瞎玩了好几年,直到 2016 年几个人都上大学后才开始写歌录唱片。那一年他们发了第一张 EP《384400km》,唱片介绍写着 “384400km 是阿姆斯特朗替全人类踏出的一大步,也预示着这是闷饼音乐道路上的重要一步”,有点稚嫩的少年呆。那时候他们还有一个风格标签是数学摇滚,歌词唱粤语和英文。吉他手春风在音乐上受日摇和老一代粤语唱作人的影响较多,主唱九日则主要听嘻哈。
    闷饼至今没有签厂牌也没有经纪人,唱片版权由版权代理商 Believe Digital 代理,乐队事务是生活在广州又在音乐行业工作的春风在打理。他们计划明年认真录一张正式全长专辑,做一次全国巡演,这都是他们还没进行到的玩乐队较初级步骤。春风带着微笑淡定地表示歌都还没写完,巡演的计划和订场也都还没开始做,乐队其他人正为明年要进行的巡演盘算着要不要辞职。春风低头笑着回应我说的不知哪一句,“是吧,乐队可以试着往广东之外走一走了。”
    下午在海珠区奥音琴行的排练室见到的另一支乐队 Hoo!则是广州本地少有已经签约北京厂牌的新一代乐队,我去时他们的排练刚好接近尾声。带我找他们的是 97 年生的贝斯手 Jaco,主唱和吉他手罗隽当天穿着一件粉紫色的长毛外套,深色不规则鱼尾裙,像一只神鸟。她学出版物美术设计,和乐队另一位吉他手此前都玩过别的朋克乐队。鼓手沅臻 00 年出生,还在星海音乐学院上大二,从小打鼓到现在。见到 Hoo!乐队四位,我内心接受了春风发表的 “广州乐手平均较好看” 说法。

    Hoo!乐队成立刚刚一年,6 月鼓手沅臻加入后阵容稳定下来。8 月在美丽唱片帮助下已经由杨海崧做制作人完成了第一张专辑的录制。如果把玩乐队看作打游戏的话,Hoo!就是闯关较快的选手。这是一支纯正的独立摇滚乐队,女主唱声线硬朗大气,吉他 riff 能找到记忆点,虽然成员平均年龄只有 22 岁,还是一支 “一年级生” 乐队,但这跟年龄有什么关系呢。

    两个本土“休闲兴趣品牌”

    符合羊城浓厚的商贸气氛,广州的独立厂牌和乐队最为聚集之地在海珠区的南泰百货批发中心里。琪琪音像 和 黑鹿计划 两个本地厂牌的办公室和乐队排练室位于市场深处一栋老楼的六层,沼泽乐队的排练房在不远的另一栋老楼。广州之行的周末,琪琪音像的同事不巧都外出有事,唯一留守的小吉推荐我不如去跟琪琪之外广州别的厂牌和新一批乐队聊聊。
    黑鹿计划是广州本地另一个代表性厂牌,旗下有四支乐队,其中 鲸浪 和 Nouvelle 刚刚演完上周末结束的广州草莓,而前者的鼓手正好是 Hoo!乐队的沅臻。沅臻和 Jaco 带我穿过整个批发市场爬上六层,我才发现黑鹿计划和琪琪音像共用一个办公室和排练房。
    琪琪音像的主业是磁带和黑胶发行,合作各类的音乐人,辐射到广东省外的福建等其他南方地区。黑鹿计划不同,更像一个吉他摇滚乐队合作社。他们自己录粗糙的唱片,自己办巡演,版权交给街声代理。黑鹿,和广东话中(唱片)“刻录” 同音,一个谐音梗。黑鹿计划最近开始做一些系列演出,新秀拼盘叫 “鹿酊剂”,又是个谐音。

    Nouvelle 乐队

    黄河是当天我见到的唯一黑鹿计划创始元老。他们最开始只有黄河的 Space Station 一支器乐摇滚乐队,后来遇到了主唱包子的 Nouvelle 乐队。两个乐队很快关系递进升温,Nouvelle 的凯龙和黄河去年又组成了另一支新乐队鲸浪。这一年黑鹿三支乐队进行了两次出省南方巡演,每次走了 6-10 个城市,每一站大概会来 50-100 个观众,巡演一轮下来在保本和亏钱的边缘挣扎。但他们也很明确巡演的主要目的是让乐队多去更多城市更多场地,和更多当地乐队同台,面对更多观众多演一演。
    “不去巡演,乐队就无法往前走。”黄河很坦诚,直言其实在广东省内巡演,跑个六七站都有人看,也肯定不会亏本,但这一批乐队之所以仅限于在本地乐迷中被听说过,还是因为广州新一代乐队还不够好。乐队们要想走出广东,必须去面对省外乐队的竞争,和其他一二线城市乐迷挑剔眼光的审视。

    “核都”在后退,但总有新的乐队出现

    广州该是全国 Livehouse 数量仅次于京沪、成都的城市,近几年越来越多,数得出来的有近十家。Tu凸空间 和 SD Livehouse 是广州本地老牌 Livehouse。Tu凸 几年前搬到了市中心的广州大道和东风东路交汇处的立交桥下,旁边是海石音乐和本地连锁的民谣酒吧——风马民谣。地段好、观众区大、存活得久,Tu凸 已经成为了广州乐迷心中标志性的演出场地。

    但位置稍远一些的连锁品牌 Mao 才是广州生意最好的 Livehouse,也是全国所有 Mao Livehouse 中利润率最高的一家店。奥音空间的排练房走廊上张贴的 Mao Livehouse 11 月演出排期海报,整个 11 月的演出排到了 29 场之多。在订场火爆的情势下有三场演出被迫排在了下午,广州人已经逐渐对 “周末下午看演出” 这个安排习惯起来。

    我始终对广州 “核都” 这个名声存有疑问。黑鹿计划的四支乐队都是主要受英美摇滚乐影响的吉他摇滚乐队,此前听过的堆填区、排插、Space Monkey 都是朋克乐队。较为出圈的本地新乐队像闷饼、I’ll Call U、波利卡甜是独立摇滚或独立流行,这都和广州 “核都” 的声名不相符。作为一名外地乐迷,我努力搜索记忆,几乎叫不出两支来自广州的核乐队,对 “中国核都” 这个说法充满疑惑。所以我几乎会向遇到的每一个本地音乐人寻求关于 “核都之谜” 的解答。
    得到的答案有一点几乎是统一的:核或者更广范围的重型确实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广州乐队中的主流风格,这个时间段在零几年开始,哪一年结束说法各异。从世纪初成立的杀虫水,到十年前开始活跃的六道母,广州的核乐队数量一直不少,还在上学的年轻乐手们看过一场前辈乐队酷炫的核现场,回去就开始组起来自己的核乐队,虽然到今天逐渐式微,也依然数得出好几支。
    为什么广州核乐队不 “走出来”?有人认为是早年那些还不错的核乐队总用粤语演唱,和粤语区外隔着一层文化壁垒。也有回答是近些年重型音乐的衰落再加上广州本地的核乐队并不出色。黑鹿计划的成立和广州音乐的浪潮交替几乎同时期,2015 年开始,越来越多的校园乐队、新乐队玩重型之外的吉他音乐,这时走进 Livehouse 看演出的乐迷数量也在高速增长。这些新乐迷的审美选择也冲击着广州乐队中的主流音乐风格交替,助长着广州一些新乐队成为南方沿海 chill 摇滚浪潮的组成部分。
    广州人在音乐审美上几乎幼年都受过强势的粤语流行影响,而上世纪的粤语流行又与日本流行乐脱不开干系,大概因此广州乐手和观众们相较于北方乐迷,对 J-pop/J-Rock 更为偏好。在 2015 年后开始关注独立音乐的广州新一代乐迷,赶上台式新浪漫的内地入侵和整个南方的 chill 软摇滚风潮,也进一步选择着在新的独立音乐场景里,怎样的乐队将成为广州独立音乐新的门面。
    但广州乐队之间历来互相的合作交流少。即使知名乐队本身不多,乐队们也似乎不那么喜欢抱团。五条人和梅卡德尔近几年同在 Badhead 厂牌旗下,排练房也在一起,两支带着 Badhead 艺术标签乐队间的交流还算密集。但除此之外,过去一直是其他不同风格乐队之间甚少往来,各自做事的局面。而正在兴起的新乐队和老一代广州代表乐队们风格上没有延续,广州的 “核都” 标签也在逐渐弱化,老中青每一代乐队在省内也极少同台,少有主动交流。
    春风觉得闷饼并没有进入广州本地乐队圈中,堆填区和排插也认为自己是 “广州两支不大招人喜欢的摇滚乐队”。黑鹿计划的小美觉得,想改善这种局面,广州独立音乐场景里缺一个能一呼百应的人,能真正统筹各方力量的优势帮助广州乐队去打开粤语区外的世界。

    广州朋克乐队堆填区在北京 school

    从北京到达广州后,白云机场开到市区有一个小时车程。一小时里我在想,这几年独立乐迷和音乐媒体开始频繁谈到音乐场景,最基本条件是 “去中心化” 在音乐行业中体现明显 —— 过去十年内北京作为中国独立音乐唯一中心的局面瓦解,多个京外城市或地域的集群更成规模。
    广州作为全国四个一线城市之一,毗邻深圳,本地乐迷的高消费力使得乐队的生存条件得天独厚,但近十年来在独立音乐上的声名似乎不如成都,甚至可能还不如杭州、武汉。提及广州的独立乐队,我会想到沼泽,来自海丰的五条人、极少被打上地域标签的梅卡德尔、以民乐箫笛和女声为特色的旋律金属乐队小雨。这几支能被粤语区外的全国乐迷熟知的前辈乐队是这座城市的独立音乐门面。新一批由Z世代年轻人为主导的广州新乐队,在近一两年又频频活跃、闯入视线,如果说构成一个场景的组成是乐队/音乐人、厂牌、演出场地甚至包括活跃在当地的乐迷群体,那广州这个城市这几年新的场景发展已经到了怎样的阶段?即将呈现出怎样的形态?

    “新一代广州音乐”的代表发言

    越来越多个性年轻人玩嘻哈、电子乐,偏爱单打独斗的当下,生长在广州这样的潮流地的年轻人还热衷献身于乐队这样 “过时” 的音乐创作组织形式吗?从粤语区之外的乐迷眼中看,虑及广州这座城市的年轻人口和高校数量,以及被外地乐队/厂牌常要特意提起的 “现场高消费力”,这里的乐队力量又似乎还远不够。
    小乔是广深最大的乐迷社群运营者,也是从深圳辗转到广州的从业者,目前在 Tu凸空间 和 Freestyle 两间 Livehouse 做灯光师,还兼职做本地演出厂牌 陀地现场 的执行。她告诉我目前广州本地在活跃的乐队数量至少有一两百支。
    我对这个数字表示诧异。对外地乐迷来说,即使这两年我们接触到了几支广州新一代乐队,但我们所知的依然甚少。小乔解释因为现在学生乐队特别多,一间学校如果氛围好的话会有十来支乐队。大学城里高校很多,每间学校每年都会办自己的音乐节,每年下来学校组织的室内外音乐节大大小小也至少有二三十场。广东省整个基础教育环境的多样化,甚至中学里也有不少学生乐队。
    我去广州见到的第一支乐队 闷饼,就是从初中开始玩到今天的长寿学生乐队之一。我和闷饼的主音吉他手春风识于一年多前,这次再见面我们约在下渡街一家糖水店,广州约人倒不必只去咖啡馆。春风的头发留长了一点,还是略黑很瘦。当天早些他在找新的房子,之前住的地方离核心城区略远。见面后聊起我们此行见面的主要话题之一是为这篇文章增添素材,他再次说他们其实都不算广州乐队 —— 除他自己以外其他人都生活在肇庆或其他城市,他们至今的排练地都在肇庆,只是演出常在广州。
    这也是在广东玩乐队的另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有排列紧密、经济状况都不差的城市群,不出省就能巡演个六七站,如果觉得广州生活成本太高还可以去邻近城市生活,降低生存成本,让玩乐队的困难更少一些。
    闷饼今年受到颇多关注,春风感觉乐队开始真正被关注是去年,我想那可能是因为你们 2017 年底发的第二张 EP《便利店女孩》开始唱了普通话。闷饼 2018 年底发布的单曲《Dear Mary》在网易云音乐评论数达到 2400+,春风觉得他们受欢迎的重要原因是,闷饼的音乐正好是南方乐迷的偏好类型 —— 他们都在粤语流行和东瀛 J-Pop 的旋律性中长大。与近些年的台湾乐队风格有相似之处,他们共同组成南方沿海 Chill 摇滚浪潮的部分。当然,广东人春风说的南方是广东同纬度及以南地区。

    闷饼在深圳 B10 联合专场,左起鼓手紫风、主场九日、吉他春风、贝斯佳薇、吉他加减,所有图片均由受访对象提供。

    闷饼成立时,他们在上初三,瞎玩了好几年,直到 2016 年几个人都上大学后才开始写歌录唱片。那一年他们发了第一张 EP《384400km》,唱片介绍写着 “384400km 是阿姆斯特朗替全人类踏出的一大步,也预示着这是闷饼音乐道路上的重要一步”,有点稚嫩的少年呆。那时候他们还有一个风格标签是数学摇滚,歌词唱粤语和英文。吉他手春风在音乐上受日摇和老一代粤语唱作人的影响较多,主唱九日则主要听嘻哈。
    闷饼至今没有签厂牌也没有经纪人,唱片版权由版权代理商 Believe Digital 代理,乐队事务是生活在广州又在音乐行业工作的春风在打理。他们计划明年认真录一张正式全长专辑,做一次全国巡演,这都是他们还没进行到的玩乐队较初级步骤。春风带着微笑淡定地表示歌都还没写完,巡演的计划和订场也都还没开始做,乐队其他人正为明年要进行的巡演盘算着要不要辞职。春风低头笑着回应我说的不知哪一句,“是吧,乐队可以试着往广东之外走一走了。”
    下午在海珠区奥音琴行的排练室见到的另一支乐队 Hoo!则是广州本地少有已经签约北京厂牌的新一代乐队,我去时他们的排练刚好接近尾声。带我找他们的是 97 年生的贝斯手 Jaco,主唱和吉他手罗隽当天穿着一件粉紫色的长毛外套,深色不规则鱼尾裙,像一只神鸟。她学出版物美术设计,和乐队另一位吉他手此前都玩过别的朋克乐队。鼓手沅臻 00 年出生,还在星海音乐学院上大二,从小打鼓到现在。见到 Hoo!乐队四位,我内心接受了春风发表的 “广州乐手平均较好看” 说法。

    Hoo!乐队成立刚刚一年,6 月鼓手沅臻加入后阵容稳定下来。8 月在美丽唱片帮助下已经由杨海崧做制作人完成了第一张专辑的录制。如果把玩乐队看作打游戏的话,Hoo!就是闯关较快的选手。这是一支纯正的独立摇滚乐队,女主唱声线硬朗大气,吉他 riff 能找到记忆点,虽然成员平均年龄只有 22 岁,还是一支 “一年级生” 乐队,但这跟年龄有什么关系呢。

    两个本土“休闲兴趣品牌”

    符合羊城浓厚的商贸气氛,广州的独立厂牌和乐队最为聚集之地在海珠区的南泰百货批发中心里。琪琪音像 和 黑鹿计划 两个本地厂牌的办公室和乐队排练室位于市场深处一栋老楼的六层,沼泽乐队的排练房在不远的另一栋老楼。广州之行的周末,琪琪音像的同事不巧都外出有事,唯一留守的小吉推荐我不如去跟琪琪之外广州别的厂牌和新一批乐队聊聊。
    黑鹿计划是广州本地另一个代表性厂牌,旗下有四支乐队,其中 鲸浪 和 Nouvelle 刚刚演完上周末结束的广州草莓,而前者的鼓手正好是 Hoo!乐队的沅臻。沅臻和 Jaco 带我穿过整个批发市场爬上六层,我才发现黑鹿计划和琪琪音像共用一个办公室和排练房。
    琪琪音像的主业是磁带和黑胶发行,合作各类的音乐人,辐射到广东省外的福建等其他南方地区。黑鹿计划不同,更像一个吉他摇滚乐队合作社。他们自己录粗糙的唱片,自己办巡演,版权交给街声代理。黑鹿,和广东话中(唱片)“刻录” 同音,一个谐音梗。黑鹿计划最近开始做一些系列演出,新秀拼盘叫 “鹿酊剂”,又是个谐音。

    Nouvelle 乐队

    黄河是当天我见到的唯一黑鹿计划创始元老。他们最开始只有黄河的 Space Station 一支器乐摇滚乐队,后来遇到了主唱包子的 Nouvelle 乐队。两个乐队很快关系递进升温,Nouvelle 的凯龙和黄河去年又组成了另一支新乐队鲸浪。这一年黑鹿三支乐队进行了两次出省南方巡演,每次走了 6-10 个城市,每一站大概会来 50-100 个观众,巡演一轮下来在保本和亏钱的边缘挣扎。但他们也很明确巡演的主要目的是让乐队多去更多城市更多场地,和更多当地乐队同台,面对更多观众多演一演。
    “不去巡演,乐队就无法往前走。”黄河很坦诚,直言其实在广东省内巡演,跑个六七站都有人看,也肯定不会亏本,但这一批乐队之所以仅限于在本地乐迷中被听说过,还是因为广州新一代乐队还不够好。乐队们要想走出广东,必须去面对省外乐队的竞争,和其他一二线城市乐迷挑剔眼光的审视。

    “核都”在后退,但总有新的乐队出现

    广州该是全国 Livehouse 数量仅次于京沪、成都的城市,近几年越来越多,数得出来的有近十家。Tu凸空间 和 SD Livehouse 是广州本地老牌 Livehouse。Tu凸 几年前搬到了市中心的广州大道和东风东路交汇处的立交桥下,旁边是海石音乐和本地连锁的民谣酒吧——风马民谣。地段好、观众区大、存活得久,Tu凸 已经成为了广州乐迷心中标志性的演出场地。

    但位置稍远一些的连锁品牌 Mao 才是广州生意最好的 Livehouse,也是全国所有 Mao Livehouse 中利润率最高的一家店。奥音空间的排练房走廊上张贴的 Mao Livehouse 11 月演出排期海报,整个 11 月的演出排到了 29 场之多。在订场火爆的情势下有三场演出被迫排在了下午,广州人已经逐渐对 “周末下午看演出” 这个安排习惯起来。

    我始终对广州 “核都” 这个名声存有疑问。黑鹿计划的四支乐队都是主要受英美摇滚乐影响的吉他摇滚乐队,此前听过的堆填区、排插、Space Monkey 都是朋克乐队。较为出圈的本地新乐队像闷饼、I’ll Call U、波利卡甜是独立摇滚或独立流行,这都和广州 “核都” 的声名不相符。作为一名外地乐迷,我努力搜索记忆,几乎叫不出两支来自广州的核乐队,对 “中国核都” 这个说法充满疑惑。所以我几乎会向遇到的每一个本地音乐人寻求关于 “核都之谜” 的解答。
    得到的答案有一点几乎是统一的:核或者更广范围的重型确实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广州乐队中的主流风格,这个时间段在零几年开始,哪一年结束说法各异。从世纪初成立的杀虫水,到十年前开始活跃的六道母,广州的核乐队数量一直不少,还在上学的年轻乐手们看过一场前辈乐队酷炫的核现场,回去就开始组起来自己的核乐队,虽然到今天逐渐式微,也依然数得出好几支。
    为什么广州核乐队不 “走出来”?有人认为是早年那些还不错的核乐队总用粤语演唱,和粤语区外隔着一层文化壁垒。也有回答是近些年重型音乐的衰落再加上广州本地的核乐队并不出色。黑鹿计划的成立和广州音乐的浪潮交替几乎同时期,2015 年开始,越来越多的校园乐队、新乐队玩重型之外的吉他音乐,这时走进 Livehouse 看演出的乐迷数量也在高速增长。这些新乐迷的审美选择也冲击着广州乐队中的主流音乐风格交替,助长着广州一些新乐队成为南方沿海 chill 摇滚浪潮的组成部分。
    广州人在音乐审美上几乎幼年都受过强势的粤语流行影响,而上世纪的粤语流行又与日本流行乐脱不开干系,大概因此广州乐手和观众们相较于北方乐迷,对 J-pop/J-Rock 更为偏好。在 2015 年后开始关注独立音乐的广州新一代乐迷,赶上台式新浪漫的内地入侵和整个南方的 chill 软摇滚风潮,也进一步选择着在新的独立音乐场景里,怎样的乐队将成为广州独立音乐新的门面。
    但广州乐队之间历来互相的合作交流少。即使知名乐队本身不多,乐队们也似乎不那么喜欢抱团。五条人和梅卡德尔近几年同在 Badhead 厂牌旗下,排练房也在一起,两支带着 Badhead 艺术标签乐队间的交流还算密集。但除此之外,过去一直是其他不同风格乐队之间甚少往来,各自做事的局面。而正在兴起的新乐队和老一代广州代表乐队们风格上没有延续,广州的 “核都” 标签也在逐渐弱化,老中青每一代乐队在省内也极少同台,少有主动交流。
    春风觉得闷饼并没有进入广州本地乐队圈中,堆填区和排插也认为自己是 “广州两支不大招人喜欢的摇滚乐队”。黑鹿计划的小美觉得,想改善这种局面,广州独立音乐场景里缺一个能一呼百应的人,能真正统筹各方力量的优势帮助广州乐队去打开粤语区外的世界。

    广州朋克乐队堆填区在北京 school

    2019.12.20 | BY 阿森 |
    • 编辑:jingya
    吉他摇滚广州摇滚美丽唱片野格声动
    隐藏评论
    请注册登录后加入讨论

    相关

    看的 视频采访
    0
    Loading 0
    工工工:观众一致动起来的感觉很奇特,哪怕没人懂我在唱什么

    工工工:观众一致动起来的感觉很奇特,哪怕没人懂我在唱什么

    bié Records野格声动音乐人采访
    视频采访
    0
    Loading 0
    孔雀眼的音乐里,有浓烈的渴望

    孔雀眼的音乐里,有浓烈的渴望

    indie pop孔雀眼独立音乐电子音乐迷幻摇滚野格声动
    读的 长文/话题
    5+
    Loading 1
    夏日盛极之时的宁静和年华盛开之际的沉默

    夏日盛极之时的宁静和年华盛开之际的沉默

    bié Records你第一个听到吉他摇滚小曲儿辑戏剧杨帆电子乐电影配乐厂牌发行音乐人
    现场 看的
    0
    Loading 0
    小老虎不玩说唱,只是与万物对话

    小老虎不玩说唱,只是与万物对话

    hip-hop小老虎说唱野格声动
    现场 看的
    0
    Loading 0
    Howie Lee 将为您亲身示范,“天地何其不仁”

    Howie Lee 将为您亲身示范,“天地何其不仁”

    Howie Lee猎声计划现场电子音乐野格声动
    读的 采访
    0
    Loading 0
    Backspace 用音乐搭建筑,聊人性时比喝酒容易上头

    Backspace 用音乐搭建筑,聊人性时比喝酒容易上头

    Backspace野格声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22)1296-03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正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问题反馈请发送邮件到 biede@yishiyise.com

    © 2020 异视异色(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京ICP备13018035号-3

    • BUG反馈
    • 关于我们
    • 隐私政策
    • 联系我们
    • 标签云
    • RSS订阅